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最艰苦的国家开医院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南苏丹镑 在非洲最艰苦的国家开医院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下)

在非洲最艰苦的国家开医院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下)

2023-08-27 22: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问:除了这些沉重的事,在南苏丹一定有让你开心的事发生吧?

刘院长:开心的事情很多,但最开心的莫过于新生命的诞生。我们医院迎接过很多新生命的到来。

最有意思的好像是在14年的一个雨季,我记得是一天中午,我们正吃着午饭,几天前接收的一名孕妇家属突然喊我们,说她老婆肚子疼,我和我们医院的妇科医生就赶紧丢下饭碗跑去病房,就要给她做检查,同时交代手术室做好接生准备。说时迟那时快,这小家伙实在是在妈妈肚子里呆太久了,还没等我们戴上一次性手套他就迫不及待火急火燎地啪嗒一下蹦出来了,直接落在了病床上。

当时我惊讶的不知所措,顺手抽了一张一次性床单赶快把小家伙抱在怀里。小家伙竟然是睁着大大的眼睛好奇地看着我,当时我的母爱泛滥开来,没等她妈妈缓过神就和她讲:我好喜欢这孩子,能不能给我啊!

哎呀,那个小宝贝太可爱了,黑黑的皮肤,跟国内刚出生的小孩子不太一样,这小家伙的眼睛生出来就睁得大大的,深深的眼窝,超级可爱。我一直抱着这个黑皮肤的小宝贝不舍得放手,感觉太奇妙了,这就是生命带给人的震撼吧。那个妈妈回答我说,这虽然是我的第三个孩子,我还是那么爱他,不会给你的。

那个妈妈和小宝贝一周后出院了。走的时候,我还送了小家伙礼物。这个妈妈对我们医院非常感谢和信任,后来打防疫针,小宝宝做检查,生病了都来我们医院,她说我们就是她家庭的私人医生。这是对我们最好的肯定。

问:在经营医院期间发生过什么有意思的事儿吗?

刘院长:说出来不能笑啊。没来非洲之前呢,我对非洲的了解不多,我只知道非洲人是黑皮肤,但是我一直好奇他们的皮肤下面是不是和我们一样也是白白的脂肪、红红的血液。

我就把这一点告诉了我们的外科大夫,交代他们做手术时喊我一声,我要当助手。他们接第一台手术的时候,我全副武装,带着很大的好奇心走进手术室。因为他们全身皮肤都是黑色的,所以给病人做麻醉和输液的时候是比较困难的,扎上止血带后,有的血管突出,有的血管不明显,只能凭借经验。当我看到红色的血液回流到针管里时,我才明白:哦,原来黑人的血液也是红色的,不是蓝色或是绿色的。

给病人麻醉了以后,石大夫的手术刀划下去,我清晰地看到了白色的脂肪,黑人也只是表皮是黑色的,其他的都和我们是一样。上帝是公平的,他创造了人类,为了我们生活的更加多姿多彩,才会创造出颜色不同的我们,所以世界上的人没有贫贱高低之分,只是肤色不同而已。

问:你竟然这样想过!哈哈~除了这个还发生过什么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吗?

刘院长:记得有一次,一个军人,看着像是是军官吧,带着他妈妈来我这儿看病,做完各项检查后,确诊她妈妈是急性胃炎,告诉他需要输液,可是开完处方单他拿着就走了,我想着可能是回家拿钱了,过了一会儿果然拿着钱回来了。

但在晚上吃饭的时候,我们旁边一家中国公司的人问我:刘姐,下午是不是有个军官带着妈妈到你们那里看病了?我说是啊,他说你知道吗?他拿着你们的处方单子到我们店里来要钱,我们老板说我凭什么给钱你呀?那个军官说我妈妈病了,我实在没钱了,你们帮帮忙吧,刚开始老板不想给,结果那个军官就把腰间的枪亮出来了,老板看到枪吓得就赶快拿钱给他,我们老板跟着到门口看到他是去付药费的。

我当时真的不知道他是没钱了,如果我知道也不会收他钱了。我觉得这件事能说明一个问题,这边虽然很穷很落后,但是他们很尊重医生,他们甚至想到去打劫别的公司来支付我们医药费,也不愿失去医生的信任,在他们心中医生是真正的天使,我作为一名医生,顿时感受到这份职业的神圣。

问:南苏丹条件艰苦,在当地做手术是不是很困难?

刘院长:因为南苏丹还处于战乱状态,民不聊生,连最基本的温饱都是最严重的问题,百分之四十的老百姓没饭吃,没处住。几百万难民逃离到周边各国。更别说拿钱看病了,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能长大成人都是靠自己顽强的生命力而活下来的。

就拿骨外科来说吧,那些能有钱来我们医院做手术的病人,基本都是因为当初受伤的时候没钱、做不起手术,骨折的地方任由它自己慢慢愈合,最后影响基本功能,只有慢慢攒钱,把钱攒够了才再来做手术。所以我们接待的病人的骨折都是陈旧性的,这大大增加了我们医生的手术难度。每台手术都要三四个小时以上,说是一台手术实则同时做两台:先把长好的破坏掉,再进行接骨吻合术。

在南苏丹,有好多好多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的年轻人,因为伤口的恶化而失去了胳膊和腿,这是我们骨外科医生最不愿看到的最残酷的现实。可他们是我见过的最乐观的人:无论经历了怎样的变故,他们总是说这上帝赐予我们的,上帝也会保佑我们。每次做手术前,病人家属都会跪在地上为我们祈祷,结束了还会发巧克力和糖给我们医护人员吃,以表示感谢、庆祝手术的成功,他们总是心存感恩。

问:南苏丹爆发第一次战争的时候,医院是怎么扛过来的?

