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专题精练 专题05 古代诗歌鉴赏(原卷版+解析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案牍劳形下一句 2022年高考语文专题精练 专题05 古代诗歌鉴赏(原卷版+解析版)

2022年高考语文专题精练 专题05 古代诗歌鉴赏(原卷版+解析版)

2024-04-20 13: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05 古代诗歌鉴赏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文后各题。野 歌李 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文后各题。广宣上人①频见过韩 愈②三百六旬长扰扰,不冲风雨即尘埃。久惭朝士无裨补,空愧高僧数往来。学道穷年何所得,吟诗竟日未能回。天寒古寺游人少,红叶窗前有几堆。【注】①上人:佛教称德智善行的人,后来为僧人的敬称。②韩愈一生以弘扬儒家之道为己任,排斥佛道等学说。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上句紧扣题中的“频”字,交代了广宣上人频频造访的状况。B.首联下句写广宣上人为了拜访诗人风雨无阻,表明诗人内心的感动。C.颔联“空愧高僧数往来”表明自己辜负了高僧屡屡造访的心意。D.颈联承接上联,借自谦之语表明了诗人对广宣上人造访回绝的态度。2.尾联意蕴丰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三、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文后各题。见鹦鹉戏作四句王安石云木何时两翅翻,玉笼金锁只烦冤。直须强学人间语,举世无人解鸟言。咏鹦鹉僧定渚罩向金笼好羽仪,分明喉舌似君稀。不须一向随人语,须信人心有是非。1.下列对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诗前两句用虚写和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鹦鹉不能翻翅、憋屈烦闷的现实处境。B.僧诗前两句赞鹦鹉,流露出了诗人对鹦鹉优越生活条件和稀有才干的艳羡之意。C.这两首诗都是咏鹦鹉的绝句,前两句都摹写鹦鹉,后两句转为议论,暗含寄托。D.这两首诗塑造的鹦鹉形象鲜明,诗人笔力峻峭,感情厚重,言简而又意蕴丰富。2.试比较两首诗中,鹦鹉形象的异同之处。四、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文后各题。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一)黄庭坚偶无公事负朝暄,三百枯棋共一樽。坐隐①不知岩穴乐,手谈②胜与俗人言。簿书堆积尘生案,车马淹留客在门。战胜将骄疑必败,果然终取敌兵翻。(注)①坐隐:围棋或者下围棋的别称。②手谈:围棋对局的别称。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负”字用得颇妙,取“辜负”之意,平日为案牍劳形的人偶尔无事下盘棋,确有辜负大好时光之嫌,也不乏忙里偷闲的意趣。B.颔联通过对比,点明“坐隐”和“手谈”的快乐超过了岩穴隐居的隐逸之乐,更胜过和那些庸俗之人空谈闲聊,突出了弈棋的雅趣。C.颈联并没有细致描摹双方的博弈过程,而是强调对弈时间之久,以致案几上的公文书簿都积满灰尘,客人也不得不留宿在主人家。D.尾联可谓神来之笔,把之前的下棋岑寂陡然打破,有慨叹有议论,并且从下棋中总结感悟出“骄兵必败”“多疑必失”的人生哲理。2.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弈棋者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五、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文后各题。虞美人(宋)舒亶①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②。注:①舒亶:宋神宗时任御史中丞,获罪罢官,写此词寄赠江南友人公度。②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南朝宋陆凯与范晔是好友,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的前两句写词人日暮所见之景。“芙蓉落尽”点明时节,暗示衰败孤寂之意。“天涵水”是登高眺望所见之景,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苍茫一片。B.“背飞双燕”尤言“劳燕分飞”;“贴云寒”,状飞行之高。此句运用拟人手法,寄寓了词人内心的凄凉。C.下阙前两句写光阴荏苒,雪满京城,寂寥寡欢,唯有借酒遣怀。“雪满长安道”既点时地,又渲染出冷寂的气氛。D.江南,在人文地理概念里特指长江中下游以南。与“江”有关的古代地理名词如“江表”“江左”“江淮”,分别指长江以南地区、长江下游以东地区、长江淮河地区。2.本词是如何表现词人思想感情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六、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文后各题。小寒食舟中作①杜 甫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②。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注】①这首诗写于大历五年春诗人淹留潭州时,即诗人去世前半年多。②鶡(hé)冠:传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帽子。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强饮”一词是痛快豪饮的意思,表明诗人晚年要纵酒人生。