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漠北往事:乌里雅苏台是怎么回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准噶尔汗国前身 清代漠北往事:乌里雅苏台是怎么回事?

清代漠北往事:乌里雅苏台是怎么回事?

2023-09-30 12: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其实,明末一直在上演明朝、后金(清朝)和蒙古各部的“三国演义”。开始时,明朝和蒙古各部联盟应对后金的威胁。后来,后金大汗皇太极采用政治和军事手段,消灭了漠南蒙古林丹汗的势力,占领了漠南地区,进而在漠南蒙古各部的拥戴下建立清朝。漠北的喀尔喀蒙古各部也向皇太极称臣纳贡。漠西蒙古各首领也在后来的清顺治年间开始朝贡。

1644年,清朝入主中原。此时漠西的准噶尔部愈发强大,在首领噶尔丹的带领下降服了其他漠西蒙古部落,建立了准噶尔汗国。噶尔丹也有恢复当年蒙元帝国的野心,屡屡向周围的蒙古部落发动进攻。

1688年,噶尔丹在清朝忙于抗击沙俄侵略东北时,突袭了清朝的小弟喀尔喀蒙古,将土谢图汗逼得率众南迁。此时的准噶尔汗国侵占的土地之广,几乎与当时清朝的统治区域面积相当,特别是准噶尔的军队前锋已经逼近离清朝首都北京不到百里的区域了。

之前臣服,现在反叛。面对此等严峻形势,康熙决定在东北领土的问题上对沙俄做一定的妥协,准备组织大军反击噶尔丹进犯。

所谓的让步,也就是签订《尼布楚条约》

1690年,康熙亲率大军与噶尔丹的骑兵在乌兰布通交战。虽然八旗军队入关后战力下降,但在康熙年间尚有一战之力,且有之前平定三藩之乱时组建的汉军绿营和归降的土谢图汗部相助,依靠大型火炮的威力战胜了噶尔丹军队。

准噶尔汗国貌似地广兵强,实际上内部矛盾重重。不仅被征服的喀尔喀蒙古各部仇视他,准噶尔贵族策妄阿拉布坦在背后捅噶尔丹的刀子,前方康熙的清军又再次出击,在蒙古草原的科布多彻底击败了噶尔丹,使其服毒自杀。

康熙三十年(1691年),康熙在多伦与喀尔喀蒙古及漠南蒙古各部举行会盟,采用包括联姻等政治手段在内的方略,彻底收编包括土谢图汗在内的喀尔喀各部为清朝辖地。

噶尔丹虽然死了,但准噶尔汗国在西北还有强大的势力存在。策妄阿拉布坦成为准噶尔大汗后,一度侵占青海和硕特汗国统辖的西藏地区。准噶尔支持和硕特部首领罗卜藏丹津在青海对抗清朝,结果被雍正帝派年羹尧讨平,顺便把唐努乌梁海地区的蒙古部落拉了过来。

雍正年间,准噶尔部与清朝签订合约,以蒙古杭爱山划分势力范围。

与此同时,沙俄又侵扰唐努乌梁海地区,试图引诱该地区的辉特部向自己投降,引起了雍正帝的警惕。

1727年,清朝与沙俄启动边境谈判,签订《布连斯奇条约》和《恰克图条约》确定了中俄中段边境线,从额尔古纳河沙毕纳依岭(今沙宾达巴哈)为界,以北归俄国,以南归中国。

《布连斯奇条约》和《恰克图条约》条约抄本

到了乾隆年间,策妄阿拉布坦的儿子噶尔丹策零去世,准噶尔汗国开始陷入内乱局面。1755年,准噶尔末代大汗达瓦齐击败辉特部首领阿睦尔撒纳。阿睦尔撒纳向清朝求援,乾隆帝顺势而为,派遣大军同辉特部一起将达瓦齐包了饺子,彻底灭亡了准噶尔汗国,将整个蒙古地区纳入清朝统治,并进而扩张到了哈萨克境内。

之后的几十年,清军又平定了准噶尔余部的几次叛乱。经过近百年的和与战,清朝取得了最终胜利。而如何对草原地区进行统治,清朝提出和实践了一种有效的方案。

//

六部数十旗,将军府统筹

//

清朝以前的中原王朝,对北方游牧民族地区的管理采取羁縻统治,即在形式上分封土地和任命官员,但当地的事务还是由当地民族人士管理。

清朝在统一蒙古地区后,采用了比之前的羁縻手段更进一步的管理,即设置一个同盛京将军,黑龙江将军一样的“军管区”——乌里雅苏台将军府。

乌里雅苏台原本是一座城市,其蒙古语含义是“有杨树林的地方”。雍正帝在康熙收服喀尔喀蒙古的基础上,为了对付准噶尔汗国以及管理蒙古地区的需要,于雍正十一年(1733年),在喀尔喀地区设立定边左副将军,以乌里雅苏台为驻地,因此又称为“乌里雅苏台将军”。

从这可以看出,将军府本就是为了经略西北而设,因此其作为“军管区”的行政设置是很自然的安排。

乌里雅苏台将军驻地,今蒙古国扎布汗省省会乌里雅苏台

清军平定准噶尔汗国后,乌里雅苏台的行政区划最终定型。乾隆年间的乌里雅苏台主要分为七大辖区,数十个相当于州县的行政单位“旗”与“佐领”:其一为土谢图汗部。土谢图汗部是喀尔喀蒙古的主体,很早就归附了清朝。在多伦会盟后,土谢图汗部的行政区域大体确定。包括土谢图汗旗、右翼左旗、中右旗等20旗,组成汗阿林盟,相当于今蒙古国中央省、东戈壁省等区域。

