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一个天才的诗人、真正的爱国者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郁达夫的诗 郁达夫:一个天才的诗人、真正的爱国者

郁达夫:一个天才的诗人、真正的爱国者

#郁达夫:一个天才的诗人、真正的爱国者|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标题:郁达夫:一个天才的诗人、真正的爱国者

郁达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

我想大部分人知道郁达夫,都是从他的小说《迟桂花》,又或是《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开始的。而我最早知道他,则是从他的两首诗开始的,一首是:

不是樽前爱惜身,佯狂难免假成真。

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

劫数东南天作孽,鸡鸣风雨海扬尘。

悲歌痛哭终何补,义士纷纷说帝秦。

一首是:

生死中年两不堪,生非容易死非甘。

剧怜病骨如秋鹤,犹吐青丝学晚蚕。

一样伤心悲命薄,几人愤世作清谈。

何当放棹江湖去,浇水桃花共结庵。

后来,才又读了他的《迟桂花》《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故都的秋》等,也了解了不少他的生平和轶事。那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郁达夫这个人吧。

郁达夫,名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他是三岁丧父,小时候,家境十分窘迫。7岁,入私塾;12岁,进入富阳县立高等小学,两年后,考上杭州府中学堂,与徐志摩是同学;一年后,又转了著名的惠兰中学读书,这个时候,他已经是个小有名气的诗人了(他那时候作的还都是旧体诗)。

1912年,郁达夫考取了浙江大学的预科班,却因参与学潮而被校方开除了。

1913年,他与其胞兄郁华(著名法学家,后曾担任过中华民国最高法院东北分院刑庭庭长和江苏高等法院第二分院刑庭庭长)一起留学日本,先后就读于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现名古屋大学)医学部和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经济学部。

在日本留学时的郁达夫

1921年,尚在日本留学,时年只有25岁的郁达夫,因出版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白话小说集《沉沦》,而在文坛声名鹊起。也就是在那一年,他和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成立了“创造社”(一个“五四”新文化运动早期的文学团体)。

1922年,郁达夫回到国内,先后在安庆法政专科学校、北京大学和中山大学担任讲师,教统计学……虽然郁达夫课教得不怎样,但他在文坛上的声誉,却是一日大过一日。

当年,沈从文从湘西来到北京,大学没考上,又做起了文学梦,想靠写作来养活自己,但一开始也是处处碰壁。为推销自己,沈从文给当时在京城的几位名作家都写了信,这当中就有郁达夫。让沈从文没有想到的是,给郁达夫的信寄出后,没几天,郁达夫就按照他信上写的地址,来到了他的“窄而霉小斋”(一个由储煤间略加改造的小房间)。

郁达夫来了以后,看到沈的屋里大冬天的没有火炉,沈也只穿着两件夹衣,正用被子裹着自己的两条腿伏案写作。立刻就将自己的围巾解下,送给了沈。时近中午,郁又请沈到外面的一家小饭馆吃了顿饭,一共花去一元七角。当时,郁掏出的是一张五元的票子,付完账后,又将伙计找回的三元三角全给了沈。感动得沈都哭了。

这件事,沈从文记了一辈子。半个多世纪以后,郁达夫的侄女郁风访问沈从文时,沈从文还提到了这件事。

当年,郁达夫在北大任教时,只是一个讲师,挣的钱远没有教授们多,而他又经常会去给上像沈从文这样的文学青年送温暖,结果由于“可怜的朋友太多了”,以至于“弄得我自家连一条棉裤也没有”了。

1924年,郁达夫又去了国立武昌师范大学任教,一年后,又转到了广州中山大学文学院,终于教上了他喜欢的文学。但不知是何原因,他在中山大学只待几个月,就辞职了。

左起为王独清、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他们皆是“创造社”成员,1926年摄于广州)

辞职后,郁达夫便去了上海,做了职业作家。

在成为职业作家后,郁达夫平均每天的写稿量都在5000字以上,收入比以前多多了。但钱好像仍不够花 。特别是在认识了王映霞以后。

据说有一次,他请朋友们去餐馆吃饭。付账时,他竟当着众人的面,把鞋脱了,然后从里面摸出几张钞票来。在餐桌上当众脱鞋,可不是什么文明的举动。看到朋友们不解的目光,他抖了抖手里的钞票说道:“这东西过去一直压迫我,现在我也要压迫压迫它。”

王映霞当时是沪上有名的交际花,人如其名,就如同是天上的彩霞一样,美艳不可方物。1927年1月,郁在一个朋友家见到王时,第一眼就被她“勾了魂”(这是郁后来在一篇文章中自己说的)。之后,他便对她展开了疯狂的追求,凭的除了连篇累牍的情书与情诗外,自然也少不了大量的真金白银。