B.颔联写诗人在船上所见所感,春来水涨,江流浩瀚,自己老眼昏花。C.颈联运用叠词,具有韵律美,写景由近及远,由蝴蝶而鸥鸟,层次分明。D.尾联总收全诗,诗人北望长安,思朝廷,忧愁顿生,有沉郁苍茫之美。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愁”的原因。七、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文后各题。浣溪沙①苏 轼其二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蒨罗裙。②老幼扶摧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其三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③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餪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④【注】①宋元丰元年,徐州春旱,词人时任徐州太守,往石潭祈雨,得雨,复往石潭谢雨,途经乡村,写下一组《浣溪沙》词记途中观感。②蒨:同茜,绛红色。③络丝娘:纺织娘,此处代指缫丝姑娘。④餪:女嫁三日送食曰“餪”,此处指馈赠饭食。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浣溪沙》组词以独特的视角,捕捉初夏雨后乡村两三画面,笔触始终不离农事和乡情,生活气息十分浓郁,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B.《其二》下阕写村落祠堂,村民扶老携幼,举行麦收前的赛神活动来感谢天降喜雨,祠前乌飞鸢翔,道旁老翁醉卧,人与自然和谐,一片喜庆。C.《其三》下阕写扶杖老农见太守造访,情不自禁地从田头捋下待熟青麦粒捣成粉,馈赠客人以尝新,词人趁势询问豆子何时成熟,满是关切。D.苏轼为官对田园怀有亲近之心,这两首《浣溪沙》词,写了行经乡村路途所见或所闻所问,无不反映乡民情绪,也交织着词人的欣悦和同情。2.两首词的上阕分别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乡村女子?请简要分析。八、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文后各题。登太白峰①李 白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②与我语,为我开天关③。愿乘泠风④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一别武功⑤去,何时复更还?【注】①本诗作于由于朝廷昏庸、权贵排斥,李白“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政治抱负无法实现的背景下。②太白:这里指太白星,即金星。③天关:古星名,又名天门。④泠风:和风,清风。⑤武功:地名,一说山名,在今陕西省武功县。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运用了开门见山的手法,既回应了诗题“登太白峰”,又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奋发向上的精神。B.此诗的三四句与《蜀道难》中“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都是从正面实写太白山的险峻雄奇。C.此诗的五六句,境界开阔,形象自由轻快,诗人飘飘然有出世之思;化用“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语意。D.诗人借助想象,描写登山并幻想神游天界的情景,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政治抱负无法实现的惆怅愁闷心情。2.《登太白峰》中,用来表现太白峰的高的哪些艺术手法,与《蜀道难》“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的艺术手法相同?请分析。九、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文后各题。风花①杨万里海棠桃李雨中空,更着清明两日风。风似病癫无藉在②,花如中酒不惺松③。身行楚峤远更远,家寄秦淮东复东。道是残红何足惜,后来并恐没残红。【注】①此诗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当时诗人受排挤调任淮西江东转运副使,从建康外出巡查民情。②无藉在:无赖,无所顾忌。③惺松:清醒。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表示海棠桃李经过春雨摧残,又饱受清明时节狂风吹拂,已经凋零殆尽。B.第二句“更”字写出风的冷酷无情,在雨打之后仍不放过残红,很有表现力。C.三四句诗人使用对比手法来描绘风与花,饱含对风的嘲讽与对花的怜惜之情。D.这首诗写景兼抒情,首尾呼应,惜花始惜花结,情感从感伤无奈到愤慨冷峻。2.元代诗评家杨戴说,律诗颈联“与前联之意相应相避,要变化”。请分析本诗颈联在内容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十、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文后各题。送湖南部曲①辛弃疾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②。愧我明珠成薏苡③,负君赤手缚於菟④。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注】①部曲:即部属,属官。②符:这里指军中移文。③薏苡(yì yǐ):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果仁叫薏米,形似珍珠,可入药。