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2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公共绿地设计规范有哪些要求 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2

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2

2024-06-28 23: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总则

   

1 总 则

1.0.1 为适应旅馆建筑的发展,使旅馆建筑设计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等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 展开条文说明1.0.1 本规范是对《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62-90(以下简称原规范)的修订。原规范自1990年实施以来,对于指导我国旅馆建筑设计工作,提高设计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使用者对旅馆建筑的基本要求也有了新的需求,原规范的一些条文已不适应当前提高旅馆建筑设计质量的要求,同时国家旅游局对《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4308也进行了修订,故本规范须修改和调整。在编制与修改本规范过程中,编制组曾对若干个城市进行实地调查研究,收集了大量的旅馆建筑实例和图纸进行分析,同时参考了国内外有关旅馆方面的标准、规范和汇集了近年来设计中最新积累的经验,对旅馆建筑设计的基地和总平面、建筑设计、室内环境和建筑设备等在原规定的基础上进行修订、补充和调整或制定下限值,对专业术语给予确认,以保证旅馆建筑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的基本要求。 1.0.2 本规范适用于至少设有15间(套)出租客房的新建、扩建、改建的旅馆建筑设计。 ▼ 展开条文说明1.0.2 适用范围中对出租客房数的要求原规范为20间(套),为与《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4308相一致,故修改为15间(套)。 1.0.3 旅馆建筑等级按由低到高的顺序可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和五级。 ▼ 展开条文说明1.0.3 原规范将旅馆建筑由高至低划分为一、二、三、四、五、六级6个建筑等级,为与国家《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4308的等级高低顺序相协调,故本次修订改为旅馆建筑由低至高划分为一、二、三、四、五级5个建筑等级,建筑等级的内容涉及使用功能、建筑标准、设备设施等硬件要求。特别要说明的是,旅馆的建筑等级虽与旅游饭店星级在硬件设施上有部分关联,但他们之间并没有直接对应关系,因为旅游饭店星级是通过旅馆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分项得分综合而评定的。 1.0.4 旅馆建筑设计应遵循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的原则。 ▼ 展开条文说明1.0.4 为加强贯彻国家节水、节地、节能、节材和保护环境的四节一环保战略,本规范特增加此条款。 1.0.5 旅馆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展开条文说明1.0.5 有关无障碍、防火、热工、节能、燃气、安全、卫生设计等,除执行奉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其中因我国各类设计防火规范对于旅馆建筑的规定较为全面,故将原规范中防火与疏散的章节取消。

2术语

                     

 2 术 语

2.0.1 旅馆 hotel 通常由客房部分、公共部分、辅助部分组成,为客人提供住宿及餐饮、会议、健身和娱乐等全部或部分服务的公共建筑。也称为酒店、饭店、宾馆、度假村。 旅馆建筑类型按经营特点分为商务旅馆、度假旅馆、会议旅馆、公寓式旅馆等。

2.0.2 商务旅馆 business hotel 主要为从事商务活动的客人提供住宿和相关服务的旅馆建筑。

2.0.3 度假旅馆 resort   主要为度假游客提供住宿和相关服务的旅馆建筑。

2.0.4 公寓式旅馆 apartment hotel   客房内附设有厨房或操作间、卫生间、储藏空间,适合客人较长时间居住的旅馆建筑。

2.0.5 客房部分 guestroom areas   旅馆建筑内为客人提供住宿及配套服务的空间或场所。

2.0.6 公共部分 public areas     旅馆建筑内为客人提供接待、餐饮、会议、健身、娱乐等服务的公共空间或场所。

2.0.7 辅助部分 service areas     旅馆建筑内为客人住宿、活动相配套的辅助空间或场所。通常指旅馆建筑服务人员工作、休息、生活的非公共空间或场所。

3选址、基地和总平面3.1 选 址

    

3.1 选 址

3.1.1 旅馆建筑的选址应符合当地城乡总体规划的要求,并应结合城乡经济、文化、自然环境及产业要求进行布局。▼ 展开条文说明 3.1.1 旅馆建筑的选址应符合当地城乡规划的要求,尤其是当前有一些主要旅馆建筑大都体量较大,装饰标准较高,对城市面貌有一定影响,故其选址应服从总体规划要求。    旅馆设施的成功开发,还应当以区域经济为依托。旅馆建筑的建设,需充分考虑当地市场需求、经济发展和区位因素等。不考虑当地及周边对旅馆设施市场的需求,就会带来很大的盲目性。    旅馆的选址还应根据不同的旅馆类型,结合其周边自然环境及文化氛围进行综合分析。 3.1.2 旅馆建筑的选址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选择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有利、排水通畅、有日照条件且采光通风较好、环境良好的地段,并应避开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段;        2 不应在有害气体和烟尘影响的区域内,且应远离污染源和储存易燃、易爆物的场所;        3 宜选择交通便利、附近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较完备的地段。▼ 展开条文说明3.1.2 本条规定了旅馆建筑的选址要求。   随着人们对地震、水患等各种自然灾害的深入了解,对旅馆建筑的选址标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因此提出选址应综合各种因素,周密考虑,选择自然条件较为有利的地段。    目前环境污染已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除了水质、大气以外,还有噪声等都给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污染。旅馆建筑是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场所,不容许发生爆炸或受到粉尘、大气污染、噪声等干扰。因此,选址中还应远离各种污染源和易爆易燃场所,按照有关法规,满足防护距离的要求。   旅馆建筑的选址需要考虑交通便利性,尤其类似商务旅馆等更需要与机场等交通设施联系方便,而类似度假旅馆等则可选择相对僻静的地方,但仍需要考虑方便到达。旅馆建筑选址不仅要考虑有一个适宜的环境,还要充分考虑利用周围服务设施和现有基础配套设施的可能性,使其具备最佳使用条件。 3.1.3 在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风景名胜地区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附近,旅馆建筑的选址及建筑布局,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保护规划的要求。

