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有条小河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成都市新津县的历史人物 故乡有条小河

故乡有条小河

2024-02-06 15: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自从喜欢上了休闲骑行,活动范围就扩展到方圆50公里。骑行的第一步是规划行程,“根据量力而行”原则,骑行单边大概50公里。 10月15日,约几个朋友,开启了“一日周边休闲骑”活动之“寻找杨柳河的源头”。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的祖国》 杨柳河【在温江县西南,自县西岷江分流,曰石鱼河,经县城西分为二支,一支南流名杨柳河,流二十里入双流县界,名黄水河,一支遶县南而东经双流县西下流仍合杨柳河,又南至新津县东入江,按此即元和志之温江也】《大清一统志.卷292.成都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口号很好,实现口号更为伟大! 记得小时候,父亲有门手艺,当时叫剃头匠,在镇头上开了个理发店。父亲每天除了喝茶、剃头,就是在穿镇而过的杨柳河里打水做饭,一碟花生、外加一盘小荤菜,配二两白酒,小日子过得还是可以。(PS:人的确倾向于记忆美好的东西,苦难总是被选择性遗忘),不知什么时候起,河里的水不能吃了,门前就多了一个钢管井,取地下水,烧开,沉淀下来供人喝,剃头洗头的水烧热即可......好像那时我正读小学,然后开始给父亲送午饭,每次送饭可以获得5分钱的劳务费....... 时至今日,我们离取杨柳河的水来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曾记得家住在杨柳河附近的人,经常会说这样的话,“有空没有?我们到杨柳河边去喝茶!” 随着年龄的增加,就喜欢回忆!但是,就算在我们身边,每天司空见惯的人物、地点,我们到底知道多少?其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比如,家乡的小河沟——杨柳河,又有多少人想过,在乎过?这个算一个开头吧!

1、网络考证一下 杨柳河,古名温江,又名石鱼河,在今四川温江县西。 《清一统志·成都府一》:杨柳河 “在温江县西南,自县西岷江分流,曰石鱼河。径县城西分为二支:一支南流名杨柳河,流二十里入双流县界,名黄水河;一支径县南而东,径双流县西,下流仍合杨柳河,又南至新津县东入江。按:此即《元和志》之温江也”。 1)、石鱼河今天在金马河之西,连二里市的崇江桥就横跨这条更小的河。 2)、难道记载的岷江是羊马河。 3)、按《清一统志·成都府一》记载,杨柳河分为三段,温江境内就叫温江,双流境内叫黄水河,下游新津境内叫杨柳河。

清宣统元年成书的《新津县乡土志》云:“河(杨柳河)面不宽而终年不竭,油、麻、叶烟,舟楫往来相望。” “(作物)每霜降前后落实。取材运往县城,溢衢巷。邻境商贩恒来取售,盖益部之奥区也。” 清代进士彭端淑曾居住在双流段杨柳河的彭镇,1763年他对彭镇的杨柳河上的第一桥撰写过一篇碑文《第一桥记》,其中写到:“舟楫往来不绝,四方商贾蜂拥蚁聚。” 2、今天杨柳河的形成 今天的杨柳河,东起江安河,流经温江城区,至西南方向流过双流的柑梓树、彭镇和黄水镇,经新津城南白鹤滩附近处汇入岷江,全长65公里,其中温江境内约20公里,双流境内约30公里,新津约16公里(不准确哈)。 1976年.......

这是整条河(旁边的路)唯一的简介,在温江、双流、新津的地方志或许有记载,得空去瞧瞧?

3排梧桐树应该是2000年左右移栽的,这个方法很好,估计花费不少,还有各个属地管理的问题的。

从温江城内出发骑行杨柳河,不管是去下游寻找杨柳河并入岷江处,还是去上游寻找杨柳河的源头,总之整个杨柳河都在骑行规划范围内。 寻找杨柳河的源头,总体上顺着江安河往上游骑行,大约15公里。杨柳河分流于江安河,准确地说去起点就是江安河一支渠。另外,我不确定江安河二支渠、三支渠等是否也流入杨柳河,大概率不是,而是从杨柳河河面上通过简槽渡过。