“薏苡明珠”语出《后汉书·马援传》,后世用以指因涉嫌而受诽谤的人。④於菟(wū tú):虎的别称。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当年接到紧急军令,身穿青色制服,跨上骏马,在万众欢呼声中腾跃向前,表现出惊人的勇毅。B.颔联用典言事,表明诗人自己因为遭受他人的诬谤而离职,并为有功部属未能得到应有的奖赏而深感愧疚。C.颈联表明诗人自己既有知人之明,又有论事之胆,点明他受谗被谤的原因,暗含对湖南部曲的赞赏和勉励。D.全诗既申明己志,又慰勉友人,襟怀坦荡,层次井然,诗中充满豪宕不平之气,显得悲壮苍凉、雄健沉郁。2.本诗尾联化用了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二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05 古代诗歌鉴赏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文后各题。野 歌李 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主要集中对诗意、思想主旨、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查,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将各个选项带入原诗句中进行分析即可。B项,“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错误,诗中“穷”意为“身受压抑遭遇理想困窘,处境艰难”,而不是生活的贫困。属于诗意理解错误。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答案】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评价。对诗歌语句含义的理解,首先要借助重要意象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 句表达的思想情感。本题中需注意“寒风变春柳”、“烟濛濛”两个关键词,展现了柳条的朦胧多姿。这个意象的深层含义就是希望,所以可知作者在困境中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文后各题。广宣上人①频见过韩 愈②三百六旬长扰扰,不冲风雨即尘埃。久惭朝士无裨补,空愧高僧数往来。学道穷年何所得,吟诗竟日未能回。天寒古寺游人少,红叶窗前有几堆。【注】①上人:佛教称德智善行的人,后来为僧人的敬称。②韩愈一生以弘扬儒家之道为己任,排斥佛道等学说。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上句紧扣题中的“频”字,交代了广宣上人频频造访的状况。B.首联下句写广宣上人为了拜访诗人风雨无阻,表明诗人内心的感动。C.颔联“空愧高僧数往来”表明自己辜负了高僧屡屡造访的心意。D.颈联承接上联,借自谦之语表明了诗人对广宣上人造访回绝的态度。【答案】B【解析】B项,“表明诗人内心的感动”错误,从首联的“扰扰”及全诗来看,诗人对广宣上人频频造访是无可奈何的。故选B。2.尾联意蕴丰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表面上描写天寒寺冷,庙中游人稀少,窗前红叶堆积,无人打扫的景象,实则暗说广宣上人终日奔走在外、踪迹难寻,不在寺庙中潜修佛理,弘扬佛法。委婉地表明了诗人拒绝与他往来的态度。【解析】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情感题,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综合解读。译文:广宣上人一年到头不停地来拜访我,风雨无阻灰尘也难挡。一直都很惭愧对朝中大臣没有什么助益,也辜负了高僧屡屡造访的心意。经年累月学习儒家圣人之道却没有太多的收获,整日吟诗也顾不上回到住所。天气寒冷寺庙中的游人很少,不知道窗前堆积了多少红叶。《广宣上人频见过》是唐代诗人韩愈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的首联说明了屡遭广宣上人打扰的情况;颔联和颈联自谦言愧,读书没有所得,辜负了这位上人;尾联说寺庙红叶堆积无人打扫,委婉地表达了对广宣上人的不满。整首诗平易坦荡,不用事,不屈己徇人,言语之间颇能体现温柔敦厚的诗教精神。尾联提到了“红叶”有几堆,在王维《山中》有“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句,“天寒红叶”的意象刻画出清冷寂寞的初冬景象。诗人化用王维诗意,表达他对上人的微讽之意。广宣上人的住所是寺庙,但他整日在外奔走,以至于很少待在寺庙之中。诗人说红叶堆积,无人打扫,旨在劝这位上人当回到寺庙之中。这仍然是在委婉表达对广宣上人的不满。三、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文后各题。见鹦鹉戏作四句王安石云木何时两翅翻,玉笼金锁只烦冤。直须强学人间语,举世无人解鸟言。咏鹦鹉僧定渚罩向金笼好羽仪,分明喉舌似君稀。不须一向随人语,须信人心有是非。1.下列对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诗前两句用虚写和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鹦鹉不能翻翅、憋屈烦闷的现实处境。B.僧诗前两句赞鹦鹉,流露出了诗人对鹦鹉优越生活条件和稀有才干的艳羡之意。C.这两首诗都是咏鹦鹉的绝句,前两句都摹写鹦鹉,后两句转为议论,暗含寄托。D.这两首诗塑造的鹦鹉形象鲜明,诗人笔力峻峭,感情厚重,言简而又意蕴丰富。【答案】B【解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B项,“流露出了诗人对鹦鹉优越生活环境和稀有才干的艳羡之意”错误。此诗的前两句是对鹦鹉形象的描摹。