3.2 基 地

3.2 基 地

3.2.1 旅馆建筑的基地应至少有一面直接临接城市道路或公路,或应设道路与城市道路或公路相连接。位于特殊地理环境中的旅馆建筑,应设置水路或航路等其他交通方式。▼ 展开条文说明3.2.1 本条规定是为了保证旅馆建筑有疏散的道路,以满足基地的对外交通、疏散、消防以及组织不同功能出入口的要求,减少对城市正常交通的影响。旅馆的基地的区位和形式多种多样,特别是度假旅馆往往不临近城市道路或公路,需要设置专门道路或其他交通方式与之相连接。 3.2.2 当旅馆建筑设有200间(套)以上客房时,其基地的出入口不宜少于2个,出入口的位置应符合城乡交通规划的要求。

3.2.3 旅馆建筑基地宜具有相应的市政配套条件。▼ 展开条文说明3.2.3 本条规定是为了保证旅馆建筑基地周边的道路、水、电、动力等市政管线的配套条件,有利于旅馆建筑的设计、建设、使用。3.2.4 旅馆建筑基地的用地大小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相关规定,应能与旅馆建筑的类型、客房间数及相关活动需求相匹配。

3.3 总 平 面

 

3.3 总 平 面

3.3.1  旅馆建筑总平面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地理特征等进行布置。建筑布局应有利于冬季日照和避风,夏季减少得热和充分利用自然通风。▼ 展开条文说明3.3.1 通过总平面合理布局,使旅馆建筑与相邻的其他建筑有必要的间距,并具有良好的朝向、日照和自然通风,避免视线干扰,景观视野良好。 3.3.2 总平面布置应功能分区明确、总体布局合理,各部分联系方便、互不干扰。▼ 展开条文说明3.3.2 功能分区合理,是总平面布置的一项基本原则。旅馆建筑除了要处理好客人、团体客人、内部员工等不同的人流以及团体大巴、汽车、出租车等各类车流,由于旅馆建筑还有大量的货运,因此要求在总平面内处理好内部人流、车流的关系,功能分区明确,互不干扰。3.3.3 当旅馆建筑与其他建筑共建在同一基地内或同一建筑内时,应满足旅馆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环境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旅馆建筑部分应单独分区,客人使用的主要出入口宜独立设置;         2 旅馆建筑部分宜集中设置;          3 从属于旅馆建筑但同时对外营业的商店、餐厅等不应影响旅馆建筑本身的使用功能。▼ 展开条文说明3.3.3 旅馆建筑与其他建筑合建在同一块基地内,为满足旅馆建筑的使用功能、交通畅顺和环境的要求,必须有合理的布局,自成一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目前,高层公共建筑不断向多功能、综合性的趋势发展。高层公共建筑一般设有裙房,在裙房内设置商场、餐饮、文化娱乐等各类场所。尤其是一些超高层建筑,更将商场、办公、旅馆等合建在同一幢楼内。这类公共建筑内容多,功能杂,消防疏散和设备机房都需在同一幢楼内解决。为合理安排它们之间的关系,避免互相干扰,有利于安全疏散,本条主要规定旅馆与其他功能用房合建时,总平面布置中旅馆用房应单独分区,并宜有独立的出入口供客人使用。 3.3.4 应对旅馆建筑的使用和各种设备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噪声和废气采取措施,不得对旅馆建筑的公共部分、客房部分等和邻近建筑产生不良影响。▼ 展开条文说明3.3.4 本条是指建筑内的一些公共功能如多功能厅的歌舞、卡拉OK等活动过程中会产生噪声和废气,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总体环境质量。 3.3.5 旅馆建筑的交通应合理组织,保证流线清晰,避免人流、货流、车流相互干扰,并应满足消防疏散要求。▼ 展开条文说明3.3.5 本条是针对总平面布置中的交通组织而定的。安排各种出入口和场地内部的交通组织是总平面布置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重要的原则是应做到人车分流,交通流畅,道路布置应便于人员进出、货物运送、装卸和消防疏散。    应合理安排团体大巴、汽车、出租车、货车等的出入和停车路线,提供客人和后勤货运各自分开的车辆走向线路。 3.3.6 旅馆建筑的总平面应合理布置设备用房、附属设施和地下建筑的出入口。锅炉房、厨房等后勤用房的燃料、货物及垃圾等物品的运输宜设有单独通道和出入口。▼ 展开条文说明3.3.6 建筑设计中如果没有安排好厨房、锅炉房等附属设施的位置及其在地面的出入口,会造成交通流线混乱,尤其是一些改建、扩建的旅馆建筑,防火、卫生防护要求得不到满足,故特列出本条予以强调。 3.3.7 四级和五级旅馆建筑的主要人流出入口附近宜设置专用的出租车排队候客车道或候客车位,且不宜占用城市道路或公路,避免影响公共交通。  

