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智慧民航|长沙机场:打好“数字地基”,加速驶入发展快车道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长沙黄花机场实时航班表 聚焦智慧民航|长沙机场:打好“数字地基”,加速驶入发展快车道

聚焦智慧民航|长沙机场:打好“数字地基”,加速驶入发展快车道

2023-06-08 21:3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视频】智慧民航导刊(制作:李佳为)

湖南长沙,一座历史与潮流交融的“网红城市”。岳麓山、橘子洲的历史故事,坡子街、解放西的社交魅力,小龙虾和奶茶的美食诱惑……在这片湘楚大地上,以长沙为代表的城市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打卡,长沙黄花国际机场自然也成为游客了解这座城市的第一站。

长沙黄花国际机场

今年“五一”假期,面对保障能力逼近“临界值”的巨量客流,长沙机场在没有增加人力投入的情况下顺利完成了保障任务,而这正得益于长沙机场不断完善的智慧化技术支撑。

打破“资源天花板”

飞抵长沙降落之前,如果你从舷窗眺望,会发现整个黄花国际机场有如一柄如意镶嵌在湘楚大地上。进入长沙机场,旅客们往往对这里的出行体验印象深刻——从值机、安检,到登机、飞机滑行,长沙机场的出行效率似乎总是高一些。

这种感受并非毫无依据。数据显示,长沙机场的多项核心运营指标均在全国名列前茅。例如,其航班实际过站时间比局方规定时间少5分钟~10分钟,近机位平均周转率为7.69,航班靠桥率超过86%……

对长沙机场来说,取得这样的成绩殊为不易。以航班靠桥率为例。长沙机场工作人员表示,“在我们的99个停机位中,廊桥近机位共33个,E类机位(翼展52米~60米、轮距9米~14米的航空器停靠机位)只有17个”。为了提升航班靠桥率,长沙机场在机坪协同作业中依靠停机位智能分配系统,不断提升资源高效配置裕度,从而突破自身条件限制,实现了航班靠桥率超过86%。

智能机位分配算法

事实上,除机位数量远少于国内同规模机场外,长沙机场还面临着其他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不足的短板。例如,长沙机场T1、T2航站楼总面积23.6万平方米,设计旅客容量为2000万人次/年。然而,长沙机场的两条跑道均属于近距跑道,不能同时起降飞机。

在此背景下,解决先天不足问题就成了长沙机场改革的重要动力。为此,长沙机场努力打破约束自身发展的“资源天花板”,以总体运营管理平台(以下简称“TAM平台”)为核心,从技术层面深度整合建立了机坪协同决策系统(A-CDM)、航站楼协同决策系统(T-CDM)、全流程旅客服务系统、空地一体化系统四大系统。同时,长沙机场以大数据中心为“数据底座”,搭载多矩阵应用子系统协同运行。

机坪协同决策系统(A-CDM)

事实证明,智慧化建设确实使长沙机场运营效率得到了提升。其中,微观层面的变化更容易被旅客感知。在搭乘飞机时,不少旅客都遇到过安检等待时间过长的情况。为提升旅客出行体验,长沙机场对大数据中心、安检信息系统和T-CDM进行了整合。在日常运行中,大数据中心会将安检信息系统中的旅客排队信息推送到T-CDM。一旦旅客安检等待时间过长,T-CDM就会预警,并提示管理人员适时进行处理。随后,工作人员将根据现场情况进行队伍疏导,或增开安检通道,让旅客尽快通过。

航站楼协同决策系统(T-CDM)

与微观层面相比,宏观层面的提升更能惠及民航运行链条上的各个环节。据悉,长沙机场的TAM平台可智能监控航班运行的42个保障节点、72项运行指标,这个智慧化的调度系统极大地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例如,其将可变滑行时间由25分钟缩短至10分钟,航班延误时的机位变更量减少了50%,冲突平均处理时间缩短了40%,放行正点率最高达到94.2%。

相关工作人员表示,“通过数字化转型,我们在宏观层面形成了大运行、大管理、大服务的现代化机场技术支撑体系,在微观层面实现了人性化、个性化、智慧化服务场景全覆盖”。

建一座“聪明”机场

在“智慧”的加持下,长沙机场的资源配置更优、管理更细,智慧服务场景更加丰富。在航旅纵横App上,有旅客评价长沙机场是“最聪明的机场”。认可这一评价的旅客不在少数。在航旅纵横App发布的2022年旅客臻选榜单上,长沙机场被评为“最佳智慧服务机场”。

长沙机场究竟有多“聪明”?对于这个问题,中转旅客或许感触最深。长期以来,中转都是一项“技术活儿”,要想将中转行程安排得明明白白,少不了地面和空中各环节的接力服务。而如果是旅客自己“手动搭配”中转行程,顺利出行的难度系数就更大了,不仅需要旅客对中转航班、出行时间进行精算,还要寄希望于千万别赶上航班延误等意外情况。

在“智慧”的加持下,长沙机场的资源配置更优、管理更细,智慧服务场景更加丰富

中转业务之所以难保障,主要是因为这项服务涉及的主体多、链条长,相关单位的信息相互独立,难以统筹协调。为了打破中转业务壁垒、解决平台割裂的问题,2020年,长沙机场上线了智慧中转系统,通过打通数据信息流的方式,将机场最短衔接时间(MCT)从120分钟缩短至国内同楼中转60分钟,将急转保障时间从60分钟缩短至45分钟。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长沙机场工作人员仅用28分钟就完成了海航HU7866航班12位旅客及4件托运行李的中转保障。

