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科三挂了5次,才明白这7个道理!大家务必引以为戒,及时改正!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练车都挺好就是考试过不了怎么办 我科三挂了5次,才明白这7个道理!大家务必引以为戒,及时改正!

我科三挂了5次,才明白这7个道理!大家务必引以为戒,及时改正!

2023-12-17 17: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驾驶员考试>资讯频道>路考路训>正文我科三挂了5次,才明白这7个道理!大家务必引以为戒,及时改正!2022-07-08 11:58:24  下载本文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科三学员在经历了不断地补考挂科再补考、挂科5次后,突然醒悟了。在这里总结出一点经验,希望能够给正在学车的或者和有类似经历的学员提个醒,引以为戒,同时也希望大家早日拿证!

本篇

来自一位科三整整挂了5次

且不愿透露姓名的科三学员

那个时候钻进了牛角尖,怪自己,怪运气,总之就是特别心累。一门心思只顾着怨天尤人了,根本就想不到去总结失败的经验。

就这样不断地补考挂科再补考,在我科三挂科5次后,我突然醒悟了。在这里总结出一点经验,希望能够给正在学车的或者和我有类似经历的学员提个醒,引以为戒,同时也希望大家早日拿证!

1、一定要保持良好心态

平常越是努力练习的学员,越是比平时练车吊儿郎当的学员更在意考试结果。这种在意可能从学车的那一刻就开始了,一直持续到考试结束,尤其是在候考大厅等候考试的时候。

我们从上学以来,大考小考经历无数,说实话,大家都心知肚明,过度紧张的考试只会适得其反。考试时稍微一点意外,就会让我们发慌,手足无措,大脑一片空白,最终的结果就是考试失败。

2、一定要和教练沟通

在很多人的眼里,驾校教练是老虎,一不注意就被骂个狗血喷头,于是便自发远离教练,能不交流就尽量不交流。更何况自己还一而再再而三的挂科,那更是看见教练就要躲得远远的。

那你这学费+补考费不是一次又一次的打水漂了吗?挂科后一定不要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要从失败的过去吸取教训,有不懂的及时请教教练!

3、养成良好的习惯

科三挂科原因很多时候都在细节之处,比如刚开始的夜间灯光模拟考试。不管你前一个人有没有挂科,你考试前一定要检查好各个按钮有没有复位,例如手刹,旋钮等。

4、沉住气,不跳步

牢记这三句话:一踩二挂三转向灯,四喇叭五抬六放手刹,观察后镜向左打。

起步关键沉住气,起步时,不要看见前面有车挡着就紧张发慌。根据指令一步一步来操作,前方有车时考官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不用担心。“加挡先加速,减挡先减速”。加挡时不要“跳”挡操作,切忌从1挡起步直接跨到3挡加速;但是减速降挡可以越级操作。也不要低头看挡!

5、一定要多多观察

在科三中,一切有方向变动的项目,都要提前打转向灯。此外还要注意向后观察,注意后方情况,千万千万不能偷懒呀!

6、熄火一定不能慌

第一时间拉手刹,挂空挡,调整好心态,按照口诀,踩离合,挂一挡,打左转向灯,按喇叭,回头观察,确认安全后,松离合,放手刹(可有效防止起步后溜),重新起步。

这边我得提醒一下,熄火后千万千万不要带挡点火,不然真的再来一遍吧!熄火后第一步一定是将挡位变为空挡,没有将挡位归空就直接打火会挂科的!会直接挂科的!

7、最后就是要熟悉路线

我建议多多去考场道路上开着试试,如果没有这个条件的话,可以找个类似的道路练练手。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考试车和教练车的区别,多多准备一下,不仅能减少考试焦虑还能一把过!(祝福大家一把过!)

查看科三挂科8大死法下载APP获取更多路考路训关注微信获取教练内部教学视频下面这些文章跟这篇文章很相关:科一答题技巧掌握好,理论效率考过!科一到科四超全攻略!看完不愁过不了!科三挂科学员,99%都踩了这15个坑...(引以为戒)有了这五句路考口诀,科三不足为惧!科四挂科率远高于科一,这些原因你必须了解!盘点科三最容易出错的4个地方+7个细节!值得收藏!科目三考试3点小技巧,直线行驶100%过关!这篇关于科目二离合的备考攻略,速度收藏!速来收藏!科目一满分答题技巧分享!盘点科三考官反复强调的9大考试细节!涉及各个项目!必须留心!

我科三挂了5次,才明白这7个道理!大家务必引以为戒,及时改正!本篇来自一位科三整整挂了5次且不愿透露姓名的科三学员那个时候钻进了牛角尖,怪自己推荐指数: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PDF格式挂科经验技巧上一篇:科三挂科学员,99%都踩了这15个坑...(引以为戒)下一篇:直线行驶三点小技巧,学会后闭眼都能过!★ 2024年12月模拟考试题科目四不过多久可补考科目四c2科目四在哪儿考科目三过后要几天才能考科目四科四过了几天能够拿到证驾驶证科目四可以考几次考驾照科目四考什么内容科四必考50题科目四模拟考试摩托车D证科目四试卷科四试题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