其二为赛音诺颜部。原为土谢图汗部的一部分,在雍正九年(1731年)分出19旗成立赛音诺颜部,后又增加到包括赛音诺颜旗、中左末旗等在内的24旗,组成齐齐尔里克盟,相当于今蒙古国后杭爱省、扎布汗省等区域。

其三为车臣汗部。车臣汗部是多伦会盟的产物,到了乾隆十四年(1749年),包含了车臣汗旗、左翼中旗等23旗,组成克鲁伦巴尔和屯盟,相当于今蒙古国肯特省、东方省等区域。

其四为札萨克图汗部。多伦会盟后,康熙帝将喀尔喀蒙古中的札萨克图汗作为一部。乾隆年间札萨克图汗部扩充为包括右翼左旗、中左翼左旗在内的19旗,组成扎克毕赖色钦都尔诺尔盟,相当于今蒙古国戈壁阿尔泰省、库苏古尔省等地区。以上四部统称为喀尔喀四部。

其五为上文提到的唐努乌梁海。原是唐代的都播地,辽国的谦谦州,元朝的益兰州,明朝兀良哈三卫后也迁徙到这里,是蒙古地区位置最偏北的区域。清军在征讨准噶尔汗国时,顺便收服了这片区域,并在此地设置了包括唐努乌梁海旗在内的5旗和包括乌梁海二佐领在内的46佐领。

其六为科布多。原为喀尔喀和乌梁海蒙古各部的游牧场所,也是上文提到的辉特部之地带。在清军消灭达瓦多的力量后,将科布多地区划归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设置包括辉特下前旗在内的30旗,相当于今蒙古国乌布苏省、科布多省等区域、阿尔泰共和国的部分区域以及今中国新疆的部分地区。

此时,阿尔泰地区也归属科布多管辖,到了清末光绪年间才将科布多办事大臣迁移到阿尔泰地区,使阿尔泰自成一区,组成青色特起勒图盟,归属朝廷直辖。

而北方归属于土谢图汗部的边境城市恰克图,在签了中俄边境条约后,成了中俄贸易的重要地点。

当时繁荣的恰克图边境贸易市场

乌里雅苏台将军府管辖的地带成为乌里雅苏台统部,将军官职为正一品,后又改为从一品,与地方总督的品级相同。开始由蒙古人(第一任为策凌)担任,其后由满人任职。下设乌里雅苏台参赞大臣二员,满人、蒙古人各一员;章京四员,分别掌管下属的内阁衙门、兵部衙门、户部衙门和理藩院衙门。绿营换防守备、千总、把总和外委共6员;唐努乌梁海总管五员(每旗一员),佐领、骁骑校各二十五员(每旗五员)。

乌里雅苏台将军府遗址(今蒙古国扎布汗省省会乌里雅苏台郊外)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清廷在库伦设置办事大臣,将土谢图汗部与车臣汗部民政事务改由库伦办事大臣管理。同年,清廷设置科布多参赞大臣管理科布多地区。此后乌里雅苏台将军仍监管赛音诺颜部、札萨克图汗部二部民事与唐努乌梁海事务,并统辖喀尔喀四部、唐努乌梁海与科布多各路蒙古兵。

任命库伦办事大臣的文书

库伦办事大臣、乌里雅苏台将军和科布多参赞大臣驻地

由此可见,这几大部的旗之归属,以及将军府的军政职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隔数年都有个别调整,但乌里雅苏台的辖地区域一直稳定,直到清末被沙俄渗透,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后才有所改变。

清廷在乌里雅苏台地区的行政建制对蒙古各部起到了较好的稳定作用。其一,清廷作为北方少数民族建州女真建立的政权,通过会盟和联姻的手段能够更好地笼络和团结同为北方少数民族的蒙古人,由此组成“满蒙亲贵”利益集团。

清朝库伦街头席地而坐的官员

其二,乌里雅苏台地区的行政建制比较完善,将蒙古各部的力量基本平均划分在不同的盟旗之内,保证了各部势力的均衡与稳定。其三,乌里雅苏台的行政建制在保证了军政大权由清廷派出的官员把持的情况下,做到了“蒙人治蒙”,保护了蒙古人民的风俗生活习惯。

当时乌里雅苏台和谐共处的满人,汉人和蒙古官员

//

随清朝覆灭而消失

//

虽然乌里雅苏台将军府的设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行政建置,可惜鸦片战争之后,清廷对乌里雅苏台地区的管辖情况每况愈下,招致沙俄一步步入侵。

乾隆帝因为消灭了准噶尔汗国,对乌里雅苏台地区的经营十分重视。但是到了嘉庆之后,对北疆的防务逐渐松弛,原本乌里雅苏台将军所直接统辖的清军(非蒙古仆从军)就不到一万人,之后的防御力量越来越薄弱,不足以应对北方强邻带来的巨大威胁。乌里雅苏台的吏治情况也越来越差,如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五月,科布多参赞大臣瑞洵回京,每台需用廪羊三十余只,远远超出定额。

俄国人拍下了当时的乌里雅苏台将军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国等西方势力入侵中国。早就对乌里雅苏台地区垂涎的沙俄,趁机武力威逼要挟清廷割让土地。已经被英法等国打怕了的清廷,连与沙俄军对抗的勇气都没有,被迫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和《中俄堪分西北界约记》,割让了西北定边左副将军所属乌梁海10佐领及科布多所属阿尔泰淖尔乌梁海二旗,总计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中华民国成立。乌里雅苏台将军府连同清王朝一起消失在了历史的尘埃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