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化学复习冲刺过关 考前查漏通关练10 盘点溶液中的“四大”平衡(原卷版+解析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水解平衡常数数量级 2024年高考化学复习冲刺过关 考前查漏通关练10 盘点溶液中的“四大”平衡(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高考化学复习冲刺过关 考前查漏通关练10 盘点溶液中的“四大”平衡(原卷版+解析版)

2024-06-02 15: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通关练10 盘点溶液中的“四大”平衡目录 01 挑战题型·查知识漏洞 【题型一】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影响因素 【题型二】溶液酸碱性 【题型三】酸、碱中和滴定的拓展应用 【题型四】粒子浓度的大小比较 【题型五】沉淀溶解平衡 【题型六】强、弱电解质的比较图像 【题型七】酸、碱中和滴定图像 【题型八】沉淀溶解平衡图像 02 回顾教材·补知识漏洞 03 知识通关·限时演练【题型一】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影响因素1.(2024·天津南开·一模)室温下,对于溶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加入少量水,溶液中减小B.与溶液混合后C.D.溶液中水电离出的物质的量浓度为【答案】D【解析】A.醋酸,温度不变,其Ka不变,加水后c(H+)减小,故增大,A错误;B.pH=11NaOH溶液c(NaOH)=10-3mol/L,CH3COOH是弱酸,只有很少部分发生电离,故pH=3 CH3COOH溶液c(CH3COOH)远大于10-3mol/L,都为100mL等体积混合后,醋酸过量,溶液为酸性,pHC.由醋酸溶液电荷守恒,c(H+)=c(CH3COO )+c(OH ),故C错误;D.醋酸抑制了水的电离,该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c(H+)水与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相等,则该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水=c(OH-)==1.0×10 11mol L 1,D正确;答案选D。2.(23-24高三上·河南南阳·阶段练习)25 ℃时,氢氰酸(HCN)的,氢氟酸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25 ℃时,向HF溶液中加入一定量NaCN固体,调节溶液pH=5,此时B.25 ℃时,将浓度均为的NaF和HF溶液分别加水稀释,两种溶液的pH均变小C.25 ℃时,向HCN溶液中滴入等浓度HF溶液,则HCN的电离受到抑制D.25 ℃时,将浓度相等的NaF和HF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混合液呈酸性【答案】B【解析】A.由得,pH=5时,,因此,故A正确;B.将浓度均为的NaF和HF溶液分别加水稀释,NaF溶液的pH减小,HF溶液的pH增大,故B错误;C.HF酸性大于HCN,向HCN溶液中滴入等浓度HF溶液,增大,HCN的电离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C正确;D.HF的,则的水解常数约为2.86×10-11,HF的电离程度大于的水解程度,则浓度相等的NaF和HF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故D正确;故选B。【题型二】溶液酸碱性3.(23-24高三上·吉林)水是生命之源,水溶液中pH和pOH【pOH=-1gc(O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点溶液呈酸性B.a→c可表示稀硫酸稀释时pH的变化C.升高NaCl溶液的温度,可使溶液由b点移动到a点D.温度为T2时,pH=2的盐酸中,由水电离产生的【答案】C【解析】A.根据pH=-lgc(H+)和pOH=-lgc(OH-),a点pH=pOH,即c(H+)= c(OH-),溶液呈中性,故A错误;B.a→c过程中pH增大则c(H+)减小,pOH则c(OH-)不变,稀硫酸稀释时c(H+)减小但c(OH-)增大,则不能表示pH的变化,故B错误;C.NaCl是中性溶液,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c(H+)、c(OH-)均增大,则pH和pOH均减小,可使溶液由b点移动到a点,故C正确;D.温度为T2时,由a点可知c(H+)=c(OH-)=10-6mol/L,则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w= c(H+) c(OH-)=10-12,pH=2的盐酸中c(H+)=10-2mol/L,由水电离产生的,故D错误;故选C。4.(23-24高三上·北京海淀)常温下将以下两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的是A.与的B.与C.的与的D.的与的【答案】C【解析】A.中H+浓度为0.1mol/L与的中OH-浓度为10-3mol/L,二者溶液等体积混合,H+过量,故所得溶液呈酸性,pH<7,A不合题意;B.与等体积混合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H3COONa,CH3COONa是强碱弱酸盐,因水解溶液呈碱性,pH>7,B不合题意;C.的中H+浓度为10-3mol/L与的中OH-浓度为10-3mol/L,二者等体积混合恰好完全中和生成强酸强碱盐,所得溶液呈中性,pH=7,C符合题意;D.的与的等体积混合时,CH3OOH过量,故混合后的溶液呈酸性,pH<7,D不合题意;故答案为:C。【题型三】酸、碱中和滴定的拓展应用5.(23-24高三上·山东·期末)一定条件下,利用浓溴水与苯酚反应,可测定工业废水中苯酚的含量(其他杂质不与浓溴水反应)。实验步骤如下:①用酸式滴定管准确量取20.00mL待测废水于100mL锥形瓶中;②向锥形瓶中迅速加入过量的浓溴水,塞紧瓶塞,振荡;③打开瓶塞,向锥形瓶中迅速加入过量的溶液,塞紧瓶塞,振荡;④滴入2~3滴指示剂,再用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溶液,发生反应:;⑤待测废水换为蒸馏水进行空白实验,重复上述步骤,消耗溶液。废水中苯酚含量()表达式正确的是A. B. C. D.【答案】A【解析】由方程式Br2+2I-=I2+2Br-、可知,剩余n(Br2)=n()=×V1×10-3L×= 5V1×10-3mmol,将待测废液换成蒸馏水时,5.00mLamol/L的浓溴水中Br2的物质的量为5V2×10-3mmol,则与苯酚反应的Br2的物质的量为5(V2-V1)×10-3mmol,根据方程式+3Br2+3HBr,可得苯酚的物质的量为mmol,废水中苯酚含量()表达式为:=6.(23-24高三上·山东淄博·阶段练习)草酸亚铁晶体(FeC2O4·2H20,相对分子质量为180)呈淡黄色,可用作照相显影剂。某实验小组对草酸亚铁晶体样品(含FeSO4杂质)的纯度进行测定。步骤如下:步骤1:称取mg草酸亚铁晶体样品并溶于稀H2SO4中,配成250 mL溶液;步骤2:取上述溶液25.00 mL,用c mol/L KMnO4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液V1 mL;步骡3: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充分反应后,加入适量稀H2SO4再用c mol/L KMnO4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液V2 mL。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步骤3中加入锌粉的目的为将Fe3+还原为Fe2+B.草酸亚铁晶体样品的纯度为C.量取25.00 mL样品溶液,初始时平视最后仰视读数,将导致测定结果偏高D.为便于滴定终点的判断,滴定前必须往体系中加入指示剂【答案】D【解析】A.锌可以将Fe3+还原,因此步骤3中加入锌粉的目的为:将Fe3+还原为Fe2+,故A正确;B.取上述溶液25.00mL,用cmol L 1KMnO4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液V1mL,此过程中亚铁离子和草酸根离子都被氧化;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锌将Fe3+还原为Fe2+,充分反应后,加入适量稀H2SO4,再用cmol L 1KMnO4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液V2mL,此时滴定的是溶液中的亚铁离子。第一次消耗的高锰酸钾减去第二次消耗的高锰酸钾为滴定草酸根离子的量,其物质的量为:c×(V1 V2)×10 3mol;设的物质的量为n mol,且草酸亚铁的物质的量等于的物质的量,根据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所以有解得,所以草酸亚铁晶体样品的纯度=,故B正确;C.量取25.00 mL样品溶液,初始时平视最后仰视读数,说明使用滴定管量取,仰视使得实际量取溶液值偏高,导致V1和V2增大,将导致测定结果偏高,故C正确;D.高锰酸钾本身为紫红色,以草酸钠(Na2C2O4)为标准液进行滴定时,滴定终点的判断依据是紫红色消失,不需要加指示剂,故D错误;故答案选D。7.(23-24高三上·陕西汉中·期中)某温度下,向20mL0.15mol/LNH4Cl溶液中滴加0.15mol/L的AgNO3溶液,该实验使用(NH4)2CrO4作指示剂。滴加过程中,溶液中-1gc(Cl-)与AgNO3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Ksp(AgCl)>Ksp(AgBr),Ksp(Ag2CrO4)=10-12,Ag2CrO4为砖红色沉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相同温度下,Ksp(Ag2CrO4)一定大于Ksp(AgCl)B.由图可知当恰好达到滴定终点时,Cl-恰好完全沉淀C.a点时,溶液中c()≥0.01mol/LD.若用0.075mol/L的AgNO3溶液,则a点移至b点;将NH4Cl溶液改为等浓度的NH4Br溶液,则a点移至c点【答案】A【解析】A.使用(NH4)2CrO4作指示剂,可见Ag2CrO4的溶解度大于AgCl,但是二者的化学组成不相似,所以相同温度下,Ksp(Ag2CrO4)不一定大于Ksp(AgCl),A错误;B.由图可知,当恰好达到滴定终点时,c(Cl-)=1×10-5mol L-1,所以Cl-恰好完全沉淀,B正确;C.a点时,恰好产生Ag2CrO4沉淀,c(Ag+)=c(Cl-)=1×10-5mol L-1,溶液中c()≥mol/L=0.01mol/L,C正确;D.若用0.075mol/L的AgNO3溶液,c(Ag+)是0.15mol/L的AgNO3溶液的一半,则消耗0.075mol/L的AgNO3溶液的体积是0.15mol/L的AgNO3溶液的二倍,但Cl-仍然完全沉淀,所以a点移至b点;将NH4Cl溶液改为等浓度的NH4Br溶液,达滴定终点时,消耗0.15mol/L的AgNO3溶液的体积仍为20mL,但由于AgBr的溶解度比AgCl小,所以溶液中c(Br-)更小,a点应移至c点,D正确;故选A。