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当前基层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困境及出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怎样看待网络舆论 浅议当前基层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困境及出路

浅议当前基层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困境及出路

2023-08-10 02: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当下,以微信、微博、微视频和客户端等“三微一端”为代表的“自媒体”的高速发展极大增强了社会信息传播的自主性、便捷性,让中国开始进入“大众麦克风时代”。县、镇两级政府作为与民接触的一线,在处理信访、民生、征地拆迁、环保等一系列热点问题时,正面临着“网上网下”双重压力,如何有效应对网络舆情正在成为一个难题和必须正视的现实课题。

一、基层政府网络舆情现状

县、镇两级政府直接面对群众利益诉求,并直接向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网民诉求旺盛,容易集聚形成网络舆情。目前基层网络舆情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网络舆情发布更便捷,参与主体广。据数据统计,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数量已达7.1亿,手机用户6.56亿,手机网民占比达92.5%,覆盖全国所有城市、乡镇以及95%的行政村。从数据就可以看出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可以随时随地用手机或电脑在网络发布信息,主体可以为各阶层群体。信息被网民发布在本地的网站后,会迅速被其他网民跟帖、转载,尤其是在“三微一端”等自媒体发展后,传播速度更是爆炸性,其传播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社会影响之大也往往超乎想象。

(二)网络舆情涉及领域广,舆情影响大。从网络舆情来源来看:网站、论坛、微博等处监测到的舆情;上级宣传部门交办的舆情。从涉及领域看,主要涉及民间融资风险、劳资纠纷、征地拆迁、环境污染、自来水管网改造及水源地保护、干部作风及农村基层干群矛盾、开发商与业主矛盾、涉访涉诉涉警矛盾、重点人头炒作,以及自然灾害、安全生产、校园安全、医疗卫生等领域的突发事件等方面。从舆情诉求看,一部分确实是真实反映,还有一部分内容真假掺杂,尤其涉及到矛盾纠纷、拆迁等热点舆情,往往网帖经过“加工”,加油添醋,将焦点聚焦地方党委、政府,对党委政府的公信力以及形象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

(三)网络舆情推动了社会管理创新。网络舆情作为民情民意的反映方式,已成为基层政府倾听民声、了解民意、改善民生的一个重要渠道。同时,在实施社会管理中,目前各级政府已经开始重视针对网络舆情的回应,通过网络公布具体政策及工作进展情况,回应公众的质疑和猜测,有助于为社会管理提供有利的舆论环境。

二、网络舆情应对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看,当前基层政府在应对网路舆情的工作中开展还是比较有序,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应对意识较为滞后。部分基层机关工作人员因身处基层,习惯于过去走村串户了解民情的方式,习惯于面对面打交道,对网络舆情的迅猛发展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对网络舆情影响的重要性和敏感性认识不够,在实际工作中忽视或轻视网络舆情的管控及应对处置。在面对网络舆情时,要么不理不睬、听之任之,觉得别人发帖没有什么影响,错失应对处置的良机;要么不会说话或者乱说话,应对处置不当。

(二)应对措施较为缺乏。在舆情应对过程中面临着舆情发现滞后、舆情发帖人难查找、舆情处置难等困境,基层政府因为人力、设备的限制,往往依靠人工进行搜索,容易导致舆情发现滞后,错过最佳处置时间;舆情出现后,一些地方政府一味寄希望于封堵、删除、隐瞒等手段,不疏导,只封堵,只顾网上,不顾网下,这样往往难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三)舆论引导力度不够。在面对突发事件报道、负面舆情处置引导时,有时会把握不住最佳时机,在第一时间内主动出击,掌握舆论宣传主动权和话语权。在热点难点问题精准引导上把握不够。在一些违背事实的网络舆情的引导上还有待提高。舆论宣传效果还不能实现最大化。舆论宣传还有待进一步创新提高,宣传影响力还需进一步强化。

三、基层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对策

网络舆情必须高度重视,从根源上治理网络舆情,合理引导,掌握网络舆论的主动性,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网络环境。

(一)加强网络舆情的组织领导。将网络舆情管理工作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抓手,纳入到单位年度工作规划中,细化责任,强化考核。加强基层单位干部的宣传教育,用实际案例警示,促使基层干部正视网络舆情的管理和应对处置工作,引导基层干部学网、用网、管网,提高利用互联网处置网络舆情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完善网络舆情管理工作机制,明确各级各单位各部门的工作责任,强化县镇职能部门的分工协作,形成网上网下协同处置的工作合力,加强沟通协调,共同承担起做好网络舆情管理和应对处置工作责任。

(二)建设网络舆情的监管体系。促进舆情监管关口前移,触角向下延伸,实现网络舆情全方位、全覆盖、无缝隙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原则,落实县、镇区(部门)、村居(科室、下属单位)三级网络,建设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舆情监管体系。同时要明确职责分工,细化监管责任,从制度、机构、人员、装备、经费等方面为网络舆情监管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定期对人员进行绩效考核。

(三)推进网络舆情的线下处置。网络舆情可以看做是舆论监督的一种形式,正确的舆论监督对于及时传递党的声音、发现并纠正工作中的错误、促进党的各项事业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对于网络舆情的应对处置,镇区部门单位在日常工作中要依规办事,针对群众提出的质疑要及时解答,做好群众的解释说明工作,及时化解社会矛盾,这样才能从根源上解决网络舆情。

(三)强化网络舆情的舆论引导。舆情发生后,要发挥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的优势,积极主动“摆事实,讲道理”,将群众情绪向理性、平和、客观的方向引导,推动事态向有利于妥善处置的方向转化。注重从公众的角度提供权威、可靠的新闻信息,提高公众对各种信息的鉴别判断能力。创新舆论引导手段,善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培养一批政治强、业务精、有号召力的网评员,一旦有舆情发生,能从各个角度,全方位、立体式开展引导、点评,有效引领社会舆论。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