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必修下册第4课《窦娥冤》教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窦娥冤第三折部分的原文注释及翻译 统编版必修下册第4课《窦娥冤》教案

统编版必修下册第4课《窦娥冤》教案

2023-07-13 00: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课题及课时 窦娥冤教 学 目 标 语言素养目标 读讲结合,抓住重点曲词。思维素养目标 体会作品对黑暗社会的批判。文化素养目标 了解元杂剧的基础文化知识。审美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戏曲的初步鉴赏能力。教学重点 1.探究人物形象及作品主题;2.体会窦娥的抗争精神。教学难点 想象奇特的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教学环节 活动设计1.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属于传统戏曲。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关于元杂剧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传统戏曲的兴趣、爱好。元杂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教育价值。通过学习鉴赏《窦娥冤》,深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其悲剧意蕴,激发学生心中的良知与悲悯情怀;初步认识传统戏曲的基本特征,欣赏戏剧冲突、构思情节、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体会戏剧语言的动作性和个性化。认识窦娥这一人物形象,把握戏剧主要矛盾,理解作品主题,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反抗精神等,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社会人生。 2.教学思路与方法: 首先,学生作为充满激情的年轻人,他们对古典戏剧的接触了解较少 ,故而学习起来会有点儿难度。为了更好的教学,应做好课前预习,充分利用注释与工具书,阅读课文,掌握古白话词语,了解剧情。 其次,本剧是元杂剧中情节和结构最讲究的作品之一。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分析、鉴赏都必须建立在学生读懂戏剧的基础之上。由此,可采用分角色朗读、分段轮读、自由选读等,形式不一,但要进入角色,读出感情。 再次,通过文本探究、多元延伸等方法,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师生互动成为这节课教学方法的精髓。以此培养学生戏剧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学艺术素养。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导语设计之一: 视频循环播放《说唱脸谱》等借鉴中国传统戏曲元素的流行歌曲和中国传统戏曲片段。 教师:这些耳熟能详的歌曲,只是从中国传统戏曲的长河中舀出了一勺,就足以使歌迷心醉神驰,可见中国传统戏曲在张扬时尚与个性的今天,依然保持着无穷的魅力。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中国传统戏曲的殿堂。学习曾被定为“世界文化名人”的关汉卿的《窦娥冤》。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大家从“看热闹”向“看门道”前进一小步。 导语设计之二: 清代学者王国维曾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我们领略过唐诗的慷慨和绵延,也感受过宋词的婉约和豪放。到了元代,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民族文化的融合,顺应着统治阶级和广大市民的文化要求,元曲,这样一种文学体裁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我们就一起体会一下元曲的魅力。走进元代剧作家关汉卿的名作《窦娥冤》。 任务活动一 简介作者与元杂剧 1.关于作者: 师:请介绍你所了解的关汉卿。 师: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 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现仅存18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8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2.关于元杂剧: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结构: 元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少数作品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和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⑵ 角色: 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配角有副净,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⑶ 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注:课后可查阅“宫调”知识)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有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 任务活动二 整体感知 1.