【题型四】粒子浓度的大小比较8.(2024·贵州黔西·一模)常温下,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图中所示曲线表示混合溶液的pH变化情况(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中信息可知HA为弱酸B.常温下一定浓度的MA稀溶液的,则C.K点所对应的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D.K点对应的溶液中,【答案】C【解析】A.由图可知,HA酸初始pH=2,说明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0.01mol/L,即HA完全电离,为强酸,A错误;B.根据加入51mLMOH溶液后溶液呈中性,加入50mL溶液是呈酸性,此时的溶质为MA,因此常温下一定浓度的MA稀溶液pH=a,则a<7,B错误;C.K点溶质为MA和MOH且两者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溶液呈碱性,说明MOH电离程度大于M+水解程度,K点所对应的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C正确;D.K点对应的溶液中,K点溶质为MA和MOH且两者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根据物料守恒得到,D错误;答案选C。9.(23-24高三上·北京·阶段练习)有4种混合溶液,分别由等体积的两种溶液混合而成:①与(混合溶液呈中性)②与HCl③与NaCl④与(混合溶液呈碱性)下列各项排序正确的是A.pH:②B.溶液中:①C.:①D.:①【答案】C【解析】A.酸性越强,pH越小,四种混合物中,②NH4Cl与HCl的pH最小,④NH4Cl与NH3·H2O的pH最大,①NH4Cl与CH3COONa的溶液显示中性,③NH4Cl与NaCl显示酸性,故正确pH关系应该为:②<③<①<④,故A错误;B.由c(H+)=10-pH,溶液中c(H+)越大,pH越小,根据A项可知,c(H+)正确顺序为:④<①<③<②,故B错误;C.四种溶液中,④NH4Cl与NH3·H2O的c(NH)最大,>0.1mol·L-1;其次②NH4Cl与HCl,接近0.1mol·L-1;①NH4Cl与CH3COONa,发生了相互促进的水解,NH浓度最小,所以正确排序为:①<③<②<④,故C正确;D.由于④NH4Cl与NH3·H2O中,氨水是弱电解质,部分电离,c(NH3·H2O)最大,其次是①NH4Cl与CH3COONa,发生了相互促进的水解,NH的水解程度稍大;氨水浓度最小的是②NH4Cl与HCl,几乎没有氨水存在,所以氨水浓度大小顺序为:②<③<①<④,故D错误;故答案选C。【题型五】沉淀溶解平衡10.(23-24高三·河南周口)如图所示,有T1、T2两种温度下两条B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在T1温度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入Na2SO4可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B.在T1曲线上方区域(不含曲线)任意一点时,均有BaSO4沉淀生成C.蒸发溶剂可能使溶液由d点变为曲线上a、b之间的某一点(不含a、b)D.升温可使溶液由b点变为d点【答案】D【解析】A.硫酸钡溶液中存在着溶解平衡,a点在平衡曲线上,加入Na2SO4,会增大c(SO),平衡左移,c(Ba2+)应降低,故A正确;B.在曲线上方区域(不含曲线)任意一点时,Qc>Ksp,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故B正确;C.d点时溶液不饱和,蒸发溶剂水,c(SO)、c(Ba2+)均增大,所以可能使溶液变饱和、由d点变为曲线上a、b之间的某一点(不含a、b),故C正确;D.升高温度, 促进溶解平衡右移,c(SO)、c(Ba2+)均增大,不会使溶液由b点变为d点,故D错误;本题选D。11.(2024·湖南·二模)常温下,在烧杯中将0.025mol粉末加水配成1L悬浊液,然后向烧杯中加入固体并充分搅拌(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加入固体的过程中溶液中几种离子的浓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均比在溶液中的大B.常温下,C.若要使全部转化为,至少要加入0.625molD.恰好全部转化为时,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答案】D【解析】A.在溶液中由于的存在,使沉淀溶解平衡逆向移动,因此在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小,只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温度相同时,无论在水中还是溶液中,是不变的,A错误;B.常温下,没有加入碳酸钠时,,,B错误;C.由图像知,当时开始形成沉淀,,反应的平衡常数,若0.025mol全部转化为,则反应消耗0.025mol、生成0.025mol,反应达到平衡,由,得,则至少需要的物质的量为,C错误;D.根据C项计算,当恰好全部转化为时,,,,由于水解使溶液呈碱性,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D正确;答案选D。【题型六】强、弱电解质的比较图像12.(2024·陕西商洛·模拟预测)常温下,分别取未知浓度的MOH和HA溶液,加水稀释至原体积的n倍。稀释过程中,两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P线代表HA的稀释图像且HA为强酸B.水的电离程度:Z>Y=XC.将X点溶液与Y点溶液混合至中性时,D.将X点溶液与Z点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一定有:【答案】C【分析】根据图中曲线MOH溶液不断稀释,碱性减弱,pH不断减小,因此Q线是MOH的稀释曲线,HA溶液不断稀释,酸性不断减弱,pH不断增大,因此P线是HA溶液的稀释曲线。根据lg n与pH变化关系得到MOH是强碱,HA为弱酸。【解析】A.根据图中分析P线代表HA的稀释图像,再根据lg n与pH变化分析稀释10倍pH变化不到1个单位,说明HA为弱酸,故A错误;B.Y点pH=10,Z点pH=9,则Y点碱性更强,抑制水的电离能力更强,因此水电离程度更小,Z点pH=9,X点pH=5,两者抑制水的电离能力相同,水电离程度相等,因此X、Y、Z三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 Z =X>Y,故B错误;C.X点溶液与Y点溶液混合至pH=7时,根据电荷守恒和pH=7得到,故C正确;D.X点与Z点等体积混合溶质是MA和HA的混合溶液,且HA物质的量浓度大于MA物质的量浓度,一般来说溶液显酸性,故D错误;答案为C。13.(2024·河北·模拟预测)某化学小组利用DIS技术对0.1006mol·L-1醋酸溶液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电导率测定,得到了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配制0.1006mol·L-1醋酸溶液用到部分仪器是量筒、烧杯、胶头滴管、容量瓶B.298K时,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为1.670C.温度高于298K,电离平衡常数降低的原因是醋酸电离过程的焓变 H<0D.该小组的结论:随着温度升高,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都是先增大,后减小【答案】C【解析】A.配制0.1006 mol·L 1醋酸溶液要用酸式滴定管或移液管,不能用量筒,故A错误;B.电离平衡常数K=1.670×10 5,故B错误;C.由图可知,对于电离度α或是电离平衡常数Ka,温度对其造成的影响均与高中化学教材的表述不完全一致。造成上述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醋酸分子间容易通过氢键作用(25~40 kJ·mol 1)形成稳定性较高的二聚分子,而醋酸本身的电离焓仅为3.73 kJ·mol 1(25 ℃)。因此,醋酸在溶液中的电离过程除解离过程(吸热)和水合过程(放热)之外,还需要考虑醋酸分子之间的氢键作用。在低温时,醋酸分子之间较多的以氢键缔合形成二聚醋酸,此时醋酸的电离首先需要吸热来破坏作用力较强的氢键,因此,整个电离过程的焓变ΔH>0;当升高到一定温度后,二聚醋酸分子含量大为减少,分子间的氢键作用不占主导地位,反而由于自由离子的水合过程所释放的能量大于醋酸分子解离过程所吸收的能量,从而表现为电离过程的焓变ΔH<0,于是醋酸的电离度α和电离平衡常数Ka就出现了上述随温度变化的情况,故C正确;D.弱电解质的电离与温度、浓度、溶剂、自身的性质等很多因素有关,并不都是随着温度升高电离平衡常数都是先增大,后减小,故D错误;答案选C。【题型七】酸、碱中和滴定图像14.(23-24高三上·陕西榆林·阶段练习)时,用的溶液、的盐酸分别滴定溶液、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强酸,为弱碱B.曲线Ⅰ:滴加溶液时有C.交点p是两种滴定反应中的恰好完全反应点D.曲线Ⅱ:滴加溶液过程中始终存在【答案】D【解析】A.溶液和溶液的pH不是1和13,故二者都是弱电解质,A错误;B.溶液中的溶质为HA和NaA按1:1混合,根据物料守恒,故钠离子浓度的两倍等于A-离子和HA浓度的和,B错误;C.恰好反应时,NaA显碱性,BCl显酸性,故恰好反应时不可能相交,C错误;D.滴定过程中电荷守恒,B+离子和H+浓度之和与氯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之和相等,D正确;答案选D。15.(23-24高三上·河南·期中)25℃时,用0.1mol L-1的盐酸分别滴定20mLAOH和BOH两种碱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BOH的碱性比AOH的碱性弱B.从开始至恰好滴定完全,水电离出的c(H+)始终增大C.滴定至P点时,溶液中:c(B+)>c(Cl-)>c(BOH)>c(OH-)>c(H+)D.pH=7时,两种溶液中:c(A+)=c(B+)【答案】D【解析】A.由图可知,滴定两种碱溶液消耗盐酸的体积都为20mL,则两种碱的浓度均为,未滴定时两碱溶液的浓度相同,而碱BOH的pH小,说明BOH的碱性比AOH的弱,A正确;B.向两种碱溶液中分别滴加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溶液的碱性减弱,对水的电离抑制程度减小,故水电离出的始终增大,B正确;C.P点时,,此时溶液为等浓度BOH和BCl混合液,由于溶液pH>9,溶液呈碱性,则BOH的电离程度大于BCl的水解程度,故溶液中,C正确;D.时,两种溶液中均存在,且存在电荷守恒关系:或,则有,由于时加入盐酸的体积不同,不同,故时,两种溶液中,D错误;故选D。【题型八】沉淀溶解平衡图像16.(23-24高三下·重庆·阶段练习)用0.1000mol/L标准溶液滴定20.00mL溶液,测得溶液电导率及随滴入标准溶液的体积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溶液的浓度为0.1000mol/LB.C.