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了:血常规报告咋解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痛风血常规有什么变化 流感了:血常规报告咋解读?

流感了:血常规报告咋解读?

2023-10-16 15:5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 中性粒细胞。当人体感染细菌时,身体就会快速产生大量的中性粒细胞,用来抵御细菌对身体的侵袭,由于中性粒细胞短时间内急速增多,白细胞总数也会升高。在血常规报告中,如果看到白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增多,大多可以认定是细菌感染。

3.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能识别出哪些是病毒,把它们包裹起来消灭掉,不让病毒继续捣乱,并且产生相应的抗体,便于下一次直接消灭它们。当感染病毒时,淋巴细胞会大量复制,数量变多,中性粒细胞的比例会下降。淋巴细胞增多,往往会提示病毒感染。

4. 单核细胞。单核细胞体积最大的白细胞,是机体防御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付细胞内致病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主要细胞防卫系统。单核细胞增高常见于某些感染,如伤寒、结核、疟疾、病毒感染等以及某些急性传染病或急性感染恢复期。

5. 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一般在手术或者受到创伤后,人体感染了细菌或病毒,血液中 CRP 的浓度就会升高。通常情况下,细菌感染时快速CRP升高比病毒感染明显的多,CRP较高,医生会认为孩子受到了细菌感染的可能性比较大,不升高或者是轻度升高,医生会认为是病毒感染或者细菌感染的早期,但还是要结合临床表现以及白细胞的变化来综合判断。

6. 红细胞、血红蛋白。通过血红蛋白浓度数值的高低是判断贫血的依据,年龄不一样诊断标准也有所区别。一般而言,血红蛋白在90g/L以下为中度贫血及更重的贫血;血红蛋白在90~110 g/L为轻度贫血。

7. 血小板。职能是止血和凝血,最擅长的技能是"凝聚力":一旦发现哪里的血管破了,出血了,血小板就成为了血管内一名"抢险员"。血小板的主要功能的凝血,如果没有它,就可能因一个小伤口而出现生命危险了。一般而言,血小板的计数是我们在观察化验单时应该注意的第四个重点,如果血小板减少的话,就可能存在凝血方面的问题。

总而言之,如果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多,或者C反应蛋白高于 20 mg/L 以上,那么孩子细菌感染的可能性更大;如果只是淋巴细胞增多,孩子病毒感染的可能性更大。流感患儿的血常规特点是,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大多数的单核细胞增多,少数中性粒细胞增多,快速CRP一般正常或略高,若合并细菌感染,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上升。

读懂了以上指标,就能轻松的了解血常规报告了,血常规报告解读只是提示作用,具体的诊断以及治疗方案还是要遵循医嘱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