长沙机场的“聪明”还体现在对新技术的尝试上。近年来,数字货币技术迅速发展。不少人都听说过数字人民币,但用过的人并不多,在机场内使用过的就更少了。如今,对在长沙机场进行“空空中转”的旅客来说,只要符合相应条件,就可以获得一个价值40元的数字人民币红包。今年4月,长沙机场成为民航首个将数字人民币应用于航空服务场景的机场。符合条件的中转旅客抵达长沙机场后,即可在“中转旅客服务通”微信小程序上领取40元数字人民币红包,在机场航站楼内的茶颜悦色、紫悦湘菜馆、赛百味等指定餐饮店消费使用。对旅客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全新的智慧出行体验。

自2020年以来,长沙机场持续推动“乐星程”服务品牌建设,将多项成熟前沿技术广泛应用于查询、中转、行李服务、航延保障、残障服务、定位引导和线上商业等方面,极大提升了旅客的出行体验和效率。

廊桥剪刀口中转指引

今年,长沙机场又陆续落地了行李运输“门到门”、智慧行李管家(RFID)、廊桥剪刀口中转指引等服务,并在自助托运一体机上推出了缴纳逾重行李费功能,减少了旅客的来回奔波,用技术赋能细节,为旅客打造更舒心的旅途。

以数据治理决胜未来

一组组跃动的数据,一行行稳定的代码……繁忙而有序交互的信息流,是支撑智慧机场不断发展的重要底座。

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数据是民航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业内专家表示,民航业是一个沉浸在大数据中的行业。然而,由于相关数据分散在行业各主体,且各主体的数据缺乏整合,数据壁垒和数据孤岛现象仍然普遍存在,数据要素价值未得到充分发挥。

由此可见,要想发挥数据潜在价值,提升机场运行效率,过硬的数据治理能力是决胜未来的关键。

为了提升机场智慧化建设水平,湖南机场集团成立了机场管理部(技术创新部),全面统筹长沙机场信息化、智慧化建设工作。自2020年以来,长沙机场聚焦智慧民航建设要求,启动数据治理工程,以逐步建立核心数据资产体系为目标:全面摸清12个部门、972项工作流程底数,盘活沉淀数据资源,建立80个指标模型,共享数据项591项,梳理数据资源6362项,整合23个外部系统数据资源。

数据治理切实提升了长沙机场的运行效率

在加强运行信息统一集中管控后,长沙机场的信息数据综合分析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相关应用系统的“烟囱化”建设问题正在得到解决,实现了数据从“看得到”到“看得懂”“用得上”的飞跃。

基于数据资产体系,长沙机场打造了行业第一套“数字化能力评估看板”,将安检站、飞管部、空港实业、能源管理部、医疗急救中心、机务保障部、消防护卫部等13个部门、197个岗位纳入“一张图”管理。通过引入数据管理成熟度国际标准,从数字化角度梳理全岗位手册业务流程,评估数据管理水平,疏浚数据应用“堵点”,做好数据顶层规划,进一步开辟机场业务与系统间的数据“快车道”。

与此同时,长沙机场持续完善数据管理标准体系,制定了《数据质量管理规定》《数据资源目录》《数据交换协议》等文件,并参与《民用机场数字化管理与运营相关标准》《民航运行数据安全管理实用规则》《民用机场数字化管理与运营成熟度评价规范》的研究和编制工作。

如今,长沙机场日益提升的数据治理能力已经初步具备“造血”功能。得益于数据治理能力的提升,以及泛传感器和图像识别技术的应用,长沙机场在采集了飞行区、航站区、公共区的基础设施、电气能源、冷热气象等“生理参数”信息,以及对机场全域实施“CT扫描”,并基于地理空间技术完成数字化三维展示、四维动态监测感知后,打造了一个如同镜像般真实的数字孪生机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跨场景、跨空间、跨对象的自组织AI协同运行。目前,依托数字孪生机场,长沙机场正在先行先试无人摆渡车项目,希望通过新技术提升机场安全管理水平和航班运行效率。

长沙机场日益提升的数据治理能力已经初步具备“造血”功能(本文图片均由长沙机场提供)

据悉,在现阶段,通过整合空管报文、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系统(ADS-B)、航企等多方信息,长沙机场的数字孪生机场可实现空地一体化协同作业,实时捕捉航班动态,精确预测航班到达时间等,可将落地前30分钟的航班预测精度控制在3分钟内,将落地前10分钟的航班预测精度控制在1分钟内。

数据治理切实提升了长沙机场的运行效率。民航局数据质量日报显示,自今年2月以来,长沙机场数字化能力指数(DCI)在全国千万级机场中稳居前列。在2023年民航企业数字化转型技术与应用交流会上,长沙机场“提升数据治理能力,助力长沙机场智慧机场建设与发展”项目被评为“民航企业数字化转型标杆案例”。未来,通过智慧化赋能和数字化转型,长沙将把更好的出行体验带给更多旅客。(中国民航报 记者王艺超、郭瑛 通讯员刘晟盛)

(本文刊载于中国民航报2023年5月17日5版)

《智慧民航》导刊每周三

与广大读者见面

让我们一起

聚焦智慧民航建设热点

擘画全新未来

期待您的来稿!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编辑|张 彤

校对|张 薇

审核|程 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