那一天,一同寻找杨柳河源头活动的小伙伴

关于江安河一支渠、二支渠......这些支渠从江安河分流出来,再从斗进水闸分成更小的河沟,形成成都犹如毛细血管的灌溉河网,滋润着成都平原。 江安河从上游都江堰岷江的内河分流出来,一直呈大体南北流向,由北偏西向南偏东顺流而下。它的支渠则是从东流向西。更小的斗又回到了北向南流。

途中可以顺带骑游几个景点。 1、江安河及幸福田园

江安河是岷江滋润成都平原的内江的一条主要支流,而内江和外江据说是李冰父子开凿出来的,是成都成为“天府之国”的原因之一。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三国志·诸葛亮传》 “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 从水源的更远的水源来讲,杨柳河起源于江安河,江安河起源于都江堰内江,都江堰内江起源于岷江上游。 岷江有东西二源:东源出自高程3727米的弓杠岭;西源出自高程4610米的朗架岭,一般以东源为正源,两源汇合于虹桥关上游川主寺后,自北向南流经茂汶、汶川、都江堰市;穿过成都平原的新津、彭山、眉山;再经青神、乐山、犍为;于宜宾市注入长江。 不管是岷江还是长江均起源于中华水塔——青藏高原。

2、汪家湾花海 汪家湾花海在汪家湾社区(原玉石乡)、金马河旁边,离杨柳河(种植梧桐树)起点仅1公里左右。

3、午餐选择了寿安镇俞庙8组的黄烧兔 我特别喜欢这家的红烧兔子(可能是个人口味的原因)。特别申明,本人没有得到店家的任何商业利益,也不做特别推荐。不过如果你不小心去了,而且是因为看见这篇小作文,麻烦你告知店家是一个叫米饭的推荐的,万一店家给你打折呢!

附近的大墓山 鱼凫王墓位于寿安乡火星村,俗呼“大墓山”。据清乾隆《温江县志》、嘉庆《温江县志》和民国《温江县志》均载:“大墓山,城北二十五里,相传为鱼凫王陵”。 1985年7月,经成都市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该墓坐南向北,单冢墓土冢,长85米,宽62米,墓高5米,占地3千多平方米。

4、餐后,沿着杨柳河边的梧桐大道骑行回家(温江)。中间路过一个叫和盛镇的小镇,古名舒家渡。

“川西剿匪纪念碑”,那又是一个令人唏嘘的历史......新生的共和国是由多少人的血肉铸就! 川西剿匪纪念碑位于成都市温江区和盛镇,距杨柳河约0.5公里,是成都平原唯一的一座剿匪纪念碑。上刻有以朱向离将军为代表的近100名烈士英名。 朱向离将军 川西剿匪 第18军进藏

零公桩,这个在全国各地,好多地方都有的名字。这个地名,就如同北京,作为首都,是全国各地各编号国家公路的起点一样的作用。有零公桩的地方,一定是某个地理位置的原点,中心!温江也不例外,下面来看一下什么是温江,百度?。 零公桩(公交站)附近的公交站: 零公桩、凤溪大道、市五医院、凤溪大道、四季花乡、市五医院、庆丰小学、德通桥、五医院、云溪路、云溪路、双瓦窑、云溪路南、综合市场、温江综合市场、新华书店。 零公桩(公交站)附近的公交车: 温江104路、温江102路、319路、762路、780路、温江203路、温江107路、温江101路、763路、温江105路、温江106路、温江206路、752路等。(好多?) 温江 1950年设温江专区,属川西行署区。温江专署驻温江县。辖温江、郫县(驻郫筒镇)、崇宁、彭县、新繁、新都、成都、华阳(驻中兴镇)、双流、新津、崇庆、灌县等12县。 1951年将新津县划归眉山专区;原属眉山专区的大邑县划入温江专区。 1952年温江专区属四川省领导。撤销成都县,并入成都市及温江、新都、郫县、新繁4县。温江专区辖11县。 1953年原眉山专区所属名山、蒲江、新津、邛崃4县及绵阳专区所属广汉、金堂(驻赵镇)、什邡(驻方亭镇)3县划入温江专区。辖18县。 1954年将名山县划归雅安专区。 1958年撤销双流、崇宁2县,将双流县并入温江县,崇宁县并入郫县、彭县、灌县3县。温江专区辖15县。 1960年撤销蒲江、新津、什邡、新都4县,将蒲江县并入邛崃县;新津县并入大邑县;什邡县并入广汉县;新都县并入新繁县。温江专区辖11县。 1962年恢复双流、蒲江、新津、什邡、新都5县。温江专区辖16县。 1965年撤销华阳、新繁2县,将华阳县并入双流县;新繁县并入新都县。温江专区辖14县。 1970年温江专区改称温江地区,地区驻温江县。辖温江、郫县(驻郫筒镇)、灌县、彭县、什邡、金堂(驻赵镇)、广汉、新都、双流、新津、蒲江、邛崃、大邑、崇庆等14县。 1977年将金堂、双流2县划归成都市领导。温江地区辖12县。 我们将新中国的历史分为改革开放30年和前30年,可以看出前30年,温江是以大地区的形式存在的,我无从知道零公桩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但是零公桩有可能是温江还是专区的时候就有的。另外零公桩在当时应该是一个时髦的名词,我认为它代表了科学,而科学是来自西方的。零公桩其实是0公里起点的意思。那么,1公桩、2公桩,......N公桩呢?刚好,到现在还有几个以公桩命名的公交站还存在,它们刚好在温江县城以北,杨柳河的上游沿杨柳河边存在着。 和盛镇刚好在7公里处

