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红楼梦》的文化元素传播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网络与新媒体属于中文系吗 新媒体时代《红楼梦》的文化元素传播

新媒体时代《红楼梦》的文化元素传播

2024-06-21 02: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部经典首先被阅读,然后才会产生审美价值、社会价值、哲学价值等。《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从当年的“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到新文化运动时期首推的长篇白话文小说,200多年来它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情感认知与审美判断。

然而,随着科技迅猛发展,阅读环境改变,纸质阅读越来越少,一批批经典文学著作在与电子技术、网络世界博弈中败下阵来。《红楼梦》将如何继续传递价值,人们如何有兴趣再回到文本阅读,这部文学经典中的文化资产如何得以传承并继续成为植根于国人心灵和生活中的审美情志等问题,确实值得我们关注。

笔者认为在碎片化、娱乐化、图像化、去经典化的时代,借助于新媒体平台,以《红楼梦》中的若干文化、情节元素的传播点为经典巨著热场宣传,无疑是一个吸引关注甚至回归文本的极佳途径,而经典文化元素的传播最具符号性、接受性和长久的影响力。

《红楼梦》书中存在着大量的审美文化元素。近百万字、四大家族、五代人,一部《红楼梦》说尽了历史、时间与生命的模样,记录了青春、梦想与失败的忧伤,作者不慌不忙地讲着人生的希望与放弃、美好与毁灭、宿命与抗争。合上书本无论多久,我们都会记得那些美好的情感和生活印记:题诗帕、酒令签、玉簪粉、葬花词;吃螃蟹时温热的酒、结诗社中风雅的笺,芦雪庵的鹿脯肉、醉眠时的芍药裀;鬼脸青中陈年的梅花雪、桂花树下幽咽的清笛音,晨昏定省的礼仪、笔墨纸砚的考究;还有红楼夜宴、元春省亲、黛玉葬花、共读西厢、海棠结社、晴雯补裘等经典场面。不同时代的社会结构变化会瓦解很多故事,然而这些美好的情感和文化却可以跨越时间的限制,长久地被读者所需要和传承。这些审美元素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楼梦》里不厌其烦地描述着茶盏、菜肴、服饰和礼仪,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中令人向往的审美情趣,展现着这种美历经千年仍在中国人的物质文化与精神生活中得以延续。

多年以来,《红楼梦》的传播主要是依托文本阅读、影视戏曲与学刊杂志,现在又多了自媒体、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那么,在新媒体时代《红楼梦》如何形成更具影响力的大众传播?无可置疑,使用新兴媒介、挖掘传统媒介的全新传播形式最为直接有效,网络文学、影视剧、电视栏目、讲座直播及短视频等都具备现实操作性。

网络文学或可作为经典的衍生作品,但难以把握。中国古典小说为网络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文学资源,网络小说也为我们提供了重新解读古典名著的契机,比如今何在的《悟空传》等。因为这种转化需要打破与解构,对于《西游记》这样的神魔小说来说,相对比较容易操作且接受性较好。那么,《红楼梦》这样的古典文学作品在网络文学环境中的现状如何呢?来自北大的网络文学研究者叶栩乔对此做过大量研究:“据不完全统计,仅晋江文学城的红楼同人就已经超过3000本,另一大女性向文学网站潇湘书院中,红楼同人的数目也至少在300本以上。”但是许多作者“通过精心的情节设计拆散木石前盟,为林黛玉开辟理想的生活图景:不再‘捐馆扬州城’的父亲、强大的兄弟姐妹,尤其是既能够施加保护、又能够提供甜蜜爱情、实现‘一生一世一双人’诉求的配偶”。《红楼梦》的故事、人物、内涵在网络文学中产生巨大颠覆。最强跨次元“伏黛CP”将《哈利·波特》中偏执极端的大反派伏地魔与娇弱灵性的林妹妹组成CP,显见的是,这已经与经典流传的《红楼梦》相去甚远了,但充分证明了年轻人群体中《红楼梦》的读者群仍在可观地延续,也为其他方式的传播提供了多种可能性。许多短视频就是年轻人通过《红楼梦》同人小说、影视作品跨次元编辑制作的小作品,若将其看作《红楼梦》的文学衍生作品,单从元素化传播来讲未尝不可。

