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海城大悲寺:20年来,它活成了我们理想中的寺庙的样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北京寺庙关门了吗 辽宁海城大悲寺:20年来,它活成了我们理想中的寺庙的样子

辽宁海城大悲寺:20年来,它活成了我们理想中的寺庙的样子

2023-12-25 17: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这是我很喜欢的一首歌。原版权属于歌手黄思婷,因为版权要求,我只好放上赵容演唱的版本,感觉这个版本更加有味道。

其实关于辽宁海城大悲寺的褒贬,2013年前后在网上一度热议很多。我是2015年头一次去大悲寺,当时住持妙祥正好回来,有居士告诉我们一行四人,如果有问题,可以去向妙祥沟通。

另两个好友一个问了工作,一个问了感情,而我不知道问什么,问了一个很锐利的问题。我看他左手食指缺失,但是没敢问,只是问妙祥对网上的非议怎么看,怎么做到不让生活中的非议和异议,过度影响自己。

妙祥说,我们每个人做每一件事,实际上都是在播种,我们播下了种子,无论是贫瘠、还是肥沃,种子破土而出,需要浇水、追肥、捉虫、收成。这跟我们的生命是一样的,我们会见到不同的众生相,他们会跟我们相向,也可能相背,他们会鼓励我们,也可能嘲讽我们,甚至恶语相向。无论如何,作为种子,我们见到了蓝天,见到了太阳,接受了雨露,这些都能捧杀我们,也能滋养我们。

我似懂非懂。因为道理嘛,我们都懂,而自己去做的时候,就会忘记。

妙祥送了我一串手串,我问这个多少钱,需要开光吗?因为以我有限的知识,肯定是能问出这样的问题的。

妙祥笑了笑,说不收钱,并且告诉我不存在这个说法,心里有敬畏,自然会得到护佑。它至今仍然挂在我的车上。

妙祥住持

我们花了大半天在大悲寺,那时候放生水库还在修建,上山的路还在修建,不过看规模,建成以后不小,没有名山大川,总体青砖灰瓦,跟别处的绚丽多彩相比,有很大的区别。

我们取出手机的时候,路过的居士提醒我们不要拍照。我们说少拍一点可以吗,我们从外地来的?

居士答道,拍一两张留作纪念,不要拍佛像。

临走的时候,我们取了一些相关书籍、影像材料,有居士帮我扎起来。出门的时候,问多少钱,居士说这是结缘不收钱,这些书籍资料,不要用别的书压着,记得放在高处。我想着来大悲寺之前,路过的大悲古寺,上香花了30块,又买了一些相关书籍。

自此,没有功德箱,慈眉善目的妙祥,有礼貌的居士,我记住了海城大悲寺,2016年,2017年又分别去过。

这个被誉为中国“最干净”的寺。它的现状如何?它有什么样的故事?住持妙祥又有什么故事?

大悲寺的现状是怎么样的,为什么很多人说它已经关了?

走过越多的寺,就越发喜欢大悲寺的与众不同。

也有很多人关心大悲寺的现状如何,网上也是众说纷纭。我们来把这个问题的来龙去脉说一下。

这里不得不说我找到大悲寺之前的遭遇。

2015年,我头一次去大悲寺,当时是一个巧合。那时候去海城是为了吃牛庄馅饼,因为馋它好久了。吃完后,问店家海城有什么值得去的地方,店家推荐了大悲寺,按着店家的说法,我们吃完就奔过去了。

我们一行四人,本来是走走停停地玩,所以也没有开手机导航,差不多到目的地的时候,远远就看到大悲古寺的指示牌。跟着指示牌,拐弯就进去了,偌大的停车场,旅游大巴一车一车的到来。

于是我们跟着人群就去了,花钱上香,花钱给长辈许愿,然后买点“书籍和音响制品”。

等出来的时候,我们觉得无味,遇到一个背着小篓,手拿着长夹子的半大的孩子,跟我们说前面还有个大悲寺。看他的小背篓里面,是空的矿泉水瓶。

我们问小孩子,这不就是大悲寺吗?