等浓度的比导电能力差D.配制标准溶液时,容量瓶洗涤后未干燥,所配溶液的浓度不变【答案】C【分析】拐点处是恰好完全反应的终点,发生的反应为,由此分析回答;【解析】A.0.1000mol/L,可得,A正确;B.恰好完全反应的终点时,溶液中的钡离子和硫酸根处于沉淀溶解平衡状态,此时,由此可得,B正确;C.电导率起点时是0.1000mol/L溶液,则,;电导率拐点时是0.1000mol/LNaCl溶液,则,;电荷浓度起点是拐点的2倍,但电导率并未减小2倍,说明等浓度的比导电能力强,C错误;D.配制标准溶液时,容量瓶洗涤后未干燥,不影响溶液体积和溶质物质的量,所配溶液的浓度不变,D正确;故选C。17.(2024·宁夏石嘴山·一模)已知:,常温下向溶液中滴加溶液的滴定曲线Ⅰ如图所示。已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B.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C.c点溶液中D.将NaCl溶液换为等浓度的NaI溶液,图像变为曲线Ⅱ【答案】C【解析】A.图中b点时AgNO3和NaCl恰好反应,c(Ag+)=c(Cl-)=10-4.87mol/L,则Ksp(AgCl)=c(Ag+) c(Cl-)=(10-4.87)2=1.0×10-9.74,故A错误;B.由图可知,c(Ag+):a>b>c,Ag+促进水的电离,并且c(Ag+)越大,促进作用越强,则液中水的电离程度:a>b>c,故B错误;C.c点溶液中c(Cl-)=×0.1mol L-1=0.02mol/L,Ksp(AgCl)=1.0×10-9.74,则c点溶液中c(Ag+)=mol/L=5×10-8.74mol/L,故C正确;D.将NaCl溶液换为等浓度的NaI溶液恰好反应时消耗V(NaI)=10mL,但,则恰好反应时pAg较大,所以图像变为曲线Ⅰ,故D错误。答案选C。一、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应用1.水电离的c(H+)或c(OH-)的计算方法(25 ℃)(1)中性溶液c(H+)=c(OH-)=1.0×10-7 mol·L-1。(2)溶质为酸或碱(以溶质为酸的溶液为例)H+来源于酸和水的电离,而OH-只来源于水。如计算pH=2的盐酸中水电离出的 c(H+):方法是求出溶液中的c(OH-)=10-12 mol·L-1,即水电离出的c(H+)=c(OH-)=10-12 mol·L-1。(3)水解呈酸性或碱性的正盐溶液H+和OH-均由水电离产生。如pH=2的NH4Cl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0-2 mol·L-1;pH=12的Na2CO3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10-2 mol·L-1。2.锁定3种情况,判断溶液酸碱性(1)电离能力大于水解能力,如CH3COOH的电离程度大于CH3COO-的水解程度,所以等浓度的CH3COOH与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酸性;同理NH3·H2O的电离程度大于NH的水解程度,等浓度的NH3·H2O和NH4Cl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碱性。(2)水解能力大于电离能力,如HClO的电离程度小于ClO-水解程度,所以等浓度的HClO与NaClO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碱性。(3)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主要取决于酸式酸根的电离能力和水解能力哪一个更强。如在NaHCO3溶液中,HCO的水解大于电离,故溶液显碱性;而在NaHSO3溶液中,HSO的电离大于水解,故溶液显酸性。3.电离平衡中的3个易错点(1)电离平衡向正向移动,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不一定增大,如向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冰醋酸,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但醋酸的电离程度减小。(2)弱电解质在加水稀释的过程中,溶液中离子浓度不一定都减小,如氨水加水稀释时,c(H+)增大。(3)由水电离出的c(H+)=1.0×10-13 mol·L-1的溶液不一定呈碱性。4.利用电离常数(K)巧判溶液稀释中有关粒子浓度比值大小弱电解质(HA)加水稀释时,溶液中的H+、HA、A-的浓度均是降低的,但稀释过程中温度不变,电离常数(K)不变。因此解答弱电解质溶液稀释时粒子浓度比值的变化,可借助电离常数K来解答。5.警惕溶液稀释、混合的3个误区误区1 不能正确理解酸、碱的无限稀释规律常温下任何酸或碱溶液无限稀释时,溶液的pH都不可能大于7或小于7,只能接近7。误区2 不能正确理解弱酸、弱碱的稀释规律溶液 稀释前溶液pH 加水稀释到 体积为原来 的10n倍 稀释后溶液pH酸 强酸 pH=a pH=a+n弱酸 a碱 强碱 pH=b pH=b-n弱碱 b-n误区3 不能正确掌握混合溶液的定性规律pH=n(n7。二、聚焦酸碱中和滴定的5个常考点1.“考”实验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带铁架台)、锥形瓶。其中常考的是滴定管,如正确选择滴定管(包括量程),滴定管的检漏、洗涤和润洗,滴定管的正确读数方法等。2.“考”操作步骤(1)滴定前的准备:查漏、洗涤、润洗、充液(赶气泡)、调液面、读数。(2)滴定:移液、滴加指示剂、滴定至终点、读数。(3)计算。3.“考”指示剂的选择(1)强酸强碱相互滴定,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2)若反应生成的强酸弱碱盐溶液呈酸性,则选用酸性变色范围的指示剂(甲基橙),若反应生成强碱弱酸盐,溶液呈碱性,则选用碱性变色范围的指示剂(酚酞)。(3)石蕊试液因颜色变化不明显,且变色范围过宽,一般不作指示剂。(4)氧化还原滴定中,涉及到碘单质的用淀粉作指示剂;用到KMnO4时,KMnO4本身作指示剂。4.“考”误差分析写出计算式,分析操作对V标的影响,由计算式得出对最终测定结果的影响,切忌死记硬背结论。此外对读数视线问题要学会画图分析。5.“考”数据处理正确“取舍”数据,计算“平均”体积,根据反应式确定标准液与待测液浓度和体积的关系,从而列出公式进行计算。三、酸碱中和滴定的拓展应用1.氧化还原滴定(1)原理以氧化剂或还原剂为滴定剂,直接滴定一些具有还原性或氧化性的物质。(2)实例①酸性KMnO4溶液滴定H2C2O4溶液。原理 2MnO+6H++5H2C2O4===10CO2↑+2Mn2++8H2O指示剂 酸性KMnO4溶液本身呈紫色,不用另外选择指示剂,当滴入最后一滴酸性KMnO4溶液后,溶液由无色变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说明到达滴定终点②Na2S2O3溶液滴定碘液。原理 2Na2S2O3+I2===Na2S4O6+2NaI指示剂 用淀粉作指示剂,当滴入最后一滴Na2S2O3溶液后,溶液的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说明到达滴定终点2.沉淀滴定(1)概念:沉淀滴定是利用沉淀反应进行滴定、测量分析的方法。生成沉淀的反应很多,但符合条件的却很少,实际上应用最多的是银量法,即利用Ag+与卤素离子的反应来测定Cl-、Br-、I-浓度。(2)原理:沉淀滴定所用的指示剂本身就是一种沉淀剂,滴定剂与被滴定物二者反应的生成物的溶解度要比滴定剂与指示剂反应的生成物的溶解度小,否则不能用这种指示剂。如用AgNO3溶液测定溶液中Cl-的含量时常以CrO为指示剂,这是因为AgCl比Ag2CrO4更难溶的缘故。[注意] (1)在回答滴定终点的颜色变化时,要强调在半分钟内溶液颜色不褪去(或不恢复原色)。(2)在进行相关计算时,要注意取出样品溶液与原样品所配制溶液量之间的关系。四、盐类水解溶液中的守恒规则1.(1)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与所有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如在Na2CO3溶液中存在着Na+、CO、H+、OH-、HCO,它们存在如下关系:c(Na+)+c(H+)=2c(CO)+c(HCO)+c(OH-)。(2)物料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由于某些离子能水解或电离,离子种类增多,但某些关键性的原子总是守恒的。(3)质子守恒在电离或水解过程中,会发生质子(H+)转移,但在质子转移过程中其数量保持不变。以Na2CO3和NaHCO3溶液为例,可用以下图示帮助理解质子守恒:①Na2CO3溶液所以c(OH-)=c(HCO)+2c(H2CO3)+c(H3O+),即c(OH-)=c(HCO)+2c(H2CO3)+c(H+)。②NaHCO3溶液c(OH-)+c(CO)=c(H2CO3)+c(H+)。另外,将混合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式和物料守恒式相联立,通过代数运算消去其中某离子,即可推出该溶液中的质子守恒。2.警惕溶液中水解平衡的3个易错点(1)误认为水解平衡向正向移动,离子的水解程度一定增大。如向FeCl3溶液中,加入少量FeCl3固体,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动,但Fe3+的水解程度减小。(2)误认为弱酸强碱盐都因水解而显碱性。如NaHSO3 溶液显酸性。(3)误认为可水解的盐溶液在蒸干后都得不到原溶质。对于水解程度不大且水解产物不离开平衡体系的情况[如Al2(SO4)3]来说,溶液蒸干仍得原溶质。五、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1.掌握沉淀溶解平衡的3类应用(1)沉淀的生成①加沉淀剂,如向AgNO3溶液中加入NaCl可生成沉淀;②调节pH,如向一定浓度的CuSO4和 FeSO4的混合溶液中先加入H2O2氧化FeSO4,使Fe2+转化为Fe3+,再加入CuO或Cu(OH)2调节pH至约等于4,使得Fe3+的水解平衡右移转化为沉淀,而Cu2+没有沉淀从而达到除杂的目的。(2)沉淀的溶解①酸溶解法,如CaCO3溶于盐酸;②盐溶液溶解法,如Mg(OH)2溶于NH4Cl溶液;③氧化还原溶解法,如Ag2S溶于稀HNO3;④配位溶解法,如AgCl溶于氨水。(3)沉淀的转化溶解能力相对较强的沉淀易向溶解能力相对较弱的沉淀转化,如2.牢记Qc与Ksp大小比较的应用Qc为浓度商(离子积)是指刚开始反应(但未反应)时平衡体系各物质浓度幂次方之积之比(对于溶液是指混合后但不反应时的浓度)。Qc与Ksp的相对大小可反映出体系是否为平衡状态(即沉淀是析出还是溶解):(1)Qc>Ksp,过平衡状态,反应将逆向进行,析出沉淀。(2)Qc=Ksp,平衡状态。(3)Qc辨清沉淀溶解平衡的4个误区(1)沉淀溶解平衡不是电离平衡。如BaSO4(s)??Ba2+(aq)+SO(aq)是溶解平衡,因为BaSO4是强电解质,不存在电离平衡。(2)Ksp 大,其溶解度不一定大。Ksp 还与难溶物化学式中的各离子配比有关,只有同类型的难溶物的Ksp 大小才可用于比较其溶解度大小。(3)Ksp 只受温度影响,温度不变则Ksp 不变,如Mg(OH)2 在MgCl2溶液中的溶解度要小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而Ksp[Mg(OH)2]不变。