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料价格趋稳!通威股份,将何去何从?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通威股份主营 硅料价格趋稳!通威股份,将何去何从?

硅料价格趋稳!通威股份,将何去何从?

2023-11-02 16:5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行业“新大哥”,并不容易

作者/星空下的牛油果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韭菜

2022年,光伏圈最热的话题,当属硅料价格。

具体来看,从年初的不到9万元/吨,到年底的33万元/吨,可谓一路狂飙。节节攀升的硅料价格,让玩家们赚得盆满钵满。根据最新业绩预告,2022年硅料龙头通威股份(600438)实现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约252-272亿元,同比涨幅达207%-231%,扣非后涨幅也达206%-230%。

来源:才华社

(注:致密料外表光滑、颜色鲜亮、纯度高、制备成本较高;菜花料表面粗糙、纯度较低、制备成本较低;复投料属于致密料的一种,是拉晶产生的边角料,因品质较好,可二次循环使用)

但伴随硅料自2022Q4价格断崖式下跌,2023年以来逐渐趋稳,通威股份又将何去何从?下面,我们一起来聊聊通威股份那些事儿。

来源:隆众资讯

一、饲料起家,增收不增利

通威股份,农牧业务起家,后切入光伏赛道。2022年上半年,总营收约603.39亿,其中光伏和农牧业务占比分别为74%和25%。我们先来看看农牧业务。

来源:公司财报

通威初创于四川眉山,20世纪80年代,水产出身的刘汉元(通威创始人)盯上了水产饲料业务,此后又开始经营畜禽饲料业务。最近几年,营收虽有增长,但毛利率却持续下行。

来源:同花顺—通威股份—农牧业务营业收入+毛利率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

首先,行业门槛低,竞争激烈。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年产10万吨以上饲料厂家就有947家,百万吨以上就有36家。再看通威重点布局的水产饲料,截至2022年11月,我国水产饲料企业数量已超11万家。

来源: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网

来源:观研数据网(以上表示每年新增注册数量)

其次,行业成熟,成本优势不明显。饲料行业天生低毛利,通威一直以成本优势领跑。但是,随着竞争加剧,行业不断成熟,毛利率下降实乃大势所趋。

二、光伏发家,暴利不在,危机四伏

在能源清洁化的大背景下,通威跨界光伏赛道。在整个光伏产业链中,通威股份首先切入毛利率较高的高纯晶硅业务。

来源:互联网

2022年,通威股份确实因此大赚了一笔。

从营收角度看,2022前三季度,通威股份营收总额约1,020.84亿,光伏业务约755.4亿(按半年度结构估算,实际可能更高)。据2021年财报披露,高纯晶硅占光伏业务比例约49%,据此计算,前三季高纯晶硅实现营收约371.7亿,约为2021年的两倍。

来源:公司财报

毛利率来看,据2021年财报披露,高纯晶硅业务毛利率高达66.69%,实乃暴利。如此算来,2022年前三季度,高纯晶硅业务实现毛利约247.9亿,毛利贡献率高达63%。

暴利的关键,主要是“天时”和“人和”。面对下游突然扩产,硅料市场供不应求,价格暴涨。通威股份抓住机遇,提前布局产能,新产能快速达产。但通威股份的发家致富之路,也并非高枕无忧。

随着各玩家的不断入局和产能释放,硅料价格已经开始趋稳,价格红利已不复存在。通威虽与青海高景、云南宇泽、晶科能源(688223)等签订长单,但几乎都是锁量不锁价,未来业绩的下滑是必然。

来源:公司公告-2022年9月10日

不仅如此,通威主营的棒状硅还面临光伏新宠颗粒硅的挑战。

目前,多晶硅市场存在棒状硅和颗粒硅两种产品形态。相较于棒状硅,颗粒硅具有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和碳排放低等优势。简单来说,颗粒硅完美击中光伏低成本诉求的靶心。

因为便宜,颗粒硅不仅吸引了协鑫科技(03800)等上游玩家入局,下游也开始尝试使用颗粒硅,且使用比例大幅提升。信息显示,隆基绿能(601012)和晶澳科技(002459)等都与协鑫签订了长期采购协议,供应量超20万吨。

来源:公开信息

由此可见,通威多晶硅业务,不仅暴利消失,还危机四伏。

三、进军组件,新的增长点?

多晶硅价格暴涨的同时,光伏产业竞争格局也在悄然发生改变。

首先,隆基绿能、晶科能源(688223)、天合光能(688599)和晶澳科技等组件巨头开始加码一体化进程;此外,在多晶硅领域,青海丽豪、合盛硅业(603260)、宝丰能源(600989)等玩家纷至沓来。作为光伏多晶硅龙头,通威的蛋糕惨遭瓜分。

光伏一体化,成了潮流,也成了通威发展的必经之路。公司公告显示,通威将在江苏盐城和南通建设组件基地,投资总额约80亿元。据通威股份方面透露,到2023年年底组件产能将达到80GW。

来源:公司公告——2022年9月和12月

2022年8月17日,通威股份中标华润3GW组件集采项目,价格较隆基股份低0.05元以上。利用上游成本优势,以价换量,成为通威进军组件业务的新打法。10月公司公告显示,通威再次成功中标大唐集团组件项目。甚至有人说,通威将取代隆基,成为光伏“新大哥”,这个结论下得未免有些草率。

来源:公开信息

正如老大哥隆基绿能所说“组件环节的竞争主要依靠每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行业供给处于过剩状态时,才能体现企业的可持续经营能力”。

而通威股份从硅料向组件延伸,电池片是否需要外购?外购是否会推高成本?如果本就没有成本优势,还要以更低的价格抢下订单,是否还有利润?

如今组件行业竞争加剧,外来的和尚真的更会念经吗?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