谷歌是如何运营的《重新定义公司》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什么叫instagram 谷歌是如何运营的《重新定义公司》

谷歌是如何运营的《重新定义公司》

2023-03-05 10:3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知识成就梦想、解读人生智慧、大家好、欢迎来到启发思维。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本书非常有含金量,书名叫《重新定义公司》它的副标题叫作《谷歌是如何运营的》现在很多人都发现公司变得越来越难管了,员工慢慢的已经不再惧怕管理者了。

因为你已经没有什么可以要挟他的了,他们就算离开了你还可以去送外卖、开滴滴、做直播带货。个人的能力在互联网时代被无限的放大,生存的方式也变得越来越多了。所以很多传统的企业都面临着一个问题,就是玩不动了。

但是就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为什么还会出现像谷歌、苹果、华为、腾讯、阿里巴巴这样的企业呢?答案就在这本书里边,因为它们都是伟大的公司。

这本书的作者叫作“艾利克•斯密特”他是谷歌的CEO。但是这本书的续言大家知道是谁写的吗?是由阿里巴巴的执行副总裁兼参谋长“曾鸣”写的。有很多人都认为曾鸣对阿里巴巴的贡献,在某些程度上甚至比马云还要大。

曾鸣在这这本书的开篇提了一个概念,这个概念可以算得上是整本书的点睛之笔了,这个概念就叫作“赋能”。意思就是未来的组织的责任将不再是管理员工,甚至也不是激励员工,而是给员工赋能。

赋能意味着什么呢?就是让员工在这个平台上能够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最大。所以赋能才是未来组织真正的责任,而公司将给员工提供更高效的创造环境和工具的地方。

那么要怎样才能使一个组织从过去的管理和激励方式变成赋能呢?这就是今天这本书的主题。谷歌是把赋能做到极致的公司,在赋能方面可以说是独树一帜。

这本书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概念,叫作:创意精英 。要想抓住本书的核心精髓,首先我们得了解赋能和创意精英是什么意思。谷歌认为,雇佣一个员工的时候,应该先雇佣创意精英。当然普通人进了谷歌以后,慢慢的也能变成创意精英。

什么是创意精英呢?创意精英一般都具备以下这些特点。

第一:从来都不拘泥于任务。

第二:不受约束。

第三:不受环境的干扰。

第四:不怕冒险。

第五:不怕失败。

第六:不怕混乱。

我们作为普通人,在遇到混乱的时候,通常都会指责他人说;你为什么要插手?我们经常就会因为掌控权而引发大量的矛盾,很多组织之所以效率低下原因就在这。

而真正的创意精英,会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做事上,想尽办法将这件事做得更好,这才是创意精英的特点。你来插手做,有没有给我做出贡献?如果做出了贡献的话,那特别好。你那件事做得不好,虽然它不是我的事,但是我也可以管,这些都是创意精英的显著特征。

谷歌对于创意精英的要求也特别高,这些在书里边也有详细的说明。比如说;他们要拥有战略能力、要拥有用数据说话的能力、要善于做分析、并且善于总结、善于沟通、善于面对逆境、拥有这些条件的人,才能够被称作创意精英。

谷歌认为要想组织产生赋能的效应,员工就必须都得成为创意精英。所以斯密特在这本书里边通过用文化、战略、人才、决策、沟通、创新、这六个角度来解读谷歌是怎么样运营的,接下来咱们就来一同深入了解。

第一个是:文化。我相信大家都知道谷歌里边有很多有意思的文化,比如:谷歌允许员工带狗上班。有一次有个员工来面试说;我的宠物不是狗,我的宠物是雪貂,我可以带它来上班吗?然后谷歌地人经过研究,确认雪貂不会咬人之后,就同意了这个员工着雪貂来上班。

这个员工因为被允许带雪貂上班,干了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跟老板提过加薪的事,因为他觉得自己找到了内心向往的组织。

这些都是谷歌的文化特点,当然前面所讲的都不是谷歌的文化核心。这些东西都还只是停留在表面,它们只能让你觉得这个公司工作起来很轻松,很愉悦,但它不是文化的核心。

真正的文化核心是什么呢?首先就是所有的员工都相信自己的口号。谷歌的核心理念就是“不作恶”所以谷歌的员工可以因为不作恶这个理念去抗拒领导的要求。

假如领导提了一个要求,如果这个要求让员工觉得这是作恶行为,那么这个员工就会告诉领导说;你这个做法是在让我们作恶,所以我们现在不能做这件事。

员工拒绝做这件事后,董事会就会对这件事进行讨论。如果董事会的人都觉得员工说得没错,也认为这件事确实是在作恶,那么这件事就会被停掉,因为谷歌的人是相信这个口号的。

有一次谷歌的创始人“拉里•佩奇”就用自己家的搜索引擎收索川崎H1B。他的目的应该是想去搜索这款摩托车,结果搜索出来的东西全都是跟H1B这个关键词相关的数据。但是偏偏就是没有一个跟摩托车有关的,他当时就觉得这个实在是太糟糕了。