鹦鹉罩在美丽的饰金的笼里,有着一身漂亮的羽衣和仪容,容易引起人的好感。它还有喉舌,可把各种事情说得天花乱坠,叫人非听非信不可。“羽仪”也好,“喉舌”也罢,全都是它迷人的手段。针对这情况,后两句提出劝戒,强调随人语的祸害。并非选项说的意思。故选B。2.试比较两首诗中,鹦鹉形象的异同之处。【答案】①同:锁金笼,失去自由,都善言语;都是诗人思想情感的寄托对象。②异:王诗中的鹦鹉向往自由,希望在林中飞翔,因为不被世人了解,学人间语希望人懂。寄托了诗人不被理解的苦闷。僧诗中的鹦鹉有着一身漂亮的羽衣和仪容,口才好,善随人语。寄托了诗人警示世人要有自己的主见和是非判断,不要人云亦云。【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诗歌的形象分为人物形象、景象和物象。此题考查的是物象。鉴赏时找出文中关于这个物的描写,翻译大意,概括出物象的特征。然后分析作者借用这个物象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先看王诗中的鹦鹉形象。“云木何时两翅翻,玉笼金锁只烦冤”,这只鹦鹉虽有两翅,却不能翻飞;虽身处华贵的“金笼”之中,但却是“只烦冤”,憋屈烦闷;“直须强学人间语,举世无人解鸟言”,这只鹦鹉能说会道,会学人说话,可惜却无人能懂。可见鹦鹉的形象是:被锁金笼,失去自由,善言语。再看僧诗的鹦鹉形象。“罩向金笼好羽仪,分明喉舌似君稀”,这只鹦鹉罩在美丽的饰金的笼里,有着一身漂亮的羽衣和仪容,它还有喉舌,可把各种事情说得天花乱坠,叫人非听非信不可。由此可见,这只鹦鹉的形象也是:被锁金笼,失去自由,善言语。再看两首诗借鹦鹉表达的感情。王诗,“云木何时两翅翻,玉笼金锁只烦冤”,这只鹦鹉向往自由,希望在林中飞翔;“直须强学人间语”,因为不被世人了解,学人间语希望人懂。此诗是一首咏物诗,表面上咏鹦鹉,实际是自咏。说人们不懂鸟语,可信;说人们不懂人言,不可信。诗人如此说,实为愤激之词。王安石实施变法困难重重,无法施展。他有一种知音难觅的孤独感。这首诗就是表达了这种孤愤之情。而僧诗,鹦鹉罩在美丽的饰金的笼里,有着一身漂亮的羽衣和仪容,容易引起人的好感。它还有喉舌,可把各种事情说得天花乱坠,叫人非听非信不可。“羽仪”也好,“喉舌”也罢,全都是它迷人的手段。针对这情况,后两句提出劝戒,“不须一向随人语,须信人心有是非”,强调随人语的祸害,警示世人要有自己的主见和是非判断,不要人云亦云。话是对鹦鹉说的,实际上是在对人说的。四、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文后各题。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一)黄庭坚偶无公事负朝暄,三百枯棋共一樽。坐隐①不知岩穴乐,手谈②胜与俗人言。簿书堆积尘生案,车马淹留客在门。战胜将骄疑必败,果然终取敌兵翻。(注)①坐隐:围棋或者下围棋的别称。②手谈:围棋对局的别称。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负”字用得颇妙,取“辜负”之意,平日为案牍劳形的人偶尔无事下盘棋,确有辜负大好时光之嫌,也不乏忙里偷闲的意趣。B.颔联通过对比,点明“坐隐”和“手谈”的快乐超过了岩穴隐居的隐逸之乐,更胜过和那些庸俗之人空谈闲聊,突出了弈棋的雅趣。C.颈联并没有细致描摹双方的博弈过程,而是强调对弈时间之久,以致案几上的公文书簿都积满灰尘,客人也不得不留宿在主人家。D.尾联可谓神来之笔,把之前的下棋岑寂陡然打破,有慨叹有议论,并且从下棋中总结感悟出“骄兵必败”“多疑必失”的人生哲理。【答案】C【解析】C项,“以致案几上的公文书簿都积满灰尘,客人也不得不留宿在主人家”说法错误。颈联“簿书堆积尘生案”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堆积在案几上的公文书簿都积满了灰尘,意在侧面写出两人对弈时间之久,并非真实情景。另外,“客人不得不留宿在主人家中”错误。“车马淹留客在门”一句,是用客人和车马已久等在门外的画面侧面描写出主人对弈之入迷,局势之紧张,对弈之旗鼓相当,哪怕客人在外等候多时,主人也全然不知。故选C。2.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弈棋者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本诗塑造了一个喜爱下棋、意趣高雅、专注沉稳、善思克敌的弈棋者形象。①喜爱下棋、意趣高雅。首联描写了忙里偷闲的文士恐有负大好时光,又禁不住心头之好,下棋自乐,表现了弈棋者对围棋的喜爱。颔联通过对比,点明“坐隐”和“手谈”的快乐超过了岩穴隐居之乐,更胜与俗人闲谈,突出了弈棋者的高雅情操。②神情专注、心思沉稳。颈联“簿书堆积尘生案”一句,以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对弈时间之久,令人浑然不觉,连案几上的公文书簿都积满灰尘,从侧面描写了弈棋者的专注。“车马淹留客在门”一句,用客人在门外等候已久,弈棋者却全然不知的画面侧面描写出其忘我的状态,与颔联的“坐隐”相照应。③善于总结、克敌制胜。尾联弈棋者一边下棋,一边留心总结棋局的启示,“骄兵必败”“多疑必失”是一种告诫,也是一种自我提醒。弈棋者沉着冷静,最终打败对手,克敌制胜。【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弈棋者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然后逐句翻译诗句,依据诗句的内容分析概括弈棋者的形象特点,答题时,注意先概括弈棋者形象的总体特征,然后还要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具体特征。本诗塑造了一个喜爱下棋、意趣高雅、专注沉稳、善思克敌的弈棋者形象。首联“偶无公事负朝暄,三百枯棋共一樽”,意思是偶尔没有公事可做,下下围棋,喝杯小酒,忙里偷闲,似乎有些辜负大好时光了,描写了忙里偷闲的文士恐有负大好时光,又禁不住心头之好,下棋自乐,表现了弈棋者对围棋的喜爱。颔联“坐隐不知岩穴乐,手谈胜与俗人言”,坐隐手谈之乐,超过岩穴隐居,也胜过和庸俗的人们闲聊,颔联“坐隐”和“手谈”两个动作表达出下棋的快乐,而这种快乐超过了真正的岩穴隐居,更胜过和那些庸俗的人闲扯空谈,突出了弈棋者的高雅情操。