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贴】如何给医生发微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p站怎么发消息 【实用贴】如何给医生发微信?

【实用贴】如何给医生发微信?

#【实用贴】如何给医生发微信?|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互联改变生活”。现如今人与人的沟通已经全面进入无线时代。看病也是如此,现代人可以通过各种网络途径,获取有关健康和疾病的信息,也可以通过各类大健康平台,获取自己所需的医疗帮助。特别是疫情期间患者出行不便,医患线上的沟通省去了不少麻烦,许多医院也开通了互联网门诊,进一步方便老百姓就医。

当然对于病人而言,能够要到医生的微信,是最简单最直接的沟通方式。从医师角度而言,能够和自己的患者保持一定的联系,及时跟踪治疗的效果,了解不良反应,能够方便地完成患教和随访,也算是自己职业生涯的一种“财富”。

医疗行为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服务,需要具备一定的严谨性和专业性。

关于疾病诊疗方面的信息交流, 仍然需要遵循常规的诊疗原则。 尽管微信等无线的沟通具备“短、频、快”的优势,但往往也会因为信息的不对等,沟通的不全面,而造成一定的错误或者误解。 尚不知目前从法律层面而言,这些云端的医患间交流,是不是和我们的医院里的病史、报告和影像一样具备举证效力。 但出于对双方利益的保护,对于现在日常已经非常普遍的,医生和患者间的无线咨询和沟通,也应该保持谨慎和科学的态度。

5981659396895398

今天就从医生角度,给各位患者朋友几点建议,该如何通过微信给你自己的主治医生发消息,才能够提高你们之间沟通的效率。

第一、注意合理的咨询时间  

拿到了医生的微信或电话,不代表你就得到了 24 小时 7 天年终午休的医疗服务哦。 医生也有自己的个人生活和正常的作息时间,而且若工作繁忙,可能也会遗漏部分信息忘记回复。 所以合理地安排时间,是提高医患微信沟通有效性的首要因素。

除了真的非常紧急的情况,尽量还是在工作时间给医生发微信做咨询,避开休息时间、周末或公共假期 。 医生也和其他职业的人一样,在自己休息的时间不太想被打扰。

那在平时的工作时间,哪个时段更为何时呢? 我个人觉得其实一大早或中午会比较好。 因为医院一般 7 点半或 8 点就开始上班,医生也会习惯早起来医院做相应的准备。 所以,早上 7 点到 8 点会是一个比较好的咨询时间,你可以脑补医生可能一边吃着早饭一边在手机回你消息。

过了 8 点半以后,医生就开始忙碌了,外科大夫要去手术,内科大夫要做一上午的查房工作,这个时段不便回复,频繁发消息给医生会是一种打扰,会影响医生手头正在进行的诊疗工作。 中午 11 点到 12 点医生在午饭时间会做休整,也会拿出手机来看看咨询新闻,这时候你可以趁机发个消息,但部分医生会有午觉的习惯,所以再晚些了也尽量不要打扰。

如果你知道医生的门诊时段,那就不要在他出诊的时间发微信给他。 试想已经面对了一上午的病患,这时候半路还杀出个“程咬金”会感觉有点“心累”。 医生们一般都会加班,所以下班的时间很难确定,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往往会觉得疲惫,下班之后也可能还有其他的学术任务,所以最好不要在晚间再发微信。 如果真的需要咨询,下午4点到5点会比较合适。

第二、注意合理的咨询内容  

首先,微信咨询最好有针对性。

不要在微信里试图了解有关自己疾病的所有信息,现在情况如何?接下来怎么治疗?之后预后如何?这些比较大的问题,不是一两句话能够表达清楚的,医生在回答这种问题的时候,也需要看比较详细的病史资料和检查报告。所以在简短的微信沟通中提这些问题会显得不太合适,有时间最好还是当面去门诊和医生坐下来好好面谈。像微信里比较简单的沟通,最好内容把握在一些具体的细节的问题,例如出现了什么紧急的情况,出现了某个新的症状是否和目前的疾病或治疗相关,确认某一个具体的诊疗信息例如看下复查的报告是否正常,或其他一些事先已经和医生约定的需要沟通的问题。

其次,不要去询问和疾病不相干的问题,或显然不是这位医生专业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问题。

其实医生并不是无所不知的,大部分医生可能只对自己所从事专业领域或疾病诊疗有深入了解,超出范围以外,即使是和健康或其他疾病相关的,医生可能也无法直接做出非常明确的回答。 不同疾病的诊疗是不一样的,例如尽管你得了肿瘤,但其他的疾病仍然需要按照各自的诊疗规范进行处理,特别是急诊的、感染的或一些常规的疾病,不可因为有肿瘤病史,就不接受其他科医生的意见,只想让肿瘤大夫来为你做决定。 也不要询问一些网上看到的小道消息,一些广告性质的新技术或新产品。 如果已经成为诊疗的常规,医生自然会在日常诊疗中进行推荐。

