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许多诗词歌赋与无锡有关,第一首就惊艳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无锡的舞厅又关了吗 原来许多诗词歌赋与无锡有关,第一首就惊艳了!

原来许多诗词歌赋与无锡有关,第一首就惊艳了!

2024-06-18 20: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锡惠公园内的“天下第二泉”,泉池水静,池壁的石龙头依旧,围栏中的泉井依然。外地游客纷纷驻足,凑近细看。

苏轼与无锡结缘,是因为他的朋友焦千之。当时,焦千之在无锡做知县,苏、焦二人同是欧阳修的门生,两人算是师兄弟。除了焦千之,苏轼还与无锡的钱安道、钱道人兄弟俩,宜兴的蒋之奇交好。因此,他常来无锡访友,留有佳作多篇。

北宋熙宁六年岁末(公元1074年初),苏轼因拜访钱道人来到无锡,步履所至,群峰有情。他带来了神宗所赐形似团月的小龙团贡茶饼,在惠山取二泉水煮茶品茗。喝了茶,苏轼意犹未尽,又登惠山之巅,眺望太湖,临风怀古,万千情愫溶万壑松涛之中。

宋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距苏轼登临惠山过去五年了,虽已双鬓花白,但他仍如初见般恋着二泉,从二泉中参悟人生。再游惠山,苏轼留下了《和三唐人惠山寺》。当年,苏轼乘船至高邮时,遇到了秦观与杭州僧人参寥,便邀请他们一起到无锡,同游惠山。秦观便做了《同苏子瞻僧参寥和三唐人惠山诗》。

大文豪苏轼对无锡的感情很深,他与宜兴好友交往也很深。“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苏东坡曾在宜兴买地安度晚年。最新的说法是,苏东坡在宜兴滆湖边上买了300亩水稻田。

黄埠墩

过无锡(宋·文天祥)

金山冉冉波涛雨,锡水茫茫草木春。

二十年前曾去路,三千里外作行人。

英雄未死心先碎,父老相逢鼻欲辛。

夜读程婴存赵事,一回惆怅一沾巾。

站在大运河边,眺望黄埠墩,只见河浪拍打“小岛”四周,泛起朵朵水花。树木掩映下的精致建筑隐约可见,一条条货船从旁边来来往往。春节前,本地园林、文史专家夏刚草又一次前往黄埠墩,发现刻有《过无锡》的诗碑还竖立在黄埠墩的正气楼前,修复完好的建筑、游船码头,令这处景点熠熠生辉。

说起文天祥的《过无锡》,夏刚草感叹:“这首诗可谓《过零丁洋》的姐妹篇。”

德祐元年(1275年),文天祥被派往元军军营中谈判,遭元军扣留,并沿大运河押解北上,路过无锡,夜泊河中黄埠墩。文天祥回想起他十八年前和弟弟文璧一起赴京城廷对,也曾经过这里。只可惜,同样泊舟于此,境况却大相径庭。深夜,他又一次翻读《史记·赵世家》中程婴营救赵氏孤儿保住赵国后代的故事,热泪盈眶、难以入眠,“感怀古今,悲不自胜”,写下了《过无锡》这首名篇。

不光是文天祥,历史上曾有“三帝王两宰相一青天”莅临过黄埠墩。“三帝王”分别是吴王夫差、康熙与乾隆,“两宰相”一是春申君黄歇、一是文天祥,“一青天”说的是海瑞。乾隆首次南巡到无锡,就曾驻跸黄埠墩,看到垂杨掩映中的黄埠墩似从水中冒出,很是惊讶,作七律一首,就叫《黄埠墩》。

惠山寺

惠山听松庵(唐·皮日休)

千叶莲花旧有香,半山金刹照方塘。

殿前日暮高风起,松子声声打石床。

(图via摄影师阿DA)

惠山寺,至今已有一千五百余年历史,钟声依旧、香火盛旺。老无锡们倚栏而坐谈兴正浓,天南地北,追古思今。言语间,来了一波又一波的游客,游人们听着解说,看着水中的红鱼,举起手机拍不停,生怕错过重要景色。走在静谧的寺院内,可以遥想古时,多少文人墨客乃至帝王将相,经过京杭大运河时,都要在惠山寺逗留。

南平王刘铄曾专程来锡赏景访友,对历山(即惠山)美景深深着迷,写了《过历山湛长史草堂》一诗。诗中流露出他想隐居于此,过高枕无忧生活的心情。这首诗也成为无锡历史上所存洋洋大观的写景抒情诗歌中的开篇之作。

