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式托育,新的托育模式来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天津0-3岁婴幼儿托管中心有哪些 家庭式托育,新的托育模式来了!

家庭式托育,新的托育模式来了!

2024-07-06 12: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妇女报 ,作者中国妇女报

中国妇女报

全国唯一女性主流大报。女人的知己,男人的朋友。

“梳理2019年至今发布的一系列托育扶持政策,我认为,不管是国家还是卫健部门,都越来越务实了,最终目的就是要解决生育难、养育难的问题,真正是在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幸福考量。”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托育扶持政策,为促进托育服务事业发展蓄力,取得了积极进展。家庭式托育点经营者、妈咪助理宝宝托育中心创始人郝勇刚深刻感受到:“政策给了托育行业从业者更多选择。”

托育机构是承担婴幼儿托育服务的重要场所。目前,我国托育服务类型呈多样化形态,不仅包含较为常见的机构式托育、幼儿园托班,也涌现出了新的托育模式——家庭式托育。这些服务模式各有优点,但相较其他类型,家庭式托育服务由于规模小、监管模糊、备案难度大等原因,一度成为托育服务行业中的“不确定性”。

托育中心的老师带宝宝散步。

那么,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台,对家庭式托育服务发展起到哪些实在、有效的促进作用?在实际运营中,还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如何进一步制定政策、化解梗阻?近日,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家庭式托育点经营者以及相关专家,为促进家庭式托育服务发展贡献智慧。

从“怀疑”到“坚定”

郝勇刚所创办的妈咪助理宝宝托育中心属于家庭式托育点,目前在北京共有7家园所,立足社区面向0~3岁宝宝家庭提供专业育婴、教育服务。

一般而言,家庭式托育就是个人、家庭或机构在居民住宅中,以收费的形式为婴幼儿提供照顾服务的一种新兴模式。这种模式因具有嵌入社区、就近便利、投入成本低等优势,成为许多国家早期照护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我国尚处于“摸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

当前,通过发展家庭式托育来保障“幼有所育”,不仅是构建多元化托育服务体系的重要阶段性任务,也是我国发展婴幼儿照护的制度目标之一。

托育中心的工作人员和孩子们做游戏。

从业多年来,郝勇刚经历了从入行试水到渐入佳境,但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场地难求、社区不许可、消防认证难以获取……一系列难题,曾让他一度怀疑,选择创办家庭式托育点可能错了。

如今,他的托育中心不仅在全国“遍地开花”,还成为中国诚信品牌万里行活动组委会“全国重点推荐诚信品牌单位”,登上母婴商业研究院2021年度早托幼行业推荐榜单,获得家长们的认可。他直言,这背后离不开国家一系列扶持政策的支持。

一直以来,托育服务行业门槛高、投入高是业内共识,特别是对家庭式托育而言,场地、费用、监管等均是入行较大阻碍。对郝勇刚来说,政策的务实性,正体现在这些问题的解决上。

2019年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制定的《托育机构设置标准(试行)》和《托育机构管理规范(试行)》开始施行,让托育机构有章可循;2020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建立家庭托育点登记备案制度,研究出台家庭托育点管理办法,有效带动家庭式托育的社会化服务发展……这些对郝勇刚来说,如及时雨一般。

特别是今年4月,北京市卫健委发布《关于明确托育机构备案消防材料的通知》,明确了托育机构备案时无需提供消防有关材料,实行对建设工程进行消防设计审查验收或备案抽查,对社会单位进行日常消防监督检查。这一令家庭式托育从业者“卡脖子”的难题得以迎刃而解,让很多人直呼:家庭式托育时代的春天要来了。

“国家和政府制定政策的务实作风,让我对托育行业的发展充满信心,也对选择提供家庭式托育服务更坚定了。”郝勇刚说。

超六成白领家长认可家庭式托育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中一曾在《家庭式托育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一文中指出,家庭式托育符合我国大多数家庭对理想育儿方式的预期。他介绍,通过理想托育方式的随机抽样调查发现,约有六成以上的年轻白领家长都表达出对家庭式托育方式的肯定和期盼。