颈联“簿书堆积尘生案,车马淹留客在门”,对弈浑然不觉时间流逝,公文堆积到已积尘,而客人已久等在门外了。以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对弈时间之久,令人浑然不觉,连案几上的公文书簿都积满灰尘,从侧面描写了弈棋者的专注。尾联“战胜将骄疑必败,果然终取敌兵翻”,骄兵必败,多疑必失,我一边下棋一边提醒自己不可犯这样的错误,果然最后打杀敌军,真是酣快淋漓。诗人从下棋中总结感悟出人生的哲理,“骄兵必败”“多疑必失”是一种告诫,也是一种自我提醒。弈棋者沉着冷静,最终打败对手,克敌制胜。五、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文后各题。虞美人(宋)舒亶①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②。注:①舒亶:宋神宗时任御史中丞,获罪罢官,写此词寄赠江南友人公度。②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南朝宋陆凯与范晔是好友,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的前两句写词人日暮所见之景。“芙蓉落尽”点明时节,暗示衰败孤寂之意。“天涵水”是登高眺望所见之景,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苍茫一片。B.“背飞双燕”尤言“劳燕分飞”;“贴云寒”,状飞行之高。此句运用拟人手法,寄寓了词人内心的凄凉。C.下阙前两句写光阴荏苒,雪满京城,寂寥寡欢,唯有借酒遣怀。“雪满长安道”既点时地,又渲染出冷寂的气氛。D.江南,在人文地理概念里特指长江中下游以南。与“江”有关的古代地理名词如“江表”“江左”“江淮”,分别指长江以南地区、长江下游以东地区、长江淮河地区。【答案】B【解析】本题是综合性考查题目,考查理解分析诗词的内容、手法、语言、情感等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逐句翻译诗词,把握诗词的意象,分析诗词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词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并得出答案。本题要求选出“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此句运用拟人手法,寄寓了词人内心的凄凉”说法有误。此句不是拟人手法,“贴云寒”,状飞行之高,高处生寒,由联想而得。这一“寒”字,又从视感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暗示着离别的悲凉况味;“寒”表面写天气,实指诗人心境。故选B。2.本词是如何表现词人思想感情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答案】①直抒胸臆(直接抒情)。“浮生”一句写光阴荏苒,自己寂寥寡欢,只能借酒浇愁,孤独一生。②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借日暮时分登楼所见的花残香消、烟波荡漾与双燕分飞来寄托内心的孤寂。③用典,化用陆凯折梅相赠的典故,希望这一枝明艳的“江南春色”能给自己带来亲切的问候和友情的温暖,表达渴望得到友人慰问的心情。④虚写(或虚实结合、从对方落笔、想象),下阕后两句设想友人想念自己,登上高台眺望,即使道远雪阻也会寄给我江南一枝梅,更能显出迟暮怀人的深深情谊(念友情深)。【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词表达技巧的能力,这里主要涉及抒情的方式、方法。解答此题需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抒情的方式;二是诗词表情达意常用的手法。诗歌的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其中间接抒情是指诗人叙事则因事缘情,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记史则咏史抒怀。作答时,首先要翻译并理解诗词内容,结合写作背景、主要意象、关键词句等把握情感;然后从抒情的方式和所用手法思考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思想感情的,确定所用的抒情方式及手法;最后结合内容分析作答。本词内容大意是:荷花都已凋落,天连着水,苍茫一片,黄昏时秋风阵阵,涌起波澜。我独自在小楼东边倚栏观看,分飞的双燕各自东西,远远向寒云飞去。短暂浮生真应该在醉酒中衰老,转眼间大雪又盖满京城道。远方友人也定会时时登台把我怀想,寄给我一枝江南春梅。这首《虞美人》是一首寄给友人的词作,上片主要写景,而景中含情,下片集中写事,从词人自身和友人双方入手,情感真挚深厚,格调悲凉深沉。上片写“芙蓉落尽”点明时节,暗示衰败孤寂之意。“天涵水”“沧波起”两句重在写天地之广,暗含人世沧桑的慨叹。“背飞双燕”尤言“劳燕分飞”,用来称朋友离别。“贴云寒”中一“寒”字,暗示着离别的悲凉况味。“独向小楼东畔倚栏看”中“独”字轻轻点出,既写倚栏眺景者为独自一人,又透露出触景而生的孤独惆怅之感。所以,上片从抒情方式来看,属借景抒情。下片“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两句是说光阴荏苒,转眼又是岁暮,雪满京城,寂寥寡欢,唯有借酒遣日而已。从抒情方式来看,是直接抒情。“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这两句从对方着笔,心有同感,友情的思念彼此相似:我之思彼,亦如彼海内存知己之思我,想象老朋友也天天登高望远,思念着我;即使道远雪阻,他也一定会给我寄赠一枝江南报春的早梅。这是用南朝宋陆凯折梅题诗以寄范晔的故事。这一枝明艳的“江南春色”,定会给“雪满长安”的友人带来亲切的问候和友情的温暖。