(4)既可以实现Ksp 大的向Ksp 小的转化,也可以实现Ksp 小的转化为Ksp 大的。实际上当两种难溶电解质的Ksp 相差不是很大时,通过调节某种离子的浓度,可实现难溶电解质由Ksp 小的向Ksp 大的转化。六、几种图像1.图像法理解一强一弱的稀释规律(1)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盐酸、醋酸加水稀释相同的倍数,醋酸的pH大 加水稀释到相同的pH,盐酸加入的水多  (2)相同体积、相同pH的盐酸、醋酸加水稀释相同的倍数,盐酸的pH大 加水稀释到相同的pH,醋酸加入的水多2.抓5点破中和滴定图像(1)抓反应的“起始”点:判断酸、碱的相对强弱。(2)抓反应“一半”点:判断是哪种溶质的等量混合。(3)抓“恰好”反应点:判断生成的溶质成分及溶液的酸碱性。(4)抓溶液的“中性”点:判断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及哪种物质过量或不足。(5)抓反应的“过量”点:判断溶液中的溶质,判断哪种物质过量。例如:室温下,向20 mL 0.1 mol·L-1 HA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1 NaOH溶液,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3.沉淀溶解平衡图像题的解题策略(1)溶解平衡曲线类似于溶解度曲线,曲线上任一点都表示饱和溶液,曲线上方的任一点,均表示过饱和,此时有沉淀析出,曲线下方的任一点,均表示不饱和。但如果将离子浓度取负对数,则结果正好相反,即线上方任一点表示不饱和,线下方任一点表示过饱和。(2)从图像中找到数据,根据公式计算得出Ksp的值。(3)比较溶液的Q与Ksp的大小,判断溶液中有无沉淀析出。(4)涉及Q的计算时,所代入的离子浓度一定是混合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因此计算离子浓度时,所代入的溶液体积也必须是混合液的体积。1.(23-24高三上·天津·阶段练习)25℃时,水的电离可达到平衡: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向左移动,降低B.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平衡向左移动,降低C.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铁,平衡向右移动,增大D.将水加热,不变【答案】C【解析】A.向水中加入稀氨水,NH3 H2O电离出OH-,c(OH-)增大,平衡逆向移动,A错误;B.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H2SO4在水分子作用下电离成H+和,c(H+)增大,B错误;C.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铁,铁离子消耗氢氧根离子生成氢氧化铁即铁离子水解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 c(H+)增大,平衡正向移动,C正确;D.将水加热,平衡正向移动,Kw增大,c(H+)增大,pH减小,D错误;答案选C。2.(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B.Kw:b>c>a>d=eC.b→c点可通过在水中加入适量的CH3COONa(s)实现D.T2时,将pH=10的NaOH(aq)与pH=3的H2SO4(aq)等体积混合,溶液呈酸性【答案】A【解析】A.温度越高,则Kw越大;由图可知,T2的Kw>T1的Kw,故T1<T2,故A正确;B.a、d、e都处于T1时,Kw相等,b点c(H+)和c(OH-)都大于e点的c(H+)和c(OH-),并且c点的c(H+)和c(OH-)大于a点c(H+)和c(OH-),c(H+)和c(OH-)越大,Kw越大,故b>c=a=d=e,故B错误;C.b→c点,c(H+)和c(OH-)发生变化,c(H+)减小,c(OH-)减小,Kw减小,加入适量的CH3COONa(s)不能实现,故C错误;D.T2时,Kw=10-12.pH=3的H2SO4(aq),c(H+)=10-3mol/L,pH=10的某碱溶液c(OH-)=mol/L=10-2mol/L,等体积混合后,碱过量,溶液呈碱性,故D错误;故选:A。3.(22-23高三下·云南)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条件下可能大量共存的是A.含有的溶液中:、、、B.的溶液中:、、、C.的溶液中:、、、D.水电离出的的溶液中:、、、【答案】B【解析】A.与能发生双水解反应,二者不能共存,A不合题意;B.的溶液显碱性,碱性条件下,该组离子均能共存,B符合题意;C.的溶液呈酸性,酸性条件下,能氧化,二者不能共存,C不合题意;D.常温下,水电离出的的溶液既可以为酸性溶液又可以为碱性溶液,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D不合题意;故答案为:B。4.(23-24高三上·安徽亳州·期末)在分析实验中可用作标定标准溶液的基准物质,也可用于除去墨水渍点,洁净金属、木材等。常温下,用计测得0.1溶液的约为5.6,下列有关该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由水电离出的B.滴加几滴石蕊溶液显红色C.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显红色D.滴加几滴甲基橙溶液显红色【答案】A【解析】A.常温下,用计测得0.1溶液的约为5.6,说明溶液显酸性,是草酸氢根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因此抑制水的电离,则常温下,由水电离出的,故A正确;B.石蕊变色点为5.0~8.0,则滴加几滴石蕊溶液显紫色,故B错误;C.酚酞变色点为8.1~10.0,则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显无色,故C错误;D.甲基橙变色点为3.1~4.4,则滴加几滴甲基橙溶液显黄色,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A。5.(23-24高三上·河南·阶段练习)25℃时,几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所示:酸 CH3COOH HCN H2CO3 HN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能够发生B.等物质的量的CH3COOH和CH3COONa的混合溶液呈碱性C.CO2通入NaCN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D.常温下,等pH的醋酸和盐酸分别加等体积水稀释(如上图),I表示盐酸的稀释过程【答案】D【解析】A.酸性:,反应不能发生,A错误;B.由于,等物质的量的CH3COOH和CH3COONa混合溶液呈酸性,B错误;C.CO2通入NaCN溶液中,离子方程式为,C错误;D.醋酸为弱酸,等pH的醋酸和盐酸,醋酸浓度大,加等体积水稀释,pH变化小,D正确;故选D。6.(2024·安徽·一模)25℃时,用HCl气体调节0.1mol L 氨水的pH,体系中粒子浓度的对数(lgc)、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与溶液 pH的关系如图所示。若忽略通入气体后溶液体积的变化,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P1点溶液中:c(Cl )>c(NH3 H2O)B.P2点溶液中:c(NH)=c(Cl-)C.25 ℃时,NH4Cl的水解平衡常数的数量级为10-9D. =0.5时, c(NH3 H2O)+c(NH)=2c(Cl-)【答案】C【解析】A.P1点反应后是氯化铵溶液,溶液显酸性,c(Cl-)>c()>c(H+)>c(NH3·H2O)>c(OH-),A正确;B.P2点c(H+)=c(OH-),由电荷守恒得c()+c(H+)=c(Cl-)+c(OH-),故c()=c(Cl-),B正确;C.NH3·H2O的,根据图可知当lgc()=lgc(NH3·H2O),即c()=c(NH3·H2O)时,溶液pH=9.25,则此时c(OH-)=10-4.75mol/L,所以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为10-4.75,的水解常数,数量级为10-10,C错误;D.时,溶液相当于等浓度的NH3·H2O和NH4Cl混合,根据元素守恒,c(NH3·H2O)+c()=2c(Cl-),D正确;本题选C。7.(2024·北京海淀·三模)向碘水、淀粉的混合液中加入溶液,蓝色褪去。为探究褪色原因,实验如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过程①中蓝色褪去的原因可能是氧化了 B.过程①后溶液可能明显变小C.过程③中加入溶液的目的是除去 D.过程④说明过程①生成含的粒子【答案】D【分析】在碘水中存在如下平衡:I2+H2OHI+HIO,I-与Ag+反应生成AgI沉淀,促进I2与水的反应不断正向进行;过滤,所得滤液1中含有HIO和HNO3,还有未反应完的AgNO3,加入NaCl溶液,Ag+与Cl-生成AgCl沉淀,往滤液2中加入KI溶液,发生I-、HIO、H+的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发生反应4H++4I-+O2=2H2O+2I2,生成I2,使溶液再次变蓝色。【解析】A.过程①中蓝色褪去的原因可能是Ag+氧化了I2,也可能是Ag+促进了I2与H2O的反应,故A正确;B.由分析可知,过程①后,溶液的主要成分为HIO、HNO3及未反应的AgNO3,所以pH明显变小,故B正确;C.过程③中加入NaCl溶液,可与Ag+反应生成AgCl沉淀,排除Ag+可能对后续实验产生的干扰,所以目的是除去Ag+,故C正确;D.过程④中,加入KI,发生HIO、H+、I-的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发生反应4H++4I-+O2=2H2O+2I2,不能说明过程①生成含的粒子,故D错误;答案选D。8.(2024·湖南常德·一模)25℃时,在20.0mL溶液中滴入的溶液,溶液的与所加溶液的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B.点存在关系:C.由11逐渐变为8.5的过程中,一直存在D.点存在关系:【答案】C【解析】A.由图可知,溶液的,说明该碱部分电离,此时,,,A正确;B.M点加入,溶液中,存在质子守恒,B正确;C.根据,当时,即时,存在,在11-9之间时,存在,,存在,故由11逐渐变为8.5的过程中,并不是一直存在,C错误;D.点溶液,则,根据电荷守恒存在关系:,D正确;故选C。9.(2024·福建福州·二模)电位滴定法的原理:反应终点被测离子浓度的数量级发生突跃,指示电极电位也发生突跃。室温下,用的标准溶液滴定相同浓度的溶液,测得电极电位的变化与滴入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点溶液水电离出的等于B.b点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c点溶液,则溶液中粒浓度满足D.d点溶液【答案】C【分析】电位滴定法是依据电极电位的突跃来指示滴定终点,根据图中信息b点是将氢离子反应完,d点是将反应完。