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绿皮书的情节结构分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绿皮书的故事简介英文版50字 电影绿皮书的情节结构分析

电影绿皮书的情节结构分析

2024-07-03 02: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绿皮书是根据真实事件编写而成的电影,获得最佳奥斯卡原创剧本奖。其主题非常明显,无需赘言,反映的是美国黑人平权前种族隔离和逐步融合的状况。

    两个主人公一个是为了生活艰难谋生的穷苦白人,和一个受到良好教养的成功的黑人艺术家。两人的目的也很清楚,一个是为了挣钱谋生,并尽可能保持体面;另一个则是为了同胞权利而斗争的和平斗士,他的直接动机,一开始应当是,希望在白人至上的南方,树立一个教养良好的黑人精英形象,改变黑人在白人心目中的低劣形象(这一点将在两人上路之后,由博士的两个助手告诉我们)。

    第一幕是两个主人公相遇的缘由和相处的情况。白人维勒先生(抱歉,我没有记住他的全名)失业了,他已经穷的需要典当手表,才能维持家庭的必要开支。同时在这里也对维勒先生对待有色人种的态度,做了很好的铺垫。两个给他干活的意大利人喝过水的杯子,被他犹豫着终于扔到了垃圾桶里,尽管他现在穷的叮当响(意大利人在历史上曾经被阿拉伯人占领过,所以相当大一部分意大利人肤色偏暗,显然他们也被视作有色人种,受到自认为纯种白人的歧视)。为了生活,维勒先生不得不接受,黑人艺术家,雪利博士的工作邀请,新工作待遇丰厚。后面我们将看到,如果说黑人被白人瞧不起,为黑人干活的白人甚至更让人瞧不起。(这正如中国人眼里的日本人与汉奸,地主与走狗,他们都背叛了自己的天然身份。有几个与之相关的细节:维勒向着邻车里,对他投以轻蔑、惊异目光的一对年轻男女竖出中指;在乡村马路上,一群黑人纷纷停下手中的劳作,看着他们两人的惊异目光,他们好像在说,"这怎么可能!";在博士与白人第一次发生冲突的酒吧里,维勒试图阻止他们对博士施暴,这两人马上放开了博士转而要先收拾他;结尾处剧场经理人说,"你这样的人还不能被收买吗?(言外之意是,不是用钱收买你,你怎么会给黑人干活)"。)

    第一幕用了不少篇幅反映两人性格与文化教养上的巨大差异。比如雪利博士给维勒太太打电话,维勒先生在车上不断说,不断吃的状态。维勒先生看不惯这个黑人对黑人文化所知甚少,他的行为举止显然完全不像一个黑人。雪利博士也有纠正这个粗俗白人的想法。

    这一路上的基调基本是和谐的。普通美国人,即便粗俗如维勒先生,对音乐也具有一定的鉴赏力和偏爱。音乐逐渐填平了两人之间的鸿沟。维勒给妻子写信,"他弹琴的时候,不像是一个黑人,而像自由女神"。博士也不再高高在上,拒人千里。这便有了,在炸鸡的故乡,肯德基的汽车上,维勒强行给博士吃炸鸡,而博士也终于扭扭捏捏地接受的场景。也有了,博士帮维勒写情书的事情。两人联盟初步形成,第一幕便完成了。

    转折点,也就是第二幕的起点,出现在两人没有住在同一家旅馆的夜晚。博士入住在只允许有色人种住宿的旅馆,这里的顾客几乎都是底层的黑人,同样与博士格格不入。所以接下来,我们和维勒一起看到博士在一家酒吧里,身后站着两个抓着他的陌生白人。博士终于遇上麻烦,到我们的白人主角大显身手的时候了。维勒机智的宣称自己有枪,镇住了那两个想要对付他们的白人,带回了博士。维勒要求博士以后干任何事情都必须带上他,以免出事。这里也有一个小小的场景,为博士之后的反抗做了铺垫,那就是维勒想要帮博士处理掩盖伤口,而博士拒绝了。博士带着伤口演出,就是对白人世界的一种无声的反抗。

