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新进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创新思维的具体方法有哪些政治 近1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新进展

近1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新进展

2024-07-02 19: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为进一步描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研究方法的发展,本文在把握 2008 年对中国知网、《思想教育研究》期刊发表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文进行系统文献计量分析数据的基础上[1],对 2009—2018年期间发表的论文开展进一步研究,以此把握近10 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特点和趋势,进而对今后研究方法的发展提出策略思考。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使用状况,本文将研究方法按照研究范式分成 4 类:第一类是传统研究方法,即是以哲学思辨为特征的研究方法,主要通过理论推理、逻辑思辨、经验感受来认识事物本质特征,以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来源,具有本体论和知识论价值,具体研究方法包括思辨法、经验总结法、经典权威法、比较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文献综述等;第二类是量化研究方法,即是指以实证主义为特征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所收集数据或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以数量研究来揭示事物特征的研究方法,具体研究方法包括问卷法、测量法、实验法等;第三类是质性研究方法,即是以诠释主义为特征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事物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从而全面理解和阐释事物特性的研究方法,具体包括质性访谈、个案研究、民族志、扎根理论、叙事研究等;第四类是混合研究方法,即是以折衷主义为主要特征,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事物进行研究,强调方法论的多元化和折衷,具体包括量与质的结合、行动取向研究、女性主义等。根据上述分类,发现近 10 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总体情况如下。

一、近10 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变化

从总体来看, 近1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上取得了一定进展, 但进展并不明显, 传统研究仍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研究方法, 量化研究虽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比例较小, 质性研究和混合研究方法使用很少。

(一) 传统研究方法总体比例下降, 但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通过剔除书评、会议综述等论文, 统计得出2009—2018年间《思想教育研究》共发表论文3365篇, 其中, 使用传统研究方法的有3056篇, 占所有论文的90.82%;与2008年以前相比, 传统研究方法比例下降6.28%。在中国知网中, 以“思想政治教育”并含“研究”为“主题”进行检索, 因数量过多且层次不一, 故改以“篇名”进行检索, 且来源类别选取SCI来源期刊、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 剔除同《思想教育研究》相重复的论文, 得出2009—2018年间共计4057篇, 其中传统研究方法论文3557篇, 总体占比87.68%, 比2008年以前下降9.35%。上述两项研究表明, 近10年来, 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 传统研究方法的使用呈现下降倾向, 但下降的比例并不高, 在10%以内。传统研究方法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详见表1。

表1 近10年来《思想教育研究》和中国知网所发论文研究方法的发展变化

(二) 量化研究方法比例有所增加, 但上升的幅度并不大

在2009—2018年间《思想教育研究》发表的论文中, 使用量化研究方法的有209篇, 占论文总量的6.21%, 与2008年以前相比呈现增长倾向, 增比为3.69%;2009—2018年间, 中国知网中的量化研究论文有417篇, 占总量的10.28%, 与2008年以前相比, 比例有所增长, 增长了6.75%。从上述两项研究来看, 10年来,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文在量化研究方法的使用上呈现增长趋向, 但增长的比例均在10%以内。可见, 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 运用实证主义范式的量化研究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现象开展研究的论文比例并不高, 详见表1。

(三) 质性研究方法比例偏低, 呈现矛盾结果

统计得出2009—2018年间《思想教育研究》发表论文使用质性研究方法的有42篇, 占论文总量的1.25%, 与2008年以前相比略有增长, 增长了0.87%;而2009—2018年间, 中国知网中采用质性研究方法的论文共16篇, 占论文总量的0.39%, 与2008年以前相比, 质性研究的比例有所下降, 下降幅度为1.04%, 详见表1。两项研究之所以呈现出矛盾结果, 一方面由于所选论文数量有限, 不能排除上述结果是由于样本误差所致;另一方面, 随着研究方法的不断发展, 界定标准应更为严格, 此次研究过程中发现较多论文存在研究方法使用失范的现象, 如一些以个案研究命名的论文, 并未秉承研究准则、不遵循研究规范, 所以未计算在内。通过变化情况可知, 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中, 质性研究依然还属罕见的研究方法, 绝大多数研究者对质性研究方法缺乏准确的理解和把握, 当前对质性研究方法的分析主要用于方法论的倡导上。此外, 因2008年以前的论文统计未涉及混合研究方法, 故此处不作对比说明, 下文将介绍该方法的具体使用情况。