【解析】A.a点溶液是0.100mol L 1的NH4HSO4溶液,硫酸氢铵中氢离子完全电离,铵根水解结合水电离出的OH-,留下氢离子,故水电离出的c(H+)大于10 13mol L 1,A错误;B.b点溶质为硫酸钠和硫酸铵且两者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硫酸钠不水解,硫酸铵中只有铵根水解,故c()=c(Na+),B错误;C.c点溶液pH=7,即c(H+)=c(OH-),由电荷守恒,c(Na+)+c(H+)+c()=c(OH-)+2c(),故c(Na+)+c()=2c(),再由物料守恒,N和S元素都来自硫酸氢铵,故c()=c()+c(NH3·H2O),联立后可以得到c(Na+)=c()+2c(NH3 H2O),C正确;D.d点氢氧化钠和硫酸氢铵完全反应,由于浓度相等,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应当是原硫酸氢铵溶液体积的两倍,即总体积是原来3倍,硫酸根浓度是原来,约为0.033mol/L,D错误;本题选C。10.(2024·湖南益阳·三模)P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元素,其有多种含氧酸。现往一定浓度的和溶液中分别滴加溶液,和水溶液中含磷的各微粒分布系数(平衡时某物种浓度占各种物种浓度之和的分数)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和均为三元弱酸B.的结构式为:C.溶液中:D.往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的离子方程式为:【答案】B【解析】A.加入过量的NaOH,和分别转化为、,为三元弱酸,为二元弱酸,A错误;B.根据价层电子对数计算,这表明中心磷原子以sp3杂化,空间构型为四面体形,与相邻原子形成两个P-OHσ键,一个H-Pσ键,磷和非羟基氧形成一个P=O双键(σ键和π键) ,且为二元弱酸,结构式为:,B正确;C.根据pH=6.6时,,可得Ka2()=,水解常数为 ,电离大于水解,故溶液中:,C错误;D.结合图像,可得Ka1(H3PO4)=10-2.1,Ka2(H3PO4)=10-7.2,Ka3(H3PO4)=10-12.4,Ka1(H3PO3)=10-1.3,Ka2(H3PO3)=10-6.6,根据强酸制取弱酸的原则,往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的离子方程式为:,D错误;故选B。11.(2024·陕西榆林·一模)常温下,将溶液滴加到乙二酸溶液中,混合溶液的与或的关系如图所示。忽略滴定过程中温度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曲线Ⅱ表示与的变化关系B.乙二酸的C.溶液是碱性D.时,【答案】C【分析】H2C2O4为二元弱酸,第一步电离平衡常数大于第二部电离平衡常数,故大于,以此解题。【解析】A.H2C2O4为二元弱酸,第一步电离平衡常数大于第二部电离平衡常数,故大于,即>,则>,即B.根据A点数据可知,=,B正确;C.根据B点数据可知,=,则草酸氢跟离子的水解常数,,则其电离大于水解,则溶液显酸性,C错误;D.根据电荷守恒,pH=7时,氢离子浓度等于氢氧根离子浓度,则,D正确;故选:C。12.(2024·浙江温州·二模)侯氏制碱法利用、饱和溶液先制得,进一步生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产中,向溶有的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析出B.将所得固体加热生产出纯碱C.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溶液均呈碱性,可用作食用碱或工业用碱D.新制氯水中加入少量碳酸氢钠,可提高氯水漂白效果【答案】A【解析】A.二氧化碳难溶于水、NH3极易溶于水,所以生产中,应向溶有NH3的饱和食盐水中通入过量CO2,增大溶质中含碳离子,析出NaHCO3,故A错误;B.NaHCO3热稳定性不强,受热易分解,将所得NaHCO3固体加热分解可生成碳酸钠,故B正确;C.碳酸是二元弱酸,碳酸氢钠和碳酸钠为强碱弱酸盐,均能水解,其溶液均呈碱性,可用作食用碱或工业用碱,故C正确;D.新制氯水中加入少量碳酸氢钠,碳酸氢钠能和盐酸反应,促进氯气和水的反应正向进行,溶液中次氯酸浓度增大,可提高氯水的漂白效果,故D正确;故答案为:A。13.(2024·广西柳州·三模)某温度下,两种难溶盐、的饱和溶液中或与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B.a点时,,C.平衡常数D.向浓度均为0.1mol/L的NaxX、NayY混合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先产生AgyY沉淀【答案】C【解析】A.取直形AgyY上(1,9)和(2,8)两点可知,10-1×(10-9)y=10-2×(10-8)y,解得y=1,同理取直形AgxX上(2,5)和(4,4)两点可知,10-2×(10-5)x=10-4×(10-4)x,解得x=2,故,A正确;B.由A项分析可知,Ksp(Ag2X)=10-12,Ksp(AgY)=10-10,故a点时,,,B正确;C.由A项分析可知,x=2,y=1,则反应为:Ag2X(s)+2Y-(aq)2AgY(s)+X2-(aq)平衡常数K=====108,C错误;D.由题干图示信息可知,当Xx-和Yy-浓度相同时,AgyY对应的Ag+浓度更小,即当Xx-和Yy-浓度相同时析出沉淀AgyY需要的Ag+浓度更小,即向浓度均为0.1mol/L的NaxX、NayY混合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先产生AgyY沉淀,D正确;故答案为:C。14.(2024·湖南岳阳·二模)结合已有知识,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其对应的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A 将乙醇和浓硫酸混合溶液加热到170℃,并将产生的气体经过氢氧化钠溶液洗气,再通入溴水 溴水褪色 有乙烯生成B 常温下将铁片分别插入稀硝酸和浓硝酸中 前者产生无色气体,后者无明显现象 稀硝酸的氧化性比浓硝酸强C 已知 , 向饱和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无明显现象 与碳酸钠不反应D 向少量悬浊液中加入足量饱和溶液 沉淀颜色会由黑色变为浅红色(为浅红色)A.A B.B C.C D.D【答案】A【解析】A.将乙醇和浓硫酸混合溶液加热到170℃,除产生乙烯气体外,还有乙醇蒸气、CO2、SO2等杂质,故需通过氢氧化钠溶液洗气,除去杂质气体,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则说明有乙烯生成,A正确;B.常温下Fe遇浓硝酸发生钝化,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B错误;C.电离平衡常数越大,酸性越强,所以酸性强弱顺序为:H2CO3>HClO>,向饱和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根据强酸制弱酸原理,可发生反应:,由于没有生成CO2,所以无明显现象,但HClO与碳酸钠发生了反应,C错误;D.向少量FeS悬浊液中加入足量饱和MnCl2溶液,因为Mn2+过量,与悬浊液液中的S2-反应生成MnS,MnS沉淀不是由FeS转化的,不能证明Ksp(FeS)>Ksp(MnS),D错误;故答案为:A。15.(2024·四川南充·二模)一定温度下,AgCl和Ag2C2O4两种难溶化合物的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a代表AgCl溶解平衡图像B.N点为Ag2C2O4的过饱和溶液C.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10-0.71D.向NaCl、Na2C2O4均为0.1 mol/L的混合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Cl-先沉淀【答案】C【分析】根据难溶性物质的组成,可知两种物质的溶度积常数表达式分别是Ksp(AgCl)=c(Ag+)·c(Cl-),Ksp(Ag2C2O4)=c2(Ag+)·c(),AgCl构型为AB型,Ag2C2O4为A2B型,由于在难溶性物质的溶液中离子浓度很小,当离子浓度相同时,AB型的AgCl斜率大于A2B型斜率Ag2C2O4沉淀溶解平衡的斜率,故曲线a表示的物质为AgCl沉淀,而曲线b代表铬酸银沉淀,然后根据a、b两条线上的特殊点计算相应物质的溶度积常数及沉淀转化的化学平衡常数,并判断离子形成沉淀的先后顺序。【解析】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斜率较大的曲线a表示的物质为AB型的AgCl沉淀溶解平衡图像,而曲线b代表A2B型铬酸银沉淀溶解平衡图像,A正确;B.N点位于铬酸银沉淀溶解度平衡曲线下方,在阴离子浓度相等时,纵坐标越小,c(Ag+)就越大,由于N点c(Ag+)大于沉淀溶解平衡的c(Ag+),因此N点Ag2C2O4的过饱和溶液,B正确;C.由曲线a可计算出Ksp(AgCl)=10-2×10-7.75=10-9.75,根据曲线b可计算出Ksp(Ag2C2O4)=(10-4)2×10-2.46=10-10.46,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C错误;D.向NaCl、Na2C2O4均为0.1 mol/L的混合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形成AgCl沉淀需要Ag+的浓度c(Ag+)=mol/L=10-8.75 mol/L;形成Ag2C2O4沉淀需要Ag+的浓度c(Ag+)=mol/L==10-4.23 mol/L>10-8.75 mol/L,可见当阴离子浓度相同时,生成AgCl沉淀所需Ag+浓度更小,故先生成AgCl沉淀,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C。16.(2024·安徽淮北·一模)黑色的水溶性很差.已知:平衡常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降低可以增大的溶解量B.可将气体通入水溶液中制备C.的电离平衡常数的乘积D.用除废水中,平衡常数【答案】C【解析】A.已知:HgS+2H+ Hg2++H2S,降低pH,氢离子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HgS的溶解量增大,故A正确;B.HgS的溶解平衡为,可将气体通入水溶液中,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可制备,故B正确;C.的电离平衡常数的乘积,故C错误;D.用除废水中,平衡常数K=,故D正确;故选C。17.(23-24高三下·河北沧州·阶段练习)某实验探究小组设计完成了如图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i中深蓝色溶液中只存在[Cu(NH3)4]2+B.ii中生成黑色沉淀说明仅Cu2+转化为CuSC.iii中蓝色沉淀为[Cu(NH3)4]SO4·H2OD.iv中反应为[Cu(NH3)4]2++2OH-=Cu(OH)2↓+4NH3↑【答案】D【解析】A.i中深蓝色溶液中不只存在[Cu(NH3)4]2+,根据电荷守恒,还存在其它离子如等,A错误;B.