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创新表达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哪吒动画有哪些 艺术|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创新表达

艺术|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创新表达

2024-07-07 01: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二、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叙事表达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主要讲诉了哪吒的故事。天地灵气孕育出一颗能量巨大的混元珠,元始天尊将混元珠提炼成灵珠和魔丸,灵珠投胎为人,助周伐纣时可堪大用;而魔丸则会诞出魔王,为祸人间。元始天尊启动了天劫咒语,3年后天雷将会降临,摧毁魔丸。太乙受命将灵珠托生于陈塘关李靖家的儿子哪吒身上。然而阴差阳错,灵珠和魔丸竟然被掉包。本应是灵珠英雄的哪吒却成了混世大魔王。调皮捣蛋顽劣不堪的哪吒却徒有一颗做英雄的心。然而面对众人对魔丸的误解和即将来临的天雷的降临,哪吒是否命中注定会立地成魔,哪吒将何去何从,哪吒面对人生最大的考验。整部电影的叙事十分的有节奏和有看点,将传统小说进行了一次颠覆性的异化叙事。

自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以来,该片打破了《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所创下的中国大陆本土所保持的动画纪录,并成功的跻身于中国电影票房总榜前三名,其表现力是十分不俗的。

首先,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是中国神话故事的代表,电影的叙事对对文学经典展开了再理解和再塑造,通过对哪吒这个神话人物形象的再塑造,通过哪吒这个人物的设计,展现了中国人心中不服输的精神。客观的说,电影的故事是中国人都熟悉的神话故事,在改编的基础上,被赋予了全新的叙事,颠覆了传统的哪吒形象,深受观众的喜爱。其实,在进行电影创作的时候,即便是经典的神话,只要它的叙事有趣、生动,跟我们当下的时代充分融合,也是能够创造票房奇迹的。

在近年来,先后涌现出了很多以传统民间故事为基础的动画电影,但是并没有成为电影的爆款,也没有引起观众的重视,其原因就在于传统与创新之间度的把握。有一些电影作品过于坚守传统的叙事模式和人物塑造,未能给观众带来陌生化的审美效果;而部分作品的创新只采用了传统故事的名称,却将传统完全颠覆,其剧情混乱,人物设计单薄,使观众情绪代入断裂,审美体验不佳。但是,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原有传统的叙述背景下,有效的将传统和创新统筹和协调起来,在传统文本的基础上,叙事编排、主题表达都充分的体现了时代的特征,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其次,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人物形象塑造,其人物设定是传统的神话故事中的人物,从古至今,关于哪吒有很多耳熟能详的的故事,比如“哪吒闹海”“水淹陈塘关”等等,哪吒的故事,如何能够更加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就尤其需要看人物的刻画与故事情节架构的功力。

在电影中,哪吒的形象十分的生动鲜明,也设计的十分的有特色和“反传统”。传统的哪吒是“扎两个冲天鬏,光着俩小脚丫,脚踩着风火轮,手拿乾坤圈”,在本部电影中,哪吒的形象演变成了哥特式烟熏妆,黑眼圈浓重,不时会露出邪魅的笑容,豁牙露齿,嘴里像小混混一样叼着东西,吊儿郎当,完全一副街头小古惑仔的做派。哪吒形象的颠覆是本部电影最大的看点,对中国封神演义经典神话故事中的英雄人物进行了一次可以堪称涅槃式的形象塑造和情节包装。比如,对于大家深入人心的“哪吒闹海”的经典故事,在电影中赋予了新的寓意,天若不公,便要与它斗到底,因此,在传统的经典神话故事里脱胎出一个全新的故事和人物,在反叛传统中诉说着最诚挚的热血和感动,宣扬着中华文化的勇气与坚毅的价值取向。

再次,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还体现了传统IP改编的与时俱进。新时代到来,电影的创作也迎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在时代变化的发展背景下,传统的故事如何赋予新的内涵和深度,更应顺应时代潮流的变化,以符合现代审美需求与精神观念,这是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必然选择。电影的叙事,正是体现了对传统IP的一次反思与创新。在整部动画电影中无论是形象塑造还是情节构建,都对传统神话故事进行了一次涅槃式的解构与重构。

整部电影,改编创新十分具有挑战性,不仅是改变了哪吒的身世起源,还改变了哪吒和三太子敖丙的关系,从敌人变成了朋友,哪吒重生为莲花化身的情节被改编成魔丸如何在三年后的天劫中存活等等,整部电影可以看出,不论是在故事整体走向还是在细节上,电影都进行了陌生化的处理与文化创新,塑造了全新的审美与文化体验,让观众感受到不一样的哪吒。

