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说明和图,回答问题1至问题4,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使用说明中的词语给出图1-1中的实体E1货物 阅读下列说明和图,回答问题1至问题4,将

阅读下列说明和图,回答问题1至问题4,将

2023-10-18 23:4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案例题 试题出自试卷《2022年上半年软件设计师考试下午真题(专业解析+参考答案)》

阅读下列说明和图,回答问题1至问题4,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说明】某公司欲开发一款外卖订餐系统,集多家外卖平台和商户为一体,为用户提供在线浏览餐品、订餐和配送等服务。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1.入驻管理。用户注册、商户申请入驻,设置按时间段接单数量阈值等。系统存储商户/用户信息。2.餐品管理。商户对餐品的基本信息和优惠信息进行发布、修改、删除。系统存储相关信息。3.订餐。用户浏览商户餐单,选择餐品及数量后提交订餐请求。系统存储订餐订单。4.订单处理。收到订餐请求后,向外卖平台请求配送。外卖平台接到请求后发布配送单,由平台骑手接单,外卖平台根据是否有骑手接单返回接单状态。若外卖平台接单成功,系统给支付系统发送支付请求,接收支付状态。支付成功,更新订单状态为已接单,向商户发送订餐请求并由商户打印订单,给用户发送订单状态;若支付失败,更新订单状态为下单失败,向外卖平台请求取消配送,向用户发送下单失败。若系统接到外卖平台返回接单失败或超时未返回接单状态,则更新订单状态为下单失败,向用户发送下单失败。5.配送。商户备餐后,由骑手取餐配送给用户。送达后由用户扫描骑手出示的订单上的配送码后确认送达,订单状态更改为已送达,并发送给商户。6.订单评价。用户可以对订单餐品、骑手配送服务进行评价,推送给对应的商户、所在外卖平台,商户和外卖平台对用户的评价进行回复。系统存储评价。现采用结构化方法对外卖订餐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获得如图1-1所示的上下文数据流图和图1-2所示的0层数据流图。

图1-1 上下文数据流图

图1-2 0层数据流图

【问题1】(4分)使用说明中的词语,给出图1-1中实体E1~E4的名称。【问题2】(4分)使用说明中的词语,给出图1-2中的数据存储D1-D4 的名称。【问题3】(4分)根据说明和图中术语,补充图1-2中缺失的数据流及其起点和终点。【问题4】(3分)根据说明,采用结构化语言对“订单处理”的加工逻辑进行描述。

参考答案: 查看答案 查看解析 下载APP畅快刷题

【问题1】(4分)E1:商户E2:外卖平台E3:用户E4:支付系统

【问题2】(4分)D1:用户/商户信息D2:订餐订单信息D3:餐品信息D4:评价信息

【问题3】(4分)【1条1分,满分4分】

【问题4】(3分)

收到订餐请求后,向外卖平台请求配送;

外卖平台接到请求后发布配送单,由平台骑手接单;

外卖平台根据是否有骑手接单返回接单状态;

IF(外卖平台接单成功)THEN{

    系统给支付系统发送支付请求,接收支付状态;

    IF(支付成功)THEN{

        更新订单状态为已接单;

        向商户发送订餐请求并由商户打印订单;

        给用户发送订单状态;}

    ELSE{

        更新订单状态为下单失败;

        向外卖平台请求取消配送;

        向用户发送下单失败;

    }ENDIF

}ELSE IF(系统接到外卖平台返回接单失败或超时未返回接单状态)THEN{

    更新订单状态为下单失败;

    向用户发送下单失败;

}ENDIF

问题1:对于具体的加工和数据存储补充,可以根据0层图的图示描述来补充方便些。根据图示信息,以及描述:“用户注册:商户申请入驻,设置按时间段接单数量阈值等。”,可得E1为商户。根据图示信息,以及描述:“收到订餐请求后,向外卖平台请求配送。”,可得E2为外卖平台。根据图示信息,以及描述:“向商户发送订餐请求并由商户打印订单,给用户发送订单状态;”,可得E3为用户订单状态。根据图示信息,以及描述:“系统给支付系统发送支付请求,接收支付状态。”,可得E4为支付系统。问题2:数据存储的补充,根据题干给出的信息和图示数据流的描述可得:D1:用户/商户信息,D2:订餐订单信息,D3:餐品信息,D4:评价信息问题3:补充数据流,需要结合顶层图和0层图首先看其父子图是否保持平衡,和对应题干的描述去查找,这里补充的数据流可以是多条,写出任意四条即给满分。问题4:结构化语言需要注意几种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IF-THEN-ELSE-ENDIF、CASE-OF-ENDCASE)、重复结构(DO-WHILE-ENDDO)合理即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