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实施安乐死的现实障碍及其伦理分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从医学伦理角度分析安乐死 我国实施安乐死的现实障碍及其伦理分析

我国实施安乐死的现实障碍及其伦理分析

2024-04-22 03:4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 喜欢 0

阅读量:

303

作者:

刘兵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外安乐死研究和实践的触动下,国内安乐死研究已有数十年之久,涉及伦理学、法学、医学、社会学等众多领域。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快速发展,民众对安乐死的认知程度得到了提升。临终病人和重度残障人士的安乐死请求日渐增多,以及法律的缺位都需要社会对安乐死问题作出理论的回应。近年来,学术界支持安乐死的文献明显增多,形成了理论体系渐多,实践"按兵不动"的基本态势。这说明我国安乐死立法还面临着许多现实障碍,在理论赞成到实践推行之间还有一段艰难的道路。在这条路上,非常有必要梳理出横亘在安乐死立法之路上的现实障碍,对应进行伦理分析,从中找到解决安乐死问题的未来方向及近期目标,以切实可行又合乎伦理的实践方案回应社会的需求。因此笔者试图从伦理学角度分析安乐死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本文首先厘清安乐死的定义,介绍国内安乐死社会需求的增长;其次,分析安乐死在我国实施面临的现实伦理难题和障碍;不仅包括传统方面涉及到的生死观、家庭观以及医学观等伦理难题,而且安乐死一旦立法还面临着许多实践中的障碍,具体表现为道德障碍、法律障碍及技术障碍;再次,从社会、医学、生命以及家庭等伦理方面为安乐死实施的可行性进行深入剖析,为安乐死的实施提供充分的伦理依据,论证安乐死是合乎伦理且大势所趋;最后,为安乐死的实施提出对应的伦理建议,社会伦理层面建议当前应以安宁疗护回应社会现实的安乐死需求,并积极为安乐死立法做准备(包括社会保障和缩小贫富差距),待条件成熟推进立法进程;医学伦理层面建议严格把握申请条件,严密实施知情同意,严控安乐死实施程序;生命及家庭伦理层面建议继续深化安乐死问题研究并加强死亡教育,以家庭为基础为安乐死立法创造条件;最终推动安乐死的相关立法。

展开

关键词:

安乐死 现实障碍 伦理分析 伦理建议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