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合勤:解读“三生万物,逢七必变”的含义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逢七必变对个人的影响 张合勤:解读“三生万物,逢七必变”的含义

张合勤:解读“三生万物,逢七必变”的含义

2024-06-01 23:4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三生万物,逢七必变,是我们的古代先贤大智慧,对宇宙天道事物发展规律变化精典总结。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的一、二、三,并不是具体的数量计算,而是宇宙自然天体事物变化规律的体现,也是一种能量的变化过程。这是宇宙自然天体的本源。     由此可以理解三生万物,就是能量的变化,造就了不同的事物,如果以数学的角度来理解,即是能量的不同排列组合,形成了不同的状态。     是天体各种事物能量的变化,让这一宇宙有了不同的天体,就形成了各自的运行规律,各大星体系、银河系、太阳系等等天体系统也就形成了。     逢七必变,它是形容事物到了一种程度,状态会发生变化,我们可以理解能量的累积到了相当的程度,事物的性质也同时会有所改变。所以才有了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读论。逢七必变是能量到了一定级别的变化。     古代的先贤们对天体的万物的观察,划为卦中的六个爻。每个爻代表着事物的每种状态。比如:乾坤两卦的六个爻,第一爻代表着潜龙勿用,到了第六爻代表亢龙有悔,这意味着第五爻的九五之尊,是最理想的状态,过了第五爻而跃到了第六爻,就是事物由满到亏了的地位。      如果再到七,真实就是回到了第一爻的位置,一切又从新开始,所以逢七必变。它里面的内含是一种能量状态的变化。为了保持一种稳定的状态,我们的古人的智慧则说得很清楚:     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损不足而补有余。因此,人道若想安稳,就必须学天道的平衡。     这就生衍了“凡事不要做绝”“做人要留一点后路”的睿智处世道理,还有“花未全开月未圆”的审美观念。     三生万物,逢七必变,其实就是告诉我们:事物存在着客观的变化,我们须遵从这变化行事,逆其道而行,往往是生死之门。举个简单例子,当一个人温顺的时候,而因为一件事情处于极度愤怒的状态,这时就是逢七的改变状态。这时如果继续激怒这个人,就容易有不可预测的危险,所以需缓缓的引导,将这种“逢七”状态引到平和的状态,才利于事物的持续发展。     所以,三生万物,逢七必变,就是能量的某个阶段的发展情况,而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处于三、七这种状态时,就要懂得顺其天道而为,顺其天道而行事,只有这样方能自然而终。有句常言说说好:“事不过三,事不逢七”,就是这个天道之理, 青岛风策国学发现文化研究院院长

国学风水预测中心高级周易研究师

张合勤

乾坤文斋园 2020庚子年癸未月

张合勤老师简介

  张合勤,男,1958年7月生,山东省郓城县人,毕业于黑龙江省师范学院。现任青岛风策国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易经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七台河市新兴区第六届政协委员、东方国际易学学院学员、上海社会科学院周易研究会会员、山东大学周易研究中心联谊会会员。从事教育工作多年,历任七台河市新兴区新村学校语文教师、新村学校校长。33岁喜而好易,用工作之闲潜心研读实践《周易》之学,参加了山东大学周易研究中心举办的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特训班的培训学习,得到现代易学家、中国周易学会会长刘大钧教授和其他相关老师的精心辅导和面授的指导学习。经考核获得易学进修合格证书和荣誉证书,并授于高级周易研究师称号。

  一九九九年被选入《中国当代易学文化大辞典》,2001年被选入《中华成功人士才辞典》和《中国人才库世纪献辞》,2003年被选入《中国易学年鉴》和《中国杰出人才――新闻人物》;2005年被选入《中国精神文明大典》和《当代易学名人录》。2000年6月,参加了《中国当代易学文化大辞典》(人物卷)首发式,暨首届山东大学学员周易研究学术交流大会,并在大会上演讲了论文《初探周易预测在煤碳矿业中的应用》,受到专家学者、易学家刘大钧教授的关注和好评。2000年7月作为一名正式代表参加了《由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易学研究中心与中国周易学会联合主办的新世纪首届中国易学文化研讨会。2003年应邀参加了中华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全国易学专家新年座谈会。

  30年来,重点从事研究应用实践周易八卦预测、四柱八字预测、风水地理环境策划、姓名学等项目。这些年以来,我坚持学习研究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思路,坚持义理与象数兼顾并用的方法,重视对周易象数义理、四柱八字、风水布局阴阳五行变与不变的自然发展规律的深刻领会和为今所用的发展观点,为社会和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财富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结缘热线:18863965136。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