因此,作者通过想象并使用典故,来突显彼此情谊之深挚。六、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文后各题。小寒食舟中作①杜 甫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②。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注】①这首诗写于大历五年春诗人淹留潭州时,即诗人去世前半年多。②鶡(hé)冠:传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帽子。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强饮”一词是痛快豪饮的意思,表明诗人晚年要纵酒人生。B.颔联写诗人在船上所见所感,春来水涨,江流浩瀚,自己老眼昏花。C.颈联运用叠词,具有韵律美,写景由近及远,由蝴蝶而鸥鸟,层次分明。D.尾联总收全诗,诗人北望长安,思朝廷,忧愁顿生,有沉郁苍茫之美。【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A项,“是痛快豪饮的意思”错误。“强饮”理解有误。应是“勉强吃一点饭”的意思。故选A。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愁”的原因。【答案】①年老体衰,从“老年花似雾中看”可以看出诗人年老体衰、老眼昏花;②漂泊流浪,从“淹留潭州”可以看出诗人漂泊在外;③穷困潦倒,从“萧条”一词可以看出诗人生活困苦;④忧虑朝廷,从“愁看直北是长安” 可以看出诗人牵挂国家安危;⑤落寞失意,从“鹖冠”看出作者失去官职、不为朝廷所用。【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结合注释内容“这首诗写于大历五年春诗人淹留潭州时,即诗人去世前半年多”分析,诗人漂泊在外。“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诗人身体衰迈,老眼昏蒙,看岸边的花草犹如隔着一层薄雾。“天上坐”“雾中看”非常切合年迈多病舟居观景的实际,给读者的感觉十分真切;而在真切中又渗出一层空灵漫渺,把作者起伏的心潮也带了出来。这种心潮起伏不只是诗人暗自伤老,也包含着更深的意绪:时局的动荡不定,变乱无常,也正如同隔雾看花,真相难明。“佳辰强饮食犹寒”,逢到节日佳辰,诗人虽在老病之中还是打起精神来饮酒。“强饮”不仅说多病之身不耐酒力,也透露着漂泊中勉强过节的心情。这个起句为诗中写景抒情,安排了一个有内在联系的开端。第二句刻画舟中诗人的孤寂形象。“鹖冠”传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点出作者失去官职不为朝廷所用的身份。穷愁潦倒,身不在官而依然忧心时势,思念朝廷,这是无能为力的杜甫最为伤情之处。首联中“强饮”与“鹖冠”正概括了作者此时的身世遭遇,也包蕴着一生的无穷辛酸。“愁看”句收括全诗的思想感情,将深长的愁思凝聚在“直北是长安”上。其实这一句将舟中舟外,近处远处的观感,以至漂泊时期诗人对时局多难的忧伤感怀全部凝缩在内,而以一个“愁”字总结,既凝重地结束了全诗,又有无限的深情俱在言外。七、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文后各题。浣溪沙①苏 轼其二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蒨罗裙。②老幼扶摧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其三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③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餪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④【注】①宋元丰元年,徐州春旱,词人时任徐州太守,往石潭祈雨,得雨,复往石潭谢雨,途经乡村,写下一组《浣溪沙》词记途中观感。②蒨:同茜,绛红色。③络丝娘:纺织娘,此处代指缫丝姑娘。④餪:女嫁三日送食曰“餪”,此处指馈赠饭食。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浣溪沙》组词以独特的视角,捕捉初夏雨后乡村两三画面,笔触始终不离农事和乡情,生活气息十分浓郁,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B.《其二》下阕写村落祠堂,村民扶老携幼,举行麦收前的赛神活动来感谢天降喜雨,祠前乌飞鸢翔,道旁老翁醉卧,人与自然和谐,一片喜庆。C.《其三》下阕写扶杖老农见太守造访,情不自禁地从田头捋下待熟青麦粒捣成粉,馈赠客人以尝新,词人趁势询问豆子何时成熟,满是关切。D.苏轼为官对田园怀有亲近之心,这两首《浣溪沙》词,写了行经乡村路途所见或所闻所问,无不反映乡民情绪,也交织着词人的欣悦和同情。【答案】C【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评价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据《其三》下阕“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餪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有“饥肠”语,应是青黄不接时农人挨饿;又有“餪”语,特指馈赠饭食。故知白发老人见太守来访,情急之下只好从田中捋些将熟的青麦粒捣成粉状,聊充招待。说“情不自禁地”不合词境,“尝新”也无从谈起。故选C。2.两首词的上阕分别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乡村女子?请简要分析。【答案】①《其二》上阕,捕捉乡村女子的群像,动态地再现她们稍事打扮争相围观太守热闹欢快的场景;匆促抹红的外貌描写、挤破红裙的动作描写,传神地表现了农家女充沛的活力。