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非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山东饽饽为什么不变形 舌尖上的非遗

舌尖上的非遗

2024-07-07 12: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胶东花饽饽

也叫面塑或捏面花

其历史悠久,花样繁多

是胶东地区特有的一种民间美食

现在除食用外

已成为一种表现民俗风情的造型艺术

那么它是如何被制作出来的呢?

来跟着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鲜美烟台”短视频征集活动作品混剪——胶东花饽饽篇

作者:谭凯文

胶东花饽饽有三百多年的制作历史了,至今仍流传于烟台市区、莱州、蓬莱、龙口、招远、栖霞、牟平及周边地区。2009年,胶东花饽饽民俗被列入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胶东花饽饽的起源于生产力不发达的年代,那时小麦的亩产仅有200斤左右,而优质的小麦粉就成了“奢侈品”,胶东沿海的居民们用“稀罕”的小麦粉做成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祀海神,这就是胶东花饽饽的前身。其后,胶东民间也模仿祭祀海神用的花饽饽来奉祀祖先、纪念节庆,花饽饽逐渐被应用在不同的场合,逐渐演变成一种地方民俗。

胶东花饽饽原材料简单,工具也十分“接地气”,擀面杖、圆珠笔笔管、细齿木梳、各类模具,都是常见的物件。经过制作者的巧思巧手,一个个喜庆鲜艳的花饽饽就这样产生了。

现在花饽饽的制作多在节日、订亲、喜庆时制作,如过年用的“枣饽饽”、正月十五的“圣虫”、七月七的“巧果”、订亲的“鸳鸯”、小孩过“百岁”的穗子、老年人过生日的“寿桃”、盖房庆粮的“梁龙、狮子”等。花饽饽的造型千变万化,如戏剧人物、神话传说、鱼虫花卉等皆可选材,配以色彩,富有艺术感。

展开全文

如今,每种花饽饽都寓意丰富,都含有蒸蒸日上、幸福吉祥的含意。不仅是平时赏心悦目的一道美食,而且是逢年过节走亲访友,生日祝寿,婚庆乔迁等活动的理想佳品。胶东花饽饽,一种游走在指尖上的非遗技艺!

来源丨烟台文旅

编辑丨闫嘉昕

胶东花饽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