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支持生三胎》引争议|悬浮的生育口号与走偏的广告创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全面三孩政策图片 《我支持生三胎》引争议|悬浮的生育口号与走偏的广告创意

《我支持生三胎》引争议|悬浮的生育口号与走偏的广告创意

2023-09-06 11: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我们听不到真诚的发声,甚至看不到一个真实的人。」

6月18日,在今年的父亲节来临之际,好看视频发布了一支节日特别呈现的创意广告片,名为《我支持生三胎——八位父亲的真诚发声》。

视频中,八位父亲分别回应了人们面对“全面三孩政策”产生的八个顾虑,例如教育内卷、丧偶式育儿、生育风险、养育成本等现实且尖锐的问题。

视频截图

但在这些暗含严肃社会、性别议题的提问面前,八位父亲的回答可谓是“四两拨千斤”,用短短几句话阐释着自己看似合理的解决方案。

用“只要自己不卷”的唯心法则对付内卷,用“把自己的身体调整到最好”应对高龄生育面临的健康风险,用“老婆事业正好想转型”解决生育给女性带来的职业困局……

视频截图

这“四两”口号式的支持理由不仅虚无缥缈、悬浮于现实之外,甚至逻辑混乱、前后矛盾,让人不禁产生“这是在反讽吗”的疑惑。

微信群聊天记录

在引发争议之后,@杨烨炘ForestYoung在微博评论回应,“你有反对三胎的权利,我也有支持三胎的权利”。诚然,每个家庭乃至个体都有不同的生育意愿和选择,部分网友对广告内容的批评也并不在于对这一选择本身进行指摘。

那么,《我支持生三胎》广告为什么会如此引人反感呢?是因为它呈现出一种悬浮式、理想化的个体生育想象,并在此过程中忽视了作为生育主体的母亲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和意愿表达,以及背后结构性社会问题的存在。

“我支持生三胎”:

用口号解决生育难题?

5月31日,“三孩生育政策”正式出台。由于生育政策不仅与国家的人口结构、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息息相关,也涉及到具体家庭和个人的养育、教育、健康、职业发展等生活的方方面面,“三孩生育政策”在推行之初便备受瞩目,也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根据@新华社在微博上发起的投票结果,大多数网友对此并不买账,表示“完全不考虑”生三孩。这背后有对生育子女所带来巨大经济负担的考量,有对工作情境下养育时间不足的担忧,更有对女性劳动权益因生育受损的无奈……

@新华社发布的投票

总而言之,生育对国家和个人来说都是一个严肃的议题,想要解决部分人“想生不敢生”这一难题并不轻松,不仅需要家庭和个人在深思熟虑之后做出选择和行动,也正如国家卫健委有关负责人回应所说,配套政策措施的支持必不可少。

但在《我支持生三胎》的视频里,我们看到八位父亲在面对犀利提问时语气轻巧、神态自若,提出了一些既冠冕堂皇、又不合逻辑,但在他们眼里堪称“完美”的解决方案。

例如,在被问到如何解决“丧偶式育儿”时,网约车司机李文辉表明“两个人的孩子,当然两个人一起带,结婚时就说好永远在一起。”这一积极参与育儿过程的表态看似无懈可击,但现实是否如此呢?

视频截图

清华大学社科院发布的《2021年中国一线城市出行平台调研报告》数据显示,网约车司机每日平均工作时间为11.05小时,每周平均出车时间为6.45天。显然,身为网约车司机的父亲由于工作性质特殊,很难在育儿方面做到“每一步我们都一起分担”。

再例如,在面对养育子女的经济压力时,国企部门经理胡大鹏选择拒绝躺平,“去外面闯闯”。而在谈及照顾子女和老人的精力和时间成本时,小企业主赵家康打算在“打拼半辈子”后“回归家庭,尽量弥补他们”。

视频截图

可是,养育子女的经济压力和时间成本问题往往同时存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两者的解决方式之间也存在一定冲突,难以做到平衡和两全,更不能如同视频中展现的那样以完全割裂的方式看待和处理。

退一万步来说,我们先不论这些回答是否自相矛盾,也不论这几位父亲的身份信息和个人看法是否真实可信,但如此虚无缥缈的口号式回答显然规避了对严肃议题的思考,轻松化甚至隐性化了结构性社会问题的存在。

视频截图

他们从个体的角度出发描绘出了一幅美好而又触不可及的多子家庭蓝图。在那里生育子女似乎没有教育、经济、健康、心理等各方面的多重压力,遇到某一个问题只要理所当然地“我想”便能得到解决,而忽略了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牵制和社会大环境对个人的桎梏。

确实很难让人联想到,这些“真诚发声”都是出自声称具有一定社会工作和育儿经验的“父亲们”。这种理想化的生育想象脱离了现实存在的社会现状,过度夸大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不仅不存在普世性的参考价值和启发意义,反而更像是不谙世事的连篇空话了。

