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时基金董事长江向阳:对我国公募基金行业发展的八点展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深圳园林董事长叶向阳 博时基金董事长江向阳:对我国公募基金行业发展的八点展望

博时基金董事长江向阳:对我国公募基金行业发展的八点展望

2024-07-07 19: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近日,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3上海苏河湾大会在上海市静安区隆重召开。随着中国金融业高水平开放的不断推进,如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便利外资机构来华展业,成为各界共同关注的话题。在本次大会的“推动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 促进资管市场高质量发展”闭门会议环节,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江向阳发表题为《投研、科技、服务综合驱动,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中国公募基金未来趋势和发展展望》的主题演讲。

江向阳对公募基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谈了自己的认识。他表示,中国的公募基金行业仍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仍面临较好的发展环境以及较大的发展空间;对于行业的未来趋势,他总结出经济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带动投资、海内外各类周期的影响更加复杂多变、绿色投资、责任投资蔚然成风等八点观察。对此,他提出,管理人需要在投研、服务、技术上做好准备,包括增强投研能力、提升对周期的综合把握能力、加强ESG投资体系的建设、提升绝对收益的投资能力、提升养老业务的综合能力、加快建设被动指数的产品体系、不断提升客户的服务能力,以及坚定推进数字化转型等八项能力要求。

我想就所在的公募基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中国的公募基金行业仍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

今年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开局之年,也是公募基金发展的25周年。回顾历史,从最初的迷茫混乱到高举价值投资的旗帜,建立基于基本面研究的投研体系、制度、流程、方法、团队、文化,公募基金已经成为资本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人和定价力量;从最初的股票资产到货币市场工具,到债券、贵金属、商品、衍生品、境外资产到REITs,公募基金投资管理的资产范围在不断拓展;从一开始的封闭式,到开放式,到持有期,指数基金、场内股票ETF、债券ETF、增强ETF,公募基金的产品形式跟随需求在不断地创新;从最初的直销和银行渠道,到券商,到互联网平台、机构投资人、投资顾问,公募基金的合作伙伴和行业生态在不断地丰富。

总结历史,变化的是时代的号角、实体经济的结构、客户的需求、技术的变革;不变的是不断为实体经济和投资人创造价值。展望未来,唯有主动的拥抱变化,不断提升自身投研能力,跟上新的技术发展,做好客户的服务,才能持续地价值创造,以财富管理的确定性穿越周期的不确定性。

中国公募基金的发展仍面临较好的发展环境,背后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五个有”,即实体经济有活力,居民财富有需求,资本市场有条件,专业机构有能力,金融科技有创新。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资本市场提供了大量优质的投资标的和投资机会,是财富管理的源头活水。中国居民财富稳步增长的同时,资产配置从地产逐步配置到金融资产,产生大量财富管理的需求,人民群众的日益丰富多样的需求是行业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的不竭动力。以注册制、科创板为代表的一系列资本市场改革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资本市场的活力和韧性不断提升,提供了一个优质的市场环境。近期证监会活跃资本市场的政策组合拳,力度超出市场预期,降印花税、规范减持、优化IPO和再融资政策,传递了十分明确的政策信号,推动投资者信心的恢复。机构投资者占比逐步提升,价值投资、长期投资蔚然成风,中国资管机构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锤炼,正在向着世界一流的专精卓越方向迈进。最后数字化科技浪潮正改变和重塑行业的格局,不断提升行业的能力和效率。以上五个方面的趋势,为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国际比较视角,尽管中国公募基金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相对于海外发达国家,总量规模仍不充分,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比如在美国,公募基金是资管类产品中的第一大品类,占比30%,而我国2022年公募基金在资管的占比为18.5%。

综合上述分析,整个公募资产管理行业的规模增长我们认为可以保持一个略高于名义GDP的增长,复合增速在10~15%之间,大有可为。当然行业的发展不是线性的,而是螺旋波浪式,近期市场低迷震荡,新基金发行困难,财富效应消退,我们对中国经济中长期的增长充满信心,并认为当前市场处于底部区域,政策面和基本面等因素已经出现积极的边际拐点,将对股市运行产生积极影响,权益市场机会是大于风险的。机构投资人正应当坚持价值投资,提升投研能力,为行业下一阶段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二、关于行业的未来趋势的几个观察