然后他又试着去搜别的,不试不知道,一试吓一跳。他发现除了搜摩托车以外,搜别的东西也很难出现他想要的结果。所以他认为这个搜索引擎的算法是有问题的,它根本搜不出人们想要的东西,这对于用户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灾难。

所以他就把这些搜索结果全打了出来,打印出来以后,还在上面用笔写了一行字说;这些广告实在是糟透了。写完之后他就把这些搜索结果全都贴在台球厅的看板上。之所以要贴在这,主要是因为台球厅会有很多技术人员去那打台球。

贴完之后他就没再管过这事了,过了一周以后有一个员工就跑来找他说;我们当时几个人在打台球,看到你贴的这些搜索结果,然后我们就回家用了一个礼拜的时间做了一个测试。

测试完之后,我们几个人就提出了一个新的搜索计算方法,您看看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吗?就是因为台球厅的几个技术人员看到了这几张纸,后来既然为谷歌打造出了一款全新产品叫作;AdWords。

而且这款产品后来还为谷歌大概创造了40亿美元的广告收益。最有意思的是,这几个技术人员都不是负责广告板块的。

意思就是说;广告就算做得再糟糕,跟他们的指标也没有任何关系。这也不是他们的K P I指标,而且他们也不是这个专业的。但是因为他们是一群创意精英,他们看到老板因为这件事很生气,而且他们也觉得谷歌的这个产品真的很丢脸。

于是他们几个人就牺牲了个人的休息时间去完成了这件事,这就是谷歌的文化。就是人人都可以插手去做一些我们该去做的事,而不仅仅是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

谷歌为了让这种精神能够得到发扬,他们想了很多办法,首当其冲要说的就是谷歌的办公室。谷歌的办公室是非常拥挤的,拥挤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只要你一转身就能够碰到身边地人。

他们认为这才算是一个合适的维度,为什么呢?因为用这样的方式可以增强你和同事之间地沟通。当你能够经常碰到同事的时候,你就会更多地去跟同事进行沟通,你跟你同事的关系也会变得更加融洽。

曾鸣当时去谷歌参观的时候,他还看到一个非常特别的现象。他说谷歌的食堂是出了名的好,几乎不亚于一家五星级餐厅。而且他们的员工取餐一般都要等待四分钟,而且这四分钟的等待时间还是经过计算所定出来的结果。

要知道谷歌是一个理工男聚集的地方,理工男的特点就是善于用数据来做决策。他们发现当人们等待的时间超过四分钟以后,人们就会中断跟旁边同事地聊天,然后开始玩手机。但是如果时间太短的话,又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创造聊天的话题。而四分钟之内的时间,正好是人们不会拿出手机,然后主动去跟身边的人聊两句的时间。就连这样的细节设计都是为了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所设计的,大家想想看这是一家多么可怕的公司。

谷歌认为:拥挤会出成绩。所以他们提倡一起吃住,一起工作。他们在公司里边给员工布置了很多行军床给员工睡觉,你加班加累了,可以直接躺在那睡觉。

他们还认为:杂乱是美德。他们认为如果你把东西收拾得井井有条,你的创造力就会下降。乱一点没关系,只要你知道东西在哪放着就行,因为在杂乱的环境中反倒能够激发一个人的创意。

还有一个口号叫作:别听河马的话。什么是河马呢?公司里的高管,包括拉里佩奇、谢尔盖这两个创始人在内,他们都是公司里的大河马。

所以谷歌要求说;不要因为他是高管,所以他说什么你就信,你要有自己的判断力。所以在谷歌的会议中,经常会有人在会议上反驳说;我认为这样做是不对的。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能够激发员工的创造力。

大家有没有发现,国内很多公司的老总在开会的时候,他无论讲什么,讲完之后,底下的员工都会说:对对对…老板讲得真好,然后拼命鼓掌。然后这个老板就会沾沾自喜地觉得自己讲地都是对的,等他们做了以后就会回来告诉你说;这事好像做不了,我们做了以后发现这个方法行不通。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负面结果呢?这就是因为员工太尊重老板了,大家都觉得这是一头大河马,反正不要惹他,听他的就好了,结果反而导致公司效率降低。所以在开会讨论的时候,不是河马说了什么都得听,要勇于说出不同的意见。