3.3.8 除当地有统筹建设的停车场或停车库外,旅馆建筑基地内应设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停放场地或停车库。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位数量应符合当地规划主管部门的规定。▼ 展开条文说明3.3.8 目前我国大中城市机动车数量迅猛增加,停车难的问题非常突出,尤其一些大型公共建筑停车场地问题亟待解决。无论何种旅馆建筑,在基地中必须考虑汽车停放场地(库)。考虑到非机动车的使用趋势是越来越少,可按当地的实际情况及使用需求酌情考虑非机动车的停放场地(库)。为满足旅馆接待旅游团体客人的要求,停车场(库)应考虑一定数量的大客车停车位,大客车车位可按《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中规定的当量小汽车换算系数换算成小汽车车位数量。   停车场的设置需根据旅馆建筑的规模、类型、用地位置、交通状况等内容确定。经调查北京、上海、江苏、陕西、昆明、南昌等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或规划部门对停车指标要求,发现各地要求不尽相同,故此条条文要求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位数量应符合当地规划主管部门的规定。    一些用地紧张的大中城市,为节约用地,应充分利用地下空间。3.3.9 旅馆建筑总平面布置应进行绿化设计,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绿地面积的指标应符合当地规划主管部门的规定;           2 栽种的树种应根据当地气候、土壤和净化空气的能力等条件确定;           3 室外停车场宜采取结合绿化的遮阳措施;           4 度假旅馆建筑室外活动场地宜结合绿化做好景观设计。▼ 展开条文说明3.3.9 提高环境质量,重视绿化,已成为当前建筑设计界共同关心的问题,绿化环境已不是可有可无的事,尤其是旅馆建筑,更应营造出让客人宾至如归的印象。   应该根据基地情况、旅馆建筑性质和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做好绿化设计,其绿地率应符合当地有关规定。因实际建设用地情况各不相同,且各地对绿地率计算方法也分别有所规定,故不另列出。    绿化布局和树种选择应有利于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和阻隔噪声,创造安静、卫生的良好环境。树种选择提倡选用本土植物。 3.3.10  旅馆建筑总平面布置应合理安排各种管道,做好管道综合,并应便于维护和检修。

    

4建筑设计4.1 一般规定

 

4.1 一般规定

4.1.1 旅馆建筑应根据其等级、类型、规模、服务特点、经营管理要求以及当地气候、旅馆建筑周边环境和相关设施情况,设置客房部分、公共部分及辅助部分。 ▼ 展开条文说明4.1.1 根据对旅馆建筑的调研发现,各功能空间及设备设施的配置差别很大,受建筑等级、类型、规模、服务特点、经营管理要求以及当地气候、旅馆周边环境和相关设施情况等众多因素的影响,需视实际情况和需求来配置。4.1.2 旅馆建筑空间布局应与管理方式和服务相适应,做到功能分区明确、内外交通联系方便、各种流线组织良好,保证客房及公共部分具有良好的居住和活动环境。▼ 展开条文说明4.1.2 由于旅馆的经营理念和服务对象不同,其管理方式和服务也多种多样,建筑的空间布局应与其相适应。4.1.3 旅馆建筑防火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2、《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的有关规定。