当前在实体经济的增长模式、客户的需求、技术进步等方面都表现出一些新的趋势,与之对应,公募基金行业的变革也在进行中,对此我有如下几点观察。

1、中国经济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带来大量成长股的投资机会,也对新兴产业的投资研究提出更高要求。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有大量转型升级、强基补链、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融资的需求,也孕育着巨大的投资机会。数字科技、生命科技和绿色科技的不断发展也在持续地推动新产品、新模式、新产业的出现和迭代。今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5%,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快2.7个百分点。分产品看,太阳能电池、新能源汽车、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产量分别增长54.5%、35.0%、34.1%,经济的新动能正在加速形成。新兴产业的发展和竞争格局变化很快,投资上需要对技术趋势、产业格局和企业经营的深刻理解和持续研究,需要一只专精的科技创新投研队伍。

2、百年变局下,海内外各类周期的影响更加复杂多变,对综合的周期把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百年变局下的地缘政治更加复杂紧张,逆全球化下全球供应链面临重构,各类周期影响下,资本市场的波动加剧,周期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愈发重要,新的地缘政治关系、利率周期和汇率周期的变化对投研的精度要求更高,如何更好地把握各类周期的变化、把握市场定价错误带来的投资机会对资产管理人对各类周期的综合把握能力提出挑战。

3、绿色投资、责任投资蔚然成风。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社会、治理的问题愈加突出,可持续的发展成为共识,绿色投资、责任投资成为新的趋势。ESG投资不仅是机构投资人的责任,也为企业的投资价值发现和风险评估提供了新的视角,是未来投资研究的重要内容。

4、理财净值化转型下,低波动产品需求快速增长。传统理财客户对风险的承受能力较低,习惯“刚兑”的收益模式,理财净值化转型后,此类客户的对低波动的产品需求较大,需要通过资产配置和回撤的管理,为客户提供大量中低风险的基金产品,对管理人绝对收益的投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5、养老资金缺口亟待解决。进入21世纪,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加速,未富先老问题凸显。公募基金应在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同时,从海外经验来看,第三支柱养老的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公募基金的繁荣发展,壮大了长期资金和机构投资者的力量,是公募基金的重要机遇。

6、ETF及指数投资快速发展。从全球范围来看,根据ICI2022年报告,过去十年全球被动指数型基金管理规模发展迅速,从2011年占全球基金管理规模的20%提升至2021年的43%,规模已接近主动管理基金规模。国内ETF及指数投资也在飞速发展,以ETF为例,中国ETF市场过往三年半的时间累计增长超过140%,整体管理规模逼近2万亿大关。ETF及指数投资的快速发展背后一方面是机构配置行为的增加,一方面是近年来主动管理超额收益减弱,行业轮动加剧,客户倾向于被动投资,一方面是客户对指数化投资的认可度提升,“炒股不如买指数”逐步成为个人投资者的共识。相比较海外,中国ETF及指数的产品在基金产品中的占比还很低,空间还很大,这与中国主动投资还能产生较强的阿尔法,机构配置力量还不足等因素相关,展望未来,被动投资仍有望获得高速发展。

7、基金客户持有体验亟待改善。好的投资还需要好的客户投资体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是为了人民更好地分享现代化建设的成果。长期以来,“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是困扰行业发展的难题,近年来行业聚焦改善客户的持有体验,正在从投教、投顾、陪伴、服务等多方面进行探索和努力。

8、数字化正在改变商业模式。今年以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智能技术的突破引起广泛的关注,AI迎来iPhone时刻,基于这项技术的新的应用正在加速探索。同时在其他领域,新的能源革命正在发生,新的生命科学技术不断取得进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新技术发展也给资管业带来深刻的变革和挑战,引领和重塑着公募基金行业的商业模式和竞争格局,公募基金的数字化转型正在发生。

三、行业发展的展望

基于行业发展的如上所述的8个方面新的趋势,管理人需要在投研、服务、技术上做好准备。

1、持续增强科技创新的投研能力。从长周期维度看,着眼于数字科技、绿色科技、生命科技、材料科技以及消费升级的“四科技一升级”方向建设投研体系。一是要进一步增强投研力量,补充科技方向投研人员;二是要加强内部资源的整合和协调,完善科技创新研究人员的组织架构,提高投研的转换效率;三是要不断完善投研框架,从地缘政治、政策、技术、产业等多维度加强研究,重点关注底层逻辑的变化、产业链的传导与延展、不同方向的交叉、政治和国际竞争的变化等;四是完善估值方法,按照技术、产业的生命周期来给成长行业估值定价,加强对定价力量、定价因素的关联研究和海外对标研究;五是打通“产政学研”,建立全方位产业深入跟踪的投研体系;六是重视投研文化建设,打造一支专精卓越的科创投研队伍。