还有一个口号叫作:七法则。这个七法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平时接触的组织大多数都是扁平化的,就是一个人同时管很多人。谷歌曾经也尝试过扁平化,结果有个人的办公桌上直接出现了130多份报告。

因为他管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从而就导致这个人根本忙不过来。所以后来他们就倡导七法则,就是一个人每天接收到的报告数量不要超过七份。不要同时管那么多人,这样的话就能够保证你的精力是聚焦的,这就是七法则。

谷歌文化还倡导:切莫自扫门前雪。现实中大量的公司都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喜欢把每个人的K P I都制定的不一样。每个部门和每个部门之间都有单独的考核指标,你只要为这个指标负责就够了。

只要是有这种文化的公司,部门和部门之间掣肘的事情就会经常发生,部门和部门之间的斗争也会频发。想要杜绝这种问题,就需要赋予员工权力,让员工能够勇于去管别人的事,勇于为别人出谋划策。

有了这么多文化以后,要怎样才能够维护这些美好的文化呢?这里边谷歌有一个最根本的方法叫作:驱逐恶棍,保护明星。

大家知道海象是怎样驱逐恶棍的吗?就是当有一个海象不守规矩,跑到别的海象妈妈那里去吃奶的时候,其他的大海象就把他杀死,因为它是一头破坏规矩的海象。

施密特在书里边讲到说;虽然对于人咱们不能这么做。但是如果它是一个消极的人、他的内心充满着负能量、整天就知道抱怨、跟别人吵架,这种人就要赶紧干掉他。因为一个组织当中所能够容忍的恶棍的临界点是有限的,而这个临界点要远远低于你的想象。

就是当恶棍的人数超过三个的时候,这个公司的氛围就会被恶棍带走。因为很多精英看到这些恶棍以后就会觉得说;既然他们都可以这样,那么我们也可以。

既然他们这样挺好的,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学学他们呢?或者是我们很怕他们,所以我们就屈服于他们了。

这个所谓的恶棍不一定是人品上的恶棍,他有可能只是一个传统工作者,而不是一个创业精英。他就是一个喜欢抱怨,喜欢壁垒分明,喜欢添油加醋,喜欢生气,特别爱面子的人。当出现这种与公司文化不一致的人的时候,我们要把他驱逐出去,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这些积极向上的明星。

当然明星有时候也会出现一些类似于恶棍的表现,比如说像乔布斯这样的明星,他是一个非常凶的人,而且特别喜欢骂人。所以你要学会区分明星和恶棍的区别,明星和恶棍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明星尽管可能脾气不好、可能很自负、可能很骄傲、可能都会得罪人,但是明星会考虑集体的利益。

明星做事虽然也会为自己,也需要得到自己的利益和成就感,但是他们不会去牺牲集体的利益。

而恶棍做事是无论集体怎么样,你都不能伤害到他的利益,这就是明星跟恶棍之间最根本的区别。

所以当一个组织内部能够为了保护明星,去驱逐恶棍的时候,我们前面所说的这些文化才能够真的起作用。

诸葛亮在出师表里边就讲过这些话,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衰退也。这完全是一个道理的,只不过是现实中很多组织做不到而已。

还有一个就是、要鼓励团队多说YES。意思就是不要遇到任何事都首先说 NO, 当一个团队里边很多人一遇事就说 NO的时候, 那么整个团队的创新工作都会受影响。

然后就是要快乐工作,这个在书里边举了很多的例子。谷歌的员工经常会拿斯密特他们来恶搞,把他们的照片做成海报,让斯密特跟鸟叔一起跳骑马舞等等。但是斯密特并不会因此而生气,反过来还会鼓励他们更多地制造这种娱乐气氛。

一个公司的快乐是伪装不出来的,只有当这个领导每天去上班的时候,他都真的觉得很快乐的时候,他才能够使得周围的人都变得快乐。

如果这个老板每天去上班的时候,都觉得死气沉沉的。都觉得说;哎呀今天能不去就不去了吧,能躲出去就躲出去吧,那么这个公司的人就不可能快乐。即使你写再多的标语都没有用,所以我们自己首先要高兴起来。

还有一个就是、着装问题。这也是公司文化的一部分。有人就问施密特说;你对你的员工着装有什么要求吗?施密特回答说;只要别光着身子就行。

I BM曾经也要求公司的员工要穿蓝色的服装上班,但是后来这个要求也被废止了。就是不同的公司会有不同的要求,而施密特对员工的要求就是,只要别光着身子就行。

然后还有一个就是、跟我来文化。我们都看过打仗的电视剧,比如:抗战剧,还有一些古装剧等等…在剧中有些不太有担当的军官口号就是;兄弟们给我上啊,这个口号我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