向深蓝色溶液中加入数滴浓Na2S溶液,产生黑色沉淀、深蓝色褪去,ii中反应主要的离子方程式为:[Cu(NH3)4]2++S2-=CuS↓+4NH3,此外还发生反应:Cu2++S2-=CuS↓,B错误;C.硫酸电离产生的H+与NH3结合,使溶液中c(NH3)减小,可逆反应Cu2++4NH3[Cu(NH3)4]2+的化学平衡由于c(NH3)减小而逆向移动,产生的Cu2+与过量氨水反应产生Cu(OH)2蓝色沉淀,C错误;D.iv中发生反应反应为:[Cu(NH3)4]2++2OH-=Cu(OH)2↓+ 4NH3↑,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D。18.(2024·浙江宁波·二模)常温下,往0.35 mol/LCa(ClO)2溶液中通入CO2。已知:Ka(HClO)=4.0×10-8,,Ka2(H2CO3)=4.7×10-11,Ksp(CaCO3)=3.4×10-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通入一定量CO2后溶液pH=7,未出现CaCO3沉淀B.往Ca(ClO)2溶液中加盐酸酸化,将有Cl2生成C.通入一定量CO2后溶液中c(HClO)=c(C1O-),滴入酚酞试剂,溶液一直呈无色D.已知自然条件下,饱和碳酸溶液的,则自然条件下饱和碳酸溶液中存在c(H+)>c()>c(OH-)>c()【答案】A【解析】A.向Ca(ClO)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CO2后溶液pH=7,c(H+)=10-7 mol/L,由于Ka(HClO)=4.0×10-8,=4.0×10-8,==0.4,根据Ca(ClO)2溶液浓度为0.35 mol/L,则c(ClO-)+c(HClO)=0.35 mol/L×2=0.70 mol/L,两式联立,解得c(ClO-)=0.2 mol/L;c(HClO)=0.5 mol/L;溶液pH=7,溶液显中性,则溶液中c(H+)=c(OH-),根据电荷守恒可得c(H+)+2c(Ca2+)=c(OH-)+c(C1O-)+2c()+c(),故有2c(Ca2+)=c(C1O-)+2c()+c();0.35 mol/LCa(ClO)2溶液中,c(Ca2+)=0.35 mol/L,0.35 mol/L×2=0.2 mol/L+2c()+c(),所以2c()+c()=0.5 mol/L,H2CO3的二级电离平衡常数Ka2==4.7×10-11,pH=7,c(H+)=10-7 mol/L,所以==4.7×10-4,结合等式2c()+c()=0.5 mol/L,可知c()≈0.5 mol/L,c()=0.5 mol/L×4.7×10-4=2.35×10-4 mol/L,c(Ca2+)·c()=0.35×2.35×10-4=8.225×10-5>Ksp(CaCO3)=3.4×10-9,因此溶液中会出现CaCO3沉淀,A错误;B.加入盐酸酸化,次氯酸钙具有强氧化性,HCl具有还原性,会发生归中反应,将其氧化为氯气,反应方程式为:ClO-+Cl-+2H+=H2O+Cl2↑,B正确;C.Ka(HClO)==4.0×10-8,若c(ClO-)=c(HClO),则c(H+)=4.0×10-8 mol/L,pH=8-lg4=7.4D.碳酸在溶液中存在两步电离平衡,主要是来自于第一步电离,H+两步电离均会生成,故c(H+)>c();主要是部分电离得到,而且电离程度十分微弱,H2CO3电离出的程度大于电离产生的程度,故c()和c(OH-)要小于c();Kb1==2.13×10-4,溶液pH=5.6,c(H+)=10-5.6 mol/L,c(OH-)=10-8.4 mol/L,c()≈c(H+)=10-5.6 mol/L,带入Kb1==2.13×10-4,可得c()=4.7×10-11 mol/L,小于c(OH-)=10-8.4 mol/L,故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H+)>c()>c(OH-)>c(),D正确;故选A。通关练10 盘点溶液中的“四大”平衡目录 01 挑战题型·查知识漏洞 【题型一】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影响因素 【题型二】溶液酸碱性 【题型三】酸、碱中和滴定的拓展应用 【题型四】粒子浓度的大小比较 【题型五】沉淀溶解平衡 【题型六】强、弱电解质的比较图像 【题型七】酸、碱中和滴定图像 【题型八】沉淀溶解平衡图像 02 回顾教材·补知识漏洞 03 知识通关·限时演练【题型一】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影响因素1.(2024·天津南开·一模)室温下,对于溶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加入少量水,溶液中减小B.与溶液混合后C.D.溶液中水电离出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23-24高三上·河南南阳·阶段练习)25 ℃时,氢氰酸(HCN)的,氢氟酸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25 ℃时,向HF溶液中加入一定量NaCN固体,调节溶液pH=5,此时B.25 ℃时,将浓度均为的NaF和HF溶液分别加水稀释,两种溶液的pH均变小C.25 ℃时,向HCN溶液中滴入等浓度HF溶液,则HCN的电离受到抑制D.25 ℃时,将浓度相等的NaF和HF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混合液呈酸性【题型二】溶液酸碱性3.(23-24高三上·吉林)水是生命之源,水溶液中pH和pOH【pOH=-1gc(O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点溶液呈酸性B.a→c可表示稀硫酸稀释时pH的变化C.升高NaCl溶液的温度,可使溶液由b点移动到a点D.温度为T2时,pH=2的盐酸中,由水电离产生的4.(23-24高三上·北京海淀)常温下将以下两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的是A.与的B.与C.的与的D.的与的【题型三】酸、碱中和滴定的拓展应用5.(23-24高三上·山东·期末)一定条件下,利用浓溴水与苯酚反应,可测定工业废水中苯酚的含量(其他杂质不与浓溴水反应)。实验步骤如下:①用酸式滴定管准确量取20.00mL待测废水于100mL锥形瓶中;②向锥形瓶中迅速加入过量的浓溴水,塞紧瓶塞,振荡;③打开瓶塞,向锥形瓶中迅速加入过量的溶液,塞紧瓶塞,振荡;④滴入2~3滴指示剂,再用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溶液,发生反应:;⑤待测废水换为蒸馏水进行空白实验,重复上述步骤,消耗溶液。废水中苯酚含量()表达式正确的是A. B. C. D.6.(23-24高三上·山东淄博·阶段练习)草酸亚铁晶体(FeC2O4·2H20,相对分子质量为180)呈淡黄色,可用作照相显影剂。某实验小组对草酸亚铁晶体样品(含FeSO4杂质)的纯度进行测定。步骤如下:步骤1:称取mg草酸亚铁晶体样品并溶于稀H2SO4中,配成250 mL溶液;步骤2:取上述溶液25.00 mL,用c mol/L KMnO4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液V1 mL;步骡3: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充分反应后,加入适量稀H2SO4再用c mol/L KMnO4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液V2 mL。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步骤3中加入锌粉的目的为将Fe3+还原为Fe2+B.草酸亚铁晶体样品的纯度为C.量取25.00 mL样品溶液,初始时平视最后仰视读数,将导致测定结果偏高D.为便于滴定终点的判断,滴定前必须往体系中加入指示剂7.(23-24高三上·陕西汉中·期中)某温度下,向20mL0.15mol/LNH4Cl溶液中滴加0.15mol/L的AgNO3溶液,该实验使用(NH4)2CrO4作指示剂。滴加过程中,溶液中-1gc(Cl-)与AgNO3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Ksp(AgCl)>Ksp(AgBr),Ksp(Ag2CrO4)=10-12,Ag2CrO4为砖红色沉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相同温度下,Ksp(Ag2CrO4)一定大于Ksp(AgCl)B.由图可知当恰好达到滴定终点时,Cl-恰好完全沉淀C.a点时,溶液中c()≥0.01mol/LD.若用0.075mol/L的AgNO3溶液,则a点移至b点;将NH4Cl溶液改为等浓度的NH4Br溶液,则a点移至c点【题型四】粒子浓度的大小比较8.(2024·贵州黔西·一模)常温下,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图中所示曲线表示混合溶液的pH变化情况(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中信息可知HA为弱酸B.常温下一定浓度的MA稀溶液的,则C.K点所对应的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D.K点对应的溶液中,9.(23-24高三上·北京·阶段练习)有4种混合溶液,分别由等体积的两种溶液混合而成:①与(混合溶液呈中性)②与HCl③与NaCl④与(混合溶液呈碱性)下列各项排序正确的是A.pH:②B.溶液中:①C.:①D.:①【题型五】沉淀溶解平衡10.(23-24高三·河南周口)如图所示,有T1、T2两种温度下两条B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在T1温度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入Na2SO4可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B.在T1曲线上方区域(不含曲线)任意一点时,均有BaSO4沉淀生成C.蒸发溶剂可能使溶液由d点变为曲线上a、b之间的某一点(不含a、b)D.升温可使溶液由b点变为d点11.(2024·湖南·二模)常温下,在烧杯中将0.025mol粉末加水配成1L悬浊液,然后向烧杯中加入固体并充分搅拌(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加入固体的过程中溶液中几种离子的浓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均比在溶液中的大B.常温下,C.若要使全部转化为,至少要加入0.625molD.恰好全部转化为时,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题型六】强、弱电解质的比较图像12.(2024·陕西商洛·模拟预测)常温下,分别取未知浓度的MOH和HA溶液,加水稀释至原体积的n倍。稀释过程中,两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P线代表HA的稀释图像且HA为强酸B.水的电离程度:Z>Y=XC.将X点溶液与Y点溶液混合至中性时,D.将X点溶液与Z点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一定有:13.