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书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飞书思维笔记导出文档 【飞书

【飞书

2024-05-30 23:2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思维导图艺术

2020年11月18日飞书开了一场发布会,其中只用了3分钟展示的一个不起眼的产品,却让我在后面3个月里沉迷上瘾,大呼惊奇。好用到不愿意告诉别人。

这是一篇我对于【思维导图】的方法论和对一款工具软件的推荐。

1、【思维导图】神奇在哪儿?

21世纪写作指南《风格感觉》的作者语言大师史蒂芬·平克说过一段话让我醍醐灌顶。

写作之难在于将网状的思想,通过树状的句法,用线性的文字展开。

我们在脑海里思考的东西是混沌的,像一个团状物,但最终表达出来呈现的作品却是要按照顺序排列,带有节奏感和逻辑。

导致的结果就是,当你觉得想清楚一件事儿的时候,准备写出来,想的很清楚的东西开始变得混乱,中间有断连和大片的空白,之前的一马平川,现在的层峦迭嶂。

这也就是为什么能把一件事儿流畅写出来的时候,是想清楚的第一步。

如何把思想从脑海里更好的“导出”?就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件事儿。

最理想的情况是马斯克的【脑机接口】,这个还在试验阶段短时间内没法实现,退而求其次,能实现这个目标的还有什么呢?对,就是【思维导图】。

1.1、金字塔结构-有逻辑

把思想从脑海里“导出”的时候如何有逻辑?这件事儿有一个老太太已经说得非常清楚。

芭芭拉·明托

那就是金字塔原理,当你的表达是符合金字塔原理时,逻辑流畅就很容易。这件事儿被冯唐在一场演讲里清楚的说过,总结下来就是四个字【不重不漏】。

 

【思维导图】就是最符合一理念的展现形式,天然就是一套金字塔逻辑的架构体系。

从一个点开始延展出去,不断的细分,让你的思考发散,不漏掉一个小点,因为直观的发散和展示,在同一层级相互比较的时候,又会马上看出是否遗漏。

 

思维导图跟文本最大区别就是,文本是线性的,思维导图的是金字塔结构的。

1.2、内存机制-辅助深度思考

如果把人类的大脑简化类比为一个电脑的话,人类“硬盘”其实很大,可以记忆很多东西,但人类的“内存”很小,短期的记忆和读取少的可怜。

比如,给你报一串数字,要能能记住上百位,那就可以上【最强大脑】了。但这对计算机来说简直就不值一提。普通人可以记住4~5位,现在好像更少了,因为越来越多的人,看验证码填写,需要看两遍。。。额~

思考的深度是非常需要【内存】的,当前想的东西如果没有内存存档,就无法深入进行,思维导图就像是一个外挂的【内存条】,让你每一步的思考都能得到缓存,起到一个台阶作用,第二步的深度思考是踩着第一步台阶上去的。当然会走得更高,想得更深。

而如果不借助这样的内存机制就需要反复的锻炼自身的肉体内存,比如下象棋和下围棋的高手,抽象来看与普通棋手最大的区别就是【大局观】,什么是大局观,我的理解就是有大的【内存】,可以看到很多步以后的格局,从而决策当前的判断。

查看源图像

普通人因为内存小,只能看到(想到)眼前几步的得失,所有的决策判断都是基于眼下几步,【内存】锻炼的不够大,容纳不了短时间的存储和提取,所以【算力】被局限。

通俗点说,围棋高手内心像是开了一张全局的导图,能通过棋局后期的走势来反推当下,围棋里专业和业余有质的区别。

1.3、折叠与展开-聚焦和发散

聚精会神是提高效率的核心。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这句话我觉得是最精彩的效率方法论。总结为两个字就是【聚焦】。

当把力量(注意力、思考力)以压倒性优势投注在一个点上的时候,力量是强烈的,这一点在物理学上有太多例证,放大镜聚焦太阳光可以燃烧物体,高压的水聚焦在一个点上,是最锋利的刀。

