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发现语文之美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什么语文教案好用 用心发现语文之美

用心发现语文之美

2024-06-24 04: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我们常常说某某某老师的课有着浓浓的语文味,某某老师的课缺乏语文味,语文味是什么呢?不就是语用的教学吗?回想一下我们是在真正的教语文吗?还是仅仅在教课文而已?这个学生在你的课堂学会了用不同词语表达同一个意思了,真好,把它迁移到写作中,这样他的作文中就避免了语言重复。恭喜你,你在教语文。

那个学生在你的课堂中学会了在叙事时要注意叙事的节奏,尽量做到一波三折。太棒了,从此他的文章不再平平淡淡,而是跌宕起伏。恭喜你,你在教语文。

甚至有的同学只学会了课文中的一个句子,并十分准确地运用到了自己的作文中时。你也是在教他语文。

我想这远远要比我们让学生记多少段意,背多少中心思想要实用得多。语文就是我们表达和书写的工具,我们学习语文的目的也是用语言文字作为工具表达我们自己。语用才是语文的终极目的。

细读文本——万变不离其宗的教学法宝

那么问题来了,现在,基于语用的阅读就不仅仅要关注思想、情感、意蕴这些东西,还要关注作者通过怎样的语言文字把他们表达和表现出来。这对我们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么才能够有所突破呢?

其实在这本书的最开始王老师就给出了答案——细读文本。这本书的开篇王老师就提出:“我固执地认为,细读文本应该是语文老师最总要的基本功。”

同时书中还做了这样的假设,假设让我们上一堂语文课,没有教案集、没有网络、甚没有教参我们要怎们备课。很多老师都有些不知所措,的确当什么都没有的时候我们最需要的就是独立里面对教学文本的勇气和能力。

王老师的这个假设很犀利,直指我们现在备课的状态,回忆一下当我要备课前,我一定是先翻开教学参考书,了解这节课的重难点,把条理梳理清楚再去读课文。倘若手头没有了教参,我的备课信心就会明显不足。

倘若王老师的假设实现,我想第一个会手足无措的一定是我。在信息技术和资源不断发展和丰富的今天,我们中的很多人已经失去了直面文本的勇气。

王老师的话让我深省,上好语文课,细读文本是根本,只有文本读细了才能将自己融入文本 ,融入课堂。记得读于永正老师的书时,也常常听他说要细读文本,可见,无论是谁,语文课要上的好细读文本可谓是一件万变不离其宗的法宝。

“让自己的脚步慢下来,让自己的思考沉下来,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和文本交朋友,你们两个坐在一起促膝长谈。时而口诵心惟,时而悠然心会;时而迁思回虑,时而豁然开朗;时而针锋相对,时而同气相求;时而超以象外,时而素处以默......”多好。

文本需要我们慢慢欣赏,发现文本的秘妙,筛选出适合学生的语用训练点,语文也需要我们慢慢欣赏,用心体会,才能真正发现语文的美。

文章来源:江苏教育报3月26日

作者刘珊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建设小学

美其所美&美在此处

美在此处:

语文课上什么?作者认为,语文教学的魅力,正在于教学内容的不确定。完整的语文教学内容,应该由核心圈、辐射圈和外围圈共同构成;就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而言,应该是文本、作者、教师、学生、编者等“五方会谈”的结果。“美”者,语文教学内容也;“在此处”,语文教学内容的“发现与确认”也。本书所讲的,就是对语文教学内容的发现与确认。

阅读此书,将帮助你找到教学闪光点,上出更好的语文课。

美其所美:

语文课怎么上?作者认为涉及三个层次:一、课堂教学规范。这是基础层,每位语文教师都必须这么上,属于底线策略。二、课堂教学特色。陌生化是彰显课堂教学特色的基本路径和策略。三、课堂教学风格。这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层次。本书主要就第二、第三层次,提供了一系列的课堂教学策略,包括如何分析课堂学情、如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如何处理课堂节奏、如何改进“课堂理答”、如何提升课堂境界等。书中有堪称范本的分析过程,有令人叫绝的应答方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