和盛镇的牌子和前面的7公里标记

四公桩公交站牌,离德通桥4km。公交W23路基本在杨柳河边的温玉路上行驶 零公桩、四公桩、十公桩、十三公桩、十六公桩……使我想到了缅北105码,还有缅甸中部高速公路有个多少码,就是以x英里处做标记的站点! 但是,下游没有了,所以温江还是只能管温江! 零公桩:海拔540米左右

从温玉路往南,跨过成温邛高速路,杨柳河旁边有一个成都印钞有限公司。公司前身是国营东河印制公司,1993年由三线调整搬迁至成都温江。

德通桥也有历史,在桥头可以看,记不得了!

战备二支渠

杨柳河灯笼堰,不确定是不是杨柳河上的第一个水电站,大家记得是什么时候用上电的?我们家大概是1980年,记不清楚了,但是,这些杨柳河小水电站附近的村民是先用上电的。时过境迁,这些算不算工业化初期的啥文物,如何开发利用呢?

杨柳河灯笼堰水电站

杨柳河灯笼堰水电站

下面是杨柳河上的柳林水电站

下面是某某水电站,现在是拦河处理垃圾的点

下面是柑梓树水电站

柑梓树水电站

待续.......

杨柳河边的乡镇,现在犹豫合乡并镇,很多都不是行政镇了,大概变成了某某社区,某某街道。 从杨柳河上游开始:汪家湾社区(玉石乡)、团结桥社区(通平乡)、和盛镇、跨过高速公路是成都造币厂、德通桥(零公桩)、柳林(基本是温江城了)、柑梓树社区、彭镇、黄水镇、花园镇。 从温江出发,骑行12公里可以到达彭镇,有几条古街、遍街的茶馆还是可以逛一下的,特别是网红大胡子茶馆!

吃饭推荐:芸芳味(苍蝇馆子),告诉老板娘,说是米饭推荐的,保证有优惠!

杨柳河的某个终点:老川藏路

牧马山,传说是三国诸葛亮的放马基地

在双流彭镇到黄水镇段,河道依然笔直,黄温路边的行道树依然是近50年前种植的梧桐树。 附近有几个景点:双流新城公园、空港花园、应天寺 杨柳河在黄水镇以下,可以算新津段了,河道或许是原始状态了,特点就是弯曲,河道旁没有骑行道路。

杨柳河在桃荚渡(不晓得有没有这个名称)和白河汇合,形成新的杨柳河,再往下就进入新津。我想起了王勃的“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了。

白云寺最高点牧马山上顶海拔483米,山下海拔471米。

杨柳河上的桥,是否需要保护和利用? 杨柳河上的小水电站是否需要保护及重新利用? 梧桐树是否需要重新认识、保护? 既然成都要建公园城市,这条小河沟有没有必要成为样本?旁边的路是否变成绿道?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