②《其三》上阕,描写雨后麻叶滋润光泽,设问谁家煮茧香,以此铺垫,引出娇语缫丝的农家女,顺序从视觉、嗅觉、听觉中来,着力表现了农家蚕妇的勤劳。【解析】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注意题干要求“两首词的上阕分别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乡村女子”,要回到两首词中找到表现乡村女子的相关句子,然后选取最主要的手法来分析。《其二》上阕,主要运用了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写出了乡村女子的活力与热情。“三三五五棘篱门”,捕捉乡村女子的群像,动态地再现她们稍事打扮争相围观太守热闹欢快的场景;“旋抹红妆看使君”,“相挨踏破蒨罗裙”通过对乡村女子们匆促抹红的外貌描写、挤破红裙的动作描写,传神地表现了农家女充沛的活力。《其三》上阕,主要运用了多种感官相结合的方式,写出了乡村女子的勤劳。“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描写雨后麻叶滋润光泽,设问谁家煮茧香,以此铺垫,引出娇语缫丝的农家女,“隔篱娇语络丝娘”从视觉和嗅觉再到听觉的描写,着力表现了农家蚕妇的勤劳。八、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文后各题。登太白峰①李 白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②与我语,为我开天关③。愿乘泠风④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一别武功⑤去,何时复更还?【注】①本诗作于由于朝廷昏庸、权贵排斥,李白“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政治抱负无法实现的背景下。②太白:这里指太白星,即金星。③天关:古星名,又名天门。④泠风:和风,清风。⑤武功:地名,一说山名,在今陕西省武功县。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运用了开门见山的手法,既回应了诗题“登太白峰”,又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奋发向上的精神。B.此诗的三四句与《蜀道难》中“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都是从正面实写太白山的险峻雄奇。C.此诗的五六句,境界开阔,形象自由轻快,诗人飘飘然有出世之思;化用“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语意。D.诗人借助想象,描写登山并幻想神游天界的情景,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政治抱负无法实现的惆怅愁闷心情。【答案】B【解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B项,“都是从正面实写太白山的险峻雄奇”错误,前者化实为虚,以虚写实,后者正面实写。故选B。2.《登太白峰》中,用来表现太白峰的高的哪些艺术手法,与《蜀道难》“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的艺术手法相同?请分析。【答案】①想象(虚写),“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用想象(虚写)的手法,以虚写实,表现太白峰的高。“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是诗人想象自己在蜀道中的所见:上面有迫使太阳神的车子掉头的高俊山峰,下面有奔腾澎湃回旋倒退的激流。②夸张。“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太白峰的高。“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用夸张写蜀道的高。【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都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意思为:太白星向我问候,要为我打开天关。李白并没有直接刻画太白峰的高峻雄伟,只是写他和太白星侧耳倾谈,悄语密话的情景,就生动鲜明地表现出太白山高耸入云的雄姿。这是一种化实为虚,以虚写实的手法。“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句意为: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纡回曲折的大川。那突兀而立的高山,高标接天,挡住了太阳神的运行;山下则是冲波激浪、曲折回旋的河川。诗人将夸张和想象手法融为一体,表现蜀道高险。“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句意为:举起手就可以接近月亮,向前飞行似乎已无山峦阻碍。运用夸张修辞表现山之高,高到伸手就可以接近月亮。九、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文后各题。风花①杨万里海棠桃李雨中空,更着清明两日风。风似病癫无藉在②,花如中酒不惺松③。身行楚峤远更远,家寄秦淮东复东。道是残红何足惜,后来并恐没残红。【注】①此诗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当时诗人受排挤调任淮西江东转运副使,从建康外出巡查民情。②无藉在:无赖,无所顾忌。③惺松:清醒。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表示海棠桃李经过春雨摧残,又饱受清明时节狂风吹拂,已经凋零殆尽。B.第二句“更”字写出风的冷酷无情,在雨打之后仍不放过残红,很有表现力。