剧情简介 师:请同学们浏览22页注释①了解《窦娥冤》的前两折和第第四折的内容。 师:戏剧按照主题的性质可以分成三种类型喜剧、悲剧和正剧,同学们看《窦娥冤》属于哪一类? 师:很好,《窦娥冤》属于悲剧。本文节选的第三折是全剧的高潮,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三折,去欣赏《窦娥冤》的悲剧之美吧。 2.理清情节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这折戏分为几个场面?用简洁的词语为这几个场面拟小标题。 师:谁回答这个问题? 师:对,共三个场面。(一)开头至“只落得两泪涟涟”,是窦娥被押赴刑场途中诉说冤屈,指斥天地鬼神的场面,可概括为:指斥天地;(二)“刽子云”至“负屈衔冤”,是窦娥请求走后街并与婆婆诀别的场面,可概括为:诀别婆婆;(三)“刽子做喝科”至结束,是窦娥发下三桩誓愿并应验的场面,可概括为:三桩誓愿。 任务活动三 赏析探究 1.品析人物 师:悲剧,历来被誉为戏剧艺术的“最高阶段”,它以其深沉的艺术精神震撼和感召着世人。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课文节选的部分来看,窦娥身上“有价值的东西”有哪些 师:好,但回答问题要有理有据。 师:① 善良、孝顺、勤劳,如小字(宾白)部分中“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窦娥怕婆婆受刑而屈打成招,临行前唱《叨叨令》怕婆婆看见自己受刑而难过;第三首曲子【倘秀才】中“前街里去心怀恨,后街里去死无冤”体现了窦娥的孝顺。第五支曲子中“念窦娥从前已往干家缘”看出窦娥很勤劳;② 反抗精神,如第一段中的窦娥对上天的指斥,敢于指斥天地清浊不辨,敢于责骂官员善恶不分。 师:这些品质,都是中华民族长久以来形成的传统美德。关汉卿把这些被民族群体认可的美德集中赋予窦娥,让人们对窦娥的蒙冤而死更加同情。更能引起观众的怜悯和愤慨。 师:窦娥被冤杀的时候大概十九岁。正值青春妙龄却要含冤而死,她对主宰世界的天地持什么态度 请同学们朗读【端正好】【滚绣球】体会窦娥的情感变化。 师:冤-- 怨-- 恨。在古人眼中,天地鬼神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是一种超自然的东西,神、鬼操纵了人类的命运。窦娥在死前责问天地鬼神,控诉天地鬼神的不公平。她对鬼神的不满,也是对现实社会的一种愤懑。 2.领悟主题 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部分,一男生扮监斩官,一男生扮刽子手,一女生扮窦娥。提醒学生根据文章把握角色的感情,朗读的过程中用语气、动作展现出自己的理解。窦娥:悲愤;刽子手:凶恶;监斩官:前后有所变化,由满不在乎到紧张恐惧。 师:窦娥心中有愤懑有不平,可是现实生活中她又无力反抗,没有复仇的手段。因此,她在受刑之前立下了三桩誓愿,这三桩誓愿我们用四字词语概括,同时又化用了哪些典故。 师:对,三桩誓愿是“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化用的典故是望帝啼鹃,苌弘化碧,六月飞雪,东海孝妇。 师:接受被冤杀的结局,将十九岁的颈项伸向屠刀时,窦娥许下三桩誓言的目的是什么 师:很好。她用三桩誓愿证明自己的清白,证明自己是冤枉的。在现实生活中窦娥没有力量保卫自己,也没有复仇的手段。她只有许下誓愿。借助老天爷的力量来反抗。从这个角度看,窦娥是强大的,官府可以杀死她,却不能使她屈服。她的抗争之所以有力,之所以震撼人心,在于她的精神和价值取向,她是用自身的毁灭来肯定和张扬了有价值的东西。 师:这三桩誓愿的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 师:师不能。第一桩是希望在场的人立刻了解她的冤情;第二桩让白雪覆盖她纯洁的躯体,表明她的清白;第三桩是要楚地抗旱三年,为的是“官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这不仅证明自己的冤屈且希望上天惩治邪恶。这三桩誓愿,一愿比一愿深刻,一愿比一愿强烈,层层深入,不可颠倒。 师:窦娥许下的三桩誓愿暂时只应验了两桩。现实生活中这反常的情况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将现实生活中实际上不可能实现的结局通过艺术作品来实现,是什么表现手法 请联系已有的知识来讨论。 师:从艺术上看,让生活中不可能的事在艺术舞台上得以实现。大胆想象、夸张,属浪漫主义表现手法。 作者运用积极浪漫主义手法,通过奇特的构思,借助想象,运用典故比较映衬,让天地震惊,人神共怒,虽然违背常理,却又合乎人情,却显示了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并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这也正是本折剧最成功的地方,是全剧刻画主人公形象最着力的一笔,使悲剧气氛更浓烈,人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思想更深刻。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着奇异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在本折剧中,作者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了。 师:窦娥向天地发誓愿与第一场景中骂天地的情形是否自相矛盾? 师:是自相矛盾。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这正反映了作家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天斥地从根本上批判封建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愿望:另一方面,又不能从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办法,只能靠天地动容来昭雪窦娥的冤案。