小孩说,这个是古寺,那个是新的,出去右转走到没有路就是,路不好走。

我们回头,山门上是“大悲古寺”。

我们商量着继续去看看的时候,小孩已经走远了,留给我们一个背影。

来都来了!

果不其然,路的尽头是一座新建的寺,一路尘土飞扬,碎石路上的石子打在新车上,每一粒石子都打在心头上。

到了这一处,我们才知道,先前的大悲古寺,和我们后来所到的大悲寺,是两个天渊之别的地方。

如今,因为种种问题,大悲古寺已经被取缔,而大悲寺因为这几年防控原因,暂时停止开园。

人生路上,装着大悲寺的目标,走到大悲古寺的场景,不在少数。

妙祥住持有什么样的故事?为什么奇特又神秘?

大悲寺也是有年头的古寺,始建于1668年。而到上世纪90年代,早已经破败不堪。是步入21世纪后,在妙祥僧团的带领下,焕发生机。

妙祥是个什么背景呢?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只知道他的经历奇特,满是神秘色彩。

妙祥是1952年7月生,曾经下乡到大连瓦房店松树公社。1971年入伍,在吉林省军区珲春边防,俗名王巨祥,皈依前是有妻有女的。

因为入伍期间,在制药厂工作过,所以转业后,在营口一家市级医院做药剂师,算是对口了。

随后结婚生女,生活不紧不慢。因为偶然的机会,入了佛门,后来皈依在营口楞严寺体清和尚,居家学佛,后来在安慈法师处剃度,随后又到广济茅蓬受三坛大戒。

1995年9月,妙祥和性空二人,从山西五台山开始行脚,沿途乞食,不收钱。

什么叫行脚呢?就是我们在电视剧里听到的云游四方。

为什么行脚呢?行脚一般是为了寻师拜访、或者自我修行,或者为了教化他人。

后来,他途经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回到了辽宁营口盖县。这一程1500多公里。随后开始闭关,一共闭关3年,出关后,即将茅蓬拆了,意思是不让自己再有回头的贪恋。

妙祥先是准备在营口茅蓬闭关,因为本溪居士邀请,于是他去了本溪,起初在新岭村栅木沟葡萄园小屋闭关,随后进入了本溪南芬区思山岭乡甬子峪村深山中,支一简易棚居住,但是过冬很困难,于是本溪有居士建了一个简易房,作为妙祥的闭关茅蓬,如下图。

妙祥闭关的本溪茅蓬

1999年8月29日出关,于是带着13名僧人行脚,途经本溪、鞍山、海城,于1999年9月23日回到了营口楞严寺,全程不少于180公里。

这里网络上有几处错误信息。

妙祥闭关的茅蓬在本溪,不是营口。妙祥闭关是从1996年8月29日,1999年8月29日出关,而不是网传的1996年出关,他1995年开始从山西行脚,1996年才回到辽宁营口。