C.三四句诗人使用对比手法来描绘风与花,饱含对风的嘲讽与对花的怜惜之情。D.这首诗写景兼抒情,首尾呼应,惜花始惜花结,情感从感伤无奈到愤慨冷峻。【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C项,“三四句诗人使用对比手法来描绘风与花”错误,原文“风似病癫无藉在,花如中酒不惺松”,意思是风好像生病癫狂了,无所顾忌刮着,花儿好像喝醉了酒还不清醒,这两句用的是拟人的手法,把风肆意狂吹和被风吹之后的花儿的状态描绘出来了。故选C。2.元代诗评家杨戴说,律诗颈联“与前联之意相应相避,要变化”。请分析本诗颈联在内容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答案】(1)内容表达:由惜花到伤己思家,拓展了写作的内容。(2)结构安排:由前两联着力写风与花,转入写伤己与思家,由花及人,为尾联写忧世蓄势,使诗意起伏,富有张力。【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与作用的探究能力。综合赏析诗句注意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分析,内容上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形式上从遣词造句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分析。本题已经明确要求从情感表达与结构安排上探究其作用,要在整体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探究。律诗的四联在结构上一般符合起、承、转、合的安排。颈联“身行楚峤远更远,家寄秦淮东复东”,意思是诗人自己羁旅在遥远的楚峤一带,越往前行比楚峤更遥远,往秦淮东边的家里寄信,现在是比秦淮东面更远了;前两联主要写的是海棠桃李经过春雨摧残,在雨打之后仍不放过残红,又饱受清明时节狂风吹拂,已经凋零殆尽,饱含诗人对花的怜惜之情,而颈联从花写到自己,从惜花到自己,笔锋一转,写自己羁旅在异地,羁旅之愁油然而起,并且离故乡越来越远,思家的情感越来越强烈;这一联有与尾联在情感上相合在一起了;尾联“道是残红何足惜,后来并恐没残红”,意思是人们都说是凋残的花有什么值得怜惜的呢,到后来还是害怕连凋残的花都没有了,怜惜诗人此时受排挤调任淮西江东转运副使,从建康外出巡查民情的背景,感叹自己也是一朵凋残的花,没有什么人来怜惜自己了,到以后就更没有人怜惜自己了,自己也空有才华,实现不了自己的理想抱负,如今受排挤被外调,以后命运如何还不知晓,由花写到人,为抒发情感蓄势。十、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文后各题。送湖南部曲①辛弃疾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②。愧我明珠成薏苡③,负君赤手缚於菟④。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注】①部曲:即部属,属官。②符:这里指军中移文。③薏苡(yì yǐ):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果仁叫薏米,形似珍珠,可入药。“薏苡明珠”语出《后汉书·马援传》,后世用以指因涉嫌而受诽谤的人。④於菟(wū tú):虎的别称。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当年接到紧急军令,身穿青色制服,跨上骏马,在万众欢呼声中腾跃向前,表现出惊人的勇毅。B.颔联用典言事,表明诗人自己因为遭受他人的诬谤而离职,并为有功部属未能得到应有的奖赏而深感愧疚。C.颈联表明诗人自己既有知人之明,又有论事之胆,点明他受谗被谤的原因,暗含对湖南部曲的赞赏和勉励。D.全诗既申明己志,又慰勉友人,襟怀坦荡,层次井然,诗中充满豪宕不平之气,显得悲壮苍凉、雄健沉郁。【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A项,曲解文意。首联不是写诗人自己,而是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突出部属的勇猛形象。故选A。2.本诗尾联化用了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二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相同点:都表现了诗人先人后己、忘我无私的胸怀。不同点:杜甫的诗句,由自己住茅屋想到天下寒士居无定所,表达的是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而辛弃疾的诗句,表现了一位久经沙场的大将关爱部属、勉励友人的可贵精神。【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把握诗歌的基调和情感要从诗歌的标题、作者,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关键词、注释等入手。答题时先答出感情,然后结合诗句的内容解说。本诗尾联“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意思是,你去后鹏程万里为国效力,我不妨风雨破庐贫困终生。前一句祝愿对方鹏程万里,直上青云;后一句写自己送人的心情,只要被送的壮士有广阔的前途,到后来能为国家效忠宣劳,即使自己遭受政治上的挫折,在风雨交加的日子里,忍受“吾庐独破”的困厄生活也心甘情愿。展示诗人先公后私、先人后己的优秀品质,表现一位久经沙场锻炼的大将热爱部属的可贵精神。杜诗“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意思是,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解答时要知人论世,联系诗人生平思想及具体写作背景,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