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沼泽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植被类型包括沼泽吗 第七节 沼泽

第七节 沼泽

#第七节 沼泽|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沼泽是分布在土壤过度潮湿、积水或有浅薄水层并常有泥炭的生境中的植被类型,由沼生植物所组成,以草本为主,也有木本,均着根于泥中。沼泽植被的分布多是跨地带的,一般称为隐域植被。沼泽植被是在水体沼泽化过程中形成的。

  沼泽的分布主要在全省各河流中下游河漫滩和陕北西北部某些内陆滩地上,此外湖盆周围和高山也有零星出现。

  一、木本沼泽

  分布在温带或亚热带山地的、有木本参加的沼泽。陕西省境内只有灌木沼泽。

  灌木沼泽

  灌木沼泽主要建群种有乌柳、沙柳、 红皮柳、沙棘等。

  乌柳沼泽分布于陕北毛乌素沙地南北两侧及沙带间的丘间低地,尤以西部定边县北缘的堆子梁、白泥井及东部红碱淖外围等较为多见。

  本沼泽由50多种高等植物组成。建群种为乌柳,诸多5~6龄,株高1~2米,丛冠直径1~2米,密度平均60株/100平方米,由于乌柳分枝低而多,树形不一,高矮参差,林相低矮而不整齐。群落层性明显,灌木、草本和苔藓地被三层分异清晰:灌木层高0.6~1.4米;草本层平均高0.1~0.3米;前者的郁闭度40%~80%,后者的总盖度30%~80%;在某些地段,株下有厚约2厘米的苔藓层发育,盖度可达40%。但大多数乌柳沼泽苔藓层少见。林下植物较混杂,除草甸植物外,还有些耐阴喜湿植物。总成分中多年生杂类草数量很多(占58%),但灌木虽仅3种(占6%),群落学作用很大。根茎禾草出现也多,5种(占10%)。各种生态类群(真旱生、真中生、湿中生、盐湿生)都有,但仍以真中生比重最大(30%),其次为真旱生(28%)。

  受樵采和放牧影响,乌柳更新不如沙柳,但也有局部地方更新良好者。

  沙柳、乌柳沼泽这个共建种沼泽群落较乌柳沼泽在毛乌素沙地分布更为广泛,尤以东部神木和榆林北部最为多见,西部定靖北部滩地也有出现。

  群落的种类组成已记录有40多种。其建群种沙柳和乌柳都是沼泽性湿中生灌木,二者在群落中分布并不均匀,沙柳常在丘间低地边缘,乌柳在其内侧。由于沙柳适应沙生能力强,沙埋后可继续生长,甚至于可直到低丘顶部,据记录在百平方米内,平均有沙柳34丛、乌柳36丛,但这是经过人工严重砍伐后的记录,由于沙柳经济价值大,砍伐更多,因而丛密度反而小于乌柳。通常沙柳高于乌柳,而冠幅小于乌柳。东部沙地也有时见到酸刺(沙棘)居于亚建群种地位的现象,由于其喜光不耐荫,以狭带状出现在林缘或林隙,数量不固定,每100平方米有8~35株之间,株高1~3米,有主杆,冠幅小,在本群落中植枝可占30%,甚而有整株枯死现象。

  群落层性明显。灌木层高约2米,郁闭度50%~90%,草本层高约0.1~0.2米,投影盖度变幅极大,即20%~98%。局部地方可见到苔藓层分布。基本生活型分配与乌柳沼泽相似,不同处在于本沼泽是根茎莎草科草和灯心草科草出现较多,且大多为湿生种类。其生态类型结构也大致与乌柳沼泽相似而多湿生植物少旱生植物。

  本沼泽天然更新能力强,但无论萌蘖或种子更新,都是沙柳胜于乌柳,曾有过1平方米内当年沙柳实生苗达180个的记录。群落中沙柳一般生长良好,无病腐现象,乌柳稍差,沙棘有林缘比林内生长好。

  乌柳沼泽和沙柳、乌柳沼泽都是毛乌素沙地丘间低地或沙地边缘的稳定天然顶极群落。由柳丛成根几乎到处可见,证明从前分布远比当今要广泛得多。只是千百年来被人们大量用作木材、燃料、编织资源而超限度利用成为今天的残留状态。当前应大力抚育更新,合理利用以发挥其固沙保土、补充牧饲及民用木材的积极作用。