《过历山湛长史草堂》(南朝·刘铄)

兹山蕴灵诡,凭览趣亦赡。

九峰相接连,五渚逆萦浸。

层阿疲且引,绝岩畅方禁。

泉溜夏更深,林交昼长荫。

伊予久缁涅,复得味恬澹。

愿逐安期生,于焉惬高枕。

(图via沈笑旦)

晚唐诗人皮日休更为典型。他中进士后即游苏州。应常州文人魏不琢之邀,两人来到了无锡。为了玩得尽兴,皮日休叫上好友陆龟蒙结伴而行,两人专门买了一叶小舟,还置办了酒菜,常常漂荡在无锡的芙蓉湖上,一面喝酒一面吟诗,以诗唱和,作烟水之游。他们从高桥出发,一直驶往苏州。

在无锡游览期间,皮日休写诗数首,其中《惠山泉》借诗讥讽唐相李德裕滥用职权,通过传递公文的官方驿站,递送二泉水为其享用,其意妙不可言。

碧山吟社

题碧山吟社图(明·吴宽)

诗坛高筑壬寅岁,胜事遥传大历年。

买地有资酬野衲,品泉无谱问茶仙。

树藏亭子清风里,路绕云根小洞边。

赓倡愿随诸老后,结盟迟我赋归田。

在惠山东麓春申涧旁的林阴中,藏有古诗社碧山吟社的旧址。碧山吟社里面有十老堂、濯缨亭、涵碧池、芙蓉径、古木陂等建筑和景点。直到现在,由文徵明题写门额的“碧山吟社”旧址还保存在原地。一个民间诗社,前后延续达500余年,可见无锡诗风之盛、诗人之多,而这处旧址也成为古今文人到访惠山的必寻之处。

明代苏州状元吴宽是碧山吟社秦旭等“十老”的晚辈,又是诗友。他常被邀请来无锡惠山相聚。《题碧山吟社图》是吴宽为沈周所作《碧山吟社图》而作的一首题画诗,叙事巧妙、写景自然。

(图via缀青)

从市诗词协会了解到,碧山吟社创建于明成化年十八年(公元1482年)。宋代婉约词派领军人秦观后裔,迁无锡一宗后人秦旭,在惠山北麓,购置山地,建房筑亭、开径堆坡、引泉浚池、修竹茅林,并与无锡九个在野学士老诗人结社,初为十老社,后称碧山吟社。

明清两代,几经荒废,秦家后裔几经修缮复社。后由太平军烧为灰烬。民国初,唐文治根据惠山摩崖石刻,撰记,现置碧山吟社后院左侧。民国初,修建惠山小学时,发现文征明题字匾,方知原址。上世纪50年代起,碧山吟社得到修复,亦有锡邑诗人活动,终未成气候。

(“明四家”之一沈周绘《碧山吟社图》局部)

1986年1月6日,徐静渔、庄申、冒亦诚倡议并实施复社,历经蔡学标、袁宗翰等社长殚精竭虑开展诗词活动,碧山吟社逐年壮大,至今会员达200多人。

惠山祠堂

谒先师顾洞阳公祠(明·海瑞)

两朝崇祀庙谟新,抗疏名传骨鲠臣。

志矢回天曾叩马,功同浴日再批鳞。

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

世德尚余清白在,承家还见有麒麟。

(图via凯德印象)

惠山古镇,祠堂林立,既有钦定官设的祠堂,也有民间联宗立庙所建之祠,神祠、先贤祠、墓祠、寺院祠、贞节祠、宗祠、专祠、书院祠、园林祠、行会祠等十大类共22种祠堂系列完整,主祀、配祀人物数量之多、建筑密度之大、祠堂类型之齐全,为国内外罕见。顾洞阳公祠几经风雨幸存至今,为海内外游子的寻根之旅增添了生动注脚。

说起海瑞,不得不提他写的《谒先师顾洞阳公祠》,这首诗是描写惠山诸祠堂佳篇中的佼佼者。海瑞任应天巡抚时,为追怀老师,奏檄建祠,并在落成几年后亲临无锡谒祠。“志矢回天曾叩马,功同浴日再批鳞。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仍留社稷身”,海瑞这首诗虽是歌颂老师顾可久的,但其实也是海瑞本人耿直敢谏的真实写照。只有拿自己的生命为百姓撑起一片青天的人,才配得上这样的语句。

太湖

鼋头渚游眺同蒋文学三、王茂才(明·孙继皋)

