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如此!杭州“米市巷”、“松木场”地名是这样来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杭州的街巷里弄在哪里 原来如此!杭州“米市巷”、“松木场”地名是这样来的……

原来如此!杭州“米市巷”、“松木场”地名是这样来的……

2024-07-01 03: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集市聚集了人,流通了物,人制造了物,物又是人烟生息的基础。有了集市,市以成城,城以护市。因而,在围绕集市展开的故事中,铺展开的甚至是整座城市的历史。

集市的传统,竟可以跨越数百年,绵延至今。米市巷、卖鱼桥、官巷、菜市桥……这份集市的喧嚣与热闹,就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古今相同,永远延续。

舌尖上的杭州

播讲:主播 黄钰清

早市点心,虽不如一日当中午餐、晚餐般让人费尽心思,却提供了一天开始所需的能量。某种程度上,也赋予了一天好心情的开始。对很多人来说,吃上熟悉的早餐,一天的忙碌才有了最初的寄托。

杭州,这座南宋的都城,在吃早饭这件事上也不马虎。尤其当时许多京官居住在这里,早上起来睡眼惺忪,整理衣冠出门怎么也要半个时辰,接着就是早朝,是没有时间自己做早饭的。

丑时三刻。

好在,朝天门外的御街上,已有人点了灯,舌尖上的杭州准备好展示她的精巧。

《千年市集声》一书中写道:

“幸好这御街之上,从大内和宁门后门起,至观桥以下,大街小巷,分散着无数面食店、羹汤店、素食店、馒头店、包子店,有卖煎白肠的,卖羊鹅事件的,也有卖烧饼、蒸饼、糍糕和馒头的。光馒头就有许多花样:四色馒头、生馅馒头、杂色煎花馒头、糖肉馒头、羊肉馒头、太学馒头、笋肉馒头、鱼肉馒头、蟹肉馒头、肉酸假馅馒头、笋丝馒头、裹蒸馒头、菠菜果子馒头、辣馅糖馅馒头等。”

“想要暖肠润胃,也有七宝素粥、五味粥、粟米粥、糖豆粥、糖粥十数种粥,又有血脏羹、羊血粉羹、杂菜羹等应有尽有,可供裹腹。随季节不同,所卖早点亦随时而变,冬天卖五味粥、七宝素粥,夏月卖义粥、馓子、豆子粥。还有在浴堂门口卖面汤的,就连药铺,早上也卖汤药二陈汤和调气降气的丸剂,以安养元气。”

各色各样的面,也是当时官爷们的心头好。尤其杭州成为都城以来,不少美食做法从汴京传来,保留了旧时风味。

书中描述道:

“桐皮面、姜泼刀、回刀、冷淘、棋子、桐皮熟脍面、丝鸡面、三鲜面、鱼桐皮面、大熬面、子料浇虾臊面、熬汁米子,三鲜棋子、虾臊棋子、虾鱼棋子、丝鸡棋子、七宝棋子、抹肉、银丝冷淘、笋燥齑淘、丝鸡淘、耍鱼面等等……”

“后市街贺家酪面、太平坊口王宣家旋饼、官巷口光家羹,中瓦前职家羊饭、张三猪胰胡饼都是吃客盈门,坐得满满登登的,生意红火得很……去望仙桥买些糕糜,去慈寿宫前称些熟肉,丰豫门的灌肺,南瓦的张家团子都可再尝。孝仁坊口的水晶红白烧酒听说是太上皇曾经宣唤过的,其味香软,入口便消。六部前的丁香馄饨,精细尤佳。李婆婆杂菜羹、贺四酪面、戈家甜食……”

湖墅米市“蒋自量”

播讲:主播 黄钰清

先来认识两个字:“籴(dí)”、“粜(tiào)”。从字面上不难看出,两个字一个指的是买进粮食,一个指的是卖出粮食。

南宋时的杭州(临安),城里城外百万人口,官员、军士、商贾、作坊主、手艺人、小经纪、仆役、伙计、僧尼都是不耕不种的。要养活他们,不靠籴米是不行的。

每天,从北新关运来的粮食有数万石之多,来自苏、湖、常、秀、淮南、江西、湖南、两广这些地方。

粮食运来,得有地方储存,所以那时杭州米仓很多。书中写道:

“运漕粮的纲船,由纲头率领,每船可载运粮食六七百石,大的可达千余石。殿前司并不拦阻,纲船一到岸,就由农寺排岸司负责检查与装卸。运至天水院桥北的省仓上界、东青门菜市塘的省仓中界、余杭门外佐家桥北的丰储西仓、德胜桥东的端平仓、斜桥南的淳祐仓、仙林寺东的平籴仓等官仓贮存。各仓从几十眼至几百眼库大小不等。每年春夏出籴陈米,秋收补上新谷,按数轮番更换,共可储千万石大米,加上军马草料,可支撑临安城两到三年的储备粮。”

还有各色所谓“民粮”要交易,催生了很多米市。杭州如今的“米市巷”当初就是民粮交易的所在地之一,而“十里银湖墅”的说法,也正是从那时兴起。

“载民粮的船就大小不一了。无数的山客水客,从苏、湖、常、秀、淮、广等处贩运客米来到。湖墅一带,从江涨桥起,米市桥、黑桥、夹城巷、通市桥、珠儿潭等地,凡船埠遍泊米船,沿街俱是米行。因人烟凑集,繁华热闹,有‘十里银湖墅’之称。”