他的这一次行脚经历,被称作妙祥僧团行脚的开端,这一路,即便是全程走高速,也有1000公里。

这一路的行脚,和他闭关三年。

如今的大悲寺的戒律,应该就是他行脚历程中、闭关期间的领悟吧。

随后他回到了营口楞严寺。这期间,他一共剃度了13名人。这就是我们如今说的妙祥僧团的初期团队。

2000年,2月初八,应有关部门的请求,妙祥带领僧团正式进住大悲寺。

有一段时间,因为大悲寺扩建,非议很大,澎湃新闻曾经去调查过,村民说,“庙里没有亏待咱”,可见实情。

澎湃新闻还对妙祥做了访谈。我们来看看其中的部分。

澎湃新闻:我们会发现:人在追求精神,实现自己愿望的路上,往往实际行动与初衷会背道而驰。妙祥:作为一个凡人来讲,初衷、目的与行为如果想达到一致会很难。佛法的目的就是心里与行为要统一,这是清净。现在世人做不到,就要慢慢修身。至于佛教徒是否就可以做到?只能说往这方面努力。但是像菩萨,罗汉,都是做到了。这不是每个佛教徒都能马上做到的。澎湃新闻:一定要将寺庙建得那么大?您心里想将大悲寺建成什么样的寺庙?妙祥:不是说寺院一定要建得这么大。寺院大小是根据需要。如果需要的话,我们就可以建一些。我心里想法就是,将大悲寺建成一座保证僧人能够安静修行的寺院就行。澎湃新闻:从某一角度,信众们虔诚发心对于寺院,也是一种强大的资源。可是第一,对这种资源的利用怎样保证不被人质疑?第二,如何保证对这种资源合理合法地使用?是不是要设立监督机制?妙祥:居士的供养是佛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给众生一个机会。可能在世俗眼中,把钱财都看成一种资源。在我们看来,从来没有把这看成资源,就看到了居士的一片心。这片心能用到正确的方式就可以了。通过这个活动来达到让信众舍去贪心的一个目的。不是他舍贪心,我们贪心,我们也要舍。关于监督机制,在佛制上讲,如果寺院能够不收钱,僧人众生不摸钱,寺院不设功德箱,我想,很多问题也都解决了。澎湃新闻:当地政府曾希望将大悲寺开发成一个旅游景点。如果政府坚持这一想法,与您的意愿有所矛盾的话,您会怎样解决?妙祥:佛教徒能做到爱国爱教,和政府实际上是没有矛盾的。虽然政府中有个别人也想搞旅游,但是还是要听取僧人的意见。僧人如果不愿意做,政府是不会强迫你的。国家和政府对宗教还是很尊重的。我们也没有太多说法,只是顺便跟政府说几句,只是表示一下佛教是不能搞旅游的。你看我们前面的影壁墙就贴出《遗教经》,《遗教经》里已经说明了,寺院的僧人不能做生意,不能经商。澎湃新闻:在大悲寺的发展过程中,您内心最深的忧虑是什么?妙祥:对我个人而言,最深的忧虑是能不能生生世世出家,生生世世行此法。大悲寺的发展呢,能发展一天就很不错了,如果能发展更长时间就更不错了。

大悲寺有了很好的口碑后,地方一直期望将大悲寺建设成旅游景点,增加经济效益。但是妙祥都拒绝了。

从2012年起,妙祥安排人做了一个木牌,挂在大悲寺门口,上面写着,“修行道场,禁止旅游。”算是想断了地方开展旅游发展经济的念想。

大悲寺有2座门,一座清凉门,一座解脱门。

世人都在名利中追逐的时候,他一无所求,才使得品行高洁,也才会清凉自在吧!

如今作为住持,不可能完全出世,所以与有关部门迎来送往,也是他绕不过去的,而这个距离感,他又把握得很好。

这个志在恢复“原本的戒律典范”的妙祥,终于让大悲寺活成了他理想中的样子,也活成了我们理想中的样子。

有人说,几千年来,佛门里要舍贪恋、多知足,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期待被找回来,这些遗教丢了吗?

其实没有,无所谓离去,也无所谓回归。哪怕是微光,它也是光亮。

大悲寺都做了什么,为什么被称为中国最干净的寺?

听说佛有84000门法,而法法不同。放在我们芸芸众生之上,也是一样的,人人而不同。

有入世的,也有像妙祥一样苦修的法门。

修行是修心,不是做给别人看,不可能让人人都满意,我们问心无愧,对得起良心,无论何种方式修行修心,都是对的。

我们先来看看,大悲寺都做了什么?

大悲寺的经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这座始建于1668年的寺院,原来是毛祁镇唐王山南坡,离现在的地址大概10公里左右。

加上年久失修,历史原因,早就破败不堪了。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唐王山发现了矽砂矿产,要进行开发,于是经过有关部门批准,将大悲寺迁往现在的新址,即毛祁镇曹家堡村。

1993年,迁址完毕,建立的是一座三间庙宇的大悲殿。当时的住持是北京广化寺的妙赞,当时算上妙赞,一共二人。

不过这里地处群山之间,大悲殿的后山有一处山洞,因为山洞有一些传说,于是逐渐就开始有一些冲突。

没几年的时间,大悲寺已经满是功德箱,还有道场,后山的山泉也是高价。

1999年,地方想出手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打听到妙祥僧团,于是请他们僧团前来。