思想的聚焦更是伟大,哲学家无不是聚焦在一个点上长时间的投入进行深入思考。

现代人的思想总会飘移,看着这个的时候,会想到其他的地方,来回切换对脑力资源特别的损耗。

【思维导图】就是强制专注思想的工具。而这个点思维导图也能轻松的办到。

写了很多的时候,把其他的细枝末节的东西先暂时收拢,只看你当下最关注的一个点,在这个点上投注你全部的注意力。

“精和神”聚焦在一个点,这样高质量的思考带来的发散小点,又可以继续发散下去。每一次折叠与展开,就是一次聚焦与发散。

还可以对其中一个点进行穿透。

【思维导图】可以做一个私人的只属于你的小型互联网。把你的思想进行互联互通。成为一个无延迟的平面超链接。

2、最好用的【思维导图】-飞书文档思维笔记

我用过很多思维导图工具。

Xmind、幕布、百度脑图

每一个都用自身的局限性。其中Xmind 使用时间最长。

Xmind

不能多端同步内容都需要保存在本地,不能对【思维导图】的内容进行全局搜索。发给别人必须也要安装Xmind才能看。

幕布

只能单向转换(大纲笔记转换导图,导图却不能编辑后转换为大纲笔记),没有明白思维导图的精髓。

百度脑图。。。

我对百度的东西没有任何好感。

来吧,直到我用了飞书文档的【思维笔记】,发现它就是目前的最优解。使用体验超预期。

2.1、全平台覆盖,实时同步

飞书文档的所有笔记是全平台同步的,本质上是一个网页。

除了你在电脑上编辑会实时的同步以外,你手机上的【飞书文档】app也可以随时查看。让你完全忘记【保存】,忘掉ctrl+s 这件事儿吧。

当你在公司电脑上记录的所有的一切,回到家,打开app可以瞬间看到的时候,这种感觉真的很美妙。会带来一种安全感,所有的思考都留下痕迹。你可以把你的思想放心的建设其中,因为你知道会一直存在。

并且因为是网页的原因,你可以分享给朋友。直接打开而不拘泥于有没有安装本地的软件。可以根据你内容进行反馈和协作。

2.2、大纲与导图自由切换

大纲与导图本来就是两种展现的形式和使用的感受,大部分软件都是单向的切换。

而思维笔记可以在导图上编辑转化为完整的大纲,也可以大纲一键转换为导图。

这一切看起来都如此的顺滑和自然。

理应如此自然而然,没有做好在两种形式之间切换的软件本质上都没有明白【思维导图】真正的意义。

2.3、随意@,关联一切

思维导图像是一棵树,你可以在上面挂任何东西,一切都可以通过@插入。

可以是文件、音乐、链接、视频、图片,甚至可以是流程图。当把一切都关联进这个导图里,你将拥有一个属于你自己的小型互联网,无延迟的平面超链接。

你想象过吗?你所有的东西都集中在一个地方,并且有明确的主题归类。大脑非常清晰,再也不用思考什么东西散落在什么位置,少则得多则惑,所有信息集成在一个地方。

2.4、全局搜索

飞书文档的所有文字内容都是可以在全局进行检索,让你只言片语和所思所感,只要通过一个细微的关键词就可以被检索到,你会发现,你脑海的内容最终呈现出来的作品即使再错综复杂,只要一个闪念,马上可以定位找到。

3、尾巴

每当夜晚,打开【思维笔记】看着一整块平面上,想法聚沙成塔,一个个琐碎的灵感的闪念像小昆虫被蜘蛛网拦截吸附一样,存在于整张笔记当中,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喜悦。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当灵感被捕获,想法被延展,一切的一切经过深度思考的内容成为你充足的弹药的时候,你会发现,即使不是巧妇,也能做出一顿好饭。

文章本天成 妙手偶得之

一直觉得美妙的东西存在于这个世间,通过机缘巧合随机发散给每个人的脑海。留心人会记录和思考,让这些灵感不会溜走。

在开始使用这款软件的时候,好用到让我不舍得跟别人推荐,因为当一个东西特别好的时候,其实会诱发自私的心理。所以我没有安利给别人,而只是自己默默的用的很爽。

后来突然想到,好多东西还是要看谁来用。比如屠龙刀,一定还是要在谢逊和张无忌的手上才能展现出威力。如果给了不会功夫的普通人,那也只能是落灰或者在厨房。

好用的软件天然就会过滤一部分用它的人。

想到和做到是两件事儿,同样知道它好和把它用好又是两件事儿。工具永远是为人服务的,而如何使用它才是最大的区别。

如果你想让自己脑海里的逻辑更清晰,要想把脑海里面的想法,更好地“导出”成为作品的人。我想,当你试用过【飞书文档】思维笔记以后,你会感叹,它就是目前最好用的。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