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注释】《论语•宪问第十四》第卌三章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幼而不孙弟的孙弟什么意思 【权威注释】《论语•宪问第十四》第卌三章

【权威注释】《论语•宪问第十四》第卌三章

2024-06-26 11:1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原壤分开双腿像簸箕一样坐着等孔子。孔子说:“你小时候不懂礼貌,长大了没有什么学说来教导后辈,只是那样老而不死,真是个害人精。”说完,用拐杖敲了敲他的小腿。

原壤:鲁人,孔子之故人。

夷俟:古人两膝着地而坐于足,与跪相似。但跪者直身,臀不着踝。若足底着地,臀后垂,竖膝在前,则曰踞。亦曰蹲。臀坐地,前伸两脚,形如箕,则谓箕踞。夷即蹲踞。古时东方夷俗坐如此,故谓之夷。俟,待义。夷俟,谓踞蹲以待,不出迎,亦不正坐。

无述:述,称述义。人在幼年,当知逊悌。既长,当有所称述以教导后进。

老而不死:此等人,无益于世,老而不死,则是偷生。相传原壤习为吐故纳新之术,从事于延年养生之道,恐因《论语》此言而附益之。

是为贼:贼,偷生义。

叩其胫:膝上曰股,膝下曰胫。以其踞蹲,故所叩当其胫。此乃相亲狎,非挞之。

今按:礼度详密,仪文烦缛,积久人厌,原壤之流乘衰而起。即在孔门,琴张、曾晳、牧皮,皆称狂士。若非孔门讲学,恐王、何、嵇、阮,即出于春秋之末矣。庄周、老耼之徒,终于踵生不绝。然谓原壤乃老氏之流,则非。

原壤,姓原名壤,鲁国人,是孔子的老朋友,但其学术思想与孔子大异其趣。

夷俟,马融注:“夷,踞。俟,待也。”

踞与坐不同。古时坐的姿势,先屈膝如跪,两胫向后,然后臀部坐于两足。踞则臀先坐下,两足向前张开,两膝弓起,其形如箕,名为箕踞,不合乎礼。

孔子往访原壤,依礼,原壤应该出门迎接,不料他不但不出迎,而且箕踞以待。

孔子注重礼乐教育,今见原壤如此行为,便当面对弟子说原壤三件事。 一是幼而不孙弟。这是说他年轻时不遵守逊长之礼。二是长而无述。这是说他年长以后,仍不研究圣人之学,因此无所阐述。三是老而不死是为贼。何晏注:“贼谓贼害也。”这是说他老了还不死,于人无益,反而有害。

孔子说罢,原壤仍然双手抱膝箕踞不起,孔子就拿起拐杖敲敲他的脚胫。

据礼记檀弓篇记载, 原壤母死,孔子帮助他沐椁,原壤未表现丧母的哀情,居然还唱歌,随从的弟子谏劝孔子和他绝交,孔子告诉弟子说:“丘闻之,亲者毋失其为亲,故者毋失其为故也。”这两句话的第一句,是说原壤与他母亲的关系。他虽然在唱歌,实际并未忘记他的母亲。第二句是说孔子与原壤的关系。老朋友依旧是老朋友。 由此可知,原壤应当不是普通人,或者就是前章“作者七人”中的一人。所以孔子与他交往,而且去拜访他。孔子在此所说的老而不死等语,以及杖叩其胫,都有戏言戏行的意味,不是古注所说的严责。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孙、弟,并去声。长,上声。叩,音口。胫,其定反。原壤,孔子之故人。母死而歌,盖老氏之流,自放于礼法之外者。夷,蹲踞也。俟,待也。言见孔子来而蹲踞以待之也。述,犹称也。贼者,害人之名。以其自幼至长,无一善状,而久生于世,徒足以败常乱俗,则是贼而已矣。胫,足骨也。孔子既责之,而因以所曳之杖,微击其胫,若使勿蹲踞然。

以打骂作佛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