2000年,妙祥带着他的13人僧团,入住了大悲寺。

刚到大悲寺的时候,是一片混乱,根本无法修行,当地的杀猪宰羊,各种供奉在大悲寺进行,各种面带愁容的人前来求福。

2000年7月,妙祥僧团取了后山的泉水,拿去检测,经检测不符合饮用标准,于是公之于众,这就触及到了之前高价卖水的人。

随后,妙祥定下了8项戒律,带领僧团,取消了全部的功德箱,像抽签、看卦、供奉之类,带营利性质的活动,全部取消了。

8项要求

1、持不捉金钱戒。不存钱、不摸钱,不收钱,不设功德箱,安心修行。

2、日中一食。所有僧众吃一样的,过午不食,一天吃1顿,过后除了吃药,不进食其他食物。

3、行脚。每年8月15外出游方经行,做流动的寺院,随缘教化众生。

4、乞食。大家乞的食物,混合后,一起均分食用。

5、不接客僧礼。常住僧人不能接受礼物,供养需上交。对礼拜要回礼。

6、一切供养由常住分配。供养上交,然后根据需要分配。

7、三衣钵不离身(十八种物齐备)。携带行脚需要的物品。

8、不化缘,不求人。要无所求,恪守修行。

这8项要求,是大悲寺每个僧人都要遵守的修行准则。无论是常住在寺院内,还是行脚在寺院外,已经在其他环境中,都要终生遵守。

总结并解释一下,就是:不接触钱、一天吃一顿、穿百衲衣、4小时睡眠、行脚、乞食、坐禅、诵咒学习、集体劳动。

诵咒学习

行脚

行脚

坐禅

霜露天休息

乞食

问题肯定没有这么容易解决,毕竟涉及到不同信众的问题。

2000年下半年,妙祥定了这些规定后,不仅禁止有营利行为,而且将道家像从寺院请出了,送到了鞍山汤岗子一处寺庙。

果不其然,次日就有人上来闹了。叫嚣要赶走妙祥僧团,请回道家。晚上11点,10多人闯入寺院,发生了肢体冲突。

后来经过调停,将道家像请回来,安放在大悲寺旧址。

2003年11月,大连的孙霄鹏,创建了“解脱之路”网站,用于宣传大悲寺和妙祥僧团。

2004年,孙霄鹏全程参与了妙祥僧团当年的行脚过程,并对其行脚历史进行了介绍,并制作成了影像资料,从此大悲寺的僧人对外就成了苦行僧的形象,并广外人知。

孙霄鹏拍摄制作的这一部纪录片性质的内容,名叫《古道清凉》。这是一部反映海城大悲寺妙祥僧团禅坐与行脚的纪录片,真实的展现了当代头陀僧的修行生活和佛教戒律的概貌。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通过戒律和行脚净化修行,是很有用的。

其实自从妙祥入住大悲寺后,麻烦就没有断过。因为清出外道、立严格新规,会影响很多固有势力。

就这样一直持续到2006年,才算勉强平息,寺院也对僧人提出了要求,不能再硬来,要以理服人。

2007年,孙霄鹏再次与“外道”起冲突,并且发生肢体冲突,于是被勒令离开了大悲寺。

由此可见,妙祥僧团确实在严于律己,哪怕是孙霄鹏这样的“大功臣”,违规了一样挥泪处理。

2009年,大悲寺承包了周边的山林,并于这年春天开始植树造林。居士一共供养了20000棵树苗,多数是耐寒耐旱的品种。听说要植树造林,外省的居士都前往义务劳动。从此荒山郁郁葱葱。

此后几年,经过地方协调,大悲寺开始扩建,闹了一些小插曲。

通常,我们都会认为僧人的学历不高,都是苦难的老百姓。其实大悲寺的僧人,不乏大学生,各行各业的有学识的人。他们有的是大学生,有的是记者,有的是工程师。他们可不是因为感情受挫之类的,而是为了实践自己的信仰。

