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位博士和346名中学生的故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科尔沁右翼前旗第二中学怎么样 5位博士和346名中学生的故事

5位博士和346名中学生的故事

2023-10-26 20: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孙国栋说,大坝沟中学虽然是乡村学校,环境还很艰苦,但是老师们的精气神儿让人感动。2020年9月,他们刚来学校时, 学校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操场全是泥土地,新来的校长贾晓锐带领大家一起劳作,来自5位北林大的老师也加入了建设中。“现在看看我们的校园,操场、花园、小路,包括厕所,都面目一新了,老师和学生的精神面貌大有改观。”“进入十月份,天很冷了,学生餐厅里的每一把小椅子上,都铺上了爱心小垫儿,在大学里,是没有学校会为学生们做到这样的细节。”

教育分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孙国栋说:“作为一名党员,如果组织需要,我愿意付出自己的一切。”

把论文写在科右前旗的大地上

——薄文浩

薄文浩老师

习近平总书记说: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今年37岁的薄文浩博士铭记于心。他说,他现在的座右铭是:把论文写在科右前旗的大地上,写在大坝沟中学的校园里、课堂上,每个他教过的孩子的心中。

薄文浩担任九年级的化学老师。来到大坝沟中学,怀着满腔教学热情的薄文浩迎来了第一个挑战,学生们基础知识薄弱,在课堂上跟不上课纲教学的要求。他马上查找原因、想办法,和学生谈心并进行家访。经过对当地学生成长经历、家庭环境和校园生活的了解,他发现,这里的学生普遍知识来源少,缺少理想信念教育,没有奋斗目标和学习动力。这个问题,仅通过自己的化学课堂想改变现状,作用十分有限。

“上学、读书是为了什么?对学生们来说,这才是求学应该思考的一个根本问题。只有建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去过好求学读书阶段的人生,而如何建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答案还在书里。”薄文浩和同来的老师们为给学生们创造一个读好书的机会,营造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打开一个拓展视野、树立理想的窗口,在北林大领导和老师们的支持下,生物学院联合经管学院捐建的北林大“红星读书室”在大坝沟中学正式“营业”。

“通过读书室的建立和一本书共读活动的开展,我看到了学生们一点一滴的变化,他们课堂表现更加积极了,也更有求知欲了。共读活动也让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们积极参与到支援前旗教育扶志的活动中来,对他们了解和亲身参与到国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中很有帮助。” “最欣慰的还是学生的进步”,经过半年的努力,薄文浩所教普通班中的一名学生在全年级的化学考试中排名第四。

在支教的过程中,最让薄文浩挂心的就是那些家庭困难的学生,他把关心融入与这些学生日常接触的点滴中,一句鼓励的话、一本专门给学生的书本、一件衣服、一次家访……在学生和薄文浩之间产生了更充分的信任和更深厚的感情。他积极参与对贫困家庭的走访,为他们送去米、面、油等物资和学生的学习用品,他还动员社会上的爱心人士为学校建档立卡困难学生捐赠冬衣、文具等生活学习必需品。

薄文浩说:“我希望能通过支教,培养一批具有家国情怀的乡村学生,为前旗未来的发展和祖国未来的兴盛尽自己一份力量。我相信北林大的支教服务能为前旗的发展提供一份多元化且具有持久生命力的助力。”

让青春在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于仕兴

于仕兴在课堂上

34岁的于仕兴是北林大的在读博士,在大坝沟中学教授七年级数学,课堂上,他注重因材施教,开展分层教学,努力教育引导每一位学生成长成才。

初到课堂,很难忘。因为是乡村学校,学生们的基础知识和接受能力要差一些。于仕兴所教的七年级,全班有33名学生,最开始让他们默写九九乘法表,8个学生写错,这是他没有想到的,怎么改变,让孩子们爱上学习,爱上数学?只能从基础开始。于是,他制定了分层教学,重点辅导学习成绩两头的学生,同时,针对一些更弱的孩子,从小学数学知识点补起,就像泥瓦匠砌墙一样,先垒砖,再抹泥,任何一道工序都不能有差池。用心就会有收获,通过慢慢磨合,耐心教导,同学们听话了,也爱学习了。课后有同学告诉他以前很讨厌上数学课但是现在非常喜欢,让他深受鼓舞。最让他感动的是,有几位同学在作文中写下了“我最喜欢的老师,是我们的数学老师……”谈到这里,年轻的还有书生气的于仕兴眼泪湿润了,记者感受到了向上的力量和奉献的可贵。此外,于仕兴在北林大人文学院的协助下组织了一次“三冬暖”爱心衣物捐赠活动,《百姓中国周刊》对此进行了关注和报道,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作为时代青年,生逢盛世,肩负重任。于仕兴表示能够作为北林大支教服务团的一员,为科右前旗的教育事业、为祖国的战略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他将继续秉持北林大艰苦奋斗的精神,不忘初心,不负韶华。