  沙棘、沙柳沼泽本沼泽在毛乌素沙地的分布面积远不如前述二者广泛,但仍较常见。在生境上本沼泽居于前二者的外围,土壤相对较干,而光照条件则较好,地下水位在1.5米以内,年内地面积水时间不长。

  高等植物的组成上已较前二者简单,仅记录到30余种。建群种为沙棘和沙柳,前者是一种生活力极强,繁殖快又耐水湿和盐碱的胡颓子科速生灌木,有时成片出现,形成纯植丛,但多与沙柳形成共建种,在100平方米内平均有沙棘51株(最多110株),沙柳15株(最多35株)。在大多数情况下,沙棘的数量和盖度远超过沙柳。群落层性显明:灌木层的郁闭度为30%~50%,平均高1.5~2.5米;草本层盖度80%~90%,平均高0.1~0.3米;苔藓层不是经常出现。草本层十分茂密。基本生活型和生态类群组成与前述两种沼泽基本相似:多年生杂类草为主(16种,占55.2%),根茎禾草居次(4种占13.8%),灌木第三(3种,占10.4%),建群种属灌木。真中生比重最大(14种,48.2%),旱中生其次(13.8%),但湿生种类(3.5%)比沙柳、乌柳沼泽(11.6%)少,说明生境干燥。

  在强烈的放牧影响下,其天然更新良好,但由于沙棘喜光又不耐水淹,因而出现大量的沙棘枯枝或枯株。

  沙棘根系发达,生长迅速,是良好的防风固沙灌木,根系具根瘤,有改良土壤,增加肥力的作用。本沼泽经济意义较大。

  红皮柳、藨草、拂子茅沼泽为山地湿生植物群落,分布于陕南秦巴山地东部海拔1300米左右的山间低洼地区,尤以商洛东南为多。因气温低,蒸发量小,降雨多,湿度大,土壤排水不良,形成沼泽化土壤。

  本群落外貌不整齐,覆盖度90%以上。群落分为两层,上层建群种由红皮柳构成,高1.5米,生长稀疏,第二层为草本层,优势植物为藨草和拂子茅,均高1米左右,生长茂盛。伴生植物有宽叶香蒲、泽兰、千屈菜、柳叶菜、旋复花、水杨梅和辣蓼等湿生和水生植物。

  二、草本沼泽

  优势层片为草本植物的沼泽,类型多,分布广,面积大,陕西省南北均可见到。草本沼泽,植物所需营养较丰富,属富营养沼泽。群落组成种类较丰富,覆盖度大,生产力高,其中很多为经济植物。

  (一) 莎草沼泽

  沼针蔺沼泽分布于陕北许多小河沟的边缘,以及积水的小洼地中,尤以长城沿线毛乌素沙地东部滩地常可见到,面积零散。地下水位多在0.3米以内。建群种沼针蔺常以纯植丛形式出现,优势种则是鸡爪芦苇和小花灯心草。其组成共10多种植物,总盖度约80%左右,草群高度4~7厘米。

  扁杆藨草沼泽多见于河流下游浅水沟中,榆林、靖边、定边、延安、洛川均可见到。群落盖度60%~90%,建群种为扁杆藨草,株高0.5米,种的饱和度1平方米有植物4~5种。伴生植物有狭叶慈菇、芦苇、稗草、狭叶香蒲、草泽泻、眼子菜等。

  水葱沼泽本沼泽以零星小面积分布在榆林、神木、定边、靖边及黄龙山、子午岭周边。分布区积水深约0.5米或0.5米以下。水葱多为单优势群落,有时与芦苇、扁杆藨草等优势种形成不同的群落类型。水葱群落生长较稀疏,盖度10%~30%,株高1.3米,伴生植物有芦苇、扁杆藨草、金鱼藻、眼子菜等。

  荆三棱、藨草沼泽分布于毛乌素沙地汊沟河谷水边,积水丘间低地及滩地淡水水体边缘,水深不超过20~30厘米。在不同地方,荆三棱和藨草的优势度有明显差异,有时前者为主,有时后者为主。组成的植物成分有20多种,总盖度60%~85%,草群平均高0.3~0.55米,群落结构和外貌较为零乱。

  香附子、滨生荆三棱沼泽陕北、陕南和关中均有分布,常见于积水不多的低洼地及河滩地,呈小片状格局。

  建群种香附子和滨生荆三棱生长良好,一般草高0.2~0.5米,覆盖度70%左右,伴生植物有夏飘浮草、针蔺、辣蓼、稗、旋复花、鳢肠、藨草、水蜈蚣、两褄蓼等湿生和水生植物。

