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视听观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黑胶立体声 2023视听观点

2023视听观点

2024-06-22 19: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ESOTERIC K-01X SACD机

自上世纪80年代初上市,CD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些年来主要的发展是围绕解码失真和CD信号的读取精度,音质由此得到了大幅提升。ESOTERIC是突出的一家,不仅是它的转盘闻名于世,解码也是十分“够班”。经过多年的使用,我感觉它的SACD机K-01X信息量很大,微动态丰富,三维空间感好。而最令人折服的是:它的声音是模拟味的——这只是他们8年前单件顶级机型,重31公斤。撇开该厂50万元的顶级4件套,K-01X的音质已经令人十分满意了。在音质上,我认同这样的意见,即:录音制作是关键而不是SACD等模式——这也是我聆听验证了的。实际上,播放几张欧洲制作的双层碟片,似乎SACD层的声音还不如CD层那样真实而令人信服,尽管在顶级机上可能有不同的结论。

从上世纪60年代我即开始接触单声道黑胶,后来是立体声系统,近来又收集黑胶高端技术研究。

黑胶唱机的制造复杂,材料多变,加工极为精密,用户的安装调整也有相当的要求。有这样的说法:用户大多无法精密调校,致使相当数量的发烧友无法充分发挥黑胶的靓声优势。实际上,唱头、唱臂、底盘以及唱放的选择和匹配都有学问,它们的特性也各不相同,最终的结果自然就会千差万别。黑胶系统的变数太多了。

我收集德国“清澈”Clearaudio黑胶唱机技术的方方面面,发现他们有相当高深的研究和发明,例如:唱头针尖的形状,MC唱头的平衡结构(他们的专利),唱头的24K金绕组及其防磁,碳纤维唱臂充填不同阻尼系数材料以及唱臂不同直径的分节组合,唱臂的精密轴承,直线寻迹唱臂/支点唱臂,唱盘轴承的加工精度达到万分之一毫米(为顶级三个型号),唱盘的磁悬浮/磁驱动,底座的三明治结构材料,转速的电子闭环检测和调节等等,都是独特的。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避震、阻尼谐振以及靓声。他们在设计、精密加工和特种材料的应用上可谓是无不所用其极。

Clearaudio Innovation Wood 黑胶唱机

经过数年的使用,我可以说“清澈”INNOVATION WOOD唱机的声音特点是:信息量极大,现场感强烈,背景黑暗,声音十分真实而纯正。你甚至可以看到黄金色的钢琴弦仿佛是在眼前晃动,感觉到钢琴的音板在振动!我听黑胶不是因为所谓的“仪式感”或是那些噪音“怀旧”,我是为了它的超级音响效果。拥有黑胶唱机的人毕竟是少数,遗憾的是大多数发烧友恐怕无缘这样超级的声音。更有甚者,在黑胶泛滥的上世纪60、70年代这样的声音并不存在!

“尽管在理论上黑胶的各物理参数一概比不上CD,但听上去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这是上海黑胶大发烧友陈先生的话。历经数年,他在许多不同场合比较同价位的黑胶唱机和CD机,包括30万元级和50万元级的,有了这样的说法:同价位的黑胶唱机和CD机,前者永远碾压后者,无论是几千元级的(我的例子),1、2万元的,10万元级(我的例子),30万直至50万元。

黑胶也不都是麻烦,厂家安装调整好了的一体机就是答案,它免除了调整工序以及唱头和唱臂的匹配问题。另外,P接口免除了唱头的安装调整,高输出MC唱头可以免掉唱放,有的还可以自动播放,不一而足。

黑胶还有超级技术:正切臂,激光黑胶唱机,光电唱头……等等。

开盘录音机是最高音质的代表。它的超级动态和模拟音色是最让人向往的。纵观开盘带的历史,遗憾的是磁带变得越来越窄,带速也是越来越低,音质当然就有损失。再者,它们多是80年代或是之前的产品,不知还能转多久。原版开盘磁带少见,不仅十分昂贵,曲目的选择范围也过窄。一些所谓的 “原版”开盘带,一张嘴就是1000块钱,但是你能弄清楚那是儿子辈还是77代的重孙子吗?如果是用开盘机来翻录CD或黑胶,为什么不直接播放它们呢——肯定会失真更小。

OTARI MX-80型24轨2英寸磁带开盘录音机

我们听到的是音响系统的声音,每个元器件都在起作用。在声源之后,主要是音箱和放大器决定了系统的声音特性,而线材,器材架和电源也不可忽视(后三者我都有教训和例子),不能片面强调声源。

我想,听古典音乐对器材的要求主要是:每件乐器的声音清晰,声音的高密度和“音乐味”(有别于“直白”),动态范围广,频响范围广以及三维声场的还原等。

我的第一套音响是1985年买的日本产品,包括落地音箱,CD机,黑胶唱机和录音座。然而1989年在英国人家听到KEF Reference 104/2音箱(由索尼放大器驱动),对我的振动很大。那是我第一次发现音箱可以有“音乐味”(物理上讲,声音的区别是基音在高频泛音的分布不同造成了音色的不同。此外,小提琴揉弦与否,电子管/晶体管,模拟/数码录音等声音的区别也可以是例子)。自那以后,“英国声”(这是上世纪90年代发烧友的共识)就成为我用以衡量音质的尺度。听古典音乐,许多英国音箱让人满意,因为它的音乐味,而美国和法国的典型声音是直白的,许多日本产品是金属声,包括索尼音箱及其顶级耳放和耳机等。许多传统的木制音箱声音纯正,而遗憾地发现一些现代音箱的塑料味(某爱沙尼亚产品),或是玻璃味(某荷兰产品)——买音箱是要查户口的!我之所以关注声音应该是得益于小时候学习小提琴并注重音色的品味,然而由此而来的是对声音的挑剔。为什么不呢,每件乐器的制作及演奏都离不开音质上的追求。我想,我们听音乐,大多是先有声音,然后是要好声音,最终才是有品位的声音。

也许值得一提:人们的听力是有区别的。此外,个人对声音的偏好和选择也可以相差甚远。在阿拉大上海,一位店主曾经指着我的鼻子说:“你太老了,你要的声音没有了!”——这话不好听,但他是对的。现代音响的走向不是人人都高兴的:在我们的眼前,卡带灭了开盘机,CD打垮黑胶,MP3和流媒体又挤掉CD… …许多例子并不是因为音质的提升。

最后我要说,对声音的追求和选择没有对错。你喜欢的就是为你最好的。

在文末留言参与讨论的朋友,

将有机会获得我们送出的礼品:

CD唱片1张(共11名)

获奖名单将在 2月10号公布

CD唱片将会 随机发出

精彩的内容,敬请关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