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白城“鲜割”起航,金龙鱼稻谷鲜生新米收获忙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白城地理位置 吉林白城“鲜割”起航,金龙鱼稻谷鲜生新米收获忙

吉林白城“鲜割”起航,金龙鱼稻谷鲜生新米收获忙

2023-06-08 18: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田间翻稻浪,白城秋收忙。2022年8月28日,吉林白城金龙鱼生态基地首批水稻开始收割。吉林白城是金龙鱼在东北地区最开始出新米的地方,以白城为原点,金龙鱼稻谷鲜生大米金秋“鲜割”的乐章正式奏响。广袤无垠的稻田上,轰鸣的水稻收割机往来穿梭,迷人的稻香散逸在秋风中,一派美好的丰收景象让人心喜。

  稻谷“鲜割”自白城首发

  稻谷鲜生是金龙鱼旗下以“只做鲜米”为核心,秉承六步鲜米精控技术为创新方向的大米产品,而金龙鱼稻谷鲜生保“鲜”秘诀的核心六步中,第一步便是新米“鲜割”。

  收割、鲜割,一字之别,差之远矣。鲜割是鲜米诞生过程中的首要环节,指通过对产地积温、稻谷颜色和稻谷水分含量的监测,在稻谷成熟度达到90%左右的时候进行适时收割。相比于在稻谷枯黄的时候收割,“鲜割”能够防止稻谷的水分和营养物质被呼吸作用消耗殆尽,同时,鲜割可以实现节粮减损,为农民增收,也是大有益处。

  想要实现“鲜割”,不仅技术要到位,时机的选择也很重要,同样的作物种植在不同的土地上,其播种时间、生长周期和收获节点都大不相同。为了能够很好地保留稻谷的“鲜”气,让大米新鲜好吃保留很多营养,金龙鱼稻谷鲜生选择了东北地区最开始出新米的地方——白城作为稻谷“鲜割”的首发站。

  东北新米看吉林,吉林新米在白城,金龙鱼把白城金龙鱼生态基地设为稻谷鲜生今年“鲜割”的首发站,不仅是因为此地稻谷成熟早,更因为产出的新米质量好。

  坐落于吉林省西北部的白城,地理位置与生态环境优越,其地处大兴安岭山脉东麓平原区,水域宽广灌溉便利,地势平坦开阔适合机械化作业,很大程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与此同时,白城气候条件也是得天独厚,这里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光照资源充足,全年无霜期达144天左右,让稻谷能够更好地生长成熟。

  在漫长的生长期中,白城金龙鱼生态基地的稻谷积累了丰富的营养物质,优选良种让此地产出的稻米具备好味道与好口感。金龙鱼稻谷鲜生抢“鲜”收割白城新米,只为把新鲜的味道送上国民餐桌。

  从鲜割开始,守护每一粒稻谷的鲜活

  鲜米始于“鲜割”,为了守护每一粒稻谷的鲜活,金龙鱼稻谷鲜生从“鲜割”环节开始,用其“六步鲜米精控技术”,全环节全链条地为鲜米护航。在金龙鱼稻谷鲜生“六步鲜米精控技术”中,“鲜割”、“鲜谷”、“鲜存”、“鲜碾”、“鲜装”、“鲜食”六个环节环环相扣,从技术和工艺上确保了大米的新鲜和食用品质。

  稻谷“鲜割”之后,经低温循环烘干得到了“鲜谷”,储存环节中采用低温带壳储存的“鲜存”方式,可以更好地保持稻谷的鲜活。此后,当金龙鱼稻谷鲜生收到订单,会将“鲜存”的稻谷“鲜碾”脱壳,再通过低温加工,凉米轻抛适度碾压,很大程度地保留表层营养物。现碾鲜米即碾即装,第一时间密封避光低氧“鲜装”,小容量的包装设计,可以避免鲜米开封后因未及时使用变得不新鲜,让用户天天“鲜吃”好米。

  金龙鱼“六步鲜米精控技术”的创新突破,让消费者对大米鲜味的追求得以实现,这一创新体系也得到了行业权威机构的认可。2021年,金龙鱼就凭借“六步鲜米精控技术”,在全国稻米精深加工产业技术创新发展大会斩获了“技术创新奖”及“产品创新奖”。不仅如此,金龙鱼“六步鲜米精控技术”创新体系在2021年还被中国粮油学会评价为“总体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鲜米现碾,开启“鲜食代”

  今年7月,金龙鱼稻谷鲜生在原有产品体系的基础上,推出了“现碾鲜米”的新品类。用生鲜思维做大米,金龙鱼稻谷鲜生24小时现碾+48小时鲜送的创新玩法,打动了无数消费者,也拉开了鲜米消费时代的帷幕。

  从白城到吉林再到东北地区,这片沃土上每年产出品质新米无数,但若按传统的大米贩卖流程,需要经过工厂→经销商仓库→中转仓→终端零售店等一系列环节才能抵达消费者手中,而这时大米的美味早已折损,不复初时鲜美。但如今,金龙鱼稻谷鲜生现碾鲜米的出现,为消费者提供了另一个选择方案。

  “鲜”声夺人的金龙鱼稻谷鲜生现碾鲜米,承载了消费者对“鲜米”的渴望与期待。在“六步鲜米精控技术”的加持下,金龙鱼稻谷鲜生现碾鲜米采用产地直发的全新供货模式,让远在千里之外的消费者,也能品尝到来自白城以及其他金龙鱼生态基地的稻米鲜味。

  从吉林白城金龙鱼生态基地“鲜割”首发,金龙鱼稻谷鲜生释放出强势信号,鲜米精品从田间走上餐桌,优良的营养度和新鲜感让每一位食客都能体会到“鲜”的品质。金龙鱼稻谷鲜生以“六步鲜米精控技术”克服难点,以全产业链生产体系的建设优化流通环节,致力于引领行业进步,开启大米鲜食的新“食”代。

  (来源:河北网络广播电视台)

责任编辑:曹蕊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