  薹草、灯心草沼泽本沼泽主要分布在陕南及关中东部湖滨、山地沟谷、盆地等低洼地区。地表季节性积水,土壤为腐植沼泽土。

  群落外貌绿色,层次分化不明显。由于地形、基质和土壤条件不同,其组成种类也明显差异。建群种有薹草、灯心草属的几种分别或组合出现。常见的伴生植物有荆三棱、水毛花、水蜈蚣、碎米莎草、飘拂草、牛鞭草和水蓼等。

  灯心草可编织或全草入药。

  (二) 禾草沼泽

  以禾草层片为优势建群的草本沼泽。

  芦苇沼泽芦苇沼泽是我国面积最大和分布最广的沼泽植被类型,在本省从南到北均有出现,大体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各湖泊、池沼、塘库周围等都有分布。芦苇正常生长环境为常年积水的泛滥地,自然水深变化较大也极不稳定,一般0.3~0.5米,有可深过1米者,水呈中性或微碱性,pH值为7.0~8.0,腐殖质沼泽土。芦苇对土壤要求不严格,沙性冲积土上植株高大,盐化土壤上也可正常生长。

  芦苇是高大的禾草,株高1~2米,横生地下根茎十分发达,营养繁殖能力极强,在群落中成为稳定的建群种。芦苇沼泽的群落类型分化不多,最常见的是单优势种芦苇沼泽群落。其结构较密,外貌整齐,抽穗前后形成显著不同的两种季相。组成群落的伴生成分各有不同,在陕北主要有荻、水葱、三楞藨草、狭叶香蒲、小香蒲、匍匐根甜茅、 菵草、野稗、短穗看麦娘、线叶眼子菜、针蔺、石龙芮、沼萎陵菜、泽芹、水蓼等;在陕南则由于芦苇根茎发达,密度大,芦苇层下的伴生植物种类少而生长不好,常见的有藨草、香附子、虉草、荻、两栖蓼和鳢肠等;在陕北西北部则伴生植物有狭叶香蒲、水葱、扁杆藨草、金鱼藻、眼子菜、角果藻、穿叶眼子菜、锦戴戴等。芦苇沼泽的草群盖度一般为1.5~2.0米,最高可达2.5米以上,当然也有低于1.5米的。群落高度一般为70%~90%。

  芦苇为优质造纸原料,可作人造纤维,还可用于编织和刈草养畜,为应大力发展和保护的宝贵资源。

  荻沼泽本沼泽分布在陕西省各地,零星广布,尤以关中、陕南较多。一般多见于河岸水边和一些有积水的低洼地,有时侵入农田。在较干旱的农田中,植株较矮小,生长不良。在低洼湿润的环境中,生长茂密,植株也高大,常呈单一的荻群落,群落覆盖度很大,可达90%。伴生植物有狗牙根、香附子、鳢肠、虉草、旋复花等。

  (三) 杂类草沼泽

  以杂类草灯心草、香蒲、杉叶藻、酸膜叶蓼等为建群层片的草本沼泽。

  灯心草沼泽本沼泽群落分布于全省,多见于陕南及关中。生长于积水不深的低洼地区,常呈小片存在。建群植物灯心草生长很好,株高0.3~0.5米,莎草为亚优势种。伴生植物有稗子、飘浮草、藨草、水蜈蚣、柳叶蓼、鸭趾草、蕺菜等湿生或水生植物。

  狭叶香蒲沼泽狭叶香蒲通常多称香蒲。本沼泽以陕北为最多,尤以长城北侧常见,榆林、靖边、延川、黄龙山区均有出现。分布在浅水湖或积水湖边缘以及浅水沟中,水深在1米以下,面积小而分布分散。群落覆盖度80%左右,建群种为狭叶香蒲,株高1.5~2.0米,伴生植物有扁杆藨草、穿叶眼子菜、芦苇、水葱等。狭叶香蒲可用以编织,叶可牧用,花粉入药,芽作菜,蒲绒作充物。

  东方香蒲沼泽陕西省普遍分布,常见于水塘、河滩及溪流中,一般水深不超过1米。东方香蒲初为栽培,后成为野生状态,成丛生长,地下茎生活力极强,地上部分高约0.8~1.0米。群落结构简单,盖度为60%~70%,群落中的伴生植物有荆三棱、沼针蔺、藨草等水生植物;伴生的湿生植物很少,仅生长在群落边缘或积水很浅的地方,如香附子、两褄蓼、荻等。有时在东方香蒲沼泽的组成中还有小香蒲等出现。

