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大卫科波菲尔是怎么样的人 名著导读

名著导读

#名著导读 |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米考伯虽不断欠债,却是个极讲信义的人。他将期票、契据、票据都仔仔细细地记在一个本子上,尽管他常常还不上。他在英国当着众人的面最后一次签借据,也正颜厉色发誓,并让儿子永远铭记,“宁肯把手放到火里烧焦了,也不要用它去摆弄那总在他这个不幸之父的血液里注入毒液的毒蛇”。他说这些话时,常常令人动容,而他仿佛对签各种欠据乐此不疲。还好,一家人到了澳大利亚,终于安稳下来,不做白日梦,老老实实靠双手生活下去。

正如米考伯太太所坚信的,丈夫是有才华的,只是生不逢时。米考伯最突出的能力就是语言和文字的能力。他的文字冠冕堂皇,常常用振聋发聩语,而且他自己很沉迷、很陶醉于自己的长篇大论里。他的信真可以当一种文体来读。好在,换了一种环境,他的这种独特文字能力终于发挥了功用,他是小说中除了大卫以外,第二个使用文字的人。就这一点来看,米考伯和大卫之间是不是有着一种渊源呢?据说,狄更斯写作米考伯时是以自己的父亲为原型的。少年狄更斯因为父亲的牢狱之灾,不得不到鞋厂做童工,那是一段他不愿多回首的岁月。

米考伯太太一直有希望娘家人认可的情愫,其实娘家人因为怕被拖累早与他们断绝了往来。但在离开英国之前,多愁善感的米考伯太太依然希望娘家人可以与丈夫握手言和,可怜脆弱的人儿还指望她的娘家人能主动出钱举办一个庆祝宴会。但米考伯先生看来对他们已恨之入骨,称其为“下流无耻的势利小人”。这番言论引起了米考伯太太的痛心。也许,娘家人与丈夫之间不能达成和解,是一个女儿兼妻子的女人一辈子的痛。

不幸的婚姻

“贫贱夫妻百事哀”,尽管米考伯太太对爱情尤为坚定,米考伯先生对妻子也爱护有加,但这个家庭子嗣多,丈夫不善经营,总让人生出一种“愁云惨淡万里凝”的感觉。合起书页想想,这本书里就没几个成功、幸福、令人欢欣鼓舞的婚姻,大多是不幸的婚姻,尤其不幸的是婚姻中的女人。

比如大卫的母亲——克莱拉,她是一位柔顺的娃娃,天真,善良,软弱,永远长不大。她嫁给大她许多的大卫的父亲,本是一件幸事。可惜,这位会疼人的老好人很快就死了,克莱拉受不了男人的诱惑,找了一位贪念她家财、专骗头脑简单的有钱妇女的摩德斯通先生。最后,在摩德斯通姐弟的“坚定”挟制下,生生将这位小鸟一样可爱活泼的美人折磨死了。多年后,成年大卫再次遇到继父,他仍然在重操旧业,正一步步套牢新的猎物;而摩德斯通小姐却受大卫的上司雇佣正监护着他的女儿、也是大卫的爱人朵拉。这些人用禁锢人的灵魂的方式杀人,堂而皇之地夺人财产,却一直逍遥法外。这是一个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女性的生命、财产安全怎样才能得到保护?这恐怕是包括女性在内的整个社会都应关注的疑难问题。

比如大卫的姨婆——贝齐·特洛乌德小姐,她表面上看起来嘴硬、脾气臭,却是位正直、坚强、勇敢、极富同情心的人。她有过一个秀气的丈夫,但婚后变了心,改了样,虐待妻子。特洛乌德小姐果断与丈夫分手,将他送去印度,她也伤透了心,从此再也不相信爱情和婚姻,变成了一个坚硬的脾气古怪的人。但她的硬壳里依然包裹着一颗柔软的心,她收留了千里投亲的孤儿大卫,并视如己出;她还将被排挤、有些精神失常的迪克先生留在身边,照顾他,尊重他。

小说中有意思的是,姨婆身边有一个迪克先生,大卫保姆的哥哥渔夫丹·佩戈蒂也收留了一位渔民寡妇格米治太太。前者对后者很照拂,后者对前者忠心耿耿,但奇怪的是,他们始终是生活在一起的朋友,更近似家人,却丝毫没有男女关系。他们是生活在一起的亲人,而不是爱人,这种关系在其他作品中很少见。

