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辟谣】这些生活“小常识”,你错信了几个?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猫的科学常识有哪些 【科学辟谣】这些生活“小常识”,你错信了几个?

【科学辟谣】这些生活“小常识”,你错信了几个?

2024-06-27 02:3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呼和浩特市科协

邀您关注科普知识

以下文章来源于科学辟谣平台 ,作者爱学习的谣谣

科学辟谣平台

由中国科协、卫生健康委、应急管理部和市场监管总局等部委主办,中央网信办指导,全国学会、权威媒体、社会机构和科技工作者共同打造。

当常识变成认知误区,带来不仅仅是无用,还可能对身体产生影响。

| 图虫创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些小常识,比如烧烫伤可以抹牙膏止痛、小苏打可除铁锈、熏醋可以预防感冒……可是,有一些知识它是正确的,而有一些却是错误的。因此,我们要注意区别正确和错误的日常小知识,下面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那些容易被错信的“小常识”。

01

喝红糖水能缓解痛经?

女生每个月都会有几天难熬的日子,在生理期喝红糖水可以缓解痛经这一说法由来已久,可是也有很多人表示“亲测无效”。

实际上,由于热饮有舒张血管的作用,对于某些女性来说,喝点热的红糖水,好像就不那么痛了。但这并不是因为糖本身含有什么特殊的功效成分,而是因为它是热的,和喝热水或者热敷的效果类似。此外,过度食用甜食也会让女性的情绪波动比较厉害,产生焦虑等情绪。如果真的发生了比较严重的痛经,建议及早就医治疗。

02

烧烫伤可以涂抹牙膏来清凉止痛?

烧烫伤涂牙膏的做法是错误的。牙膏中的薄荷成分虽能让患处暂时感觉清凉,但这样易导致细菌滋生和创面感染。此外,涂抹酱油、香油、花椒面、凡士林等 “土”方法,不但不利于伤口恢复,还会增加感染机会。

发生烧、烫伤后,应立即用凉水冲洗患处,做降温处理,可以抑制高温对皮肤的损伤,降低感染危险;对于有衣物覆盖部位的烧烫伤,应立即用冷水进行局部降温,然后轻轻脱去衣物或用剪刀纵向剪开,用干净的纱布包裹患处,保持其清洁和干燥。如果伤处起了水疱,切勿随意刺破,小水疱可待其自然吸收,水疱较大或严重时要马上就医。

专家提示,小面积浅度的烧伤在基础家庭急救后及时到医院处理,较严重的建议立刻就医。

烧烫伤涂牙膏的做法是错误的 | 图虫创意

03

小苏打可除铁锈、水垢?

小苏打即碳酸氢钠,属酸式盐,融入水后显弱碱性,是一种结晶的白色固体,但通常表现为细粉末,具有微咸的碱性味道。因为水垢的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镁、氢氧化镁等,这些成分都不会和碱发生反应,只有酸可以除掉它们,因此小苏打不能用来除水垢。

此外,小苏打+白醋可除铁锈的说法也不科学。铁锈的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不和碱反应,所以小苏打不能除锈。醋酸虽然可以缓慢溶解铁锈,但是白醋中的醋酸浓度仅有3%—5%,基本没有除锈作用。

04

仙人掌可以防辐射?

有人认为,阳光里有很多紫外线,仙人掌不惧艳阳有很强的抗辐射能力,因此很多上班族喜欢养一盆仙人掌放在办公桌上用来防辐射。

其实,这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作用。植物只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光、远红光(红外线)、紫光以及紫外线,这个是它们完成光合作用的保证。但太阳中产生的是“辐射能”与电子产品产生的辐射线是两种概念,所以说仙人掌可以比别的东西更好地屏蔽或者吸附这些辐射并无依据。而且已有研究表明,普通电脑周围的电磁强度远远小于安全准则的限值,没有必要担心,也没有必要额外“防辐射”。

“仙人掌防辐射”的说法并不靠谱 | SOOGIF

05

铁锅炒菜可以补铁?