全情付出,美育开启人生潜能

——上官大堰

上官大堰老师

当记者看到上官老师的设计作品时,不仅为他的作品所感叹,更被他为校园推动的美育工作所动容。上官大堰来自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目前担任大坝沟中学美术教师。

蔡元培先生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中说道:“所谓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即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美育以陶冶我们的情操为目的,从而使我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上官大堰结合他的专业背景,将前沿设计理念导入美术课堂,通过富媒体、课上训练、作品讲评等形式增强学生学习体验,让他们对美术观念、设计意识、行业知识等拥有更直观的认识,进一步推动乡村中学的美育发展。同时,他还参与“3D打印特长班”的授课和指导工作,为提高学校中考升学率创造有利条件。

支教初期,上官大堰对学校环境进行细致考察,带领他的研究生们,开展一系列设计实践。通过对蒙古族文化的研究,提炼设计元素,融合现代科技,助力大坝沟中学校园文化建设,获得该校师生高度认可。创作了“饮水思源”等3D打印作品。“饮水思源”原型是大坝沟中学水稻田一侧的两口水井,该词出自北周·庾信《徵调曲》:“饮其流者怀其源”。“源远流长”比喻大坝沟中学悠久的办学历史。“饮水思源”与“源远流长”交相辉映,只有牢记初心,才能将宝贵的坝中精神“源远流长” 的延续下去。这些展品现陈列于3D打印工作室供学生观摩。此外,他还联络艺术学院师生对大坝沟中学捐款8500元,用于支持中学建设。

为优化教室教学设备,经学校孟祥刚老师联系,北京林业大学教务处统筹出电脑64台、投影机33台捐赠大坝沟中学。收到物资后,上官大堰与其他4位大坝沟中学支教教师组建了专业机房,用于初三年级计算机相关课程教学,为备战中考提供有利保障。同时,该教室也为学校的第二课堂有效开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情

——刘学彦

刘学彦老师

“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情。”记者采访35岁的刘学彦时,他这样告诉记者,这一件终生难忘的事,就是他来到大坝沟中学支教。

刘学彦讲授八年级物理。来校之初,为尽快进入角色,他积极听课、了解学情;在课间和同学们聊天,了解其家庭情况、学习意愿、健康状况等。经过半个月的摸索,他初步了解到学生们普遍学习热情不高,没有做练习、记笔记的习惯、数学底子较差等情况。为此,他采购了200本练习本,实现班级18名同学的全覆盖;同时,针对学生们计算能力差的特点,购置了加减乘除运算练习册,并吩咐他们每日一练。

2020年10月20日刘学彦在大坝沟中学开展校级公开课“熔化和凝固”,物理教研组组长王亚君评价他:“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目标的要求体现的很好,课堂上体现了合作、探究、互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课堂效果很好”。2020年11月19日在大坝沟中学开展旗级公开课“光的折射”。课后,研究员张艳玲评价道:“刘学彦老师专业素质强,功底厚,重难点定位准,作图规范,以情景教学为切入点,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课件制作灵动实用,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记者在大坝沟中学采访

当得知老师们都没有一个良好的备课环境时,他在水土保持学院的支持下为大坝沟中学援建教师集体备课教室。大坝沟中学室内洗手间常年失修,给老师和同学们的工作和学习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为此,刘学彦在教研室的支持下,运用专业知识,立项并实施毕业设计《基于BIM的科右前旗大坝沟中学教学楼改造设计》,预算出改造所需的建设费用,特别是教学楼给排水工程建设费用,供相关方进行参考。此外,刘学彦所在学院还为学生捐赠图书,帮助他们树立目标,放飞梦想。

刘学彦在自己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我曾以为是内蒙古的广阔天地让我热血沸腾,我曾以为是内蒙古人们的热情好客让我热血沸腾……其实,更是‘支教’这种带有红色基因的行动,是一名有10多年党龄党员的深深使命感,让我热血沸腾;是学校的使命,是学院的期盼,让我热血沸腾……我想,正是一个又一个肩负使命感的党员,让我们党的形象愈发生动而具体……”

(来源:《兴安日报》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