二、近1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

为进一步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 我们将近10年来的研究结果与2008年以前进行对比分析, 发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呈现从经验走向理论、从思辨迈向实证、从单一转向多元的发展趋向。

(一) 从经验走向理论:经验权威日渐式微、思辨研究居于主流

从具体研究方法层面看, 近年来经验总结、经典权威方法日渐式微, 思辨研究已取代经验研究成为主流。经验、权威是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之初主要采用的研究方式, 有利于总结经验教训, 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 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但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发展, 迫切需要从经验形态上升至科学形态, 因此, 靠经验感觉获取知识的研究方式不再受研究者们大力推崇。关于经验总结法, 1994—2008年间, 该方法在《思想教育研究》中的使用比例为56.36%, 但2009—2018年间却下降为15.89%;该方法在中国知网的使用中变化不大。关于经典权威法, 《思想教育研究》中的使用由原来占比4.78%到近10年来降为0.89%, 占比已不足1%;中国知网中的使用现状亦是如此, 比重由14.64%下降至0.12%, 同样不足1%。

目前看来, 思辨研究已取代经验研究, 逐步发展成主流, 正如我们曾推论的那样, “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文中, 思辨研究论文的比重还会提升”[1]。思想政治教育已逐渐从经验走向理论, 更加重视用逻辑推理来解决概念的、规范的问题, 从而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理论体系。需要说明的是, 思辨研究既是范式又是具体方法。如果说, 运用逻辑思维进行分析和判断, 对命题进行前提性考证, 运用否证的形式来检验一个命题是否成立, 那么思辨研究方法就是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 此处提到的思辨研究, 即是指具体研究方法。研究结果显示, 1994—2008年间, 《思想教育研究》中思辨法的使用仅占1/3, 为35.96%;经历过去10年的发展, 思辨法已占所有论文的71.56%, 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主流。出现此变化的原因, 与近年来该杂志转型有关, 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代表性刊物之一,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科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中国知网更能反映这一趋势, 思辨法的使用在1979—2008年间就已占比75.16%, 经过近10年来的发展, 占比更是高达82.80%。

(二) 从思辨迈向实证:实证研究日益得到重视

从一般方法层面的研究范式看, 实证研究日益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教育研究领域一般认为, 实证研究包括量化研究、质性研究以及混合研究, 我们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分为传统研究方法、量化研究方法、质性研究方法和混合研究方法这4类, 实际上也就是将其划分为传统思辨研究和实证研究两大部分。以思辨为主的传统研究方法, 是以研究者关于“应该”“价值”“标准”的判断为出发点而形成的规范性知识, 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目标的提出以及话语体系的建构作出了重大知识贡献, 但靠逻辑推理、演绎归纳来获取知识的方式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面临着传统色彩浓厚、解释力有待增强等问题。实证研究是以观察和实验的经验事实为基础, 采用系统方法和完整程序而得出结论, 形成的是客观、普遍的非规范性知识, 具有更好的可说明性和更高的知识价值。虽说近10年来, 思辨研究仍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主流, 但实证研究比例不断提升、日益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