“铁锅炒菜可以补铁”的传言由来已久。很多人对此深信不疑。实际上,在炒菜时,铁锅溶出的铁元素为非血红素铁,能被人体吸收的比例并不高,大概只有不到3%。而人体血液所需的、且能更有效吸收的是血红素铁,所以即便是长期使用铁锅,也达不到很好的补铁效果。目前,国内外也没有任何研究显示,靠铁锅溶出铁的方式能解决国民的贫血问题。

因此,不要把补铁的希望寄托于铁锅,也不需要再担心用不粘锅或者不锈钢锅补铁的作用比铁锅差。

铁锅炒菜补铁收效甚微 | SOOGIF

06

仰头、捏鼻、塞纸可以止鼻血?

小时候,我们经常被教育过,出鼻血后要马上抬头,捏住鼻子。这些我们熟悉的操作到底对不对?

鼻子是由相互贯通的鼻腔、鼻窦、鼻咽部组成,且口鼻相通,所以,仰头只是改变了血流途径。这样似乎看起来出血量减少了,其实是将本来从鼻孔流出的血液向后经鼻咽部流至口中,或者咽下至胃内,并不能止血。捏鼻子是对的,要用手指捏紧两侧鼻翼,如果出血点在前鼻孔附近,可以压迫止血作用。

遇到流鼻血的情况,可以这么做:先要低头往前倾,防止血液下咽;再用拇指和食指向中线方向捏住或压按鼻翼止血,按压5-10分钟左右;同时,还可以用冷水袋或冷毛巾敷前额和面部。如果刚刚这些措施还不行,就需要马上到医院就诊了。

07

误吞鱼刺,可咽米饭、喝醋解决?

有传言称,误吞鱼刺时,建议咽米饭、喝醋,或者整团青菜往下呑、咽馒头。

实际上,误吞鱼刺卡喉最科学的方法就是及时就医。鱼刺卡在食道里,毗邻心肺、支气管、主动脉等器官,会导致食管损伤穿孔、纵膈感染、肺部感染、主动脉破裂大出血危及生命。喝醋不科学,单纯把鱼刺放在醋中浸泡,也需要30分钟以上才能达到软化效果。呑咽米饭馒头,会让异物往深处移动,不但增加取出来的难度,同时会引发感染、溃疡等。

醋的软化作用在30分钟以上才能见效 | 图虫创意

08

晚上姜汤赛砒霜?

俗话说,“早晨姜汤似参汤,晚上姜汤赛砒霜”。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研究表明,生姜中富含挥发油、姜辣素、淀粉等营养成分,食用生姜能够增加血液的循环并刺激胃液分泌从而促进消化,同时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生姜中的姜辣素成分具有良好的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姜烯、姜酮等成分还有明显的抑制呕吐作用,因此姜对人体有很大的益处。但是在夜间食用生姜,其中所含的姜酚等物质可能刺激肠道蠕动,影响睡眠。所以晚上大量吃姜,并不会严重到等于吃砒霜,但确实对健康不利,专家建议夜间尽量不要大量食用生姜。

09

熏醋可以预防感冒?

很多人家里喜欢在感冒多发的季节烧一锅醋来进行消毒,试图预防感冒;也有很多人在微信群里分享熏醋预防感冒的偏方。

实际上,醋是一种弱酸,具有一定的氧化性,能够起到一定的消毒作用,但醋的氧化性很弱,稀释到空气中后,浓度也会降低,对病毒的氧化能力就更弱了,并不能够杀灭感冒病毒。此外,如果空气中的醋浓度过高,人体吸入的时间过长,不但会引起呼吸困难和恶心等症状,还会对皮肤和呼吸道黏膜造成伤害。所以,熏醋并不能预防感冒。

预防感冒,熏醋“做不到”啊 | SOOGIF

审核 |

阮光锋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

孙建方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皮肤性病学教授

魏 锐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副教授

王 康 北京植物园科普馆馆长

韩宏伟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交流部主任、研究员

孙书臣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

刘召芬 中华预防医学会研究员

邓跃林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知名专家、教授

王双苗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

吕志杰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主管药师

张继春 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主任药师

沈 群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

张 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办公室副主任

*排名不分先后

原标题:《【科学辟谣】这些生活“小常识”,你错信了几个?》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