(2024·河北·模拟预测)某化学小组利用DIS技术对0.1006mol·L-1醋酸溶液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电导率测定,得到了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配制0.1006mol·L-1醋酸溶液用到部分仪器是量筒、烧杯、胶头滴管、容量瓶B.298K时,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为1.670C.温度高于298K,电离平衡常数降低的原因是醋酸电离过程的焓变 H<0D.该小组的结论:随着温度升高,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都是先增大,后减小【题型七】酸、碱中和滴定图像14.(23-24高三上·陕西榆林·阶段练习)时,用的溶液、的盐酸分别滴定溶液、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强酸,为弱碱B.曲线Ⅰ:滴加溶液时有C.交点p是两种滴定反应中的恰好完全反应点D.曲线Ⅱ:滴加溶液过程中始终存在15.(23-24高三上·河南·期中)25℃时,用0.1mol L-1的盐酸分别滴定20mLAOH和BOH两种碱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BOH的碱性比AOH的碱性弱B.从开始至恰好滴定完全,水电离出的c(H+)始终增大C.滴定至P点时,溶液中:c(B+)>c(Cl-)>c(BOH)>c(OH-)>c(H+)D.pH=7时,两种溶液中:c(A+)=c(B+)【题型八】沉淀溶解平衡图像16.(23-24高三下·重庆·阶段练习)用0.1000mol/L标准溶液滴定20.00mL溶液,测得溶液电导率及随滴入标准溶液的体积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溶液的浓度为0.1000mol/LB.C.等浓度的比导电能力差D.配制标准溶液时,容量瓶洗涤后未干燥,所配溶液的浓度不变17.(2024·宁夏石嘴山·一模)已知:,常温下向溶液中滴加溶液的滴定曲线Ⅰ如图所示。已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B.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C.c点溶液中D.将NaCl溶液换为等浓度的NaI溶液,图像变为曲线Ⅱ一、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应用1.水电离的c(H+)或c(OH-)的计算方法(25 ℃)(1)中性溶液c(H+)=c(OH-)=1.0×10-7 mol·L-1。(2)溶质为酸或碱(以溶质为酸的溶液为例)H+来源于酸和水的电离,而OH-只来源于水。如计算pH=2的盐酸中水电离出的 c(H+):方法是求出溶液中的c(OH-)=10-12 mol·L-1,即水电离出的c(H+)=c(OH-)=10-12 mol·L-1。(3)水解呈酸性或碱性的正盐溶液H+和OH-均由水电离产生。如pH=2的NH4Cl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0-2 mol·L-1;pH=12的Na2CO3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10-2 mol·L-1。2.锁定3种情况,判断溶液酸碱性(1)电离能力大于水解能力,如CH3COOH的电离程度大于CH3COO-的水解程度,所以等浓度的CH3COOH与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酸性;同理NH3·H2O的电离程度大于NH的水解程度,等浓度的NH3·H2O和NH4Cl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碱性。(2)水解能力大于电离能力,如HClO的电离程度小于ClO-水解程度,所以等浓度的HClO与NaClO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碱性。(3)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主要取决于酸式酸根的电离能力和水解能力哪一个更强。如在NaHCO3溶液中,HCO的水解大于电离,故溶液显碱性;而在NaHSO3溶液中,HSO的电离大于水解,故溶液显酸性。3.电离平衡中的3个易错点(1)电离平衡向正向移动,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不一定增大,如向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冰醋酸,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但醋酸的电离程度减小。(2)弱电解质在加水稀释的过程中,溶液中离子浓度不一定都减小,如氨水加水稀释时,c(H+)增大。(3)由水电离出的c(H+)=1.0×10-13 mol·L-1的溶液不一定呈碱性。4.利用电离常数(K)巧判溶液稀释中有关粒子浓度比值大小弱电解质(HA)加水稀释时,溶液中的H+、HA、A-的浓度均是降低的,但稀释过程中温度不变,电离常数(K)不变。因此解答弱电解质溶液稀释时粒子浓度比值的变化,可借助电离常数K来解答。5.警惕溶液稀释、混合的3个误区误区1 不能正确理解酸、碱的无限稀释规律常温下任何酸或碱溶液无限稀释时,溶液的pH都不可能大于7或小于7,只能接近7。误区2 不能正确理解弱酸、弱碱的稀释规律溶液 稀释前溶液pH 加水稀释到 体积为原来 的10n倍 稀释后溶液pH酸 强酸 pH=a pH=a+n弱酸 a碱 强碱 pH=b pH=b-n弱碱 b-n误区3 不能正确掌握混合溶液的定性规律pH=n(n7。二、聚焦酸碱中和滴定的5个常考点1.“考”实验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带铁架台)、锥形瓶。其中常考的是滴定管,如正确选择滴定管(包括量程),滴定管的检漏、洗涤和润洗,滴定管的正确读数方法等。2.“考”操作步骤(1)滴定前的准备:查漏、洗涤、润洗、充液(赶气泡)、调液面、读数。(2)滴定:移液、滴加指示剂、滴定至终点、读数。(3)计算。3.“考”指示剂的选择(1)强酸强碱相互滴定,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2)若反应生成的强酸弱碱盐溶液呈酸性,则选用酸性变色范围的指示剂(甲基橙),若反应生成强碱弱酸盐,溶液呈碱性,则选用碱性变色范围的指示剂(酚酞)。(3)石蕊试液因颜色变化不明显,且变色范围过宽,一般不作指示剂。(4)氧化还原滴定中,涉及到碘单质的用淀粉作指示剂;用到KMnO4时,KMnO4本身作指示剂。4.“考”误差分析写出计算式,分析操作对V标的影响,由计算式得出对最终测定结果的影响,切忌死记硬背结论。此外对读数视线问题要学会画图分析。5.“考”数据处理正确“取舍”数据,计算“平均”体积,根据反应式确定标准液与待测液浓度和体积的关系,从而列出公式进行计算。三、酸碱中和滴定的拓展应用1.氧化还原滴定(1)原理以氧化剂或还原剂为滴定剂,直接滴定一些具有还原性或氧化性的物质。(2)实例①酸性KMnO4溶液滴定H2C2O4溶液。原理 2MnO+6H++5H2C2O4===10CO2↑+2Mn2++8H2O指示剂 酸性KMnO4溶液本身呈紫色,不用另外选择指示剂,当滴入最后一滴酸性KMnO4溶液后,溶液由无色变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说明到达滴定终点②Na2S2O3溶液滴定碘液。原理 2Na2S2O3+I2===Na2S4O6+2NaI指示剂 用淀粉作指示剂,当滴入最后一滴Na2S2O3溶液后,溶液的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说明到达滴定终点2.沉淀滴定(1)概念:沉淀滴定是利用沉淀反应进行滴定、测量分析的方法。生成沉淀的反应很多,但符合条件的却很少,实际上应用最多的是银量法,即利用Ag+与卤素离子的反应来测定Cl-、Br-、I-浓度。(2)原理:沉淀滴定所用的指示剂本身就是一种沉淀剂,滴定剂与被滴定物二者反应的生成物的溶解度要比滴定剂与指示剂反应的生成物的溶解度小,否则不能用这种指示剂。如用AgNO3溶液测定溶液中Cl-的含量时常以CrO为指示剂,这是因为AgCl比Ag2CrO4更难溶的缘故。[注意] (1)在回答滴定终点的颜色变化时,要强调在半分钟内溶液颜色不褪去(或不恢复原色)。(2)在进行相关计算时,要注意取出样品溶液与原样品所配制溶液量之间的关系。四、盐类水解溶液中的守恒规则1.(1)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与所有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如在Na2CO3溶液中存在着Na+、CO、H+、OH-、HCO,它们存在如下关系:c(Na+)+c(H+)=2c(CO)+c(HCO)+c(OH-)。(2)物料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由于某些离子能水解或电离,离子种类增多,但某些关键性的原子总是守恒的。(3)质子守恒在电离或水解过程中,会发生质子(H+)转移,但在质子转移过程中其数量保持不变。以Na2CO3和NaHCO3溶液为例,可用以下图示帮助理解质子守恒:①Na2CO3溶液所以c(OH-)=c(HCO)+2c(H2CO3)+c(H3O+),即c(OH-)=c(HCO)+2c(H2CO3)+c(H+)。②NaHCO3溶液c(OH-)+c(CO)=c(H2CO3)+c(H+)。另外,将混合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式和物料守恒式相联立,通过代数运算消去其中某离子,即可推出该溶液中的质子守恒。2.警惕溶液中水解平衡的3个易错点(1)误认为水解平衡向正向移动,离子的水解程度一定增大。如向FeCl3溶液中,加入少量FeCl3固体,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动,但Fe3+的水解程度减小。(2)误认为弱酸强碱盐都因水解而显碱性。如NaHSO3 溶液显酸性。(3)误认为可水解的盐溶液在蒸干后都得不到原溶质。对于水解程度不大且水解产物不离开平衡体系的情况[如Al2(SO4)3]来说,溶液蒸干仍得原溶质。五、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1.掌握沉淀溶解平衡的3类应用(1)沉淀的生成①加沉淀剂,如向AgNO3溶液中加入NaCl可生成沉淀;②调节pH,如向一定浓度的CuSO4和 FeSO4的混合溶液中先加入H2O2氧化FeSO4,使Fe2+转化为Fe3+,再加入CuO或Cu(OH)2调节pH至约等于4,使得Fe3+的水解平衡右移转化为沉淀,而Cu2+没有沉淀从而达到除杂的目的。(2)沉淀的溶解①酸溶解法,如CaCO3溶于盐酸;②盐溶液溶解法,如Mg(OH)2溶于NH4Cl溶液;③氧化还原溶解法,如Ag2S溶于稀HNO3;④配位溶解法,如AgCl溶于氨水。(3)沉淀的转化溶解能力相对较强的沉淀易向溶解能力相对较弱的沉淀转化,如2.牢记Qc与Ksp大小比较的应用Qc为浓度商(离子积)是指刚开始反应(但未反应)时平衡体系各物质浓度幂次方之积之比(对于溶液是指混合后但不反应时的浓度)。Qc与Ksp的相对大小可反映出体系是否为平衡状态(即沉淀是析出还是溶解):(1)Qc>Ksp,过平衡状态,反应将逆向进行,析出沉淀。(2)Qc=Ksp,平衡状态。(3)Qc辨清沉淀溶解平衡的4个误区(1)沉淀溶解平衡不是电离平衡。