作为量化研究的主要方法, 问卷调查在近10年受到研究者们的青睐。就《思想教育研究》而言, 1994—2008年间, 该方法的使用占所有研究的2.43%, 经过近10年的发展, 上升至6.21%, 增长了3.78%;在中国知网中, 1979—2008年期间该方法的使用占所有研究方法的3.40%, 近10年来增长至10.18%, 增长近3倍, 已占所有研究的1/10。可见, 问卷调查法日益得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们的重视, 已开始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占据一席之地。据上文可知, 质性研究方法在两项研究样本中呈现矛盾结果, 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质性研究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运用现状的判断, 质性研究方法较少被研究者们使用, 近年来变化不大。总体来看, 实证研究近年来呈缓慢上升趋势。

(三) 从单一转向多元:量化和质性的结合、多学科方法运用

从学科间关系的角度看, 多学科方法的运用是趋势。在前一项研究中我们发现, 在2008年以前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 单一研究方法占据主导地位。从此次研究来看, 虽状况未变, 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提倡其他学科研究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推崇思想政治教育与教育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研究方法的结合。其他相关学科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发展提供了观察视角、知识积累和方法借鉴, 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重要依托, “只有从多学科的角度定位, 才能从更开阔的范围定位思想政治教育现象。”[2]

我们发现, 近年来量化与质性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开始进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 虽尚处于起步或初步发展阶段, 但这代表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使用呈现出从单一转向多元的发展趋势。每种方法背后体现的是不同的哲学理念、理论立场及价值取向, 任何一种研究方法都有它的使用范围、优点和局限性, 因此, 开展研究活动不能局限于单一研究方法。量化研究追求的是数量关系的规定性, 质性研究追求的是事物内在属性, 二者的结合有利于更好地把握研究对象, 全面深入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混合研究方法, 由于其将量化和质性研究相结合, 有益于扩展思想政治教育领域, 挖掘研究深度, 增强研究的有效性, 可为研究者提供多元化的分析方法和全景式的解释结果。从统计结果来看, 2009—2018年间, 《思想教育研究》中混合研究方法的使用有58篇, 占所有文章的1.72%;中国知网中使用混合研究方法的文章有67篇, 占所有文章的1.65%。

三、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进一步发展的策略思考

近1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有了明显进展, 其科学性也日益提升。为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科学发展, 应从更为开阔的方法论哲学、研究样式以及具体研究方法等多个层面着手。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指导下, 倡导思辨研究和实证研究范式相融合, 主张量化与质性研究方法相结合, 并在方法的选择运用过程中做到多元、适切、规范。

(一) 研究方法论: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为指导

在学科发展的历史过程中, 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由哲学方法论、一般方法和具体研究方法构成的研究方法体系。其中, 哲学方法论是研究方法体系的顶层, 指导着一般方法和具体研究方法, 涉及人们认识和行动的一般思想方法和思维取向, 为人们提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式和方法原则, 也为学科研究提供价值判断和具体操作指导。哲学方法论探讨研究的基本假设、逻辑、规则和程序, 涉及研究的基本原则、信念和取向, 是研究者在具体研究过程中所体现的哲学立场, “通常情况下, 这些立场是隐含而不是显露的, 然而不管是否承认, 它们确实形塑着社会科学家所使用的理论和方法。”[3]15哲学方法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研究者所使用研究方法背后隐含的哲学立场和价值取向, 从而推动研究范式的科学发展和具体研究方法的规范应用。有研究者称, “近两年来学界之于学科研究方法的关注度逐渐升温。但总体上, 还是停留在具体研究方法运用的层面进行评述和归纳, 并没有深入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范式及方法论问题”[4]。任何一种理论的产生, 其背后都包含着方法论的创新与进步, 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在新时代推进学科创新, 就必须重视方法论层面的指导和规范。但当前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中, 方法论意识尚未完全形成, 这已成为制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原因。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活动时的最高指导, 秉承着唯物主义本体论立场, 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最高准则, 主张从一定历史条件出发去考察社会现象、揭示事物发展规律, 并用以指导社会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 不仅包括辩证思维方法, 从哲学原理中引出的一般方法, 还包括以实践为基础总结的一般工作方法等, 同时还为我们提供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历史和逻辑相一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基本命题[5], 成为指导现实实践的方法原则。正如恩格斯曾指出的那样, “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 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 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6]664