而那些比较厉害,而且有担当的军官他就会说;兄弟们跟我来,对吧?一个公司的氛围完全取决于管理者的意识。只有有担当地管理者,才能够使得整个的团队积极向上。

我们前边所讲的都是关于谷歌的文化,在这里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文化背后的核心是什么?简单地总结为一句话,就是 “ 创意精英文化 ” 谷歌就是一个给创意精英提供土壤的平台。

当所有人都是创意精英,并且以创意精英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地时候,你会发现这个文化运行起来就会变得特别的顺畅。里边就不会再有那么多是是非非,而更多是我们应该怎样去把这件事给做得更好,并从中获取成就感,而不是你争我斗,以上就是我们从文化层面看到的谷歌。

第二个是、战略。谷歌有一句话讲得特别有意思说;你地计划永远是错的。就是他们从来不相信计划,因为他们觉得计划是会经常改变的。

如果你事先计划去做一些你根本没有做过的事,最后你会发现结果会变得一塌糊涂。所以他们的决策更多的是依赖技术的洞见,而不是市场调查。

什么叫依赖市场调查呢?举个例子:当年亨利福特讲过一句话说;如果我去问消费者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交通工具,他们一定会告诉我要一匹更快的马。因为消费者在没见过汽车的时候,他就只知道骑马,所以他不可能想到汽车这件事。

所以亨利福特所说的这句话,意思就是不要指望着消费者能给你什么答案。你要自己主动去造一辆车,造一个前所未有的东西,这就是洞见。

什么叫洞见?就是你要观察人们到底有什么需求,观察到之后要想怎样才能么满足这个需求,这就叫洞见。

要去观察人们的核心需求是什么,然后根据人们的核心需求去研发,而不是来自于市场调查。

包括苹果也是一样的,当年人们在用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的时候,有人想过手机会有这么多功能吗?没有对吧?就连科幻电影都没想到未来的手机会长这样。

如果当年苹果用市场调研的话,就根本不可能研发出这样的产品,因为你是根本问不出来这种需求的。之所以苹果手机会以如此科幻的方式出现,完全来自于洞察所创造出来的好产品。

谷歌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战略,就是:开放为王。大家应该都知道,谷歌的很多东西都是免费的。

从搜索引擎到google earth,还有街景地图等等,这些都是需要花大量成本去布局的东西,但是谷歌都免费对外开放。

还有一个战略要诀,就是:不要被竞争者左右。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天天都在为竞争对手而活着,就是这些人会经常跟竞争者对抗。比如说你做服装,那我就要做得比你便宜。你做这个能挣很多钱,那我就做微利跟你竞争。

当一个人整天被竞争者左右的时候,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就是会冒出一个第三者。他根本不在乎你们之间的竞争,然后他快速统一你们。就比如说当年瑞星跟卡巴斯基,当年市场上就他们两家最大,而且这两家天天都在互相竞争。他们两都在玩命的想把对方掐死,结果突然间冒出一个360, 直接宣布免费。它根本就不在乎瑞星和卡巴基斯之间的竞争,直接将他们踏平。

还包括很多行业的消失,就是来自于有一个不在乎竞争的同行出现。所以当你每天战略制定陷入在竞争当中的时候,你就会被你的竞争对手牵着鼻子走。

所以不要过多的去关注竞争对手,关键的核心在于你有没有找到市场上的洞见,去创造一个全新的产品。这就是谷歌在战略方面的一些经验,当然更多详细的内容大家可以到书里边去认真了一解下。

第三个是、人才。在人才这方面,谷歌和别的公司比起来真的是有了天壤之别。因为谷歌认为招聘是全公司最重要的一件事,所以他们特别重视招聘这件事。他们所有的员工都是经过创始人认真看过材料,严格筛选后才能有资格进到谷歌。

这对于很多公司来说,会觉得特别麻烦。但是谷歌的原则是“宁缺毋滥”他们绝对不会轻易招一个人进公司。因为如果招进来一个不合适谷歌的人,那将会给公司造成更多的麻烦。

谷歌只招聪明人,谷歌所认为的聪明人未必是那个顶着头衔的人,因为头衔特别大的人不一定是最聪明的人。谷歌招聘人有一个原则,叫作:把光圈放大。什么叫把光圈放大呢?比如说我现在要招一个市场总监,面前的这五个人都是来应聘市场总监的,而且他们都挺合适,按照我们的正常程序,肯定就会在这里边选一个。

而谷歌认为,如果你只是在这五个应聘者当中选的话,你会发现你可选择的余地会变得很小。而且这些人都已经成名成腕了,成本也会非常地高。所以谷歌的意思就是要找一些潜力股,有没有一些人他现在并不是市场总监,但是他有这样的潜力。他的职业成长轨迹是朝这个方向来的,他会越做越好。在这些人当中去把他们招过来,这就叫把光圈放大。

