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普民国行摄记之二十四:1914年的陕西西安、咸阳老照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咸阳老照片联盟二路 克拉普民国行摄记之二十四:1914年的陕西西安、咸阳老照片

克拉普民国行摄记之二十四:1914年的陕西西安、咸阳老照片

2024-05-28 06:1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考察队来到了三原县的城内,街道上很多人,路旁的食摊冒着热气,大碗的饭已经盛起,摊主是一位年轻的汉子,其相貌甚为俊朗。

放大细观,时至冬日,人们都穿着厚棉衣,左边的中年摊主坐着,一幅关中大汉的模样,身后一人还留着长辫子,此地可能是位于城墙下,窝棚的上方可见明显的城垛。

三、咸阳泾阳县境内的照片

2、克拉普来到了泾阳县的崇文塔前,此塔位于泾河北岸,建于明万历年间,共有13层,每年建一层,耗时13年,塔旁原有铁佛寺,晚清时期因战乱被毁,照片中只见部分寺庙建筑残余。

3、克拉普走近崇文塔,有一人站在围墙处,对比来看,可见塔之巨,根据清顺治年间所立石碑记载,此塔为明万历年间的官员李世达主持重修寺院时所建,从万历二十一年修建,万历三十二年完成,塔基至塔顶用青砖砌成的八棱柱楼阁塔,塔底每棱边长9米,周长为72米,高83.218米,为中国最高的古砖塔。

4、在泾阳河边,考察队正在渡河,一艘较大的木渡船载着行李和人员向对岸驶来,岸边还有不少人马等待渡过。

5、克拉普在渡船上,看到泾河水位较浅,已经有马车驮着货物在淌水而行。

放大细观,可以看到一人坐在装满货物的车上,赶着马车的车夫头戴着棉帽,上身穿着棉袄,下身则什么也没有穿,双脚踏入冰冷的水中,为了生计而受冻,足见艰辛无比。

6、渡过泾河,克拉普来到了阳陵,前方的这座巨大陵墓的墓主是汉景帝刘启和其皇后王娡,汉朝的文景之治,在开明的刘启的继承下,采取休养生息,重视农耕的政策,让大汉国力日益强盛,刘启三十二岁登基,在位十六年,四十八岁时崩逝,葬于阳陵。

7、在渭河的北岸,众多的客商和百姓等待过河,一辆辆的幌车仿佛来到了秦汉时期。

8、在渭河的渡口处,渡船如同平板船,可以载重马车,两侧分别站着多位艄公,正一起奋力摇着桨桡,远处的河面明显有冰冻的痕迹。

四、西安境内的照片

9、在西安城内,宽阔的大街,两侧都是整齐的店铺,多为二层,有人骑着马,有马车驶过,更有人来人往,仿佛大唐的长安气象并未离远。

10、在西安的钟楼附近,克拉普拍摄的街景,道路较为狭窄,左侧的描金招牌写着:“兑换金珠”的字样,其后的招牌依稀为:“关中天灵堂拣选地道药材”。

放大细观,左下角的一位行人,回头看着拍照的外国人,前方的钟楼高高屹立,钟楼建于明洪武十七年的公元1384年,是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在目前中国现存钟楼中最大和最完整,右边的街道上空,树立着苍蝇拍式的线杆,不知是何用途。

11、在西安的灞河上,这座名为灞桥的古老石桥,始建于春秋秦国,后历代多有重建,作为离开西安东去的重要通道,送客至此而别,在历代文人墨客的抒情下,称为“情尽桥”、“断肠桥”、“销魂桥”,其中江淹的《别赋》开篇曰:“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正是因灞桥送别而来。

放大细观,桥面的石条早已斑驳嶙峋,桥对岸有一座牌坊,桥下的灞河水已经冻成冰面,岸边的灞河柳错落,在寒风中摇曳,千年的古意悠然而出。

12、在道路中,克拉普看到一群当地挑夫,挑着鼓囊囊的货物前行,前方三人,可能是相互替换,两人步行,一人在挑着。

13、在途中,克拉普让考察队的中方黄先生坐在一座佛龛中,装扮成佛像打坐的模样,给他拍摄了这张有趣的照片,从当时留下的名单来看,笔者判断这位黄先生全名为黄松华。

14、在临潼县境内,沟壑纵横,克拉普站在路边,给远处的一位骑马随行士兵拍摄了这张照片。

放大细观,道路上的远处,一位挑着担子的百姓,慢慢地、晃悠悠的走来,护卫则勒马停留,阳光灿烂,此刻您若有缘得见,已然百余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