4.1.4 旅馆建筑应进行节能设计,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和《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的规定。▼ 展开条文说明4.1.4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差异很大。为了贯彻国家节能、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很多省市在国家现行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的基础上,根据各自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具体情况,制定了各自的地方标准。在具体设计时,应注意同时满足地方规范。   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依据建筑所处地区的建筑气候分区不同而异,旅馆建筑围护结构应按照国家现行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中针对不同建筑气候分区的气象条件提出的规定指标进行热工设计,当不能满足时,应按照规定进行权衡判断。 4.1.5 旅馆建筑应进行无障碍设计,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的规定。▼ 展开条文说明4.1.5 为满足伤残人士、老年人和妇女儿童的特殊使用要求,方便他们参与各类社会活动,本条规定体现了社会文明程度和社会对伤残人士以及弱势群体的关怀和关爱。当前我国旅馆建筑能完全满足这方面要求的还较少,故专门列出本条加以强调。 4.1.6 客房部分与公共部分、辅助部分宜分区设置。▼ 展开条文说明4.1.6 旅馆建筑客房部分、公共部分与辅助部分使用流线不宜交叉,公共部分及辅助用房的设备设施往往对客房产生强噪声或振动等不利影响,因此宜独立分区。4.1.7 旅馆建筑的主要出入口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有明显的导向标识,并应能引导旅客直接到达门厅;          2 应满足机动车上、下客的需求,并应根据使用要求设置单车道或多车道;   3 出入口上方宜设雨篷,多雨雪地区的出入口上方应设雨篷,地面应防滑;          4 一级、二级、三级旅馆建筑的无障碍出入口宜设置在主要出入口,四级、五级旅馆建筑的无障碍出入口应设置在主要出入口。

4.1.8 锅炉房、制冷机房、水泵房、冷却塔等采取隔声、减振等措施。▼ 展开条文说明4.1.8 客房是旅馆建筑最重要的功能,为旅馆内客人提供住宿的空间,安静的休息环境首先需要得到保障。锅炉房、制冷机房、水泵房、冷却塔等旅馆建筑的附属设施是产生噪声、振动主要场所。因此,在此条文中明确规定锅炉房、制冷机房、水泵房、冷却塔等应采取隔声、减振等措施,避免对客房产生不良影响。 4.1.9 旅馆建筑的卫生间、盥洗室、浴室不应设在餐厅、厨房、食品贮藏等有严格卫生要求用房的直接上层。(自2022年10月1日起废止该条,点击查看:新规《宿舍、旅馆建筑项目规范》GB 55025-2022)

▼ 展开条文说明4.1.9 餐厅、厨房、食品储藏等房间有严格的卫生标准和使用要求。而卫生间、盥洗室、浴室易产生楼地面渗漏污染,也需日常检修维护。因此,本条文明确规定卫生间、盥洗室、浴室不应设在餐厅、厨房、食品贮藏等用房的直接上层。本条文确定为强制性条文。4.1.10 旅馆建筑的卫生间、盥洗室、浴室不应设在变配电室等有严格防潮要求用房的直接上层。(自2022年10月1日起废止该条,点击查看:新规《宿舍、旅馆建筑项目规范》GB 55025-2022)

▼ 展开条文说明4.1.10 变配电室等房间有严格的安全运营环境要求。水能传导电,如果有水房间在其直接上层难免产生隐患,因此,设计时应避免将有水房间布置在其上方。有的设计采用降板同层排水或双层楼板但夹层中人员无法进入并没有排水处理渠道的,也是不可取的。本条文确定为强制性条文。 4.1.11 电梯及电梯厅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四级、五级旅馆建筑2层宜设乘客电梯,3层及3层以上应设乘客电梯。一级、二级、三级旅馆建筑3层宜设乘客电梯,4层及4层以上应设乘客电梯;          2 乘客电梯的台数、额定载重量和额定速度应通过设计和计算确定;              3 主要乘客电梯位置应有明确的导向标识,并应能便捷抵达;   4 客房部分宜至少设置两部乘客电梯,四级及以上旅馆建筑公共部分宜设置自动扶梯或专用乘客电梯。   5 服务电梯应根据旅馆建筑等级和实际需要设置,且四级、五级旅馆建筑应设服务电梯;    6 电梯厅深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的规定,且当客房与电梯厅正对面布置时,电梯厅的深度不应包括客房与电梯厅之间的走道宽度。▼ 展开条文说明4.1.11 经调研分析,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技术水平的发展,旅客对旅馆舒适度的需求也相对提高,因旅客大多数都带有行李,因此对乘客电梯及电梯厅的设置进行相应调整,特作此条规定。    电梯的配置包括电梯的台数、额定载重量和额定速度,与建筑布局方式、建筑层数、服务的客房数等有关,应根据具体情况计算确定。    旅客电梯数量配置一般可按以下标准:    一级、二级旅馆每(120~140)间客房配置一台电梯,三级每(100~120)间客房配置一台电梯,四级每(70~100)间客房配置一台电梯,五级每70间客房配置一台电梯。   对旅客而言,旅馆都是陌生场所,因此设置明确的导向标识在旅馆设计中非常必要。     一、二、三级旅馆建筑服务电梯可与乘客电梯合用,四级、五级高等级的旅馆服务电梯应单独设置。     电梯厅的深度不应包括客房与电梯厅之间的走道宽度,这是因为一方面避免走道内的通过人流与电梯厅等候电梯的人流相互干扰,另一方面避免电梯使用时对正对面客房的使用产生影响。 4.1.12 旅馆建筑的材料选择和构造设计,应满足使用的安全性和维护、清洁的便利性。