还有,坎特伯雷校长斯特朗博士和他的妻子安妮之间好像有一道鸿沟,他阴郁而年轻的妻子一直深陷在对丈夫是否忠贞的质疑中,成天郁郁寡欢。

小说中几乎每一个失败的不幸的婚姻故事都可以另列专章,都可以单独写成一部小说。这真应了“幸福的家庭都一样,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这句话。

唯一让人感到和睦、幸福、满足的一家人是从事丧葬业的奥默先生一家,他们初次出场是大卫最伤心的时候——大卫的母亲去世,大卫从学校赶回来,先到奥默先生家赶制丧服。小说的文字并未受大卫丧母之痛的影响而显得悲伤,相反写到奥默一家的文字是愉悦的。奥默先生健谈、慈善,有一个活泼、伶俐的女儿当帮手,还有一位勤劳、可靠的学徒乔姆,后来成了他的女婿。他们一家人生活得普通、乐观、踏实,是小说中唯一让人满意的一家子。小说快到结束时,大卫再一次碰到奥默先生,他年纪大了,腿脚也不灵便,他女儿、女婿对他很孝顺,从他健谈的话语里依然感觉到他对生活的满意、他无所苛求的心灵富足。他是小说中唯一真正开心的人,却是从事着送人离开人世最后一站这种看似悲伤的职业,而这个职业从未影响到他的心情和幸福感。也许也有影响,想想常常面对死亡,也许对许多现实中的矛盾、纠结、不如意会想开许多。是啊,人活一世,多想无益,何不过好今朝呢?许多看似简单的人,过着简单、自足的生活,平平淡淡、开开心心一生,倒也是有大智慧的。

大卫的三段感情

大卫在孩提时代,母亲要改嫁,就让女佣佩戈蒂带着他到雅茅斯她哥哥的船屋住了一阵子。那是一段自由自在的快乐时光,和佩戈蒂先生、格米治太太、汉姆、小爱弥丽在一起的两个礼拜是他一生里再没有过的无忧无虑、平静的日子。小爱弥丽是佩戈蒂先生妹妹的女儿,自从妹夫在海里淹死,她就被接到雅茅斯和舅舅一起生活。大卫少爷的到来激发起小爱弥丽不一样的情愫,面对少年大卫的殷勤、温存,小爱弥丽会害羞,会脸红,他们在一起是“相亲相爱”的。

原文是这么记载他们情感的,“我当然爱上了小爱弥丽。我现在敢说,我当时对那个小女孩的爱,比起长大成人的时候最深的爱(尽管那也是高尚的、纯洁的),一样的真诚,一样的温柔,但是却更纯洁,更无所为而为”。“我对爱弥丽说,她就是我的命根子,要是她不亲口承认,说我也是她的命根子,那我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找刀去,不活着啦。她说,我也是她的命根子;我也认为,一点不错,我是她的命根子。”“至于说,我们的身份门第不相配,我们两个都太年轻,我们还有别的困难阻碍我们,这些问题,我和爱弥丽全都没考虑过,因为我们根本就不曾想到将来。”

大人们看这一对小人儿也不停地夸赞,“跟一对小绣眼鸟儿一样”“哟!有多美呀!”大卫将这段感情看成儿时的纯真年代、一种快乐可爱的游乐,但小爱弥丽不这么想,她是认真的。她将心里话全部告诉了少年大卫,她生活在海边,却极度讨厌海,因为她亲见大海夺去了她的家。她想将来做个阔太太,这样,船屋里的人就都成体面人了。她对着大卫诉说这一切,不仅是少年间在坦诚心事这么简单,因为她离开大海、成为阔太太、做个体面人是她一个女孩子所无法单独完成的,必须有个人能成全她的这个梦想。我想,这位经历创伤、少年成熟的女孩当时是将全部希望寄托在大卫少爷身上的。

如果长大了的大卫能坚守儿时的那份感情,那这一切就都能得偿所愿了。爱弥丽就不必逃婚,离开汉姆,离开舅舅。她是不会嫁给汉姆的,小时候她就立志要离开杀死她家人的大海,怎么会嫁给渔夫汉姆,让悲剧重演呢?可惜,爱弥丽虽然出落得越来越美丽,无奈大卫已经变了心。她总不能逼迫大卫吧,而大卫带回来的好友斯蒂尔福斯看上了她的美貌,勾引了她。爱弥丽就将希望转放在了这个人身上,没想到最终酿成了悲剧。