谷歌之所以会用这种超前的思路去招聘,完全是因为他们在这里边有过一个特别惨痛的经历。曾经有一个叫 kevin 的人来面试,但是因为他在某些条件上有些许不符,谷歌的面试官就没让他进来。

然后这个人就走了,走了以后他就创建了一家公司,叫Instagram。这个公司成立了不到一年时间,就被Facebook花了十个亿美金收购了。后来施密特跟 kevin 见面的时候,就直言对他表示非常地赞赏。

所以如果我们不会去放大光圈,去识别那些真正的创业精英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招聘就会变得特别困难。

在招聘的时候,要更多的去关注这个人的学习能力,而不是关注他已经做出的业绩。当一个人认为这事我已经手拿把钻没问题,我肯定会,表现的过于自信的时候,他就未必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当这个人回答说;你问地这个问题我还真不会,但是我明天就可以给你答案。我今天晚上就去学习,明天给你答案,这种人就是学习型人才。

记住千万不要把自己限定下来说;这事我不会做,这事我做不到。你没有学过,你怎么知道你做不到?所以要努力地去学习。学习能力强的人才,才是真正有可能成为创业精英的人。

大家知道谷歌把面试这件事把控的有多么严格吗?谷歌副总裁“乔纳森”在进谷歌之前已经是一个功成名就的人了。他进谷歌还是受谷歌的一名高管邀请的,他能够到谷歌来上班,这对于谷歌这个公司来讲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

所以乔纳森就觉得说,我去他们那,也是他们邀请我去的,这肯定是没问题的,跟谢尔盖见个面,只不过是为了聊聊天,认识一下而已。结果两个人一见面,谢尔盖问他地第一个问题就是;你能不能把一个我不懂得复杂问题给我解释清楚?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场面是好有多严肃。

就是对于乔纳森一个这么成名的人,谢尔盖也依然提出了一个这么严肃的问题。当时乔纳森也被惊住了,过了一会他才开始对这个问题进行解释。

当他解释到一半地时候,他发现谢尔盖已经开始看窗外了。那意思就是想表达说;你这个讲得实在是不怎么样。然后乔纳森就立刻调整过来,重新解释另外一个复杂问题,这时候谢尔盖才开始感兴趣,并且录用了他。

所以即便你是这么高层级地人,想要进入谷歌,也依然要经过严格的面试才行。所以招人真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对于一个公司的C E O来讲,最重要的事就是招聘。

斯密特曾经说过一句名言,你把时间花在招聘上永远都不会浪费。因为这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千万不能把这个工作轻易地委托给别人。

我们平常看到的公司面试基本都是这样一个方式,第一轮是人力资源面试,第二轮是让相关部门面试,第三轮是由总监来面试,最后谁要用他就由谁来决定,比如说总监要用他,那就由总监来定。

但是谷歌不这样做,为什么呢?因为在一个新的组织当中,你会发现人员的流动性是很高的。这个人现在归这个总监管,可能过个一年到别的地方就不归这个总监管了。有可能这个总监是因为某一个特质聘用了他,但是另外一个总监可能就不喜欢这个特质,那么这时候应该怎么办?谷歌为了杜绝这个问题所以他们使用了委员会制。

就是他们的录用完全都是委员会制度,他们聘请了很多员工成为他们的面试委员会。当然能够成为面试委员会的员工,自然会感到自豪和骄傲,因为他们可以选定新的这合作伙伴。

而且你还会发现当人们开始来要求别人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开始要求自己。所以他在挑选别人的时候,其实对自己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

委员会的老员工会完全根据数据来给面试地人打分,打完分后再传递给下一轮面试,下一轮面试再打分。最后确定这件事的人就是谷歌的创始人,由他们来决定这个人要不要录用。

每一个人都要经过五轮面试,曾经他们还出过一件很夸张的事,就是有个人经过了40轮面试还没确定下来要不要录用。搞的面试的那个人和谷歌的面试者都要疯掉了,因为大家都拿不准这个人到底该不该要。

所以后来谷歌就做了一个曲线,就是他们发现当经过四轮面试以后,后面的分值就会开始趋同,再往后的打分就基本上没用了。于是他们就决定说;五轮面试就是一个最佳的数值。

这时候再让面试者来筛选他们地新合作伙伴的时候,团队就会更加融洽。而且这么多人共同打分,这个人就更有可能接近于团队想要地特质。因此当这个总监离开了以后,他也依然可以被别人重用。