渚势欲吞湖,湖流归旧吴。

天浮一鼋出,山挟万龙趋。

浪急悬厓动,风颠系艇孤。

持竿堪此地,渔钓本吾徒。

(图via瓦尔登湖寂静的清晨)

太湖烟波浩渺,激起千倾波浪万千诗,或忆旧事,赞范蠡,叹西施;或寄情七十二峰,让人浮想联翩;或登高远眺,一览云涛鸥群起;郭沫若曾发出了“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的盛赞。

(图via陈广林的微博)

明代无锡状元孙继皋的《鼋头渚游眺同蒋文学三、王茂才》描写了从船上远眺鼋头渚所见,吟出“天浮一鼋出,山挟万龙趋”。他写下此诗三百年后,这里果然建成了著名的太湖最佳名胜。当时交通不发达,取道无锡者不可能都到太湖边去走一走,否则,相关的诗篇可能会更丰富。

泰伯庙

谒至德祠(明·高世泰)

稻香岸岸一祠收,荆巷蛮村在两头。

百世三吴开日月,万家合祀肃春秋。

黄冠精舍琴声出,苍藓残碑露气流。

谒罢让王私洒泪,几时龙战息神州。

走进泰伯庙,可见庙貌庄严、殿宇深沉,单孔拱形石桥北,花岗岩石牌坊所镌“至德名邦”四字尤其醒目。至德殿巍然而立,泰伯像古朴庄重、高贵典雅,让人不由想起孔子所称的“至德”和司马迁在《史记》里所列的“世家”第一。

高世泰是高攀龙的侄子,明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进士,后半生处在清朝。休官回家后,他没再做官。当时,东林书院已拆毁近20年,他建造了东林书院原有的燕居庙,取出珍藏的原孔子牌位放进去,春秋二季加以祭祀。《谒至德祠》是写泰伯庙的代表诗作之一,高世泰咏今思古,感怀泰伯“三让天下”的至德。泰伯庙庙址在句吴古都梅里(今无锡新吴区梅村街道),始建于东汉永兴二年(公元154年),明弘治年间重建,后多次重修,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如今的泰伯庙,是海内外吴氏宗亲的根之所系,联络中心,一年一度的泰伯庙会更把至德精神发扬光大。

其它诗作

无锡县历山集诗(南北朝·江淹)

愁生白露日,思起秋风年。

窃悲杜蘅暮,揽涕吊空山。

落叶下楚水,别鹤噪吴田。

岚气阴不极,日色半亏天。

酒至情萧瑟,凭樽还惘然。

一闻清琴奏,歔泣方留连。

况乃客子念,直置丝竹间。

泊舟无锡雨止遂游惠山(宋·杨万里)

天教老子不空回,船泊山根雨顿开。

归去江西人问我,也曾一到惠山来。

别无锡南禅莲老(宋·曹勋)

生平罹百忧,老来始一欣。

得履方外趣,不涉卷内闻。

留锡憩福境,禅悦志所勤。

日款乡关旧,俱叹鸿鹄分。

偶同一窗雨,永怀九仙云。

好持洞下香,法界期普薰。

关于江阴

送清上人归暨阳(宋·释行海)

中分吴越大江流,君自东归我尚留。

烟锁白杨渔浦晚,风鸣黄叶凤城秋。

穷途散尽三千客,故国难忘十二楼。

依旧团圆今夜月,照吟不照别离愁。

澄江周次(清·王揆)

湾头浅浅露平沙,一曲清溪杂野花。

溪外青山山下树,树中茅屋是人家。

关于宜兴

题宜兴迎华驿(宋·无名氏)

家问不来秋夜长,白鸥眠处倚牙樯。

风摇湖水动山影,天压陇云低雁行。

菊老过时犹嚼蕊,鱼逃无水尚鸣榔。

洗兵马诏何时下,免遣农夫坐女墙。

送蒋推官归宜兴(宋·王洋)

阳羡溪头蟹正肥,三年客尽拂征衣。

一川秋色背人去,满路黄花迎子归。

那么问题来了,关于无锡的诗词为何有这么多?本地文史专家认为,无锡自古人文荟萃,文风极盛。数千年间,泰伯奔吴、寿梦称王、阖闾筑城、勾践灭吴、黄歇封国……一部部历史大片在此上演。文物古迹星罗棋布,加上吴地淳厚的民风民俗,吸引无数文人墨客到访。他们因景生情,留下了大量名篇佳作。

最近,央视“中华诗词大会”节目热播,也是时候读一读关于无锡的诗词了~

(部分图文来源:江南晚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