今年43岁的罗女士家住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社区,从事证券行业的她经常加班、出差,快40岁才生下儿子冬冬。产假结束后,由于双方父母年事已高、无法独立带娃,聘请的两个育儿嫂又在短时间内先后因个人原因离职,罗女士不得不开始考虑,将才一岁两个月的冬冬送入托育机构。

经过细致考察和比对,罗女士最终选择了一家开设在某封闭小区内的家庭式托育园所。

罗女士告诉记者,最终选择家庭式托育点,主要原因除了离家近、便于实地考察外,园所规定,孩子人均面积在8平米左右,每个店都有满员上限,在保证了月托孩子进园名额的前提下,按限额收临时卡的孩子,既保证了孩子的活动空间,又避免因人员过度密集造成呼吸道交叉感染。

孩子们正在进行职业体验。

相较于其他托育机构,家庭式托育还有哪些优势呢?

除了经营成本低、收费相对来说更平价以外,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系教授周念丽认为,家庭式托育服务的存在很有必要。首先,0~3岁婴幼儿最好的生活环境是在家庭,在家庭托育点开展托育养育,婴幼儿没有很强的疏离感,有利于建立亲子依恋。其次,园所开在居民楼内,邻里关系更为紧密、便于建立信任,而信任是父母选择家庭托育点很关键的因素。

这些优势,也令家庭式托育被誉为托育行业的新风口。

明晰家庭式托育发展方向仍需政策护航

家长的肯定和期盼,以及高质量实现“幼有所育”,令家庭式托育官方定位的明确更显迫切。

积极的是,国家对于促进家庭式托育的态度越来越明朗。

“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通过发展家庭式托育来保障“幼有所育”,是构建多元化托育服务体系的重要阶段性任务,也是我国发展婴幼儿照护的制度目标之一。今年3月,《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关于印发健康中国行动2019~2020年试考核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明确提出,研究起草《家庭托育点管理办法》,明确登记管理、人员资质、服务规范、监督管理等制度规范。今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共同制定的《“十四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实施方案》也提出,要探索发展家庭托育点等托育服务新模式新业态。

接下来,家庭式托育服务的相关政策具体如何制定、如何保证能有效落实,自然受到从业者和业内专家的高度关注。

托育中心的老师带孩子们做游戏。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副教授钱雨认为,家庭式托育这种新模式,能够与其他类型的托育机构相互取长补短,形成平衡,但基于当前国情来看,要推动家庭式托育健康发展,至少要解决三重难题。

一是缺乏家庭式托育园所环境安全标准。钱雨认为,家庭中可能存在环境安全隐患,需要政府对家庭式托育环境安全提出细致而强有力的要求。

二是卫生保健要求难以达到。相比大型的托幼机构有条件配备专职保健医生、厨师,卫生检疫可以接受社区医院或本地卫生部门的监督,家庭式托育点由于规模小,反而提升监管难度。

三是人员资质难以把控。“家庭式托育如果达不到托育机构人员培训、执政上岗的标准要求,难以推广持续。”钱雨指出。

钱雨所列举的三重难题,正是家庭式托育从业者面对的。

郝勇刚迫切希望,尽快出台家庭托育点登记备案制度,降低进入门槛;明确从业者资质评估,设置托幼人员黑名单;打破政策壁垒,优化托育营商环境,将国家出台的支持各种类型房屋用于发展托育的政策落到实处。

在钱雨看来,目前,家庭式托育的认证实现难度较大,她建议,可以先在一些地区试点,明确环境安全、卫生保健和师资资质,确定督导人群职责,同时向家长普及儿童保护常识,多管齐下,质量为先,才能让家长真正放心、认可。

正如罗女士所说:“选择托育机构靠的不是广告宣传有多好,而是靠真正上过托育班的小朋友家长的口口相传。”

来源:中国妇女报

原标题:《家庭式托育,新的托育模式来了!》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