谷歌还有一个很特别的测试,叫作:机场测试。我们大家都听说过电梯测试,就是在电梯里边给你30秒,你能不能跟老板汇报清楚你最近在干什么。见到投资人,在电梯里边能不能用30秒说清楚你是做什么项目的,这就叫电梯测试。

那什么是机场测试呢?大家想想看,假如你被困在机场,有一个小时哪都去不了,你是会觉得庆幸还是会觉得倒霉?你在此时此刻会做些什么呢?所谓的机场测试就是:如果你跟这个人进了机场,然后发现哪都去不了了,就被困在里边了。如果他第一时间就是打开手机看微信、玩游戏、看电影、那么这个人可能就不是一个你想要的人。

如果这个人跟你困在机场一个小时,你们还是有话说,你还愿意跟他聊天废话,那么这种人就是谷歌想要的人,这就是谷歌的机场测试。

另外谷歌还有一个全员招聘计划,就是公司里地每一个员工都有给谷歌招人地权力以及义务。就是你为谷歌招募的人才,对公司来讲是一个贡献。同时也让我们能够更多地接触到聪明人,因为他们觉得聪明人是会跟聪明人在一起的。谷歌地员工都是聪明人,所以谷歌地每一个人都有可能认识更多地聪明人,所以全员招募也是挖掘聪明人地一个好办法。

对于谷歌地管理层来讲,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面试,而且最重要的能力也是面试。如果一个管理者不会面试的话,他就不是一个合格地管理者。

一个会面试地管理者,他就能够从一个简单的问题里边问出特别多的信息。比如说;你在过去的工作当中所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这个问题是能够有助于看到对方是怎么经受挫折的,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能够有助于你更多地去了解这个面试者。

然后还有一个原则叫作:爱他就让他走。这个想法其实非常接近于我们前面所讲的联盟那本书的一个节点,就是在互联网时代,你是没办法让一个员工跟你干一辈子的,在谷歌几乎所有人都有创业的冲动。

施密特本人也知道,公司里的所有人都在研究一些跟工作无关的事,但是这是公司鼓励的。他们有一个20%原则,就是谷歌的每一个员工都要在一天当中拿出20%的时间去做一些跟工作无关的事。因为只有你去做一些跟工作无关的事,你才能够给谷歌保持不断的创新。

而且在这20%的时间里边所做的事,有很多也是员工自己想干的,这些施密特也是非常清楚的。他知道他的员工都喜欢创业,所以他们会跟每一个想要离职去创业的员工谈这个问题,以此来分析你现在创业的条件有没有成熟。

如果经过了几番考量,发现没有成熟,那怎么办?那里留下来接着干,等时机成熟了再去创业。如果你的时机成熟了呢?待时机成熟之后,他们就会找谷歌的投资委员会,研究有没有可能给你投资,让你成为联盟的一部分。

在这本书里边也提到了联盟这本书里边的内容,他们也非常喜欢LEAN IN公司在这方面所做的研究。所以你会发现,硅谷的文化是非常相似的。所以不要卡住员工不让员工去创业,你要跟员工形成联盟关系。

因为这个愿意创业的员工在你这工作的几年时间里边,一定会给你创造出特别丰富的成果。 因为他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他是一个愿意创造的人。以上就是关于谷歌对于人才的部分的介绍,从中我们会发现关于人才部分其实是谷歌最与众不同的部分。

第四个是、决策。谷歌有一个原则叫作:用数据决策。所以他们在开会的时候会用到两台投影仪,一台投影仪投出来的是你要讲的PPT, 另外一台投影出来的全部都是数据,你必须要根据这些数据来讲这些P P T你才能做出一个科学的决策。

那么如果在没有清晰的数据的时候应该怎么办?谷歌还有一个原则叫作:该响铃的时候还是要响铃。这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大家都在操场上玩,这时候上课铃声一响起来了,肯定是二话不说就往教室跑,对吗?这就是响铃。领导也是一样的,该拍板的时候那就得拍板,定下来之后就得去做,所以数据决策和人的决策实际上相结合的。

董事会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叫作:关心,但是不插手。

就是你可以对员工所做的事表示关心,你可以问他,你也可以让他给你汇报,这都没问题。但是不要轻易的把手插进去说;这事我觉得你应该这样做!当你给到别人特别多建议的时候,就会导致底下的人欲望下降。

因为他所做的事都是由你指挥的,甚至你指挥错了他也懒得说。因为他觉得都是按照你的指示去做的,所以跟我没关系。所以说关心而不介入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手段,这就是关于决策的部分,要做到数据与人相结合。

第五个是、沟通。谷歌在沟通层面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他们认为独霸信息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观念。就是把信息独霸下来不让别人知道,这是前苏联的做法。谢尔盖本身是从前苏联出来的,他说前苏联的人连复印机都是锁起来的。

