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的故事》:喜悦与悲怆之间,承担意味着一切(护士的故事)书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牛顿背后艰辛的故事简介内容 《护士的故事》:喜悦与悲怆之间,承担意味着一切(护士的故事)书评

《护士的故事》:喜悦与悲怆之间,承担意味着一切(护士的故事)书评

2024-07-06 15: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本文首发于“网易蜗牛读书”。本书在“蜗牛读书”已上架,欢迎阅读。)

新年已至,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很多人的计划。这段时间,除了疫情本身的进展,工作在第一线的医护人员的故事也格外让我们牵挂。如果把疫情比作一场阻击战,他们便是捍卫普通人生命安全的英雄。

然而疫情,毕竟不是战争。纵然同样面临风险,纵然同样仿佛“用特殊材料制成”,承受着常人无法承受的重压,但疫情面前,并无胜利可言。医护人员所做的,只是与悲剧本身角力,无论如何,都无法扭转“战局”,实现所谓征服。

《护士的故事》这部作品,来自从业20年的资深护师克里斯蒂·沃森的亲身经历。她带领读者来到医院的各个角落,从一位护士的视角,理解医院中的喜悦与悲怆。可以想见,这里的悲怆总比喜悦更多,但当有人承担了更多,悲怆便有了慰藉,喜悦则是他们应得的犒赏。

医院如此,人生同样如此。

世界上最悲惨的地方

医院是不是世界上最悲惨的地方呢?不好说,但沃森长期工作的儿童病房,却一定是世界上最悲惨的地方之一。5岁的孩子罹患脑瘤,8个月大的孩子遭受家庭暴力,9岁的孩子摔断了脖子和骨盆……这样的悲剧几乎每天都会上演,儿童病房是这些悲剧的固定场景——护士们,则成了固定的演出人员。

任何病痛与创伤都是悲剧,但当儿童遭受这些,总会令人多一份不忍。毕竟,他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拥有无限可能,但突如其来的变故,却会封锁他们的命运,甚至使其戛然而止。孩子们的痛是最纯粹的,这痛苦是当下的,更是未来的——即便侥幸拥有未来,他们也只能与残缺相伴。我们无法为这样的灾难找到任何因果律,只能手足无措,黯然神伤。

但对护士们而言,黯然神伤对她们而言都是奢侈的。她们只能放下悲伤,用专业技能和多一份的心思来减轻这些本不该发生的伤痛。为了给11岁的女孩做腰椎穿刺时减轻痛苦,她们找来她最爱的音乐,在检查进行的同时为她播放;为了给全身瘫痪的男孩过10岁生日,她们准备礼物,筹办派对,尽可能让他拥有和其他孩子无异的快乐。

与正常无异,是医院里最大的奢侈,也是护士们尽力编造的美丽谎言。

每个人都可以创造奇迹

护士工作的艰辛,不止在于工作本身的繁琐、艰难,甚至是危险。她们协助医生为患者提供治疗,但作为真正与患者朝夕相处的人,她们所提供的护理,不只是让患者的身体感到多一分舒适,更是要让他们的心灵得到抚慰。然而,这种心灵上的抚慰,总是要付出心力实现的。体力上的穷竭,可以通过休息来缓解,然而一旦心力耗竭,给心灵“放假”却绝非易事。

在《护士的故事》里,沃森也提到了自己曾有一段无比艰难的“同情疲劳”时期。与病床为伴,每天穿梭在病痛之间,悉心的照料难以换来彻底的治愈,价值感的丧失在所难免。而在更现实的层面上,护士工作本身暂时也无法得到公正的待遇。在薪酬层面,很多护士都过着捉襟见肘的生活;在社会评价上,人们也往往倾向于把护士看作是一种“低级”的工作,平时视而不见,渲染悲壮倒是首当其冲……

外部待遇的困境,与自身价值感的缺失,让护士的同情逐渐耗尽。沃森也毫不避讳地谈到了一些护士在耗尽同情心后酿下的灾难,“糟糕的护理是没有理由可以开脱的。不可原谅。一旦看到一个糟糕的护士,我会感到害怕。”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人们急需改变对护士工作的看法和评价,但对于从业者而言,在环境改善之前,她们唯有勉力克服。也许谈论所谓职业道德大而无当,但痛苦而无辜的患者是真实的、具体的,是她们必须全力以赴的唯一理由。

不过偶尔,她们的“同情疲劳”,却可以被患者治愈。当两岁的小女孩夏洛特脓毒症发作,生命垂危时,几乎所有人都以为这又将是一出令人心力交瘁的悲剧。但小夏洛特却奇迹生还。当她在两年后回到医院看望医护人员们时,所有人仿佛都重新找回了自己的力量。

实际上,让我们丧失信念的,往往不是事情本身有多难,而是付出却得不到回应。英国医生奥利弗·萨克斯曾言,“求生意志比疾病更强大,这是个奇迹”。这样的奇迹显然是具有传递效应的:当个人的奇迹发生,更多人便愿意相信,付出会有回报,奇迹终将降临。

护理他人,也是护理自己

然而,在医院的故事里,奇迹终究只是少数。大多数时候,人们并不能痊愈,即使幸运,也只是“活了下来”,而医生和护士也同样如此,他们只能带着创伤与苦痛,继续前行。

沃森并不是早早就励志要当护士的。和大多数人一样,她的青春期同样是一段浪荡岁月。身无长技,找不到工作,辗转于各种零工之间,她“一无所有,可是过得很快活”,仿佛《在路上》中的“我”,路和故事无限延伸,仿佛拥有使不完的力气。

但《在路上》并不是一个肆无忌惮的故事。浪荡的表象之下,真正厚重的,是路边的一切。“一切怀有梦想的人们,我知道这时候的衣阿华州允许孩子哭喊的地方,一定有孩子在哭喊”。沃森的故事同样厚重,这厚重用她的话说,是“很多经验叠加影响的结果”,这也是她选择成为护士的原因。她的母亲就是一位照顾学习障碍人士的志愿者,而她自己,同样也是在做社区护工时,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找到意义并不容易,实现这份意义的道路同样很难。20年的护士生涯,沃森从菜鸟到资深,经历了种种啼笑皆非的糗事,也遭遇了形形色色的挫折。她曾在产科病房被分娩的场景吓到大哭,也曾在精神科病房错把患者当导师。她自认自己是个完美主义者,但这份工作却让她不得不接受“不完美”——能够减轻一点点痛苦,缓解一点点悲伤,就已经是这份工作的全部意义了,又哪有完美可言呢?

说到底,这个世界从来都不完美,而护理,正是处在人们对完美的幻想和现实的残酷之间的必要之物。“护理他人,意味着帮助他们去做在正常情况下他们可以做,但现在却没办法做的事,直到他们恢复到能够做这些事的状态。”曾经拥有的正常变成了奢侈,但悉心的护理,却可以为患者维持生活,保全希望。

说到底,人总在照护自己,但又总在被其他人照护。完美是不存在的,我们只是在彼此成全。从这层意义上说,护理是护士的工作,更是每个人的职责。护士的故事,都在喜悦与悲怆之间,而我们的生活也是如此。多承担一点,苦痛便可减轻一份,这是对他人的护理,同样也是对自己的慰藉。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