    尽管一路上博士采取了隐忍的态度,接下来还是麻烦不断。两人走在路上的时候,维勒看见一身不错的西服,怂恿博士去试穿,结果博士却被店员拒绝试穿,只得愤然离去。

      当天晚上,博士单独出去寻欢作乐,与一白人男子约会时被警察抓个正着。在那个年代里这是非常有伤风化的事情。维勒用高额的金钱(到底有多高?一人一身高级西服的钱。白天试穿西服的情节,大约就是为了点出这一点)贿赂两个警察解救了他,但博士却并不领情,反而责怪他,不该贿赂警察。显然这有损他的美好自我形象...但是正如维勒指出,“如果我不贿赂他们,你的职业生涯就完了!”自然更不要说他的形象如何维系了。接下来两人在路上行驶,下着大雨,又遇上了两名巡逻警察。他们先是要求维诺下车,让他站在大雨中,查看他证件,然后又叫博士下车。维勒认为警察不该让他们下车淋雨,与警察争执起来。警察得知他是意大利裔,嘲讽他是半个黑人,所以才会给黑人开车。维勒动手打伤了警察,于是两人被关在了警察局。博士认为维勒不该置一时之气,这使两人半夜只能呆在牢房里,而警察却依然轻松的值班聊天,不受影响。博士认为能够让人保持体面的不是拳头,而是尊严。维勒无言以对。博士以给自己律师打电话为由,终于得到允许拨通了某政要的电话。两人终于得以释放。此时天依然在下着暴雨,两人坐在车里,驶在黑暗的路上。维勒终于把自己的不满说了出来,责备博士对自己同胞的文化一无所知,只是给富有的白人表演取乐。而自己身为白人,却是生活在贫穷的黑暗之中。这时我们很自然地想到,到底什么是黑人白人的问题。博士反击,"对别人来说我不够白,对黑人来说我又不够黑…"可是谁又不在类似的夹缝中求生呢?

    两人在街上偶遇维勒的朋友,朋友看到他给黑人开车,要给他提供一份新的工作。晚上维勒正要离开,去见朋友的时候,博士挡住了他,提出给他加薪,希望他不要离开。维勒说按照说好的工资就好,自己不会离开。

      接下来进入了第三幕。一直隐忍的博士终于开始了反击,反抗白人对他的歧视。在一个富人的宅邸,演奏休息时,博士想上屋内的厕所,却被主人阻止了,指给他屋子外面一处黑暗的地方,让他去那里上厕所。博士断然拒绝,于是他只能回到他的旅馆上厕所,尽管来回时间不短。白人们宁愿等待四五十分钟,也不愿意让一个黑人和他们共用同一间厕所。

    到圣诞节前的最后一次演出,这种反抗达到了高潮。演出只剩下一个小时,城里数百位有钱的白人正在边吃饭边等待,听博士的演奏。维勒这个白人司机,博士的两个助手,他们都在这个大厅里和那些有钱的白人一起吃饭,但博士进去吃饭时却被阻止了。演出经理想收买维勒,让他说服博士去旁边的所谓大众餐厅,去吃完饭再回来演出,那里其实是一个专门的黑人餐厅。

      两人于是决定罢演,去经理所说的黑人餐厅吃饭。博士过于正式的装束和大把的钞票又引起了那里人们的注意,维勒和酒吧的黑人女招待怂恿博士上台表演。博士终于用精湛的演技征服了黑人餐厅里的人们。两人过了一个快乐的夜晚,出来时维勒用枪声吓走了两个图谋不轨的黑人,之后两人决定连夜开回纽约过圣诞。

    往北的路变得泥泞,大雪纷飞。两人由于劳累而昏昏欲睡。这时又有警察出现了。不过这两个警察不是找茬的,而是帮助他们。这也反映了当时南北方人们,对待种族差异,迥然不同的文化氛围。

    最终逐渐消融的不仅是种族的鸿沟,还有阶级的鸿沟。到家的时候,我们看到维勒在后座睡觉,而博士在为他开车。博士拒绝了维勒的邀请,孤独的回到了家里。但最后我们终于看到,博士出现在维勒家的门口,白人和黑人将同坐一桌,欢度圣诞。从一些客人的沉默和惊异的眼神,我们不能想象,他们的勉强。但终究,种族的鸿沟,不论一些人是否愿意,在形式上,外在上,很快将被消除。

    短短两个月的旅程,两人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维勒认识到黑人博士的出众才华和良好的教养,对黑人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态度,成为了黑人的朋友;而黑人精英也改变了高高在上,对人敬而远之的冷漠态度,开启了带着温度的生活与交往模式。

    电影整体上是一个按时间发生的线性结构,人物与情节塑造基本上由对白和表情担当。这样的戏对演员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两个演员的演出很精彩,对白自然,全程没有突兀意外的情节,是一部非常值得观看的好电影。

      电影结束了。种族歧视法律也早已在地球上消失。但心底里,由于差异而形成的种种歧视,在一些人心中是永远不会消失的。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同样。

        在密集阅读了若干本写作指导读物,并思考了几个电影的结构之后,自觉对小说情节结构和人物塑造有了更强的把握和理解,能够记住更多的故事情节,理解情节对人物性格塑造的意义,在观影过程中变得更有意识。当你在看完一个故事,能够记住整个故事中的大部分情节的时候,情节与人物性格塑造的关系便变得非常明显。否则,我们只能无意识的感受人物的性格,正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那样,对他人的认识,支离破碎,缺乏有力的因果关联。每一个小场景小细节,无论是在故事还是生活中,除非我们能够将其与整个生命有机体形成意义联结,否则它将转瞬即逝,消失在无意识的记忆深处。

        结构到底是什么?有一本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比喻。人类都是两条胳膊两条腿,一个躯干一个头。只有在理解每一部分价值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判断它是否起到了应有的作用,构筑的美与丑,在整体上是增强了还是削弱了作品的力量,等等。 好的故事是一个赋予生活以意义的过程。我猜这就是我热爱小说的原因。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