刘院长:我清楚地记得那是2013年12月15号凌晨的时候,战争突然爆发,因为没有任何预兆,每个公司都没提前储备食物和水,更不敢出去,好多公司的员工一天只能分到一包泡面和一瓶水,大家只能相互依靠、相互安慰。

当时坦克车穿行在我们医院门前的马路上,我们站在医院二楼就能清楚地看到来回穿梭的子弹飞出去后留下的黄色尾烟,好在战争没有持续几天,有惊无险,大家最后也算安全度过。机场陆路开放后,使馆领导安排大家安全撤离,我也安排医院员工全部从陆路先撤离到乌干达,然后从乌干达回国,正好回国内过年,到14年的2月8号,我们原班人马又一次杀回南苏丹。

当时我走之前特地把医院托付给我们忠实的当地老保安,我是人在国内,可心一直系着南苏丹我们的医院!怕他们一颗炮弹把它夷为平地,那就全完了,好在回来时医院安然无恙,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

问:在这个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开医院三年,有什么感触?

刘院长:医院营业整整三年,感触非常深,这边太贫困,医疗条件太差,各种传染性疾病侵蚀着他们的生命,南苏丹的病死率非常高,这里太需要医生和药品。

2012年,第一批援助南苏丹的中国医疗队进驻,在那之后,仅妇产科的新生儿成活率从50%提升到85%,这对南苏丹人口的增长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医疗队的专家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各科医疗技术,使南苏丹的医疗水平迅速提高了一个台阶。

南苏丹是一个新成立的国家,犹如一个刚刚诞生的婴儿,一切都非常不容易。雪上加霜的是这个国家还饱受残酷战争的折磨。战争让南苏丹人民家破人亡,颠沛流离,吃不饱穿不暖。我大街上经常看见好多挺着大肚子、光着脚的营养不良的儿童。有了这几年的经历,我真的很庆幸我生在中国这样美好的国家,更加感觉到祖国的和平与强大。

我期待南苏丹尽快好起来,没有疾病,没有战争。

我愿意以个人的力量来为他们做点什么,有些病人实在没有钱,但是他们真的很痛苦,需要我们的帮助。我经常给医生护士说,没有钱也要给他们看病。虽然我不能帮助所有南苏丹人民,但是只要来到我们医院的,我就有责任减轻他们的痛苦,这是我们最基本的医德。

问:2016年医院关闭了,原因都有哪些?

刘院长:战争太残酷了!

医院运行期间,最让我发愁的就是每两个月发一次的薪水。我要想尽一切办法把我们每天的营业额(当地币叫苏丹镑)和中国公司或者外国人折换成美金,然后再想办法把美金换成人民币给员工发工资,这是我最头痛的事。

最崩溃的是医院刚刚运行步入正轨有半年时间,就遭逢13年12月15号凌晨突发的那场战争,因为这场战争使得南苏丹镑迅速贬值,从医院开业时的1:3.5(美金兑换南苏丹镑)慢慢贬到1:8、1:20、1:50,最后到16年7月份的1:85(到今天,汇率已经贬到1:168)。我们每天挣来的南苏丹镑每时每刻都在贬值,感觉变成了一堆废纸,大家都不敢再存镑,纷纷着急的拿镑换美金,市面上的美金越来越少,我更加的愁上加愁。

这个国家没有实力控制通货膨胀的问题,老百姓越来越入不敷出,雪上加霜。虽然我们之前也做一些慈善活动,到下面去义诊,给老百姓免费发一些药品,但我们并非是慈善机构,没有人为我们的房租和工作人员的工资买单,我们要考虑经济利益,战争使得这一切都变得惨不忍睹。因此,我们慢慢地再也无力支撑高额房租和二十多名中国员工的薪资。

最终,医院在第二次战争到来时(16年7月8号)被迫关门,这让我心里非常难受,非常痛心,我深感无奈。我为医院付出了很多心血,我对它有很深的感情。它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我每天看着它慢慢成长,到最后却要因为一些客观原因抛弃它。

虽然医院关门了,但我还是很感谢在南使馆领导和各单位的中国同胞对我们的支持和照顾。医院开业时经商处的领导、医疗队同仁、中资企业的朋友们都来给我们以祝贺和鼓励,那一历历一幕幕我仍然记忆犹新。在南苏丹这几年,我的人生因为有他们而精彩。

我真切地期盼着南苏丹的和平与稳定,我想它也最终会让我们的期盼变为现实。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