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研究】干预性研究之一 随机对照试验 干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英文中对比和对照的区别是什么 【护理研究】干预性研究之一 随机对照试验 干预

【护理研究】干预性研究之一 随机对照试验 干预

2023-08-16 09:0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随机对照试验

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 RCT )是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在一致的条件下或环境中,各自接受相应的干预措施,同时进行研究和观察干预效果,并用客观的测量指标对研究结果进行科学的评价。

1

设计要点

采用公认的诊断标准确定试验的研究对象,根据试验设计中确定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符合标准且自愿参加试验的患者,采用随机抽样和随机分组方法将符合要求的研究对象随机分配至试验组或对照组,分别接受各自相应的干预措施,经过定期观察,测量干预后的效果。最后根据研究结果的资料类型,采用相应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处理研究数据资料,并对研究结果进行评价。

2

适用范围

(1)用于临床护理干预性研究,探讨和比较某种新的护理措施对疾病的影响效果,为正确的医疗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用于病因研究,当所研究的因素已经被证明对人体确实没有危害性,但又不能排除与疾病的发生有关时,可采用此种方法。但若已有研究证明某一因素对人体有危害性,禁止将该因素用于人体进行随机对照试验。

(3)用于预防和群体干预性研究,如评价低钠盐对高血压病人的降压效果的试验研究。

(4)用于教育学研究,如护理教育中某种新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比较。

3

优点

(1)前瞻性的对照设计:通过设立对照组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和暴露情况,可以对研究结果进行标准化评价,比较准确地解释干预措施和研究变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由于试验组和对照组是同步前瞻性观察,最大限度地控制混杂变量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获得科学客观的研究结果,是检验因果假设最有说服力的研究设计。

(2)可比性好:通过随机分组,将研究对象按照影响结果的某些重要因素进行先分层、后随机,进入试验组和对照组,使各比较组的组间基线状况保持相对一致,增加可比性。

(3)控制偏倚:采用随机原则可较好地防止人为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维持各组间的相对平衡,有效控制了选择偏倚和信息偏倚。采取盲法评价疗效,避免研究对象和疗效观察者的主管因素所致的非特异性疗效和测量误差,可有效控制信息偏倚。

(4)资料统计分许容易实施:常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或者方差分析就可以完成大部分的统计分析工作。

4

局限性

①随机对照试验需要严格控制混杂变量,但由于护理研究常选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是在自然场景下开展,较难有效控制混杂变量,如病情、环境、行为倾向等问题,很难对护理行为采取研究对象盲法进行测量,因此降低了在护理研究领域应用该研究设计的普遍性。

②由于伦理方面的考虑,很难做到完全随机的方法分组。

③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难以找到完全相等的对照组而使随机对照试验的应用受到限制。

(李文俊 )

参考文献:

1.胡雁,王稳.护理研究.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2.陶月仙.护理科研设计与论文写作.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

3.饶和平.实用护理科研训练.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