  香蒲嫩芽可食,叶作饲料或编织蒲包、蒲席或作造纸原料。花粉称为蒲花或蒲黄,是良好的止血药。

  香蒲沼泽多见于陕北毛乌素沙区的沙丘间局部积水洼地及滩地的水体边缘或中心,关中东部沙地间也有。一般面积不大。水深多在1米以内,有些地方仅临时积水。狭叶香蒲和达氏香蒲,或结合或分别形成建群种。密集生长,常近乎纯植丛。群落相当郁闭,总盖度70%~95%。草群平均高度很大,常达1.0~1.5米。有两层结构分化:狭叶香蒲、达氏香蒲、芦苇等居上层;其它草类居下层。

  杉叶藻沼泽杉叶藻系杉叶藻科水生草本,具根状茎,株高0.1~0.6米。生于浅水或河旁水草地上,其分布的生境与沼针蔺大致相同,陕北无定河流域及榆林、横山较为多见。建群种杉叶藻也呈纯植丛形式出现。生长整齐均匀。伴生的其他高等植物仅有3~4种,种类组成更为简单,但总投影盖度达70%。

  酸膜叶蓼沼泽本沼泽遍及陕西省各地,常出现于各大小主支流的河漫滩、湖库之滨等的低洼地区。地表过湿,土壤为腐殖质沼泽土。

  群落外貌整齐,盖度变幅较大,为50%~80%,以酸膜叶蓼为建群种。常见的优势种有两褄蓼、碎米莎草,两歧飘拂草,伴生植物有荆三棱、针蔺、雀稗、石龙芮,还有湿中生植物鳢肠、莎草、旋复花等。在干涸的地方,湿中生植物增多,同时出现中生植物马唐等。

  三、苔藓沼泽

  在陕西省境内只有藓类沼泽一个亚型。藓类沼泽

  优势层片为藓类植物,出现在陕西省温带山区。

  粗叶泥炭藓沼泽其分布面积甚小,仅见于太白山海拔3000~3400米间的太白落叶松林的林缘和林隙,多见于阴坡和半阴坡。其实为秦岭山地太白落叶松林的一个类型-太白落叶松-粗叶泥炭藓林-的林下泥炭藓层及林缘和林隙间的沼泽性质的植被类别。

  其出现是由落叶松-藓类(镰刀藓、塔藓、乳头曲尾藓等)林发展而来。由于这些藓类在地面的繁衍,不但本身吸收了大量水分,而且又为土壤阻留和蓄积了更多的水分,其结果便为粗叶泥炭藓的侵入创造了有利条件。粗叶泥炭藓侵入后繁衍更快,在其他藓类层上很快形成较厚的覆盖,并抑制了其他藓类的繁衍。

  粗叶泥炭藓沼泽,外貌为碧绿的地毯状,其下结构为三层:上层30厘米内为活泥炭藓,上为5厘米绿色,下25厘米左右为密实无光的白色;中层为40厘米左右的黑色泥炭永冻层,为粗叶泥炭藓残体;70厘米以下为原始土壤和物理风化的岩块构成的下层。由此可见其生境是极度的低温、多水和缺乏营养。

  这种情况下群落的种类组成非常简单贫乏,只有少数华西银腊梅、密枝杜鹃、齿裂千里光、宽果红景天、白花碎米荠、山酢酱草、西藏紫花报春、大耳叶凤毛菊、紫羊茅、珠芽蓼等可以生存,其共同的生物学特点是节间短、植株低、叶形小、发育弱。

  从此类沼泽所处的此类落叶松林的现状看,由于泥炭藓层蓄水量过多,加之下层终年处于冰冻状态,有机物难以分解,营养物质极其贫乏,落叶松在这种条件下生长很差,杆矮多弯曲,分布稀散零落,甚至有枯死现象,生产力很低。同时群落覆盖度小,光照充足。10厘米以下落叶松幼苗虽然较多,但因泥炭藓层太厚,幼苗多因营养贫乏而死亡,所以更新保存率不高。此外据调查,落叶松林内还偶而可见林内与林外的落叶松有地下连根现象,也不失为一种从林外调剂营养的生物学适应,当然也反映了林内营养缺乏的紧张状况。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