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刻不容缓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农业污染论文 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刻不容缓

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刻不容缓

2023-10-07 01: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农田里过度使用农膜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小视。摄影/ 刘君凤

    今年4月至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实施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从反映的问题来看,农业面源污染情况严重。

    全社会还缺乏对农业面源污染的高度关注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由农药、化肥、废料、沉积物、致病菌等分散污染源引起的对水层、湖泊、河岸、滨岸、大气等生态系统的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是最为重要且分布最为广泛的面源污染。

    面源污染自上个世纪70年代被提出和证实以来对水体污染所占比重随着对点源污染的大力治理呈上升趋势,而农业面源污染是面源污染的最主要组成部分,重视农业面源污染是国际大趋势。4月14日,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农业资源环境遭受着外源性污染和内源性污染的双重压力,农业可持续发展遭遇瓶颈。农业已超过工业成为我国最大的面源污染产业,总体状况不容乐观。

    张桃林指出,我国土壤和水体污染及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日益加剧,一方面是由于工矿业和城乡生活污染向农业转移排放,导致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下降;另一方面也由于化肥、农药长期不合理且过量使用,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和农田残膜等农业废弃物不合理处置,造成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

    然而,执法检查中发现,一些地方对农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重发展、轻保护,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重点源,轻面源”的情况较为普遍,工作处于被动应付状态。一些领导干部存在“工业污染危害大,农业污染可自然净化”的意识,对农业环境污染的治理关注度不高。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9月14日《学习时报》刊发农业部部长韩长赋答记者问。他指出,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有三大“贡献者”。

    一是化肥。主要问题是使用量偏大、利用率偏低。我国只占世界10%的耕地,2013年化肥使用总量为5912万吨,占世界总量的35%。施肥方式落后,撒施、表施等方式比较普遍,当季化肥利用率只有33%。

    二是农药。主要问题也是用量偏大、使用不规范,利用率偏低。近年来,我国农药使用量稳定在32万吨(有效成分)左右,占世界总用量的1/7。农药过量和不规范使用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也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

    三是农业废弃物。主要问题是畜禽粪便、秸秆、农膜处理率低,成为污染物。近年来,我国畜禽养殖总量不断上升,全国每年产生30亿吨畜禽粪便,有效处理率不到50%。全国秸秆可收集利用量为8亿多吨,综合利用率仅为3/4。没被利用的秸秆,大多就地焚烧,给环境带来污染。我国水土资源不匹配,很多地方特别是西北地区常年干旱少雨,需要用地膜保墒节水,再加上设施农业发展快,农膜使用总量高达200多万吨。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院长周培教授在《新形势下的农业生境安全与污染控制》中指出:土壤如同人的器官,一旦损坏,要使其恢复很难,需要经过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但眼下,中国农业灌溉用水的质量存在很大的问题。据统计,全国80%的河流和3/4的湖泊不同程度受到氮、磷富营养化的影响。我国畜禽排放量达40亿吨/年,远高于工业有机污染物的排放量。我国农药真正有效的用量不到40%,60%—70%的田间农药通过径流造成污染。抗生素、内分泌干扰因素在人口密集地区严重。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有3000万人因饮用水不能喝而背井离乡。此外,高密度栽培地区的次生盐碱现象严重,高度依赖化肥导致硝酸盐在土壤中沉积,造成土壤酸化、板结,越施越肥,垃圾成堆,而它们中的许多后来又成为农民工居住的地方。

    实现2020年目标必须攻坚克难

    农业面源污染加剧了土壤和水体污染,也威胁着农产品质量安全。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发展不仅要杜绝生态环境欠新账,而且要逐步还旧账,要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2015年中央1号文件对“加强农业生态治理”作出专门部署,强调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重大任务。

    今年年初,农业部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农业突出环境问题治理规划(2015-2018)》和《农业部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等文件。7月,农业部在四川相继召开了全国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现场会和全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会议。这些文件的出台与会议召开,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与动员。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量大面广、复杂多样,污染防治工作起步也比较晚,要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并不容易。同时,农业面源污染是个长期累积的问题,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中得到完全解决,需要长时期的不懈努力。

    要坚持把农业资源保护和农业生产发展统筹起来,同时要把外源污染和内源污染的防控结合起来。要形成一种合力,协同社会各界,整合各种资源,来进行防控。

    要形成一个涉及农业面源污染源头、过程、末端这样一个全链条、全过程、全要素的整体系统的解决方案。具体就是《意见》提出的,力争到2020年农业面源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

    “一控”,即严格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确保农业灌溉用水量保持在3720亿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两减”,即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确保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0%以上,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30%以上,肥料、农药利用率均达到40%以上,全国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三基本”,即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膜基本资源化利用,大力推进农业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确保规模畜禽养殖场(小区)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设施比例达75%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农膜回收率达80%以上。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网络常态化、制度化运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模式和运行机制基本建立,农业资源环境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明显提高,农业生态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当前重点工作就是要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

    大力发展节水农业。通过加强节水农业示范,积极推广节水品种和水肥一体化、循环水养殖等技术,全面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积极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流域水生态保护与治理,开展太湖、洱海、巢湖和三峡库区等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

    实施化肥零增长和农药零增长行动。树立绿色增产的理念,大力推广科学施肥,提高用肥的精准性和利用率,鼓励农民多使用绿肥和农家肥。重点是扩大测土配方施肥使用范围,推进配方肥进村入户到田。同时,要积极推进新型肥料产品研发与推广,集成推广种肥同播、化肥深施等高效施肥技术。

    加强对农药使用的管理,强化源头治理。全面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建立高毒农药可追溯体系。实施好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试点,逐步扩大补贴项目实施范围,加速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应用。

    推进养殖污染防治。统筹考虑环境承载能力及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要求,科学规划布局畜禽养殖。推行标准化规模养殖,配套建设处理利用设施,改进设施养殖工艺,完善技术装备条件,鼓励和支持散养密集区实行畜禽粪污分户收集、集中处理。

    着力解决农田残膜污染。加快地膜标准修订,严格规定地膜厚度和拉伸强度,严禁生产和使用不符合标准的地膜,从源头保证农田残膜可回收。加大旱作农业技术补助资金支持。开展农田残膜回收区域性示范创新地膜回收与再利用机制。

    深入开展秸秆资源化利用。支持秸秆收集机械还田、青黄贮饲料化、微生物腐化和固化炭化气化等新技术示范,研究出台秸秆初加工用电享受农用电价格、收储用地纳入农用地管理、信贷扶持等政策措施。加快建立秸秆收储运输市场化机制,降低收储运输成本,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实施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推进全国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普查,摸清污染底数,实施农产品产地分级管理。

    去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并以分组会议形式开展专题询问。有出席人员提出,要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积极推行环境宣传下乡、环境监测下乡、环境执法下乡,严格防止工业污染从城市向农村转移。

    今年8月,农业部关于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审议意见的报告再次强调,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农业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加快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现化肥减量提效、农药减量控害;推广加厚地膜,开展废旧地膜机械化捡拾示范和回收利用,加快可降解地膜研发;推进养殖技术清洁化,推广种养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实现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环境保护部将进一步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到2020年新增完成13万个建制村环境整治。

    (文/本刊记者 彭东昱)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