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百位教育名家① 近代教育先驱者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康有为人物评价2000字左右 探寻百位教育名家① 近代教育先驱者

探寻百位教育名家① 近代教育先驱者

2024-07-07 07: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为提升我部学子师范生素养,坚定教育初心,继续砥砺前行,我部开展“探寻百位教育名家”活动。在深入了解教育名家的过程中,把握时代教育发展命脉,完善自身教育理论体系。我部学子将以文字、图片、短视频等多种形式来宣传教育名家,第1期由2019级学前教育专业赵可馨同学为我们介绍教育家——康有为。

“探寻百位教育名家”小讲堂  

  

教育家资料卡  

  

康有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人称康南海,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

 走进教育名家

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光绪五年(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光绪十四年(1888年),康有为再一次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却因受阻未上达。光绪十七年(1891年)后,他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得知《马关条约》签订,他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康有为力陈明清两代科举考试注重八股、试帖和楷法的危害,请求光绪帝令“今乡会重试,请改试策论”。并且进一步提出废科举,兴学校。

思想荟萃 

  

1.“中国人聪明为世界之冠, 泰西人亦亟推之 ”  ——教育救国的思想

康有为是一个教育救国论者,他认为一个国家的强弱是以文化教育发达与否为转移的。面对清朝末期帝国主义疯狂掠夺、中华民族备受欺凌的现实,康有为坚定地主张用教育的力量培养人才,以人才去改良国家的政治,唯有政治的改良才能改变中国的贫穷和落后状态,从而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2.“泰西之所以富强,不在炮械军兵,而在穷理劝学”  ——普及大众教育的思想

康有为从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经验中发现,日本之所以一跃成为东亚强国,原因在于他们重视教育并致力于提高国民文化程度。于是他提出“开民智”的教育主张。康有为普及教育思想的重要方面就是男女平等受教育,他认为女子的智慧不亚于男子,她们对人类的贡献甚至超过了男子。 

3.“停止八股试贴,推行经济六科,以育人才而御外辱”  ——改革教育体制的思想

在教育体制改革方面, 康有为提出了“远法德国 ,近采日本 ,以定学制”的主张。他认为要建立新的教育体制, 必须废除八股取士, 改革科举制度, 他呼吁 “变科举, 广学校, 译西书, 以成人才 ”。他关于学校教育制度的设想反映在1884年写成的《大同书》中。他设想了大同社会的教育是有一个前后相衔接的完整的学校体系。该学校教育制度强调早期教育、学前教育,主张男女教育平等,主张实行德、智、体、美诸方面发展教育,反映了改良主义者的良好愿望。  

4.“德育居十分之七 ,智育居十分之三 ,而体育亦特重焉“  ——德育为主,全面发展的思想

  康有为把传统的教育思想归结为德 、智、体三个方面,并以德育为先为重。康有为在《长兴学记》中要求学生在德育方面摆脱外界物质的引诱, 立下刻苦攻读的志向, 戒慎于前,置生死患难于度外 ,砥砺气节。康有为在中国教育史上明确提出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这不仅对当时及后来学校教育内容的革新和发展起了重大的指导作用。

5.“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尊重教师,注重实践的思想  

康有为认为教师是传播知识、教化人民的楷模,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酵母,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康有为认为办好一所学校, 教师的素质和水平是重要的内在因素和最基本的条件,所以教师必须选择那些贤达之士, 敬业之人,方能担当培养学生的重任。在教学方法上,康有为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主张实业教育, 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  

感悟与收获  

梁启超在《康有为传》中这样评价康有为:“如鸡之鸣先于群动,如长庚之出先于群星。”作为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康有为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方法无疑是一份宝贵的遗产。他的诸多智慧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对今天中国的教育改革也不无借鉴意义。  

作为近代中国第一个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并付诸实践的教育家,康有为所办的万木草堂培养了大批维新变法人才,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我们更要向康有为先生学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所知所学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只有把知识弄懂用活,把知识贯穿到生活之中,教育才能与学生的生命相碰撞。

 ——2019级学前教育 赵可馨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