(二) 研究范式:倡导思辨研究和实证研究相融合

观念形态的哲学方法论, 是以一般方法、具体研究方法等具体形态展现出来的, 而一般方法是具体研究方法系统化、理论化的基础, 为研究活动提供了研究范式。研究范式在相应方法论的基础上, 为分析客观事物提供了核心概念、理论观点和研究路径等规范, 指导着具体研究方法的运用。在研究方法体系中, 思辨与实证两大研究范式具有相应的地位, 适用于不同目的和内容的研究。其中, 思辨研究是指在“个体理性认识能力及经验基础上, 通过对概念、命题进行逻辑演绎推理从而认识事物本质特征的研究方法”[7], 它聚焦“应然”问题的解决, 关注概念、理论和观点的建构。实证研究则认为只有可验证的命题才是有价值和有意义的, 它关注“实然”问题的解决, 以事实为重, 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以此推论出研究结果。

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提倡实证研究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中的比重提升, 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传统思辨研究的否定。思辨研究是基于对事物内在规律的探讨而得出的知识结论, 它无法通过观察获得、只能靠逻辑思考和综合分析去把握。思辨研究与实证研究, 二者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倡导二者的结合有利于促进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逻辑思辨和客观证据的统一, 同时更是思想政治教育从理论思辨走向实务工作, 从主观建构走向实际问题, 从书斋式研究走向行动式研究的发展要求。

(三) 具体研究方法:主张量化和质性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一定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在思想政治品德方面的质量和规格的总的设想。”[8]173为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应注重将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进行结合。量化研究方法基于实证主义范式, 在本体论上, 认为世界是客观的、有规律可循的, 遵循的是演绎逻辑, 主张用数理统计工具来分析量化的经验观察以确定事物间的相关关系, 通过对事实进行概括从而得出一般性结论;在认识论上, 强调研究者与研究对象处于客观或价值中立的状态, 强调对研究过程的可控性和可重复性。质性研究方法基于阐释主义范式, 在本体论上, 认为世界是由多重事实人为建构而成的, 应从经验事实出发来确立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遵循的是归纳逻辑, 主张以研究者本人为工具, 在自然情境下对社会现象进行研究以探索社会现实产生的原因;在认识论上, 强调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处于主观或价值关联的状态, 强调研究过程的主观性和互为主体性。由于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的哲学基础差异, 所采用的研究策略、程序及在研究逻辑上有很大不同, 于是便形成了质性、量化研究范式之间的激烈争斗, 作为“第三种道路”的混合研究方法应运而生。

混合方法研究兼用量化方法和质性方法, 倡导将二者相结合, 其中心假设是:用两种方法比用一种方法能更好地理解研究问题, 但并不仅是共用量化和质性方法, 还涉及背后的哲学理念与理论立场的整合。混合研究方法, 将宏观与微观、自然情境与社会情境、静态与动态结合起来, 可为我们提供多元化的分析方法和全景式的解释结果, 格林 (Greene) 认为, 混合方法的功能在于“整合”, 具体归纳为:三角互证、互补、发展、创新与扩展[9]。混合研究方法现已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日益流行起来,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也应提倡量与质相结合的混合研究, 既可以用量的研究对思想政治教育现象进行精准细致的客观描述, 又可以用质的研究对思想政治教育现象进行全面深刻的本质把握, 可为我们从多维度、全方面观察和解决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相关问题提供方法指导。

(四) 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力求多元、适切、规范

要形成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特色的研究方法体系, 除了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方法论指导、遵循研究范式外, 还要具象到方法的选择以及运用上, 做到方法选择具有多元性、方法和问题之间存在适切性、方法运用呈现规范性。