员工是不允许用复印机的,想要用复印机都得打报告。就是你想要复印什么你得跟我说明白,不然万一你把我的数据给带出去了怎么办?所以苏联的所有数据都是封闭而且神秘的,这时候这个组织的效率就会变得特别的低下。

比尔盖茨虽然是谷歌的敌人,但是他们认为是真理的话,他们依然会引用。比尔盖茨曾经讲过说;力量不来自掌握的知识,而是来自于分享的知识。意思就是真正的力量并不是来自于你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来自于大家所分享的知识。

所以谷歌对员工是非常透明的,透明到什么程度呢?他们甚至会把给董事会看的重要文件,删除一些个别敏感的数据和一些关于政治的动西,然后全部给到员工看。

所以几乎所有的员工都能看到关于董事会的报告,而且他们并没有因此而产生大规模的泄密。

员工知道了董事会的这些事以后,工作状态和思路反而变得更加合拍了。反过来很多公司因为数据的不公开不透明,所以导致他们做了很多错误的事情,这就是谷歌的数据共享的优势。

然后谷歌有一个叫T G I F会议,这个T G I F是什么意思呢?thank god it is Friday .感谢上帝终于到了礼拜五了。就是他们会在礼拜五开一个T GF会议,能够被邀请参加这个会议的人都会觉得特别的荣耀。

为什么呢?因为能够参加这个会议的人都可以当着创始人和CEO地面去吐槽,这个会议就是专门用来吐槽的。

每个参与的人都可以讲关于谷歌的不满,我对这件事不满,或者是对那件事不满。

在这个会议上你可以放心的吐槽,你讲任何问题都没关系,因为领导都会记下来。而且他一定要在会议上给你解释清楚,告诉你说这事应该怎么办,他们就是用这样的方法保持透明开放的沟通。

当你把这个会议界定为说今天这个会议就是提意见的时候,这种意见的提法和工作当中商量事情的时候,所用的负能量提法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这个会议的主题就是让大家放开的吐槽,这是一个很值得学习的沟通方法。

还有一个叫作:需要重复的东西,就要大量的重复。这里边有一个谚语叫作:祷文不会因为重复而失色。大家想想咱们平时念的祈祷的祷文,有没有因为我们念了很多遍就因此而失色?完全没有,对吧?反过来它的力量还变得越来越大了。

所以如果公司里边有些事是需要不断的重复的,那么你就要经常讲。比如说;Paypal的祷文就是,我们要拯救世界。那么你就要将这句话要不断的重复,只有不断的重复才能够被社会和员工记住。

最后还有一条关于沟通的原则,就是领导者要多做自我反省。谷歌的每一个领导在年底的时候,他们都会写一份关于自己的反思报告。就是我在这一年当中,我有哪些地方做的是不好的,那么在新的一年我要怎么改?当你把这份报告给到团队的时候,会让团队觉得特别有感召力。

因为团队里边的人会觉得领导都在进行这样的反思,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这样做?这些都是他们在沟通方面的一些建议。无论大家是做企业也好,还是做组织也好,我个人认为谷歌所给的这些方法,都是拿回去就能直接用的。

第六个是、创新。大家都知道谷歌是一个特别有创新能力的公司,他们能够创造出来特别多让人意想不到的东西。大家都知道全世界大概还有十几亿人是没用上互联网的,所以谷歌就搞了一个氦气球计划。这个氦气球是用来干嘛的呢?就是为了让那十几亿没有用上互联网的人,能够轻松免费上网的一个创新。

有人可能就会觉得奇怪,那些地方都没有布线怎么联网?不需要布线。他们只需要把一个高能的路由器装到氦气球上,然后再把氦气球释放在那一片土地的高空中。就停在几百米的高空就可以了,然后就可以让底下方圆多少公里之内的人免费上网,这就是谷歌所做的创新之一。

所以谷歌可以说是一个愿意为全世界的人民解决问题的公司,他们的创新原则就是:尽量的往大想。要多大才算大呢?曾经有一次他们有工程师提了一个提议,然后说这个方案可以为谷歌带来几十亿美元的收入,就提了这么一个提议。

然后拉里佩奇听了半天说;不够大,你的这个想法还不够大。因为他的想法不够大,所以就否决掉了。那么什么是他们认为够大的这个想法呢?这里边有几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这个创新能不能影响到数亿人甚至数十亿人。