蒋崇仁的米行,在米市桥下最好的位置,门面开阔、气派。入行三十多年了,米铺经营井井有条,而且讲究诚信,生意做得很厚道,许多农民愿意把全部的收成都卖给蒋家米行。

蒋家米行门还口立着一块牌子:蒋自量。贫困的难以为继的百姓,常到这里自量粜米。

《千年市集声》一书中写道:

“……在自家米行、米铺门口,专设了常平米垛。米价贱时,平价籴入。米价贵时,对那些贫乏无以自持之人,仍以平价粜出。如此已行三十载了。那贫困告贷者,都无需进门见伙计面,直接按需自取,将钱摆上即可。就是当时无钱,也可向桌上账簿上自写借粮数量,待有钱时再来偿还。”

香市赶集忙

播讲:主播 黄钰清

“兵燹、火灾、疫病、倭寇……”

历史的改朝换代让杭州的繁华一次次遭到侵袭。动荡之中,命运的捉摸不定让百姓们对神佛的护佑多了一份希冀,杭州热闹的香市应运而生。

二月十五花朝节,百花生日,直到端午节结束,历时长达四个月之久的西湖香市,就从这一天正式启幕了。

最早开始的是天竺香市。

西湖群山中,最高的就是天竺山。从灵隐寺到天竺山之间,依次坐落着三座古寺,分别为下天竺、中天竺、下天竺,宋朝时就已经香火旺盛。

二月二十九这一天,格外热闹,男女老幼争相到天竺进香。书中描绘了这样一幅场景:

“欲往天竺拈香的香客,全城上下,无论老少,不管俊丑,十八晚出城,步行前往天竺。从茅家埠起,一路男女老少,手提西兴驿所产的防风灯笼,络绎不绝,把一条山道挤得满满登登。地方仕绅、富室豪门往往举家进香。女眷们暗自比拼着服饰妆容,满头珠翠,斗献珍奇。把那大珠、珊瑚、瑶冠、玉钟玉盏、琉璃瓶、龙章、凤辇、玳瑁等,让小厮用红绸包裹了仔细携着,届时都统统献供给寺院。”

清明前,西湖香市的第二波——下乡香市开始了,迎来的却是另一批人。他们往往集体行动,包下一整艘船,从北新关进入杭州。书中这样描述:

“杭州人将江南运河上游苏、湖、嘉、锡、常等地称为下乡。这些香客都是下乡地方的蚕农。趁清明前,蚕季还没有开始,整村整村地前来烧香拜佛。船上还捎带装了各地的土特产,趁着香市好变卖换钱。江南水乡最丰富的,就是荷藕、菱角、芡实、珍珠蚌、蟹稻、果蔬、烟叶、茶菊之类的农产品。”

香积寺(摄影:周宇)

天色微微亮,船驶过北新关,在大关码头停靠,人们来到的第一站是千年古刹——香积寺。

“香积寺建于吴越国王钱弘俶纳土归宋的那一年,悠悠千载,见证、护佑了杭州百姓的富足安宁。”

上完香的人们,趁着时辰还早,要赶去位于松木场的香荡,在那里售卖从家乡带来的土特产。

“从花朝节起,松木场就开始热闹起来。各处苇荡都有荡主,凡进香船停泊,都要交停泊费,故而得名香荡。”

杭州人都熟知的松木场,名字从何而来?

“松木场河十分宽阔,由此可通往古荡、留下等地。为何叫做松木场?一说是杭城西北山区的薪柴都是由船运到此处交易。又说是因此地有棕毛场,遍布做棕绷、棕绳的作坊。”

香烛、灯笼、雨伞、土产、经佛、珠罄、素食、糕点……沿街茶坊、店铺、旅馆林立。

人们在香市边售卖,边进香,边欣赏春景,在杭州待上十天半个月也是常有的事。

杭州优秀传统文化丛书

“杭州优秀传统文化丛书”是一套旨在传承城市历史文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读物,坚持“讲故事、轻阅读、易传播”,充分呈现时代特色、全域特色、故事特色、开放特色。

整套丛书包括一部专著和十个系列一百余册图书,内容涵盖城史文化、山水文化、名人文化、遗迹文化、辞章文化、艺术文化、工艺文化、起居文化、风俗文化、思想文化等方面,既有全面展示,又有亮点凸显。

为了吸引更多读者尤其是年轻受众,丛书一改以文史专家为主要作者的习惯做法,邀请省内外作家担任主创团队,组织文史专家、文艺评论家把关提升,以丰富的历史故事承载优秀传统文化,以细腻的对话和情节蕴含优秀文化思想,但愿成为一套令人开卷有益、爱不释手、喜欢推介的好书。

收听平台

杭州之声 喜马拉雅 蜻蜓FM B站

杭州网 云听 浙江之声 中国之声

杭州之声播出时间

9月25日起

每天上午9:30—10:00

晚间22:00—22:30

频率:FM89

购买渠道

杭州出版社天猫旗舰店 当当网 博库网

新华书店 晓风书店 言几又

等各大书店有售

来源:浙江之声

供图:《杭州优秀传统文化丛书》编辑部

编辑:陈瑞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