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教授风采纪实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复旦大学刘燕老师 张军教授风采纪实

张军教授风采纪实

2023-07-18 03: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导语每个学生心目中都有一位好导师:如明镜,如长者,如灯塔,也如星辰,那是迷茫时的点拨,惶恐时的棒喝,脆弱时的臂膀。

经济学院张军教授从教三十年,取得了卓越的学术成就。他是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入选国家万人计划,荣获上海市先进工作者称号、复旦大学校长奖,更是第七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获得者,以及美国比较经济学会最佳论文奖Bergson Prize获得者。立足前沿,追求真理,作为是改革开放40年历史进程的亲历者和研究者,张军教授站在世界舞台讲述中国故事,品味中国经验,探讨中国智慧,为经济学殿堂带来了务实求真的中国风采,他对中国经济问题的阐释与解读已形成了世界影响力。

更可贵的是,张军教授勇敢地战胜病魔,孜孜不倦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奉献给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他的大师风范、仁师关怀培养了一批批青年学子,甚至还影响了许许多多普通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在复旦大学第八届“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导师”评选之际,我们推出“张军教授风采纪实”,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故事,一同感受张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师生真情。彰郁泽芳,君子坦荡!愿这份情能够滋润莘莘学子,愿这份情绵远流长。

本期主人公是刘贯春同学,经济学院2015级西方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张军教授。2016年获复旦大学研究生"学术之星"荣誉称号。刘贯春同学矢志不渝,追求学术,研究成果出众,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张老师对他的引领,关怀与指导!

我来自中国中部,与车水马龙的上海比只能算是穷地方。但是我想,追求学术、研究经济至少要到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方,最好能够找一位大教授当导师。

抱着这样单纯的想法,我幸运地见到了张军老师,没想到这一次见面让我坚定了来复旦求学的志向。更没想到追随张老师让我的学术道路有了更高的起点。

张军老师授课风采

2014年我准备考博,但导师的事情还是迟迟定不下来。我抱着试一试心态联系了张老师,意外的是他很快回复,约我尽快见面。

清楚记得,我从长沙一路坐火车到上海,正值8月底,酷暑闷热,真是从一个“火炉”跳到了另一个“火炉”。这可是第一次见面,但张老师到底会怎样答复,我心里根本没有底。

在复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一楼大厅,我第一次见到张老师。当时,张老师正接受记者采访,谈谈对中国经济增长“新常态”的理解与认识。那时候,新常态还是新概念,我根本没听说过,更怕听不懂。没想到张老师深入浅出,把新常态提出的背景、原因和意义娓娓道来。我心里真是激动不已:原来到张老师这里听听都能长见识啊!

2018年1月张老师与师门在校学生合影留念

采访结束,终于能跟张老师聊聊自己的想法了。张老师问了我的基本情况,他特别关注我硕士阶段发表的一篇SSCI文章,让我讲讲研究动机。那篇文章关注企业融资渠道问题,我以中国为例,讨论保险市场与银行信贷关系如何,到底是替代还是互补。选题考虑也很单纯,当时看到学界对股票市场和银行信贷关系的讨论很热烈,于是就自己试了试,用保险市场替换股票市场,再利用中国数据,看看能够做到什么程度。最终能发表在SSCI期刊上,也是运气吧。

听过我的观点,张老师沉思片刻,他说:“欢迎你过来,做我的博士生。不过,你还是需要打好基础。”结束会面,我一时糊涂了。能够成为张老师的学生固然是成功的,但张老师怎么突然又说让我打好基础呢?我的文章发表不差啊,考研准备也很充分,基础怎么就不行了呢?

带着这样的疑惑,大概有3个月,我在长沙与张老师保持联系,向他汇报自己各方面的进展。临近11月,张老师又来信,邀请我去参加浙江大学举办的“张五常《经济解释》研讨会”,我欣然前往。

研讨会高朋满座。我有幸聆听五常教授亲自阐释《经济解释》一书的主旨要点,更见识了张军、周其仁、张曙光等名家大师对五常教授思想的解读,并与方红生、罗德明、金煜等知名专家学者见了面。

天地豁然开朗!参加五常研讨会让我终于明白了张老师所说“打好基础”的意义。

刘贯春同学在光华楼前

原来他希望我能够在学术上有更高的追求,像五常教授一样,做大学问,几十年孜孜不倦,追求真理,因此要夯实基础,而不要钻到小问题里走不出来,浪费人生。

我追求学术的信念更加坚定了!

2015年9月,我顺利通过复旦大学博士生入学考试,正式加入张门。之后,我以“金融资产配置与企业投资决策”作为博士论文方向,开展一系列研究,为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提供了坚实可靠的证据支持和理论参考。

刘贯春的复旦大学博士录取通知书

回首这些年,张老师留给我的精彩回忆太多太多,不过最让我难忘的还是那次五常研讨会之后张老师为我送行。

那天张老师日程繁忙,要抓紧赶回上海。我们送他到宾馆门口,只见他一脚刚进商务车,马上转过身来问我,是坐哪趟车?到长沙要几个小时?……正说着,张老师又转身取出东西,不由分说就

我包里塞,原来是一大袋水果!他反复叮嘱我路上注意安全,这才离开。望着张老师的车子,我突然想到了朱自清先生的文章《背影》……

师者如父!带着新鲜的水果,带着张老师这份沉甸甸的爱,我在学术道路上奋勇前行!

作者小传:刘贯春,2008-2012年就读中南大学统计学本科,2012-2015年就读中南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2015-2018年攻读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复旦求学阶段,刘贯春作为第一作者,在《管理世界》、《世界经济》、《中国工业经济》、《世界经济文汇》、《统计研究》和《财贸经济》等发表论文8篇,同时发表SSCI英文论文4篇。

刘贯春2015年荣获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吴英蕃奖学金;2016年荣获复旦大学“学术之星”荣誉称号,同年荣获复旦大学第二十九届“光华自立奖”二等奖,复旦大学“优秀学生”荣誉称号;2016—2017年连续两年荣获复旦大学鸿儒博士奖学金。

2016年,刘贯春的相关文章分别荣获中国平安保险励志论文一等奖、上海研究生论坛“金融创新与经济转型”一等奖、上海青年学者论坛一等奖。

责任编辑:石烁

排版:赵增辉

图片:刘贯春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