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女排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郎平指导中国女排获得的成绩有哪些 谈中国女排

谈中国女排

2023-12-16 18: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国女排第五次赢得世界杯冠军,第十次登上世界之巅,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上了最美的祝福!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电祝贺中国女排夺得2019年女排世界杯冠军时强调,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中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干出来的。

  中国女排取得的辉煌同样是“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干出来的”,她们不畏强手、敢打敢拼,打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以优异的成绩再一次对以“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核心的女排精神作出完美诠释,将“升国旗、奏国歌”的豪情壮志传递给每个中国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

  沐雨栉风,淬火成钢。中国女排前行的每一步都凝聚着“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每个世界冠军头衔背后,都是中华民族历经艰辛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生动见证。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国女排的发展既是一部艰苦创业史,也是一首壮丽的赞歌。从白手起家到崭露头角,靠的是艰苦创业;从低谷到高峰,靠的是艰苦创业;从高峰迈向辉煌,靠的仍是艰苦创业。在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物资匮乏的年代,她们在简陋的条件下进行“魔鬼训练”,即使摔得遍体鳞伤也永不放弃……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中,淬炼出1981年第一个世界杯冠军、1982年第一个世锦赛冠军、1984年第一枚奥运会金牌,而后在1985年、1986年又相继卫冕世界杯、世锦赛。老一代中国女排“五连冠”的荣誉牢牢地镌刻在中国体育的丰碑上。

  女排精神是引领中国女排前进的旗帜,这既是体育界的优良传统,也是全社会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逆境中崛起、在困难中前行、在落后中奋进、在创新中突破。新时代,中国女排在赛场上表现出的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斗志,又为女排精神增添了新的内涵。

  女排精神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主教练郎平说:“每一次比赛,我们的目标都是升国旗、奏国歌!”“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人生不是一定会赢,而是要努力去赢。”

  女排精神是一种高尚的时代气质。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历史节点,中国女排第五次赢得世界杯冠军,成为该赛事历史上夺冠最多的球队。中国女排的卓越战绩,是新中国体育70年辉煌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

  女排精神是一种催人向上的动力。30多年前,在“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中,女排精神赋予了国人奋发向上的昂扬斗志。她们用“五连冠”的佳绩,激励、感召和促进了各行各业的人们投身改革开放。30多年后,中国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女排精神从未走远、从未过时。女排精神历久弥新,生生不息,在新时代焕发着新的光彩、新的活力,早已超越体育而融入全社会,她属于我们伟大的祖国、属于我们伟大的民族、属于我们伟大的时代。

  几十年来,女排精神不仅激励鼓舞着一代又一代运动员取得辉煌的运动成绩,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而且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增添了精神动力,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时代精神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女排精神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和自信心,作出了新的贡献。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女排是我们时代的英雄,女排精神在英雄辈出中薪火相传。

  新时代,我们更要传承女排精神,“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不仅在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征程中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同样会激励和鼓舞全社会继续为伟大的事业而奋斗。

  走下领奖台,一切从零开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致电祝贺中国女排夺冠时指出的,希望你们继续保持昂扬斗志,不骄不躁,再创佳绩。这不仅是对中国女排的期待和激励,更是对中国体育界的要求和号召。放眼未来,2020东京奥运会、2022北京冬奥会、2022卡塔尔世界杯预选赛三大任务日益临近,习近平总书记致电祝贺中国女排夺冠,对中国女排和体育战线是巨大鼓舞,体育战线要认真学习领会,发扬“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精神,顽强拼搏、无私奉献、团结协作、为国争光!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新时代必将是大有可为的时代。我们要像英雄集体中国女排那样坚守初心、像她们那样不懈奋斗,共同谱写新时代共和国的绚丽诗篇!(转自9月30日《中国体育报》02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