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封坛文化节主题 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2023-03-10 08: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第一篇: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当今社会,人们大都在学习欧美的先进知识与文化。有意或是刻

意的模仿,不知不觉间对中华传承

5000

年的文化有着一种鄙夷与抵触。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背景来看,整个中国的近现代史是一个逐渐融入以

西方为主导的世界历史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不断地拥抱西方、对西方

亦步亦趋的追随过程。因此,五四的发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

了一个漫长的发酵过程。之后中国传统文化又经历了文革等数次冲击,

在亦步亦趋中逐渐的走向了舞台的后面。可是以下的历史不能否认,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很早很早就已经吸引了西方的传教士、学者、

文学家、艺术家、旅行家以及商人等等这些社会的精英分子的注意,

引起了他们广泛的注意,并且通过他们又广泛地传播到世界各地。中

国的文化在

16

18

世纪,通过有些著名的外籍人士,如意大利人传

教士利玛窦(

1552

1610

)、德国人汤若望(

1592

1666

)、比利

时人南怀仁(

1623

1688

)等一大批传教士的著作和他们的活动,在

当时欧洲实际上掀起了一场实实在在的“中国热”。我们的《诗经》

是“五经”之首,尤其受到传教士的青睐,曾经出现过众多的译本。

比利时传教士柏应理(

1623

1693

),他主持翻译、编写的《中国贤

哲孔子》,这本书在西方的反响也比较大。该书包括《大学》、《中

庸》、《论语》和《孔子传》等几个部分,向西方全面地介绍了孔子

这位贤哲的思想。这本书极其推崇孔子,称他是“道德及政治哲学上

的最博学的大师和先知”。那么在西方,被称为“先知”的有耶稣、

穆罕默德,中国的孔子也被他称为“先知”,而且还称为在“道德及

政治哲学上的最博学的大师和先知”。中国文化的主体精神就有两个

方面的特质:一个是继承自己的传统,因为传统里面有许多我们自己

创造的好东西;一个是吸收别人的经验,因为别人的经验里面有许多

可以为我们所用的好东西。这个既尊重传统又见贤思齐的精神,是真

正符合唯物主义和辨证法的。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站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