大卫对小爱弥丽、对斯蒂尔福斯都是抱有愧疚之情的,他知道这件事因他而起,他应负部分责任,但对事态的发展,他的表现完全是无能为力。不仅是这件事,在许多事情上他都如此,往往是事态推着他往前走,他很被动,很无力,很无能。

比如说,他对自己的爱人、自己的妻子朵拉。朵拉就像他母亲的化身,单纯、可爱、娃娃气。大卫疯狂地迷恋她,爱朵拉、想方设法娶朵拉是大卫做的唯一积极、主动的事。在大家合力帮助下,娶回来之后呢?他却没办法给朵拉想要的幸福,他爱的本是朵拉的天真、孩子气,朵拉一直没有变,不会管家、不染烟尘本就是她孩子气的表现。以前他所爱的地方,婚后却成了两个人的灾难。不会管家,不善料理家事,这又怎么了?朵拉不是一样天真、可爱吗?她从未变啊,那为什么不明不白地要她死呢?而且死前还好心地将大卫托付给爱格妮丝。是谁要她死的?是作家狄更斯,也是她的丈夫大卫,因为她没用了,她必须给爱格妮斯丝让路。一位可怜的姑娘,她活着和死去都是为了成全他人。大卫不是一位合格的爱人,不是一位称职的丈夫,他是一个从来也没有长大的需要被照顾的人。

所以,有了爱格妮丝。爱格妮丝是什么?是姐姐。大卫和爱格妮丝在一起很安心,他爱朵拉会分享给爱格妮丝听。许多事,爱格妮丝都会给他建议,给他指引。大卫以前不爱爱格妮丝,即便乌利亚·希普视他为情敌,他也未明确自己的心意。但自从娶了朵拉,他才觉出自己真是不能没有爱格妮丝。爱格妮丝沉稳、冷静、果断、能干,是他的精神之母、希望之光。小说终结时有这么一段话足以证明这一点,“哦,爱格妮丝呀,哦,我的灵魂啊。我只求,在我的生命告终的时候,你的面目守在我身旁;我只求,在我现在所遣去的一切现实,都像阴影一样,从我身旁分解消灭的时候,我仍旧看到你,在我眼前,往上指着。”

小说最后,狄更斯一一消除了大卫身边的困扰,爱弥丽和她的舅舅去了澳大利亚,朵拉和小狗吉卜升了天堂,大卫终于和爱格妮丝合情合法地生活在了一起。狄更斯补偿了少年流浪、无父无母的孤儿大卫一个母亲一样的精神依靠,一个姐姐一样照顾他、呵护他的亲人式的妻子。而在这个婚姻里,唯独看不到疼爱妻子的丈夫、负有责任担当的父亲的形象。

大卫一直是多年前那个流浪的孩子,他天真、伤感、不会伤害别人,但极度需要人保护,需要被爱。

大卫的两位挚友

大卫是生活中的小白,不管吃多少苦,他依然天真、单纯。比如说,他在塞纳姆学堂挂一个标志着“留神,他咬人”的牌子示众之后,同学们将他带到了大他六岁的斯蒂尔福斯身边。斯蒂尔福斯显然是同学们的意见领袖,在大家面前很有权威性。斯蒂尔福斯让他将带来的七先令交给他处理,大卫就乖乖地把身上的家当全部给了斯蒂尔福斯,并且毫不留心眼,完全信任对方,还将对方当伟人那样崇拜。我想,斯蒂尔福斯在学校仗着自己比别的孩子大,利用他们,树立自己的威信,这是他惯用手段吧,而且屡试不爽,还收获了不少小迷弟。

斯蒂尔福斯爱捉弄人,他叫大卫“雏菊”,说“您要是有个姐姐妹妹什么的,那我想,那她一定是个又漂亮,又羞怯怯,眼睛像两湾子水儿似的小姑娘。”在单调的男校里,他好像将大卫当成女伴来看待的。大卫在他那里获得了力量,而他在大卫身上找到了一点精神上的乐趣。他夜里睡不着,就常常让大卫给他讲故事。讲故事虽然锻炼了大卫的语言能力,但他累了、困了时,也被斯蒂尔福斯强制起来讲。可见,斯蒂尔福斯是一个很强势、不可以被别人违背自己意志的人,当然,他也会报答大卫,关心、照顾大卫。因为有了他,大卫在这个暴虐残酷的学校处境得到改善。