这也正反映了当时官吏贪污腐败、草菅人命。窦娥的悲剧不仅是一个善良者被毁灭的悲剧,更是一个抗争者被毁灭的悲剧,这就达到了悲剧艺术中较高的悲壮境界。 3.鉴赏语言 师:王国维先生曾盛赞关汉卿其剧作语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当为元人第一”,我们就来品味鉴赏一下。 师:“本色”二字,准确概括了关汉卿戏曲语言的特色,即语言通俗而自然,朴实而生动。这是关汉卿独特的语言风格,也是《窦娥冤》的语言特色。 ①通俗明白、口语化。关汉卿的本色语言风格表现在人物语言的性格化上,如剧中说白:“(正旦云)婆婆,那张驴儿把毒药放在羊肚儿汤里……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看出窦娥那出自一个封建社会小媳妇的口里的话是那样贴切,表现得是那么自然、生动。从中几乎看不到加工的痕迹。正是这些平凡不过的话语,鲜血淋漓地揭示了这个童养媳屈辱的地位与悲惨的命运。 【滚绣球】全曲以及【一煞】中的“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突出地显示了人物的个性,语言平实,具有很强的概括性;不少古白话词语,如“只合”(只应该)“怎生”(怎么)都表述得十分生动。 ② 曲词的抒情性、音韵美。《滚绣球》的曲词运用呼告、对比以及对偶句、反问句、感叹句、词语反复等,直抒胸臆,使主人公的满腔怨恨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高亢激越,体现了古代戏曲的曲词富于抒情性的特点。 曲白相生,语言朴素而富于感情,如三桩誓愿的场面,三次用“白”提出誓愿,依次讲出“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若窦娥委实冤枉”“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三次用“曲”强化感情,依次对以相应的四个典故来抒发胸臆。把窦娥为其冤屈而抗争的精神表达得深切感人。 《端正好》和《滚绣球》几乎句句用韵,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加强了音韵美的表达效果。师播放《窦娥冤》戏剧唱段。 任务活动四 拓展探究 明代人叶宪祖把《窦娥冤》改编成《金锁记》请讨论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 窦娥的丈夫并没有夭折,而是在赴京赶考途中,落水黄河,被龙王招为驸马。三年后又入京参加科举考试,一举状元及第。而窦娥也在行刑时,因天降大雪,提刑官惊骇,急令刀下留人,得以不死。最后窦天章平反冤狱, 窦娥得以昭雪获释,与丈夫蔡昌宗舟中相遇父女夫妻欢庆团圆。正是“翁做高官婿状元,夫妻母子重相会”。 叶宪祖这样一改,真正符合了大家的愿望,不知大家有何感想。 课堂总结 《窦娥冤》写弱小寡妇窦娥,在无赖陷害、昏官毒打下,屈打成招,成为杀人凶手,被判斩首示众。临刑前,她满腔悲愤许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这出戏展示了下层人民任人宰割,有苦无处诉的悲惨处境,控诉了贪官草菅人命的黑暗现实,生动刻画出窦娥这个女性形象。 布置作业 1.用600字左右的篇幅将《窦娥冤》第三折改写为一个故事并讲给同桌听,看谁改写的故事既精练又生动。 2.课文只是节选,要真正感受关汉卿的艺术成就,真正把握住窦娥的悲剧形象,最好能够阅读完整的剧本,课下阅读《窦娥冤》剧本的全本。 3.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熟读课文,充分利用注释与工具书,掌握古白话词语,了解剧情。结合学过文学作品及推荐阅读作品,了解杂剧知识,认识元曲、杂剧、套数、套曲、小令的外延关系。 3.《窦娥冤》戏剧唱段。 ﹡生直观感知中国传统戏曲的艺术魅力。 ﹡板书:《窦娥冤》关汉卿 ﹡学戏剧要知人论世,才能从更广阔的层面上理解其内容和感情。 生:关汉卿,号己斋叟,大都人。元代戏曲作家,代表作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 ﹡师ppt展示作者及元杂剧介绍有关内容,并用红色字体强调重要内容。 ﹡生了解元杂剧的相关知识并标注。 ﹡生快速浏览,小组交流。 生:悲剧。 生:三个场面,一是赴刑场怨天地,二是路遇婆婆,三是被斩。 ﹡师ppt展示 ﹡生跳读课文,圈点勾画,概括总结。 生:善良、孝顺、还有反抗精神。 ﹡师ppt展示。 ﹡生听记、标注。 ﹡师提示朗读技巧(注意感情的把握)。 ﹡生分段轮读,女生读,男生点评。讨论,批注 生:充满怨恨。 ﹡师ppt展示: “反抗”、“不满”、“愤懑”、“责问”、“控诉”、“无奈”。 ﹡生分角色朗读,点评,标注。朗读中感受窦娥“冤”的悲剧力量。 生:三桩誓愿是血飞白练,六月飞雪和亢旱三年;化用的典故有望帝啼鹃,苌弘化碧,六月飞雪 东海孝妇。 ﹡生小组交流。 生:①血溅白练,她希望刑场上的人们了解她的冤情。②六月飞雪,她希望自己的冤屈能在天上得到反应。 ③亢旱三年,她希望上天能惩治邪恶 ﹡生小组交流体会。 生:应该不能颠倒。 ﹡指导学生结合《孔雀东南飞》中“化鸟”,《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化蝶”,都让苦难中的人们悲苦的心理得到一丝慰藉来理解。进一步体会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 生:是有些矛盾。 ﹡指导学生跳读课文,找出例句并讨论品味。 ﹡生跳读课文,勾画圈点,小组点评,交流并标注,品味语言的通俗明白、口语化以及抒情性、音韵美的特点。 ﹡生听《窦娥冤》戏剧唱段,品味戏剧的抒情性、音韵美。 ﹡生阅读、讨论、总结,进一步体会悲剧艺术中较高的悲壮境界。 ﹡通过课下作业的完成,达到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和感悟。课 后 记1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