失声的母亲:

被忽视的生育主体

除却悬浮的口号式发言和矛盾的话语逻辑之外,该视频的最大问题在于,作为生育主体和受生育政策影响最大的母亲们在此缺席。

首先,我们在视频中几乎看不到母亲们生育意愿的表达,仅在主治医生的回答里略有提及,并用“我和老婆都不年轻了,但真的架不住喜欢孩子”一笔带过。

视频截图

可是,生育与否并非只需父亲们单方面的支持,也并不是说只要视频中提及的问题都得到妥善解决后,一切就能水到渠成。

《我支持生三胎》的内容表现形式似乎就暗含着这样一种隐形逻辑——问题的解决带来了父亲对“生三胎”的支持,并促使家庭做出决定,却在其中忽略了女性的生育意愿也应该是影响家庭做出生育决策的关键性因素。

其次,尽管在提问中有关于“妈妈如何一带三”、“老婆的事业放哪里”等与女性相关的主题,父亲们也是简单地认为“晨跑锻炼,营养调整”、“老婆正好事业要转型”便可以完美解决问题。在这里,我们同样也看不到父亲们对女性所背负巨大生育成本的正视,以及对女性劳动价值实现的尊重。

视频截图

而在目前职场工作、生育子女、赡养父母等多种压力交叉并存的现实情境中,虽然父亲们必然也会面临一定的生活难题,但如今被难倒的主体仍然还是女性。

全国卫健委的调查显示,在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女职工生育后工资待遇下降的有34.3%,其中降幅超过一半的达42.9%。而在2017年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性别差距报告》中,中国女性花费在照顾家庭等无报酬工作上的时间占劳动时间的44.6%,而男性这一数字仅为18.9%。

调查数据

身为母亲的她们不仅需要承担起照顾家庭的主要责任,也会遭遇因生育带来的职场就业歧视,这样的困局并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迎来扭转的局面,自然也难以在几位父亲煞有其事的演说后得到消除。

波伏娃曾在《第二性》中引用了普兰·德·拉巴尔的这样一句话,“但凡男人写女人的东西都是值得怀疑的,因为男人既是法官又是当事人。”这一结论似乎又在《我支持生三胎》的广告片中得以应验。

它通过个体叙述的形式,借某位父亲的话传达观点,用个人选择自由的饰词覆盖其上,由此避开生育对女性健康、就业、生活等方面影响的深刻反思。而这,并不是我们所期待的“三孩”父亲,也不是我们所想看到的父亲节特别呈现。

“父亲的真诚发声”与

走偏的广告创意

其实从该广告片的主题设定来看,策划者或许是想从一个较为独特新颖的角度(父亲的视角)切入对“全面三孩政策”的讨论,这也不失为一个顺应广告投放时机(父亲节)的主题选择。

毕竟,养育子女应该是家庭共同承担的责任,父亲也有一定的权力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换句话说,“父亲”并不是生育话题里一个“不可说”的形象。相反,我们一直期待他们在家庭生活中的积极参与,而他们自然也可以设置育儿议题。

爱慕先生广告

但吊诡的是,这则广告片不仅忽视了女性所背负的生育压力,我们在其中也听不到来自父亲的“真诚”发声,甚至看不到一个真实的人。

我们可以看到,视频里这八位父亲的职业和年龄选择十分耐人寻味,由主治医生来回答高龄生育的风险问题、国企部门经理来面对养育子女的经济压力、小企业主来回应“三小四老”家庭结构带来的精神压力等等。

这几位父亲的职业看似让他们的观点具有一定的说服力,但是一个家庭所面临的生育难题往往是复杂的,而《我支持生三胎》的呈现方式却将一位“真实”父亲所可能面临的多重压力和育儿困惑层层切割和简化,分配给了某些具有“代表性”的个人。

这样“一一对应”的粗糙逻辑不仅让他们的话语毫无“真诚”可言,更像是一场聚光灯下的群体表演,也让“父亲”的形象被割裂、重组和误读,成为了引发愤怒情绪的聚合体,挑起又一场加剧性别对立的争端。

不得不承认的是,《我支持生三胎》确实由此得到了大量网友的关注和热度,但如果一个创意广告仅仅是想要“创异”和“创议”,以“异”引“议”博得眼球和流量,而不思考如何“创义”,反思作品的社会价值和传播意义,那便是踏进歧途了。

而真正的父亲们也有可能正在一步步走向缄默,在连连叹息和抱怨声里困惑着,找不到成为一个好父亲的方式。

参考文章 :

[1]除了《我支持生三胎》,广告中的父亲还能是啥样?.橙雨伞.

(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