4.1.13 中庭栏杆或栏板高度不应低于1.20m,并应以坚固、耐久的材料制作,应能承受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规定的水平荷载。▼ 展开条文说明4.1.13 阳台设计应充分考虑其安全性,栏杆高度宜从严。《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4308要求安全护栏高度不低于1.20m。

《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2-20144.2 客房部分

4.2 客房部分

4.2.1 客房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不宜设置在无外窗的建筑空间内;        2 客房、会客厅不宜与电梯井道贴邻布置;        3 多床客房间内床位数不宜多于4床;        4 客房内应设有壁柜或挂衣空间。▼ 展开条文说明4.2.1 客房一般不宜设在地下室及其他无窗的建筑空间内,如在特殊情况下设置,则必须设有机械通风,并应符合卫生和消防要求。    为保证基本的卫生、安全、舒适度要求,仍保留原条文关于床位数量的规定以适应不同类型与标准的旅馆。 4.2.2 无障碍客房应设置在距离室外安全出口最近的客房楼层,并应设在该楼层进出便捷的位置。▼ 展开条文说明4.2.2 本条文考虑到残疾人在紧急情况时能尽快疏散到达室外安全区域,无障碍客房应设置在距离室外安全区域最近的楼层,通常为客房层的最低层。而房间位置在该楼层中应设置在便于轮椅进出、交通路线最短的地方。    具体设计中,无障碍客房设计在可能条件下可采取连通房的形式,便于陪护;且应关注盲人、聋哑人等其他残疾人士的需要。4.2.3 公寓式旅馆建筑客房中的卧室及采用燃气的厨房或操作间应直接采光、自然通风。▼ 展开条文说明4.2.3 公寓式旅馆客房类似于住宅,卧室与使用燃气的厨房(或操作间)必须设置外窗,满足自然采光与通风的要求。4.2.4 客房净面积不应小于表4.2.4的规定。               注:客房净面积是指除客房阳台、卫生间和门内出入口小走道(门廊)以外的房间内面积(公寓式旅馆建筑的客房除外)。▼ 展开条文说明4.2.4 本条文根据分级标准对原规范条文仅作部分调整,并与《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4308中客房的面积标准相适应。 4.2.5 客房附设卫生间不应小于表4.2.5的规定。           注:2件指大便器、洗面盆,3件指大便器、洗面盆、浴盆或淋浴间(开放式卫生间除外)。▼ 展开条文说明4.2.5 国标《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4308中,一般的卫生间面积要求为4~8m2,低于4m2则不推荐。本条文仅做部分修改,以4.0m2作为四级以上旅馆客房卫生间的基本要求,一~三级旅馆客房卫生间标准按原标准。一级旅馆客房卫生间的百分比凋整不作最低要求。 4.2.6 不附设卫生间的客房,应设置集中的公共卫生间和浴室,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公共卫生间和浴室设施的设置应符合表4.2.6的规定:                注:1 上述设施大便器男女比例宜按2:3设置,若男女比例有变化需做相应调整;其余按男女1:1比例配置。          2 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规定,设置无障碍专用厕所或厕位和洗面盆。       2 公共卫生间应设前室或经盥洗室进入,前室和盥洗室的门不宜与客房门相对;       3 与盥洗室分设的厕所应至少设一个洗面盆。