影视剧改编的接受范围较大,更容易形成国际性传播力度。上个世纪20年代以来,《红楼梦》就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戏曲电影以及舞台戏曲,其中以87版电视剧的影响最大,至今仍是必播热剧和收视经典。

对于影视而言,编剧是《红楼梦》的最大掣肘,改编起来费力不讨好,所以应对剧本改编采取开放包容的态度。随着电视剧的拍摄制作能力提升、国产剧集的海外影响力增大,为《红楼梦》创造新时代经典国风电视剧提供了可能。电影形式虽不容易展现完整,但更适合经典故事元素的传播。现在电影剧作的改编模式很多,多节选经典情节拓展影片,若将《红楼梦》改编成电影版《木石前盟》,以“神话+历劫+爱情+家族”的模式串联故事情节,也不失传奇性。另外,全球首部手绘动画油画传记电影《至爱梵高·星空之谜》的上映,对于新媒体时代《红楼梦》文化元素的传播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启发。《红楼梦》自刊刻之初便有绣像插图,其后改琦、孙温,至刘旦宅、戴敦邦及更年轻的谭凤嬛等都有精彩红楼人物画作。绘画资源丰富,水墨动画片数字科技成熟,“名著+名画”的水墨动画版《红楼梦》也许是最易被国际市场接受、最易形成国际传播的形式。

电视栏目可操作性强,在一般受众中影响广泛。2017年,传统文化类节目集群开始在电视上出现。2018年,包括《国家宝藏》《朗读者》在内的九大综艺集体亮相法国戛纳国际电视节,中国综艺开启了“全球供应商”模式。中国文化元素成为中国电视国际传播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国门的另一个方式。

笔者以为《朗读者》《经典咏流传》《上新了·故宫》《声临其境》等电视栏目模式,也非常适合《红楼梦》文化元素的传播。《朗读者》的节目模式适合深度解读作品的文字魅力、文化魅力、情感魅力,以细节带动书籍,形成完美的古典文学与当代文化的对话、《红楼梦》文本与现代读者的对话。

同时《红楼梦》中有大量的诗词戏曲可以创作改编。87版电视剧的歌曲影响力广泛且具有经典性。书中还有大量传统戏曲,包括对情节起转折、点睛意义的词牌曲目,比如《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兼具中国传统戏曲之美与红楼情节情感之美。还记得,2017年87版《红楼梦》30周年的纪念音乐会,曾勾起多少人的红楼记忆,这是我们对一部巨著的记忆,也是对传统文化的记忆。

讲座直播简单明了、收视广泛、直接有效。对于艰难晦涩的传统文化和典籍文化,一部分普通读者似乎没有耐性深入其中。那么,学术讲座的形式是否能够改善这个问题呢?事实证明,专业是“圈粉”最强大的武器。中国政法大学教师罗翔在2020年3月9日受邀入驻B站后,很快就成为了粉丝破百万的up主。2020年6月2日,中国红学会副会长孙伟科先生在国博大讲堂直播《家族悲剧:贾府的兴亡之变》讲座,平台提供数据显示直播期间观看人数达556万,这或许为我们传播讲解古典文学作品内部复杂深刻的文化底蕴,提供了一种新的形式。

笔者希望寻找经典读本与当下受众的衔接渠道,试图以“文化元素—传播—关注—回归原著”的方式,尝试以经典文化元素传播调动年轻人回到文本阅读的兴趣,使《红楼梦》在全新时代仍然以活的经典的方式存在,并以此重新建构《红楼梦》的影响力,将这部经典名著的文化元素传递给新一代,成为我们生生不息的民族情感和审美态度。

(作者单位:辽阳市红学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