第二个原则是:这个想法跟其他的想法,跟现有的解决方案是不是截然不同。

第三个原则是:它有没有一定的可行性。

只要是符合这三条的,那么它就是谷歌要去做创新的方向。那么这个往大了想有什么好处呢?我们来举一个例子:如果让你把汽车的油耗降低10%你会怎么做?你是不是首先会想到油电混合?或者降低功率,提高压缩比?因为这样做确实可以让汽车降低10%的能耗。

但是假如他的要求是不许用汽油,那么这时候你应该怎么做?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你过去那些细微的改进就压根没用了,你必须得想一个完全不用汽油作为能源的方式。就像今天我们看到的比亚迪,特斯拉,这些都是真正的创新。

就像乔布斯当面对苹果手机工程师提出的要求说:必须只有一个键,多一个都不行。当他把这个彻底颠覆的要求提出来之后,他的工程师才会想办法去把原来十几个按键的手机变成一个键。

谷歌认为这个世界上最糟糕的发明就是遥控器,为什么说遥控器是最糟糕的发明呢?大家有没有发现以前遥控器上面有大量的键从来都用不上?但是它依然还是设计的特别多按键,这是为什么?因为他根本就没有按照客户的想法来设计这个产品。

比如说遥控器上的静音键,大家有没有发现那个静音键总是设计的很小?但是实际上它是我们很常用的键,对吧?遥控器上哪个键最大呢?就是中间的确认键。

为什么这个确认键会做得特别大呢?因为这个确认键点了以后,运营方就有可能从中赚到钱。比如我们现在的网络电视,很多电视剧都是要钱的,只要你一点确认,那运营方就收费了。所以遥控器上的确认键就会做得很大,而那个丝毫不能带来任何收益的静音键就会被做得特别小。

所以之前的遥控器设计,完全就是出自运营方从利益角度出发的想法,而不是出自于用户的需求。

而真正的创新是要从客户角度出发,要能够影响到更多的人,从中找到有益且截然不同的东西,而且还要有可行性,这就是谷歌的创新方向。

有很多公司提过一个概念,就是我们为了实现创新,在公司设立了一个职务叫作:首席创新官。这个首席创新官是干嘛的呢?是用来管理公司的创新业务的。

而施密特认为说;管理公司的创新业务,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如果创新业务都可以管理的话,那就不叫作创新,所以施密特认为在公司里设置一个首席创新官是一件特别奇葩的事。

斯密特认为真正的首席创新官应该是公司的CEO,一个CEO不干创新你干什么呢?要谈到谷歌的创新机制,就不得不说那20%的自由时间制度。很多公司的员工就会说;你们为什么不学谷歌?中午给我们放假,让我们中午就去研究一些自己的事?其实这只是你对这个制度的错误理解而已。

谷歌可没有这么好的便宜,谷歌20%的自由时间只是号召你说你要拿出20%的时间来从事一些与你现在的工作无关的事,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的创新。但是谷歌并没给你减少任何工作量,所以谷歌的人经常会把这20%的时间放在下班以后去进行。

就是每个谷歌的员工在白天都有很多工作要处理,处理完之后他还要回到家里边去做很多关于创新的工作。而且谷歌还有一个很特别的现象,即便是发明了google earth这样先进的产品,那个工程师也没有得到一分钱的奖金。

谷歌从来不会用奖金的方式来奖励他们的工程师,当然他们的薪酬也是高到离谱的。但是不论薪酬高低,他们都从来不会用直接的奖励的方式来奖励创新。为什么呢?因为真正的创意精英是不需要外在的奖励的,他们内心本身就具备着强大的动力。

当一个人的内心有着一个改变世界的动力的时候,他就不需要别人来要求。如果你想得到一个幸福的生活,那么你就不要被你的老板决定。

如果你因为你的老板是个坏人、因为你的老板太自私、因为你的老板给你的钱太少而去报复他、去磨洋工、去混日子、最终它只会让你生活得更加痛苦。

如果你要想活得更加愉快,你就应该给自己的工作找到更多的意义,不需要别人给你下指令。你只需要认真地去把每一件事做得更好即可,因为做得更好,这件事本身就是对你最大地奖励。

讲到这,整本书就从头到尾的串起来了,因为谷歌为创意精英提供了一个自由且温馨的平台,所以才能实现后边谷歌的这些创新文化。

因此我在这建议大家,不管你是不是做I T产业的,不管你是不是做移动互联网的,我都建议你能够好好地看一下这本《重新定义公司》。

如果你是一家传统的公司,那你就更需要去看看这本书,因为它能够改变我们对现有公司的认知。学习谷歌的文化、战略、人才、决策、沟通和创新,是能够给你带来改变世界的成就感的。

如果您觉得这些内容对您有用的话,欢迎转发给您的家人和朋友,让它们也能够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同时也让我们的时间变得更有价值。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