首先, 研究方法的选择要具有多元性。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思辨研究为主导, 但单一研究方法具有局限性, 无法针对研究对象开展全面多维的考察, “应该摒弃以往单独运用某一种科学方法贯穿整个研究过程的研究方式, 而应该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 以弥补可能的漏洞”[10]。我们应对研究方法进行多元整合, 在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属性的基础上, 积极借鉴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 打破学科壁垒, 实现多角度、多学科的融合创新, 达到科际整合的理想状态。选择了某种方法, 就同时选择了它背后隐含的哲学预设和方法论准则, 借鉴其他学科的新思维和新方法, 既利于不同研究范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合碰撞, 也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包容性。正如习近平指出的那样,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范畴很广, 不同学科有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对一切有益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 我们都要研究借鉴, 不能采取不加分析、一概排斥的态度。”[11]341这是我们在选择研究方法之时的应有态度。

其次, 研究方法和研究问题之间要存在适切性。学科性质、学科对象等问题是学科研究的前置性问题, “具体学科方法通常是由学科的性质决定的”“具体学科方法通常以特定学科领域的特殊规律为研究对象”[12]33。研究者应从本学科性质、目标出发, 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本质规律为依据, 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和特点, 选择适用的研究方法, 做到研究方法和研究问题之间具有适切性。所谓适切性, 就是要看研究方法是否针对、切合所要解决的问题, 是否能满足研究者对于研究问题的需要, 而不是随意选用、简单移植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 从而造成概念与方法、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脱节。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新兴学科, 学科研究方法尚未成熟和定型, 加之具有不同学科研究背景的学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的介入, 使得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形成了学科交叉移植的特殊现象。诚然, 各学科间的交叉移植已成为当前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种趋势, 但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人类历史上的类似活动或其他阶级意识形态教育所不同的特点和规律, 不能简单移植、套用、嫁接其他学科的方法。应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从学科交叉移植到科际整合的转变, 从简单的移植套用发展到综合的系统集成, 以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特色。

最后, 研究方法的运用要呈现规范性。方法是过河的“船”和“桥”, 科学规范的研究方法是实现研究目的的重要保障。当前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 存在大量研究方法使用不规范的现象, 如在思辨研究中, 缺乏严谨的理性思辨;在量化研究中, 抽样程序不合理, 研究的可信性和有效性难以保证;在质性研究中, 忽视对核心概念的界定, 资料搜集程序的科学性以及访谈问卷的设计性较为粗糙, 研究过程缺乏严格的操作与控制。对于研究者来说, 应该树立基本研究意识, 强化方法论的培养, 规范学科方法的运用原则, 加强逻辑分析能力和统计应用能力的训练, 提高学科研究方法的规范意识, 并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确保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的客观、科学, 经得起实践检验。

参考文献:

[1] 佘双好.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研究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0).

[2] 佘双好.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属性及发展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

[3] [澳]大卫·马什,格里·斯托克,编.政治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第 2 版)[M].景跃进,张小劲,欧阳景根,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 高立伟,郑大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论研究述要[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2).

[5] 侯惠勤.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四大基本命题辨析[J].新华文摘,2011,(5).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 姚计海.教育实证研究方法的范式问题与反思[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

[8] 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9] 李刚,王红蕾.混合方法研究的方法论与实践尝试:共识、争议与反思[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4).

[10] 刘燕楠.教育研究方法论变革:历史突破与理论创新[J].教育研究,2018,(5).

[1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2 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7.

[12] 蒋逸民.社会科学方法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文章来源:《思想教育研究》,2019年第5期

推荐关注

『壹学者思政研究』

“壹学者思政研究”是为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的学人而建。日常发布《复印报刊资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拟用目录、精选文章,以及高校思政课的前沿动态、研究课题、教学指导等内容。

《复印报刊资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现已开通在线荐稿、在线评议通道,欢迎您关注!

原标题:《近1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新进展》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