比如网名allycyl是位女居士,2004年6月到大悲寺,之前她是大连一家4星酒店的经理,研究生学历。

比如网名青莲子,是大连外国语大学毕业,2004年6月到大悲寺出家。

比如城士,原名郭勇,上交大毕业,之前是某省会城市电视台记者,2005年剃度。

比如hualiyu,软件工程师,2005年1月剃度。

还有亲航,毕业于杭州医科大学,2001年就剃度了。

我们来看看大悲寺的医院,非营利性,是不是有前因才会有后果。

大悲寺医院

在过午不食的大悲寺,如果有服药需要,是可以例外的。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他们坚持着自己的初心,为什么他们感动了那么多人?难道只是因为互联网宣传造势吗?这恐怕不是真实原因。

是他们坚持不商业化的本心,是他们在坚持真的修行。

大悲寺,他们一年到晚、一年到头都做些什么?

大悲寺对禅、净、密、律、教五宗平等弘扬,没有门户之见。

在家的居士,可以到寺里暂住,叫做修行。

大悲寺的僧众,每天晚上10点休息,凌晨2点起来,每天要完成早晚课、坐禅等功课。

每天早起后,先打坐五支香,大概就是1个小时。

然后进行早课,大约1个小时。

大概凌晨5点,等待出坡劳动。

上午10点左右,所有人一起吃饭。

中午自行活动一段时间。

下午继续进行劳动,直到6点一刻,然后回寮房。

晚上7点半开始晚课。

晚上10点熄灯睡觉。

如果是念佛,则还要念楞严咒10遍。平日是不许随意外出的,因此多数时候都是在寺内安心学戒。

这就是一天根据分工,会有所区别,寺内的僧人则更加细化和严格。

那一年四季,都做些什么呢?

每年的4月初8,是上半年的皈依会,叫浴佛节;7月15是下半年的皈依会,叫盂兰盆节。皈依居士须会背《心经》《大悲咒》,才会发放皈依证书。进寺院没有门票,参加者不收费,也没有其他买卖。

这两次会,是大悲寺的盛事。每年都有几千上万人参加。

4月初7下午,进行三皈五戒的开示,也就是说讲皈依受戒的意义。

当天晚上晚课之后,进行通宵拜忏,与会者一起忏悔清净。

法会在4月初8当天上午进行。

4月初8下午举办皈依授五戒仪式,免费发放皈依证。

那么4月到7月期间做什么呢?

他们要按照佛制,进行结夏安居,从4月初16到7月初16。怎么理解呢?相当于为了防止夏燥,大家没有重要事务不要出门了,组织补课集体进修,主要学习戒律。

7月初15日叫自恣日,解夏自恣,相当于这一天,大家一起做总结,结夏安居期间,有没有犯错,犯错了就主动忏悔,没有犯错就结束。

每年8月15起,寺院僧众集体开始行脚,沿途乞食、都是露营过夜,一般会持续15天左右,行走300公里左右。1995年是妙祥初次行脚,从他出关后,妙祥僧团每年行脚就没有间断,以辽宁为起点的北方地区,河北、陕西、山西、蒙东等地,都有他们的足迹。

睡桥洞

整个行脚过程中,乞食只乞7户人家,不计较多少,然后返回集中后,所有僧人均分食用。

整个行脚过程中,禁止乘车,不得借宿百姓家中,只能在树下、桥洞或者露天过夜。

通过行脚,不仅要让众生对佛法生信心,还要塑造天下僧人的形象。

野外分食

当然了,乞食适用于行脚活动。因为在我国,寺院多数都在山里,很多是深山,而且是山上,所以平时不存在乞食的问题,要不然下一趟山上一趟山,一天就过去了。再加上多数都要求宗教活动,在规定的场所进行。

所以他们是需要劳动自食其力的,叫做出坡。

大悲寺出坡(集体劳动)

并且,他们还需要不停地学习,哪怕是在行脚途中。

诵咒学习

再就是百衲衣。

妙祥十几年来,都是类似的装扮,叫做百衲衣。在古代,百衲衣叫粪烧衣,实际上别人丢掉不要的衣服。然后演化成捡回来的各种破旧衣服、破旧布料等,僧人自行缝补做成衣服,穿破了继续缝补一下。