2、提升对周期的综合把握能力。金融市场各种长、中、短周期的因素交织在一起,带来机会的同时也蕴藏着风险。管理人应加强自上而下对于周期的投研力量,提升各类周期的综合分析能力,打通自上而下周期分析研究和自下而上企业基本面研究,强化周期研究的指导作用和对风险的提示约束,逐步完善长周期政策稳健、中周期定位精准和短周期调整灵活的策略体系,让周期方法贯穿布局资产、定位时点、跟踪管理、风险防范、交易退出等整个投资过程,实现“进的及时、退的坚决”,更好地创造组合的超额收益。战略上,管理人应加强周期的全局性战略管控,打造全天候的多资产管理能力,形成多周期的产品矩阵,以财富管理的确定性穿越周期的不确定性。

3、加强ESG投资体系的建设。战略引领上,要在公司战略层面高度重视,加强战略层面总体的引领,加强组织架构、制度机制、人才建设、公司运营等多方面的统筹规划推动。投资能力建设上,要搭建专业的ESG研究团队,不断完善EGS评分体系,注重EGS体系与传统投研的打通,推动行业ESG标准的发展和统一。产品体系建设上,逐步将ESG纳入产品的投资策略和投资限制,不断完善绿色投资和责任投资的产品系列。

4、提升绝对收益的投资能力。一方面是自上而下的打造资产配置能力,准确把握各类资产的中长期的资产属性和配置价值,灵活把握各类资产的短期战术配置驱动因素和交易机会。一方面是打造对风险和回撤控制能力,从流程、系统、组织、策略等多方面,打造对波动的控制能力。最后打通权益投研平台对绝对收益团队的赋能,建设适合绝对收益投资的权益资产和固收资产的投研能力。

5、提升养老业务的综合能力。发展养老金融产品要坚持需求导向,发挥市场力量,围绕“好产品、好投资、好业绩、好生态、好制度”,构建第一、第二、第三支柱协同发展的养老金业务模式。投研上,应坚持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的理念,采取适合养老资金投资属性的投资策略和方法,依托资本市场为养老金投资提供优质服务;服务上,应不断优化养老金融的服务场景,提升大众对养老金融产品的认知度和认可度;产品上,要发展丰富的产品体系对接不同的偏好和支取安排的养老需求,针对养老特点创新产品形式;生态和制度上,发挥公募基金在基本面投资和研究的优势,与保险、银行携手合作,优势互补,形成互相促进的良好行业生态。

6、加快建设被动指数的产品体系。被动指数业务的机会巨大,同时也面临着异常激烈的竞争。管理人应根据自身资源和禀赋,找准定位,明确自身的被动指数业务的发展战略,合理分配和优化相关资源。在产品布局上,面临资源约束下,可坚持差异发展,寻求特色化的被动产品线。注重客户的服务和陪伴,注重新客群的开发,积极发展符合自身战略的被动产品业务。

7、不断提升客户的服务能力。服务能力是把投资价值转化为客户价值的关键。聚焦客户体验提升,可以从“教育、陪伴、投顾、服务”四个方面,体系化升级客户服务的能力。要用客户喜闻乐见的形式,持续开展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的教育。着力优化全产品线、全过程陪伴、知识共建共享型的客户陪伴体系。积极探索投资顾问业务,为客户做好资产配置。要更好地利用金融科技,拓展用户服务的边界,丰富服务的场景,提供全过程、精准化、定制化的服务。

8、坚定推进数字化转型。科技能力是领先的价值创造的技术保证。要推动业务与技术紧密的结合,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特性,对内提质增效,促进流程机制变革,对外以客户为中心,创造新的服务模式,促进商业模式的创新,全面深刻的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

以上是我对行业趋势和发展的一些观察和思考。总体而言,中国公募基金的发展仍处于机遇期,关键是自身能力的建设。让我们携手,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不断贡献力量,为投资人不断创造价值!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论坛立场。)

责任编辑:张柯柯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