如BaSO4(s)??Ba2+(aq)+SO(aq)是溶解平衡,因为BaSO4是强电解质,不存在电离平衡。(2)Ksp 大,其溶解度不一定大。Ksp 还与难溶物化学式中的各离子配比有关,只有同类型的难溶物的Ksp 大小才可用于比较其溶解度大小。(3)Ksp 只受温度影响,温度不变则Ksp 不变,如Mg(OH)2 在MgCl2溶液中的溶解度要小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而Ksp[Mg(OH)2]不变。(4)既可以实现Ksp 大的向Ksp 小的转化,也可以实现Ksp 小的转化为Ksp 大的。实际上当两种难溶电解质的Ksp 相差不是很大时,通过调节某种离子的浓度,可实现难溶电解质由Ksp 小的向Ksp 大的转化。六、几种图像1.图像法理解一强一弱的稀释规律(1)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盐酸、醋酸加水稀释相同的倍数,醋酸的pH大 加水稀释到相同的pH,盐酸加入的水多  (2)相同体积、相同pH的盐酸、醋酸加水稀释相同的倍数,盐酸的pH大 加水稀释到相同的pH,醋酸加入的水多2.抓5点破中和滴定图像(1)抓反应的“起始”点:判断酸、碱的相对强弱。(2)抓反应“一半”点:判断是哪种溶质的等量混合。(3)抓“恰好”反应点:判断生成的溶质成分及溶液的酸碱性。(4)抓溶液的“中性”点:判断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及哪种物质过量或不足。(5)抓反应的“过量”点:判断溶液中的溶质,判断哪种物质过量。例如:室温下,向20 mL 0.1 mol·L-1 HA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1 NaOH溶液,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3.沉淀溶解平衡图像题的解题策略(1)溶解平衡曲线类似于溶解度曲线,曲线上任一点都表示饱和溶液,曲线上方的任一点,均表示过饱和,此时有沉淀析出,曲线下方的任一点,均表示不饱和。但如果将离子浓度取负对数,则结果正好相反,即线上方任一点表示不饱和,线下方任一点表示过饱和。(2)从图像中找到数据,根据公式计算得出Ksp的值。(3)比较溶液的Q与Ksp的大小,判断溶液中有无沉淀析出。(4)涉及Q的计算时,所代入的离子浓度一定是混合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因此计算离子浓度时,所代入的溶液体积也必须是混合液的体积。1.(23-24高三上·天津·阶段练习)25℃时,水的电离可达到平衡: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向左移动,降低B.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平衡向左移动,降低C.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铁,平衡向右移动,增大D.将水加热,不变2.(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B.Kw:b>c>a>d=eC.b→c点可通过在水中加入适量的CH3COONa(s)实现D.T2时,将pH=10的NaOH(aq)与pH=3的H2SO4(aq)等体积混合,溶液呈酸性3.(22-23高三下·云南)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条件下可能大量共存的是A.含有的溶液中:、、、B.的溶液中:、、、C.的溶液中:、、、D.水电离出的的溶液中:、、、4.(23-24高三上·安徽亳州·期末)在分析实验中可用作标定标准溶液的基准物质,也可用于除去墨水渍点,洁净金属、木材等。常温下,用计测得0.1溶液的约为5.6,下列有关该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由水电离出的B.滴加几滴石蕊溶液显红色C.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显红色D.滴加几滴甲基橙溶液显红色5.(23-24高三上·河南·阶段练习)25℃时,几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所示:酸 CH3COOH HCN H2CO3 HN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能够发生B.等物质的量的CH3COOH和CH3COONa的混合溶液呈碱性C.CO2通入NaCN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D.常温下,等pH的醋酸和盐酸分别加等体积水稀释(如上图),I表示盐酸的稀释过程6.(2024·安徽·一模)25℃时,用HCl气体调节0.1mol L 氨水的pH,体系中粒子浓度的对数(lgc)、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与溶液 pH的关系如图所示。若忽略通入气体后溶液体积的变化,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P1点溶液中:c(Cl )>c(NH3 H2O)B.P2点溶液中:c(NH)=c(Cl-)C.25 ℃时,NH4Cl的水解平衡常数的数量级为10-9D. =0.5时, c(NH3 H2O)+c(NH)=2c(Cl-)7.(2024·北京海淀·三模)向碘水、淀粉的混合液中加入溶液,蓝色褪去。为探究褪色原因,实验如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过程①中蓝色褪去的原因可能是氧化了 B.过程①后溶液可能明显变小C.过程③中加入溶液的目的是除去 D.过程④说明过程①生成含的粒子8.(2024·湖南常德·一模)25℃时,在20.0mL溶液中滴入的溶液,溶液的与所加溶液的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B.点存在关系:C.由11逐渐变为8.5的过程中,一直存在D.点存在关系:9.(2024·福建福州·二模)电位滴定法的原理:反应终点被测离子浓度的数量级发生突跃,指示电极电位也发生突跃。室温下,用的标准溶液滴定相同浓度的溶液,测得电极电位的变化与滴入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点溶液水电离出的等于B.b点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c点溶液,则溶液中粒浓度满足D.d点溶液10.(2024·湖南益阳·三模)P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元素,其有多种含氧酸。现往一定浓度的和溶液中分别滴加溶液,和水溶液中含磷的各微粒分布系数(平衡时某物种浓度占各种物种浓度之和的分数)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和均为三元弱酸B.的结构式为:C.溶液中:D.往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的离子方程式为:11.(2024·陕西榆林·一模)常温下,将溶液滴加到乙二酸溶液中,混合溶液的与或的关系如图所示。忽略滴定过程中温度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曲线Ⅱ表示与的变化关系B.乙二酸的C.溶液是碱性D.时,12.(2024·浙江温州·二模)侯氏制碱法利用、饱和溶液先制得,进一步生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产中,向溶有的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析出B.将所得固体加热生产出纯碱C.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溶液均呈碱性,可用作食用碱或工业用碱D.新制氯水中加入少量碳酸氢钠,可提高氯水漂白效果13.(2024·广西柳州·三模)某温度下,两种难溶盐、的饱和溶液中或与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B.a点时,,C.平衡常数D.向浓度均为0.1mol/L的NaxX、NayY混合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先产生AgyY沉淀14.(2024·湖南岳阳·二模)结合已有知识,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其对应的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A 将乙醇和浓硫酸混合溶液加热到170℃,并将产生的气体经过氢氧化钠溶液洗气,再通入溴水 溴水褪色 有乙烯生成B 常温下将铁片分别插入稀硝酸和浓硝酸中 前者产生无色气体,后者无明显现象 稀硝酸的氧化性比浓硝酸强C 已知 , 向饱和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无明显现象 与碳酸钠不反应D 向少量悬浊液中加入足量饱和溶液 沉淀颜色会由黑色变为浅红色(为浅红色)A.A B.B C.C D.D15.(2024·四川南充·二模)一定温度下,AgCl和Ag2C2O4两种难溶化合物的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a代表AgCl溶解平衡图像B.N点为Ag2C2O4的过饱和溶液C.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10-0.71D.向NaCl、Na2C2O4均为0.1 mol/L的混合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Cl-先沉淀16.(2024·安徽淮北·一模)黑色的水溶性很差.已知:平衡常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降低可以增大的溶解量B.可将气体通入水溶液中制备C.的电离平衡常数的乘积D.用除废水中,平衡常数17.(23-24高三下·河北沧州·阶段练习)某实验探究小组设计完成了如图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i中深蓝色溶液中只存在[Cu(NH3)4]2+B.ii中生成黑色沉淀说明仅Cu2+转化为CuSC.iii中蓝色沉淀为[Cu(NH3)4]SO4·H2OD.iv中反应为[Cu(NH3)4]2++2OH-=Cu(OH)2↓+4NH3↑18.(2024·浙江宁波·二模)常温下,往0.35 mol/LCa(ClO)2溶液中通入CO2。已知:Ka(HClO)=4.0×10-8,,Ka2(H2CO3)=4.7×10-11,Ksp(CaCO3)=3.4×10-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通入一定量CO2后溶液pH=7,未出现CaCO3沉淀B.往Ca(ClO)2溶液中加盐酸酸化,将有Cl2生成C.通入一定量CO2后溶液中c(HClO)=c(C1O-),滴入酚酞试剂,溶液一直呈无色D.已知自然条件下,饱和碳酸溶液的,则自然条件下饱和碳酸溶液中存在c(H+)>c()>c(OH-)>c()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