这是一种勤俭节约的表现。这是很好的修行。不过我们也不能因此一棍子打下所有的僧人,因为全国各地,还有很多僧众,他们可能是用其他的方式修行。我们也要做到求同存异,不要非褒即贬。要不然大家都争相去比谁住的简陋,谁穿的更破,谁多走200里地了。

无规矩不成方圆。这样正是只有一个大悲寺的缘故。

大悲寺有一辆丰田越野车,这成了很多捕风捉影人士,抓住的小尾巴。

因为寺院是脱离不了社会的,无论是参加会议,还是其他活动,都免不了有远途的可能。再者妙祥因为经年行脚,他的脚病比较严重,严重的时候需要2个人搀扶,所以车辆的使用是免不了的。

这部车,曾经作为拍摄车,经历了行脚全程。途中遇到的流浪猫、流浪狗,也曾经养在车里,然后送到救护站。

游客越来越多后,有人搞起了小动作,于是大悲寺贴出了告示。

换做我们普通人,光是头一条不捉钱,就难以做到吧。出门、坐车、就餐、探望、采购,哪一样都得花钱,所以能做到不捉钱,也是有前提的。

曾经有位居士发文说,她曾经见过妙祥,请教过关于放生的疑问。

她问:她去河边放生鱼,但是很快就被下游的人网走了。这样放生还有什么意义呢?

妙祥回答她:病人经过医生调治,病好了之后,还有可能生病。那么上一次就不应该治吗?放生跟每一次救治一样,每放生一次,它多活一刻,就多了一刻的修行。

其实换成我们的俗话说,就是不以善小而不为。

燃一柱大悲寺清香,没向我们索取分文。

打算返程的时候,去买点经书或者小物件吧,这样的地方,没有功德箱,总得有所捐助吧。

于是来到经书流通处。进门右手边,就是历次行脚的影像记录,仔细地看完了,又取了近10本经书,因为没有定价,就去问负责管理的居士。

居士告诉我,这些经书是免费流通的,如果读完了,不能丢弃,不能带入卫生间,可以赠予其他有缘人。读书的时候要洗手,可以用书签,不能折页,暂时不读,要放在高处。说罢送我一套漂亮的书签。

随后她说,每人只能取4本。因为是选了好久才选的10本,都有点想读。好在我们一行4人,按照配额是够的。

临行,负责经书流通的居士,又送我们每人一个她手抄的楞严经,已经封塑制作好,很是精致,也一直被我系在主驾位上。

于是我们答谢后离开,并决定每年至少要到大悲寺一趟。

20多年以来,栉风沐雨,风雨无阻,妙祥僧团行脚所到之处,播下了无数的善缘,信众见到都会跪拜,这是他们真正的佛性。

听说,没有比苦行僧更难的修行。而无论是打坐的静,还是行脚的动,都是为了清净身心,明见心性。

他或许头衔很少,少了商业智慧,但是他懂佛法,知国法。

看着衣着朴素的妙祥,慈眉善目,无欲无求,观之令人心静。心中有善,才会面容向善,这是演不出来的,毕竟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有这样一群为了信仰而坚持不懈的僧人,他们这些僧人的风采,足以说明佛教的文化不会堕落。

20多年来,他让大悲寺活成了“中国最干净的寺庙”,也让大悲寺活成我们理想中的样子。

文中资料取自南方周末、澎湃新闻等媒体的访谈及调查报道,以及大悲寺公开发行的文字、影音资料,纠正了个人博客、个人自媒体的部分错误记述。

参考资料:

大悲寺的“慈悲心肠”“雷霆手段” | 南方周末

记者手记| 在辽宁大悲寺里当一位居士是种怎样体验?_快看_澎湃新闻-The Paper

对话|风波未平的大悲寺住持释妙祥:从没把钱财看成资源_澎湃人物_澎湃新闻-The Paper

大悲寺妙祥大师终生不摸钱 网友:这才是真正的修行——人民政协网

大悲寺纪录片《古道清凉》行脚乞食 合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