4.2.7 公共卫生间和浴室不宜向室内公共走道设置可开启的窗户,客房附设的卫生间不应向室内公共走道设置窗户。

4.2.8 上下楼层直通的管道井,不宜在客房附设的卫生间内开设检修门。 ▼ 展开条文说明4.2.8 为检修方便及不影响客人休息,卫生间检修门宜开向公共走道。 4.2.9 客房室内净高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客房居住部分净高,当设空调时不应低于2.40m;不设空调时不应低于2.60m;           2 利用坡屋顶内空间作为客房时,应至少有8m2面积的净高不低于2.40m;           3 卫生间净高不应低于2.20m;           4 客房层公共走道及客房内走道净高不应低于2.10m。▼ 展开条文说明4.2.9 本条文室内净高为最低要求。实际工程中,净高要求均有所提高。大多数四、五级旅馆要求客房净高不低于2.80m,客房内走道及公共走道、卫生间净高均不低于2.30m~2.40m。其中,利用坡屋顶内空间作为客房时应满足有效净高要求,其面积要求与表4.2.4相对应。 4.2.10 客房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客房入口门的净宽不应小于0.90m,门洞净高不应低于2.00m;           2 客房入口门宜设安全防范设施;           3 客房卫生间门净宽不应小于0.70m,净高不应低于2.10m;无障碍客房卫生间门净宽不应小于0.80m。▼ 展开条文说明4.2.10 客房门的设计提出净宽要求,与各类现行规范相一致。4.2.11 客房部分走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单面布房的公共走道净宽不得小于1.30m,双面布房的公共走道净宽不得小于1.40m;           2 客房内走道净宽不得小于1.10m;           3 无障碍客房走道净宽不得小于1.50m;           4 对于公寓式旅馆建筑,公共走道、套内入户走道净宽不宜小于1.20m;通往卧室、起居室(厅)的走道净宽不应小于1.00m;通往厨房、卫生间、贮藏室的走道净宽不应小于0.90m。▼ 展开条文说明4.2.11 本条文走道净宽为最低标准要求,与各类现行规范相一致。一般而言,两侧布置客房时,走道净宽应保证1.50m~1.80m,最窄处不得小于1.40m;单侧布置客房时,走道净宽应保证1.40m~1.60m,最窄处不得小于1.30m实际工程中,大多数四、五级旅馆客房公共走道实际净宽1.70m~1.80m。    无障碍客房的走道需满足轮椅活动需要。    公寓式旅馆各类走道设计参考《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的要求。4.2.12 度假旅馆建筑客房宜设阳台。相邻客房之间、客房与公共部分之间的阳台应分隔,且应避免视线干扰。▼ 展开条文说明4.2.12 阳台设计应充分考虑其安全性及私密性。4.2.13 客房层服务用房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宜根据管理要求每层或隔层设置;                    2 宜邻近服务电梯;           3 宜设服务人员工作间、贮藏间或开水间,且贮藏间应设置服务手推车停放及操作空间;          4 客房层宜设污衣井道,污衣井道或污衣井道前室的出入口应设乙级防火门;                               5 三级及以上旅馆建筑应设工作消毒间;一级和二级旅馆建筑应有消毒设施;                               6 工作消毒间应设有效的排气措施,且蒸汽或异味不应窜入客房;            7 客房层应设置服务人员卫生间;           8 当服务通道有高差时,宜设置坡度不大于1:8的坡▼ 展开条文说明4.2.13 客房层服务用房作为客房的配套必不可少,考虑到服务的方便性与服务人员的配置,服务用房宜每层或隔层设置。当楼层较多时需设置服务电梯,邻近服务用房可提高工作效率。 服务用房一般包括消毒、棉织品及清洁用品储藏、待洗品室放置、服务手推车停放等功能,并可根据需要设置污衣井。贮藏间应可按12~18间客房一辆服务手推车预留停放及操作空间。 污衣井道是指设在每个楼层服务区内的用来传递换洗污衣、被单、床单等物品的专用竖井,在各层井道洞口或附近设乙级防火门。专用竖井还应设自动控制装置,同时仅允许一个楼层开启,以防衣物堵塞。 工作人员卫生间应区分客人用的卫生间,并结合服务人员人数与便利性设置。 走道宽度应方便服务手推车使用,本条文确定其坡度。

4.3 公共部分

 