正所谓:

朝来风色暗高楼,偕隐名山誓白头。

好事只愁天妒我,为君先买五湖舟。

(这首诗就是郁当年写给王的众多情诗中的一首)

而此时的郁,其实已经结婚了——1917年,当时还在日本留学的他,回国探亲时,家里给他包办了一门婚姻。女方名叫孙荃,是富阳一个大户人家的小姐,也是一个才女,但长得不够漂亮,而且还是一个小脚女人。郁和她结婚后,待没几天,就又返回了日本。1922年,郁回国后,一开始在安庆政法专科学校教书,便把她从老家接到了安庆,之后,又把她带到了北平,但离开北平时,就没再把她带在身边了……

郁达夫与孙荃

1928年2月,郁达夫终于与王映霞在杭州结婚了,作为那个时代自由恋爱与自主婚姻的明星,他们的结婚曾轰动一时,还被诗人柳亚子誉为“富春江上神仙侣”。

郁达夫与王映霞

王映霞

可本就不是一路人的郁、王两人,最终还是分手了……

在跟王映霞离婚后,郁达夫就离开了杭州,去了武汉。他一到武汉,就参加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战协会”(以下简称“文协”)的成立大会,并和郭沫若、茅盾、冯乃超、夏衍、胡风、田汉、丁玲、吴组缃、许地山、老舍、巴金、郑振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一起,被选为了文协的理事。另外,他还担任了文协研究部的主任和《抗战文艺》的编委,做了大量的抗日宣传工作,期间,还到过前线采访。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战协会代表们在成立大会后的合影

1938年底,他又应新加坡《星洲日报》的邀请,去了新加坡,从事抗日宣传工作。在做《星洲日报》的主笔时,还同时编着四五种刊物。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还在中共党员胡愈之的领导下,成立“星洲华侨文化界战时工作团”,并担任了工作团团长(胡为副团长)和“新加坡华侨抗敌动员总会”执行委员,还参与了“星洲华侨抗日义勇军”的组织工作。胡愈之曾评价他说:“他(郁达夫)是一个天才的诗人、一个人文主义者,同时也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

1939年,郁达夫与民国女星玉莹等友人在新加坡

1942年1月,他又被推举为了“新加坡文化界抗敌联合会”的主席。新加坡沦陷后,他和胡愈之等28位抗战委员会的领导人一起,流亡到了印尼。之后,他便化名赵廉,在位于苏门答腊岛中西部的巴亚公务市,开了家“赵豫记”酒厂,并仍秘密从事抗日工作。

再后来,日本宪兵得知他精通日语,就胁迫他去当了7个月的翻译。期间,他暗中保护了不少抗日人士,爱国侨领陈嘉庚就曾受过他的保护。陈后来还对夏衍说过:“那时候,如果不是郁达夫掩护了我,我可能就活不到今天了。”一位马来西亚共产党的负责人也说过:“没有郁达夫的帮助,我们的组织就会遭到不可补救的损失。”

1945年的8月29日晚,郁达夫正在家中与几位朋友聊天,忽被当地的一个土著青年叫走,从此就再也没有回来……

后来,日本一位名叫铃木正夫的研究郁达夫的专家,说郁达夫是在1945年9月17日,被日本宪兵,枪杀在了苏门达腊的一片丛林中。但9月17日距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15日),已过去了一个多月,当地的日本宪兵,不大可能还没有接到投降的命令,而铃木正夫又始终不愿意公开他是从哪里知道的这回事,是以,他的这个说法,一直以来都很受质疑。

另外,关于郁达夫的死,还有几种说法,一说是他是被印尼独立军杀害的,印尼独立军是印尼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游击队性质的抗日武装,日本投降后,他们就对亲日分子展开了捕杀行动。因他曾给日军当过翻译,所以就被他们当成是亲日分子给捕杀了;一说是他当时已知道了自己上了印尼独立军黑名单,却又无法通过当地华侨中的中共党组织与独立军取得联系,是以,为不坐以待毙,他只好先转移到别处去,但由于当时印尼的社会环境十分混乱,结果就在转移的途中,出现了意外;还有一说是他也有可能是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的。

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追认郁达夫为革命烈士。1983年6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还向其子女颁发了他的革命烈士证书。

END

RECOMMEND

●青史留名“彭拍板” 追忆彭湃烈士之子 中国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彭士禄

● 那英的优点和缺点都是……

●看三星堆上新,聊聊蚕丛、鱼凫、杜宇、鳖灵这些大神

监制:李浩 张彪

编辑: 张宁 刘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