三、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精彩创新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成功出圈后,其实也带动了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强势爆发,从一定程度上讲,意味着中国的动画电影发展进入到全新的阶段。随着《白蛇:缘起》等一批批动画电影的好口碑和高票房的表现力,这种产业现象直接激发了市场对动画电影、尤其是国产动画电影领域的热情,这将会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优质创作力量投入国产电影的创作中。而这样的市场表现力,正是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精彩创新带来的红利,让中国动漫创作者多年积累的技术和创作能力得以释放,创作出更多优质的动画电影。

1.动画电影如何创作出高质量的作品

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动画,从最初无配音的《大闹画室》到近年的3D动画电影,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史。中国动画的面向也从低龄群体为主逐步走向全龄化,制作精良的动画电影作品比比皆是,不但出现了如《熊出没》 之类老少皆宜的合家欢动画电影,还诞生了像《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生》之类的现象级动画电影。 国产动画人以“工匠精神”的诚意,将中国传统文化故事用当代智能化、数字化的电影 制作技术转化为具备市场吸引力的全民视听产品,在赚取票房的同时,取得了更高水平、更广范围、更大影响的传播效益。新时代以来,电影的创作从高速度发展走向高质量发展,动画电影如何创作出高质量的作品成为了十分关键的思考。

尤其在2012年前后,国产动画电影市场有着较为显著的改革,由单一的低幼化动画电影逐步转变为低幼化动画电影、全龄化动画电影以及成人化动画电影三足鼎立的局面。洞悉近几年的电影市场,青中年群体更是逐渐成为动画电影的主力军,动画电影的消费者年龄范围进一步扩大化。

正如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其观众年龄层面跨度就十分的大,正是电影的创新引来的连锁红利。整部电影虽然是动画电影,但是实际上就是一部裹挟在神话故事外衣下的合家欢电影,借暑期档的上映利好,迎来全家观影浪潮是自然。但其能够维系观众观影后的二次传播良好口碑,在于影片故事的精神内核:其一是“不认命”这一影片的独有标签,引发年轻人精神上的共鸣。当下年轻人现实中在遭遇冷嘲热讽和异样眼光时,常常由于种 种原因而不敢于反抗,电影中哪吒的勇于抗争,在一定程度上成全了年轻观众的心理满足,给他们带来了情绪上的宣泄和释放。其二,影片里的敖丙,由于身份原因自出生就 打上了“妖怪永远不能当好人”的标签,即使他性格温和谦虚。这极像一些在现实中被 偏见所误解的当代青年群体。其三,说着一口四川普通话的太乙真人,胖胖的形象可爱 而幽默,极具喜感……这样的单纯搞笑桥段,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吸引观众前往影院体验爆米花似的欢愉的原因,进而使得这一部动画电影火爆了整个暑假,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2.动画电影如何走出国门,讲好中国故事

作为一种特殊文化产品的动画电影,同时拥有媒介与传播的双重属性。一方面,媒介属性赋予了电影文化载体的特性,使其承载了一个国家的民族形象、文化精神和意识形态;另一方面,传播属性让电影成为对外输出一个国家的民族符码和文化价值观的世界性跨文化话语表达。

客观的说,中国动画电影要想“走出国门”,更应用理性的方式将文化符号的本土化转化为文化符号的国际化,即在电影文化符号的表达中寻求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平衡。动画电影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对接当下。一方面要在契合世界背景和观众审美趣味的基础上,进行中国故事的情节改编和人物塑造,将中国故事中所蕴含的真情实感和哲理意蕴讲给世界观众“听”,并以中国经验为他们提供思维和行动的方向指引,激发他们产生价值认同的命运共同体观念,从而促使他们愿意“听”、主动“听”。另 一方面要在电影创作中以开放和包容的多元思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叙事模式,将中国与世界不同文化相结合,寻找中国文化中与世界共同利益相关的题材与内容,制作出 具有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念、适应跨文化传播的影视作品,在国际传播中讲好中国故事。近年来,《大鱼海棠》《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等题材动画电影都充分的展现了中国动画电影“走出国门”的实力。

在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不仅让中国观众耳目一新,更是让西方观众看到了中国神话故事的另一面,具有传奇的神话色彩的故事脉络,也同时让世人更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传统神话故事的魅力。。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两个跨文化价值观是友情观与亲情观,这可能是该影片中表现出来的最跨文化的人类的情感,具有极强的受众黏性。因此,通过挖掘家庭的跨文化之井,无论文化背景和语言如何,主打家庭观的影片都为观众所“喜闻乐见”。因此,《哪吒之魔童降世》代表着国产动画观念的改变,也代表着中国动画作品技术的提高,同时也代表着人物与场景、服装等相关联电影技术的进步。这是一部具有创新、大胆的创作动画电影,也用作品呈现了国产动画电影的蜕变和成熟。

特邀作者:

马茜,四川传媒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影视艺术、计算机视觉与虚拟展示技术方向的融合研究

闫禹果,四川传媒学院讲师,长期从事数字媒体艺术、新媒体交互设计、游戏、计算机视觉与虚拟展示技术方向、数字光影等领域的融合研究

责编:易卓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