4.3 公共部分

4.3 .1 旅馆建筑门厅(大堂)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旅馆建筑门厅(大堂)内各功能分区应清晰、交通流线应明确,有条件时可设分门厅;    2 旅馆建筑门厅(大堂)内或附近应设总服务台、旅客休息区、公共卫生间、行李寄存空间或区域;    3 总服务台位置应明显,其形式应与旅馆建筑的管理方式、等级、规模相适应,台前应有等候空间,前台办公室宜设在总服务台附近;    4 乘客电梯厅的位置应方便到达,不宜穿越客房区域。▼ 展开条文说明4.3.1 门厅(大堂)是旅馆建筑必须设置的公共空间,不同的等级、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其门厅大堂空间内设置的内容大小差异很大。一般来讲四、五级旅馆门厅(大堂)主要设置以下内容:总服务台(包括接待、结账、问询等)、前台办公室、休息会客区、卫生间、物品(贵重物品、行李)寄存、内线电话、大堂酒吧、楼梯、电梯厅等。一、二级旅馆一般仅设总服务台、卫生间、休息会客区,其余如物品寄存等许多服务内容均由总服务台兼顾。    大型的旅馆功能复杂,流线繁多,为方便客人、保持舒适氛围、管理方便,应有机地组织各种人流物流,避免交叉。对于人流较集中的公共部分,如宴会厅、会议中心等,如条件允许可设置独立门厅,娱乐休闲、大中型商场如独立经营则需另设出入口或门厅,大型的旅馆(酒店)有时还会设置团队门厅,避免客流的相互影响。    门厅(大堂)的总服务台是接待问询、办理入住手续和结账的空间,其位置应显著,使客人容易看到也便于总台服务员观察客人的活动。对于目前旅馆的管理,一般结账时间较为集中,为了避免拥挤,在总台应有一定的长度,在前方应预留一定的等候空间,方便客人的等候,在总台附近设前台办公室以方便客房预订、结账等旅馆管理工作。    门厅(大堂)应设置客人等候和休息区域。具体的座位数建议按照客房间数的1%~4%考虑。高等级旅馆和大堂结合设大堂酒吧可和门厅空间连通,为客人提供会客、交际、商务活动或洽谈空间,该空间多数配备方便客人使用的电源插座和网络接口。    集中式布局旅馆的楼梯、电梯宜布置在客人方便到达的位置;分散布局旅馆客房楼的楼梯、电梯位置应便于客人寻找,不宜穿越客房区域。    因旅馆类型、规模、级别、地理位置不同,大堂的面积指标差异较大,从本次调研项目数据看,大堂的面积指标每钥匙间面积从1m2~6m2不等,关联性不强,很难作具体规定。从旅馆管理公司要求看,四、五级旅馆的门厅面积一般要求大于200m2。 4.3.2 旅馆建筑应根据性质、等级、规模、服务特点和附近商业饮食设施条件设置餐厅,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旅馆建筑可分别设中餐厅、外国餐厅、自助餐厅(咖啡厅)、酒吧、特色餐厅等;    2 对于旅客就餐的自助餐厅(咖啡厅)座位数,一级、二级商务旅馆建筑可按不低于客房间数的20%配置,三级及以上的商务旅馆建筑可按不低于客房间数的30%配置;一级、二级的度假旅馆建筑可按不低于房间间数的40%配置,三级及以上的度假旅馆建筑可按不低于客房间数的50%配置;   3 对于餐厅人数,一级至三级旅馆建筑的中餐厅、自助餐厅(咖啡厅)宜按1.0m2/人~1.2m2/人计;四级和五级旅馆建筑的自助餐厅(咖啡厅)、中餐厅宜按1.5m2/人~2m2/人计;特色餐厅、外国餐厅、包房宜按2.0m2/人~2.5m2/人计;   4 外来人员就餐不应穿越客房区域。▼ 展开条文说明4.3.2 餐厅是旅馆建筑较为重要的空间,四、五级旅馆一般均设置不同性质的餐厅,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    为方便客人,目前多数旅馆均设供应早餐的餐厅或24小时餐厅即自助餐厅(咖啡厅) (公寓式酒店一般不提供早餐,一、二级旅馆如周边公共饮食设施完善的也有不设早餐厅的)。对于自助餐厅(咖啡厅),多数酒店管理公司要求客房数与餐位数之比:四、五级商务型旅馆约为1:0.4~0.8;一、二、三级商务型旅馆为1:0.2~0.4,度假型旅馆多数在1:0.6~1.2。因此,我们仅规定最低的配置。对于会议型旅馆和度假型旅馆,由于客人就餐时间较长并较集中,每间的住宿人数也大于商务旅馆,因此,指标大于商务型旅馆。如果是青年旅社,由于有单床和多床的房间,对于该类旅馆,可以按照床位数来控制。   如果自助餐厅(咖啡厅)和酒吧(或大堂酒吧)结合,总座位数可按照自助餐厅(咖啡厅)的规模配置。   餐厅的总座位数按理应和房间数相匹配,实际情况各地差异较大,有的旅馆餐饮座位数远远小于原规范规定数量,因为到该旅馆住宿的客人(除在本旅馆开会),中午和晚上在旅馆内用餐的人很少;同样,有许多旅馆因市场需求或本身具有较好的饮食服务品牌,餐厅座位数就会大大超出规范规定的数量。经过本次旅馆的调研,餐厅的房间数与总座位数之比,匹配性不强(最大为1:5.3;最小为1:0.45),所以新规范不再强制规定餐厅的总座位数,仅规定自助餐厅(咖啡厅)的最低值。    餐厅座位的面积指标在《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 64中,将餐厅分为1~3级,面积每座分别为1.3、1.1、1.0m2/座,调研实际情况,一、二、三级旅馆中餐厅、早餐厅基本和上述面积相符;四~五级旅馆的西餐、风味餐厅、酒吧、咖啡茶座等多数餐厅座位面积指标均大于89年版《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 64规定的面积;近年来许多旅馆中餐厅常设包间,且附有卫生间,每座面积多数在2.0m2/座以上。   