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视觉传达专业logo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专业历史与背景

视觉传达专业最早是基于浙江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设计方向发展起来。1999年设计系视觉传达设计方向正式开始招生,2012年顺应教育部新设艺术门类和专业发展要求,视觉传达设计从一个专业方向,调整为一个专业,这既体现了本科目录“科学规范、主动适应、继承发展”的修订原则,同时也说明了这个专业在设计学类里的地位和前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之所以会在今天凸显它的重要性,是因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使信息交往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而视觉传达设计作为信息传递的主要手段,受到了最强烈的冲击。在信息化的进程中,这个专业既面临着挑战,也拥有了机遇。

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年度招生人数约40人。当前在校生规模约为160人。

二、培养目标与特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秉承“砺学砺行、维实维新”的校训精神,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在“艺科融合”的创新时代要求下,不断追索国际发展前沿,用国际化的眼光、批判性的思维、研究性的学习,培养具有领导力和独立文化立场的卓越创意设计人和视觉传播者。

培养目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围绕“未来乡村”、“未来教育”、“未来产业”三个研究领域。以视觉人文关怀为内核,以视觉信息的表达与交流为目的,通过问题的发现与提出、信息的整理与组织、叙述结构的建立与表达、视觉符号的设计与研究、传播手段的构建与应用等过程,为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社会之间加强沟通与理解提供更具视觉化、符号化、数字化、信息化、多元化的新时代信息传达方式。其研究层次深入到图形与图像设计、认知与体验设计、交互与沟通设计等。主要培养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人才。

培养特色:浙江师范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以综合性院校为背景,与大量学科形成良好互补的学科交叉渗透形态。坚持内涵式发展,强调文化为内核、科学技术为载体,以赋能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创新为要点,探索创新教学实践培养模式。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深化拓展教学主体,分类设计教学组织系统,形成“三三协同”的培养模式,发挥大类招生优势,整合教学资源,形成“三阶推进”育人体系。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三三协同”:以三群(学科群、课程群、导师群)、三师(教师、设计师、技师)、三平台(研究中心、工作室、行业企业)构建“三三协同”的培养模式。

 “三三协同”的培养模式

“三阶推进”等育人体系

在“三阶推进”的育人体系中,学院创立了“1+2+1+X”的分段式教学模式,包括认知模块、材料模块、思维模块、责任模块。前1为基础素养模块,提供大类课程,主要包含技能基础和传统文化类课程,培养学生的基础素养;中2为专业综合模块,由各研究中心提供相关专业课程,组成一定量的课程群菜单,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自主选择课程,加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后1为专业协同模块,以多专业协同项目模式,培养学生协作与创新能力。X为专业实践模块,以暑期段学期模式,分三次进入相关职场进行见习和实习。该育人体系符合厚基础、宽口径、会协同、能创新的设计人才培养定位。

课程体系:

基础素养模块:艺术概论、设计心理学、书法理论与实践、设计文案、世界现代设计史、传统图形研究、图形制作、图像处理、板式设计、摄影基础、印刷材料与工艺等;

专业综合模块:图形创意、字体设计、标志设计、绘本创作、动效设计(AE)、动画创作、商业摄影、影像基础、广告设计、书籍设计、包装系统设计、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等;

专业协同模块:专业方向调研、项目设计等。

三、教学条件与平台

视觉传达设计的专业教师高级职称占比33.3%、博士占比33.3%、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教师占比50%,形成职称构架合理的教师团队。学院以“科研中心”的形式组建了多个跨专业教师团队、以“共建工作室、实验室”的模式建立多个实践空间,实现学生培养过程可全学院师资共享、校内、校外实验资源共享等,在课程教学及考核、实践项目、学科竞赛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均以团队的形式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综合培养。

四、学生毕业发展情况

学生毕业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文化传播机构、艺术设计院校等单位从事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研究、管理和教学等工作。

升学情况:近三年升学率为20%以上,多名同学考上中国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上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江南大学等国内名牌大学和伦敦艺术大学、爱丁堡大学、利兹大学等世界百强大学继续深造。

就业情况:近三年学生总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自主创业5%左右。就业地域主要流向浙江、上海、北京、江苏等地。

近三年就读研究生情况表:

序号

姓名

班级

就读院校

1

陈方阳

视觉传达设计 1601班

爱丁堡大学

2

孙良瑞

视觉传达设计 1601班

伦敦艺术大学

3

张佳颖

视觉传达设计 1601班

天津美术学院

4

查振玉

视觉传达设计 1601班

伦敦艺术大学

5

韩佳荟

视觉传达设计 1601班

山东建筑大学

6

陈晓东

视觉传达设计 1601班

浙江师范大学

7

范宁旖

视觉传达设计 1601班

伦敦艺术大学

8

李思玮

视觉传达设计 1601班

日本名古屋艺术大学

9

尹璧盈

视觉传达设计 1601班

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

10

刘苗苗

视觉传达设计 1602班

澳门科技大学

11

陈品

视觉传达设计 1602班

利兹大学

12

吴子乐

视觉传达设计 1602班

中国美术学院

13

徐颖

视觉传达设计 1602班

上海大学(推免)

14

王海宝

视觉传达设计 1602班

浙江师范大学

16

邱味味

视觉传达设计 1701班

中国美术学院

17

厉舒阳

视觉传达设计1701班

南京林业大学

18

张馨怡

视觉传达设计1701班

浙江师范大学

19

郑露依

视觉传达设计1701班

浙江师范大学(推免)

20

郑秋雨

视觉传达设计1701班

湖州师范学院

21

梁明宇

视觉传达设计1701班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2

姚雨凡

视觉传达设计1801班

华东师范大学(推免)

23

陆佳怡

视觉传达设计1801班

江南大学

24

车熠寒

视觉传达设计1801班

浙江师范大学

25

许嘉诚

视觉传达设计1802班

浙江师范大学

26

娄逸舒

视觉传达设计1802班

浙江科技学院

近三年学生部分获奖情况:

《立志成才,科技强军》

                                                                               入选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9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作品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暨第15届全军美术作品展览

                                                                              周源彬、徐晗钰、金禾惠、杨振昂

《Insight With You Again》-系列

入选2022第六届「上海.亚洲平面设计双年展

杨振昂

《美食家饕餮》

安徒生艺术奖金奖

万季成

《“京”显神通》

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广告创意设计大赛平面类国赛一等奖

郑露依、胡旸

《仙女补给站》

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二等奖

臧珍妮、郁立

《何乐而不为》

第十四届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二等奖

董文高、黄晨曦

《扶贫英雄》

第九届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大赛全国一等奖

王珍琳

《杀猪盘之圈套大起底》

第二十一届浙江省大学生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一等奖

臧珍妮、赖寓芳

字体设计《清静经》

金点概念年度最佳设计奖

『方正奖』中文字体设计大赛”三等奖

乐仕豪

《狮城沧州》

金犊奖优秀奖

梅文瑶

张依婷、扶露茜、应文静、李宜轩、叶慧燕、茅寒阳、刘纯馨

《诗缘坝头,“浙〞乡有礼——基于坝头山陆游主题的伴手礼设计》

 “建行裕农通杯〞 第五届浙江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银奖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