不过斯蒂尔福斯有着牢不可破的阶级观念,是他揭穿了贫穷的助教麦尔先生的身世,并侮辱老师是“叫花子”,导致清贫、自尊、处境艰难的麦尔先生丢了这份薪水少得可怜的工作。记得心寒的麦尔先生瞥了一眼全体学生,又轻柔地拍了一下大卫的肩头(大卫是他最喜爱的学生,但麦尔先生的身世也是大卫告诉斯蒂尔福斯的,麦尔先生却没有责怪大卫),然后对斯蒂尔福斯说的那句话“我对你,不希望别的,只希望将来有一天,你对于今天所做的事,会觉得可耻。”

其实,对斯蒂尔福斯这种自认为聪明、得宠,总能成功捉弄到别人的人哪里会有这种反省呢?他母亲身边收留着一个叫罗萨·达特尔小姐的女人,也是一位被他玩弄坏了就抛弃了的可怜人。他的恶作剧都没有得到相应的惩罚,反而受到了庇护,得意一时,甚至拿他当优秀青年,大卫还将他当作伟人一样崇拜。哪怕他诱拐小爱弥丽,又始乱终弃,将爱弥丽丢给他的仆人利蒂默,致使爱弥丽沦落成妓女,最终他在海上遇难而死,还连累爱弥丽的未婚夫汉姆为救他而死去。哪怕这样大卫都没有责怨他,反而精神受到了巨大的打击。这种伤痛比单纯失去汉姆更难受,而汉姆是在大卫出生时就随佩戈蒂一起守在大卫身边的人啊,但他的影响却不及斯蒂尔福斯的一半。

斯蒂尔福斯是个自由、任性,为了一己私利甚至仅仅是因为一个玩笑能牺牲别人的人,而大卫在塞勒姆学堂的另一个伙伴托马斯·特莱德尔却不一样。他心地善良,仗义正直,替人背黑锅、挨责罚。当所有孩子不分是非黑白,为赶走可怜的麦尔先生欢呼(包括软弱的大卫虽心里觉得凄惨,但还是随着众人一起热烈地喊了三声)时,只有特莱德尔宁愿受到校长克里克先生一顿毒打,也坚决不从众,反而还为麦尔先生的走流下一把伤心的眼泪。少年特莱德尔将在学校所受的委屈和悲伤都用画骷髅这种方式来排遣,我想,他画的这一幅幅骷髅在他心里一定都有名字,一定都心有所指。而且,他也是受希特勒式高压的塞勒姆学堂心理扭曲的一众人里唯一一位敢于伸张正义、正直勇敢的人。大家都怕校长的鞭子,也怕得罪学长斯蒂尔福斯,唯有特莱德尔敢于说真话,敢于坚持真我。所以,小说中乌利亚·希普谋害维克菲尔先生的案子最终是在特莱德尔的主持下告破的,也是忠诚的特莱德尔帮助了小说中的那些好人,让大家都有一个好的结局。

有意思的是,在塞勒姆学堂,那位伪善、自大的斯蒂尔福斯才是大卫的精神领袖,而他却伤害了大卫的朋友们;而备受冷落和欺凌的特莱德尔却成了长大后的大卫的伙伴,给予大卫莫大的精神支持和帮助,甚至帮助大卫及其朋友们渡过难关,从未缺席大卫此后生命的任何一个重要环节,成了大卫的恩人。

大卫是谁?大卫不幸是个孤儿,一度成为流浪儿;大卫又幸运地得到过许多人的帮助,佩戈蒂、麦尔先生,斯蒂尔福斯、米考伯、姨婆特洛乌德、特莱德尔、斯特朗博士,爱格妮丝……大卫是一位得到过许多人帮助的人。

作者简介:

邓敏,江苏省盐城市中学高级语文教师,市学科带头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多次成为中、高考“优秀阅卷员”,盐城市中考语文阅卷组组长,论文曾获省“师陶杯”一等奖,写作论文100多篇,在各大专业刊物和电子传媒上发表,指导学生在《作文成功之路》《作文通讯》等杂志上发表或者获奖近百篇作文。近10年致力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项目活动,每年开设一部经典名著的课程,并于暑期深入大山边陲乡村学校进行支教,她的先进事迹被《盐城晚报》《盐阜大众报》《扬子晚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及网络传媒报道,反响热烈。

来 源 | 咱们的语文课

编 辑 | 张小三

校 对|智 齿

责 编|鹃 子

副主编|温 鹃 常 璐

主 编|李大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