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做好新闻舆论监督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新闻舆论监督现状研究 浅析如何做好新闻舆论监督

浅析如何做好新闻舆论监督

2024-07-07 14: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新闻舆论监督是针对社会上某些组织或个人的违法、违纪、违背民意的不良现象及行为,通过报道进行曝光和揭露,抨击时弊、抑恶扬善,以达到对其进行制约的目的。舆论监督是社会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众传媒的基本职能之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闻舆论监督的范围主要是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对象主要是国家机构和社会公共服务事业的工作人员,其重点是权力组织和决策人物。新闻舆论监督也是群众行使社会主义民主权利的有效形式。依托新闻媒体而存在的新闻舆论监督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加大舆论监督力度,传播正能量

  互联网时代,无论身处何地,都能随时爆料社会上的假、恶、丑问题,形成话题,引发社会的极大关注。因此,在新闻报道中,坚持正确的新闻导向,站在更公正、更负责的立场上规范社会舆论显得尤为重要。一段时间以来,一些部门和个别人简单地把舆论监督报道叫作负面报道,而少数传媒将舆论监督异化为单纯的揭丑式、哗众取宠式报道。新闻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应充分发挥建设性舆论监督的价值,使舆论监督切实起到发现问题、预警社会、解决问题、造福群众的作用。

  新闻媒体应利用传播媒介的优势,联合起来主动地进行舆论监督,加大新闻的舆论监督力度,充分利用手机、互联网、微博等新媒体工具,向人民群众及时传播实时的新闻动态,获取群众的看法和建议,并在传播过程中迅速占据舆论制高点,正确引导群众舆论,提高新闻在舆论环境中的引导力和把控力。

  强化舆论监督的社会责任感,秉持对自己负责、对受众负责的态度在新闻报道中把握好度,掌控好节奏,引导正确的报道方向,以理性、客观、公正的新闻赢得社会的认同和尊重。新闻舆论监督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重要的一环,在充分保证受众的知情权、参与权以及表达权方面显示出新活力和表现力。舆论监督只有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自己的第一职责,充分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

  提高采编人员的调查研究水平,建立高素质人才队伍

  “七分采三分写”是新闻界一直以来的共识。做好舆论监督工作,只有深入事件现场,深入市民生活,深入社区村庄,才能感同身受,写出的报道才更有力度与温度。在艰辛的报道一线,记者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得到锻炼,对公平正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善于发现问题,准确作出判断,冷静作出分析,业务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同步得到提升。每篇报道的主题如何定、稿件怎么写,考验记者的“脑力”;对手头素材进行深入分析、提炼,准确表达调查到的情况,并精准分析深层次原因,需要扎实的“笔力”。

  做好舆论监督报道,更要提高采编人员的调查研究水平。这其中不仅要有深入基层摸清实情的钻劲,也要有让采访对象吐露实情真情的水平和冲破重重困难摸到一手材料的能力。要建立高素质人才队伍,引导他们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和专业的水平,履行舆论监督的职能和使命。舆论监督的选题应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同时又要关注社情民意,选择党和政府以及群众共同关心的议题。能不能把舆论监督的议题选准,引发共鸣,考验的是采编人员的发现力,要善于说“别人想说而未说的话”。

  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要求监督主体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强化公共政策和公共事务学习,在舆论监督中提高敏锐的洞察力;要做好深入的调查,实事求是反映群众的呼声,统筹提出谨慎稳妥、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要创新监督方法,掌握新形势下的监督原则和程序,研究监督客体心理状态,吸纳网络时代新载体,探索舆论监督新方法。

  新闻媒体记者要提升道德素养和职业道德,学习法律知识,进而提升综合素质,在报道中以诚实公平为报道原则,以社会责任感为己任,始终坚持党的利益和人民利益保持一致,有效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除了专职记者,行业记者搞监督也是一个创举。常年的职业生涯,让行业记者对所报道的领域熟稔于心,行业记者转变一下视角,从监督的角度观察行业,对行业问题看得更全面、更准确,写出来的监督报道更能切中要害,保证报道真实,经受得住各方质疑和时间考验。

  党报舆论监督报道,重在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不能就事论事,而是要剖析出背后的原因,提高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建设性舆论监督要重点关注两大领域。一方面,要围绕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舆论监督,否则可能就会脱离主航道,监督不到点子上,陷入自说自话的状态。另一方面,要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焦点展开监督,把监督对象定格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广大群众实实在在的诉求反映上去,切实增强群众对舆论监督的参与感和获得感。建设性舆论监督的核心在于“建设性”,也就是舆论监督的水平和效果,以及舆论监督在解决问题、守望社会、维护规范中所发挥的正能量。

  建设性舆论监督是舆论监督的必然方向。在网络信息爆发式增长的大背景下,层出不穷的暗拍暗访、“钓鱼式”监督乃至不时出现的新闻敲诈,让不少群众对正常的舆论监督也开始出现逆反心理。正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不利环境下,舆论监督要展现生命力、赢得群众信任和尊重,就必须牢牢把握建设性的方向,立足于帮助化解矛盾、改善现状,发现问题盯住不放,通过问题解决的实在成效,让各类监督对象认识到自觉接受舆论监督的益处,认识到监督方与被监督方根本利益的一致性,这是舆论监督的必然方向,也是舆论监督的生命力所在。

  建设性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提升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的重要途径。当前,随着传播手段的多元发展,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自媒体迅速发展,传统主流媒体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局面下,主流传媒应该扬长补短,发挥自身优势,在舆论监督的建设性上做文章,使之成为提升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的重要途径。积极有效地发挥“温度计”“报警灯”职责,下情上达,保证社会舆情及时通达。更重要的是要肩负起“参谋部”“智库”的职责,以深刻、妥当、可操作的意见建议和钉钉子的精神劲头,倒逼问题解决,赢得群众信赖。解决问题是建设性舆论监督的最终落脚点,这就要求舆论监督主体在监督过程中防止所言所论浮在表面,抓不住问题实质;又要防止提出的措施虽然不无道理,但是走得太远太急,没有考虑特殊的人文、财务、法律等环境支撑,短期内无法付诸实现。

  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主体视角独特、渠道特殊等优势,建设性地把群众诉求调查、收集、汇总、提炼,传达给各级党委政府,并督促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回应群众诉求,积极进行整改,实现党的工作和群众诉求无缝衔接,进而实现舆论监督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综上所述,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对和谐社会、法治社会的建设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想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强与民主监督的结合;提高采编人员的调查研究水平,建立高素质人才队伍;牢牢把握“建设性”这一原则,真正使舆论监督成为发现问题、化解矛盾的利器,成为密切党和群众血肉联系的纽带,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水平,从而保证监督效果。

  (作者单位:阳泉日报社)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