随着社会的发展,餐饮部分的经营管理也向多方面的发展,有的旅馆的餐饮经营管理是外包的,为吸引客人,餐厅也会开设边门,这样到旅馆的餐厅就餐的客人,也有许多不是住宿人员,考虑到住宿客人的安全,规范规定餐饮部分的人流不应穿越客房区域(包括对外空中餐厅或旋转餐厅)。    对于旅馆客房的送餐服务应满足卫生防疫要求,保证客人的食品卫生安全。4.3.3 旅馆建筑的宴会厅、会议室、多功能厅等应根据用地条件、布局特点、管理要求设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宴会厅、多功能厅的人流应避免和旅馆建筑其他流线相互干扰,并宜设独立的分门厅;   2 宴会厅、多功能厅应设置前厅,会议室应设置休息空间,并应在附近设置有前室的卫生间;   3 宴会厅、多功能厅应配专用的服务通道,并宜设专用的厨房或备餐间;   4 宴会厅、多功能厅的人数宜按1.5m2/人~2.0m2/人计;会议室的人数宜按1.2m2/人~1.8m2/人计;   5 当宴会厅、多功能厅设置能灵活分隔成相对独立的使用空间时,隔断及隔断上方封堵应满足隔声的要求,并应设置相应的音响、灯光设施;   6 宴会厅、多功能厅宜在同层设贮藏间;   7 会议室宜与客房区域分开设置。 ▼ 展开条文说明4.3.3 原规范将宴会厅和餐饮合在一个章节,实际调研结果宴会厅常兼有会议、宴请的功能,本次修编将宴会厅和会议室、多功能厅合在一个章节,和目前大多数酒店的管理相一致,这部分的人流相对独立,有条件者都设独立的分门厅,并设专门的自动扶梯和服务电梯,且在室外考虑一定数量临时停车车位。    五级大型旅馆一般均设置宴会厅、多功能厅,具体的规模和内容按市场需求确定。从使用情况看,宴会厅、多功能厅的客人,除住宿外还有许多是不住宿客人,因此和旅馆其他部分的关系应既独立成区又联系方便,有条件设独立的门厅。对于小型旅馆多功能厅常兼作早餐厅,这时多功能厅的要求可以参照本规范的餐饮部分的相应条文。    宴会厅、多功能厅规模一般可按容纳人数划定,400人以上为大型、250~400人为中型、250人以下为小型。大型宴会厅一般要求空间较高,净高不低于6m。    宴会厅、多功能厅是人员集中的空间,一般应设置休息空间,经过本次旅馆的调研,多数宴会厅、多功能厅均设有前厅,前厅的面积是宴会厅面积的0.25~0.7不等,因此本次修编特别强调增加前厅的内容。    宴会厅应设置相邻的专用备餐、送餐空间,并区别送菜流线与客人流线。    由于宴会厅、会议室、多功能厅均是人员集中的空间,对建筑的安全疏散要求较高,消防规范又无具体的规定,设计时对计算人数标准差异较大,我们参考了有关管理公司的规定宴会厅约每座1.5m2 ~2.0m2,多功能厅和会议室约1.2m2~1.8m2,和实际工程调研统计基本相当,因此本次规范对宴会厅、会议室、多功能厅的计算人数指标进行了设定,但不作强制规定。    宴会厅的使用有各种不同需求,有的会议不需要很大的空间,为适应实际需求,大宴会厅或多功能厅宜设可分可合的灵活隔断以方便使用。同时宜设临时主席台及相应的电气、灯光、音响(含同声翻译)、视频等设施。    宴会厅、多功能厅的家具台面较大,搬运不便,所以宜在同层设家具储藏空间。    有些旅馆客房区内配有小型会议室,但大、中型会议室人流量较多且杂乱,应设在公共部分区域,避免影响客人的休息和安全。 4.3.4 旅馆建筑应按等级、需求等配备商务、商业设施。三级至五级旅馆建筑宜设商务中心、商店或精品店; 一级和二级旅馆建筑宜设零售柜台、自动售货机等设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商务中心应标识明显,容易到达,并应提供打印、传真、网络等服务;   2 商店或精品店的位置应方便旅客,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 48的规定;   3 当旅馆建筑设置大型或中型商店时,商店部分宜独立设置,其货运流线应与旅馆建筑分开,并应另设卸货平台。▼ 展开条文说明4.3.4 为了方便客人,多数旅馆都设商务中心,对于小型、建筑等级低的旅馆也可以由总台兼顾打印和传真服务。    商业设施对于一般旅馆应给予考虑,商品主要是客人的日常用品、食品和当地的特色商品。位置宜布置在大堂附近,对于小型的旅馆可以考虑设置零售柜台和自动售货机,由总服务台兼顾管理。有的在市中心地段的旅馆可以不设商铺;有的旅馆根据规划或市场要求设置大型商业设施,其另设出入口并在内部布置所需的楼、电梯。    根据本次旅馆的调研统计,旅馆内的商业面积为50m2~400m2,在市中心地区旅馆商业面积设置相对小一些。    对于综合性的大楼内设有商业和旅馆两部分时,应分区设置。鉴于商业建筑和旅馆建筑消防疏散要求不同,应将上述两部分分开并独立计算疏散宽度。另外,商业建筑人流杂乱,为了保证住宿人员的安全,便于旅馆的安全管理,应避免商场客人穿越旅馆空间。旅馆建筑与综合楼内其他功能用房应类似考虑。 4.3.5 健身、娱乐设施应根据旅馆建筑类型、等级和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四级和五级旅馆建筑宜设健身、水疗、游泳池等设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客人进入游泳池路径应按卫生防疫的要求布置,非比赛游泳池的水深不宜大于1.5m;  2 对有噪声的健身、娱乐空间,各围护界面的隔声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的规定;  3 需独立对外经营的空间,宜设专用出入口。▼ 展开条文说明4.3.5 目前,旅馆中的健身、娱乐设施内容较多,不同地区,旅馆的性质、规模不同设置内容均不同。大型高等级旅馆、度假旅馆常配备游泳池和水疗(SPA)、健身房、棋牌室、乒乓球、台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