34831659396895590

最后,不要反复询问一些常识性的问题。

例如不要每次准备来复查了,就微信医生询问啥时候门诊或是否出诊。 医生的门诊时间在一段时间内都是固定的,可以在预约的网站、微信平台上查阅。 你也可以把它记录在医生微信的备注中。 此外,也可以关注医生近期朋友圈的内容,如果门诊时间发生改变或临时停诊,或许医生都会提前发布相关信息。 再例如,不要总是询问来检查要不要空腹、什么时候能安排检查、检查哪些内容、检查报告几天出来这类问题。 这些内容在检查预约单上都会有详细的描述,可以自行阅读。 对于定期复查的项目,在以往的诊疗病史中都有记录,可以作为参考来做自己就医的安排。 特别是检查的预约时间,是需要在现场根据当时整个医院诊疗的需求量决定的,医生在微信里真的无法回答。

86361659396895682

第三、如何描述自己的问题  

经常会有患者冷不防地发来一条微信: “医生,我头痛怎么回事? ”,“医生,我身上一个包怎么回事? ”,“医生,我复查正不正常? ”……这一类问题,通常医生收到都会觉得有点莫名,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那该如何描述自己的咨询需求呢?

首先,对于自己的问题要做一个比较详细的描述。

大部分医生其实“记性”不太好,尽管加了你微信,但可能一时间也想不起来你是谁,你的疾病具体什么情况,你在做什么治疗。 所以不要单纯就说自己出现了什么症状。 最好先简单说一下自己是什么病,何时手术的或何时开始治疗的,目前在接受什么治疗。 对于症状描述也要略微详细,例如何时出现的,持续了多久,程度有何变化,是否和目前接受的治疗在时间上有相关性,有无伴随其他的诱发因素等。 对于新出现的皮肤的肿块、皮疹或色斑、肢体的水肿等,也可以拍摄比较清晰的、正位的照片或视频,这样比较直观。

80431659396896180

其次,学会利用先进的网络科技获取自己诊疗的信息。

特别是复查的患者,不要单纯询问医生自己的结果正不正常。 医生并不是无时无刻都在电脑前,医生也没有时间来为每一位病患查询报告。 现在大部分医院都开通了微信服务号或官方网站,患者可以查询到自己的病史、医嘱信息、检查报告,甚至 CT 、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都可以在云端提供详细的图像。 所以比较合理的做法是自己在网上查询报告,截图发给医生,再询问是否正常。

最后,简短而精要地表达自己的需求。

尽管在微信沟通时,需要比较详细地描述自己的问题,但是仍然需要把握提问的频次和篇幅。 例如尽量完整地编辑一到两条微信,比较清晰地表述自己的需求。 在方式上,也尽量用文字描述,不要发送语音。 医生在嘈杂的环境中,不一定方便听你的语音,中途断了,还要从头再听也不是一件让人愉悦的事情。 如果提供的报告非常多,可以挑一些重点的内容, 例如明确提示异常的检查结果,也可以事先标注一目了然。 对于多次复查内容的比较,也可以有心地自己先整理一下 ,帮助医生在短时间内了解变化。

不要说太多主观的、客套的、寒暄式的或情绪化的内容,直奔主题一次性罗列目前遇到了什么问题,希望获得什么帮助。最好不要像闲聊式和医生发微信,计划能在几个回合下结束自己的咨询。医生明确了是否有问题,或提供了下一步的处理意见,例如需要来医院面诊,则就按照医生提示进行后续的诊疗。不要太执念于自己的想法反复提问,微信难以说清楚的事情,最好还是门诊当面交流。今天还看到一句话,我觉得挺好:“记住医生说,基本没啥问题,就是没要紧问题;好像有点问题,就是有问题。”

76051659396896384

通过以上三方面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向自己的医生微信提问,提高医患沟通的效率。 当然我个人认为人与人之间还是需要有“边界感”的,尽管科技拉近了你我,但当你拿起手机,准备发消息给医生之前,还是希望你先想一下,如果此刻没有微信,你是否可以处理这个问题。 这是一个信息化的年代,要首先学会自己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 切莫对微信的沟通方式产生过多的依赖,也切莫将微信上的医疗咨询当作一种习惯 。

尽管科技再发达,看病还是要讲究“望闻问切”的传统章法,在西医里,除了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也同样重要。 所以不要过于依赖无线的云端就医,要保证规范的诊疗,门诊的到访还是无法被取代的。 特别是肿瘤患者,根据要求按时地门诊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微信简便的沟通,更多的是为了帮你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 想要全面的诊疗,与医生面对面的沟通仍然是最重要的方式。

·END·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