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李镇西讲一碗清汤面的故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清汤荞麦面怎么做视频 听李镇西讲一碗清汤面的故事

听李镇西讲一碗清汤面的故事

2024-05-26 15: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有的校长是因为学校是传统名校而知名,而李镇西是因为他在那里当了校长而使学校吸引了一批追随他的学生和家长。”市教育局局长杨伟这样评价现任武侯实验中学校长的李镇西。的确,说起李镇西,在教育界可谓是大名鼎鼎。他的平民教育理念、爱心教育理念,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执着与反思,包括他有些惹人争议的性格,都使得这位戴着眼镜、看上去十分普通的中年教师在二十五年教育生涯中写下了掷地有声的篇章。

  2006年,在成都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大潮中,时年48岁的李镇西来到涉农学校武侯实验中学担任校长。此后的一年时间里,他主要做了三件事:关爱孩子、提升老师、影响家长。虽然只是短短的十二个字,却浓缩了李镇西的教育理想和为之不懈的追求。

  近日,记者走进了武侯实验中学,走近了这名有些传奇色彩的老师……

  2006年12月13日晚上,13岁的王慧君放学一回到家,就忙不迭地做起了功课。因为,今天做完功课后,她要做一件“大事情”——请李镇西校长“吃”一碗清汤荞麦面。这时,离王慧君跨入成都武侯实验中学的大门、成为一名初一学生仅仅只有三个月的时间。而这碗清汤荞麦面的背后,则还有另一碗“面”的故事……

   您让我将世界看得更美

  入学一个月后的一天,王慧君和同学为了一点小事起了争执,同学不客气地骂了王慧君。心里憋屈的王慧君想到了班上的副班主任——那个见了同学总是笑眯眯地、常常爱怜地拍拍从他身边经过的同学的肩的李校长。“当时,觉得自己受到欺负,最想的就是找个人评评理,根本没想到他是校长。”事隔一年后的2007年8月,王慧君仍然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景。

  王慧君径直走进李镇西的办公室,问他:“你是不是我们班的副班主任?”又委屈又有些生气的她口气颇有些“冲”,但李校长并没有介意,而是像往常般笑眯眯地答道:“是啊,你找我有什么事啊?”“那我给你反映个问题。”于是,王慧君把和同学怎么争吵、同学怎么骂了她的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李校长。听了王慧君的倾诉,李镇西向这个信任自己的小女孩“承诺”道:“那好,我抽空到班上去讲讲,如何尊重他人。”

  “过了几天,我一到这个班上,就对同学们说,今天,我请大家吃碗面,150日元。”说起这“面”的故事,李镇西也记忆犹新。“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就被吸引过来了。我给他们讲了《一碗阳春面》的故事,把重点放在了如何爱他人、尊重他人上,孩子们很快被这个故事感染了。”

  事隔不久,李镇西在校园里又碰到了王慧君。“最近学习怎么样?”“没被同学欺负了吧。”关切的问询拉近了师生的关系,李镇西又告诉王慧君:“做人心胸要开阔,而且要坚强,还要多反思自己的不足。” 王慧君信服地点点头,并且把她的感受写在了给李镇西的信中——“您让我懂得了许多我曾经不知道的道理,使我得到了启示。让我将世界看得更美,让眼睛看得更远,让心灵飞得更高……”

  培养“人中人”而不是“人上人”

  “我不敢说一堂课就能让孩子们学会爱与尊重,但是这在我看来,是每个孩子的必修课。我们为人师长的,就是要从自身做起,让每个孩子感受到爱与尊重,再让他们学会去爱他人、尊重他人。”李镇西告诉记者。

  “我立志做一个孩子们不怕的校长,做一个每天都能享受孩子们的信任和爱戴的老师。” 在武侯实验中学,李镇西还担任着三个班的副班主任,几乎每天都会有像王慧君这样的孩子到办公室找他聊天,说说心里话。而在李镇西25年的教育生涯中,这样的故事更是不胜枚举——让学生给收发室的老门卫送贺年卡;“差生”有了进步就带他们去吃火锅表示庆贺……而贯穿这些故事的,则是李镇西一向秉承的“爱心教育”理念。

  李镇西认为,培养孩子不是要让他们成为“人上人”,而是要让他们成为“人中人”。

  “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有出息,能够出人头地,这肯定是对的。但如果把它作为最重要的目标,我认为就会出问题。”李镇西说,在他的教育理念中,培养孩子最重要的是八个字:爱心、民主、科学、个性。换言之,关键是培养孩子的素质。“一个孩子,如果有善良的品质、有现代公民的意识、有科学知识、又有自己的个性特点,难道这不是一个优秀的孩子吗?”

  李镇西说,这些孩子成人后,也许在职业上,他们有的能从政从商或在学术上有所造诣,有的只是普通的打工族,但他们都有一颗爱心,把自己看作是社会群体中的一员,只是在用不同的方式为社会出力,也创造着自己的生活。作为“人中人”,他们能够与周围的人平等、和谐地相处,能够不卑不亢、充满阳光地看待这个世界上的人和事。

  “绝不允许老师说这样的话”

  作为校长,李镇西也在用他的教育理念影响着他周围的老师们。李镇西说,在武侯实验中学,绝不允许老师刻意对学生说类似的话:读书考大学,是为自己,不是为了别人;读书增强了自己的本领,提高了自己的资本,挣大把的钱……“这样的老师在我眼中是不合格的老师,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李镇西希望老师们能够引导孩子懂得:一个人在完善自己的同时也完善着社会,反之,一个人在完善社会的同时也完善着自己。

  “爱的教育的最终目标应该是使学生在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以后,再把这种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国家,爱我们的社会。”李镇西说,他让学生用心记牢一句话:“让人们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在今年9月3日的开学典礼上,这句话正式成为了武侯实验中学的校训。

   师生们眼中的李镇西

  任昌平(武侯实验中学数学老师): 李镇西和许多老师不同之处,在于他对教育实践一直保持着一种思考的状态。这种反思,又和他不停地阅读、写作相联系。他把教育当作自己的生命体现方式,将思考、阅读和写作视为自己的生活常态。应该说,他对教育的这种执着和钻研是值得我们年轻老师学习的。

  吴非(南京师范大学附中语文老师):和镇西在一起时,也偶尔说起子女的教育。不知为什么,我很少听到他说女儿的成绩或考分,说得比较多的,是与孩子在一起的愉快。的确,家长和子女之间,远远有比考试分数重要的话题。

  lynx(最成都论坛网友):看到李镇西老师的名字一下子又回到了过去,上世纪80年代末上初中、90年代初上高中都是李老师教我们语文。他的教育方法的确很独特,也很有效果,给我们放的《早春二月》的片子,让我记忆犹新。

  本报记者 钟蓓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