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颗“珍珠”都闪闪发光 浙江教育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乍浦杭师大附属实验学校 让每一颗“珍珠”都闪闪发光 浙江教育报

让每一颗“珍珠”都闪闪发光 浙江教育报

2024-06-18 14: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江 春

钱塘江畔,九龙山下,在山海相接的地方耸立着一所年轻的九年一贯制学校。走进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乍浦实验学校,这里绿植丰茂、书声琅琅。大门口、墙壁上几个海蓝色的大字醒目可见,那是学校矢志追逐的育人理念——“让每一颗‘珍珠’都闪闪发光”,这也是他们对港区孩子最美好的寄语、对港区百姓承诺的教育梦。

从9年前困境时的两校合并到如今跃上良好发展的快车道,乍浦实验学校的涅槃反转得益于同杭州师范大学的跨区域合作办学。9年来,由地方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高校与中小学校等四方紧密联动的办学模式已在乍浦实验学校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学校先后斩获多项平湖市的教学质量进步奖,2021年更是顺利通过嘉兴市首批新优质学校考核,社会美誉度不断提升,蹚出了一条高质量办学的“乍实路径”。

“现在学校发展逐渐步入正轨,已经到了出成果的阶段。”浙江乍浦经济开发区(嘉兴港区)党工委委员、教卫党委常务副书记徐林祥兴奋地说。在他看来,向杭师大借力办学让乍浦实验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不仅校风、教风、学风明显好转,更培育出一大批会学习、有特长、潜力深的学生,义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让乍浦变得越来越迷人与多彩。

这个议事会不一般

新学年开学后,乍浦实验学校有个雷打不动的议程,那就是召开一年一度的理事会。理事会由港区分管教育工作的领导牵头,涉及教育工作的各政府部门如社会发展与治理部、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负责人列席,当然还有杭师大各职能部门、学院分管领导及委派的专家。大家坐在一起听学校汇报上一年工作,并部署下一年任务。用理事长徐林祥的话来说,理事会的作用一是把握方向,二是谋划项目,三是协调各方,四是督促落实。

像“老大难”的教师自主招聘就是在2015年的理事会上敲定的。“以前都是‘拉郎配’,想要的老师就是招不进来。”校长姚良直言,理事会的成立让学校第一次拥有了拍板定事的权力。在杭师大的鼎力支持下,截至目前学校已经顺利完成7年的自主招聘工作,共录取了62名优秀的大学毕业生。这些被学校选中的新教师也不负众望,他们在教育教学岗位上成为骨干,在重大比赛活动中披金戴银,共获得平湖市级以上180多个奖项,成为学校发展中一支不可小觑的新生力量。

进校后的第5个年头,社会法治学科教师俞雪慧通过竞聘上岗,成为教务处副主任。这名绍兴文理学院的本科毕业生是乍浦实验学校首批自主招聘的新教师之一。“因为是双向选择择优录取,所以学校非常重视对我们的培养。”俞雪慧说,学校愿意给年轻人压担子,她自己就曾同时教过3个平行班,后来又担任了班主任工作。另外,学校还把这些新教师送进了与杭师大合作开设的“青年成长营”,进行系统性的培养。如今,他们中已有3人进入学校的领导班子,另有3人被确定为后备干部人选。

翻看理事会每年的议事项目,涉及最多的就是教师招聘、经费保障和名校结对等。2018年,一份总投资高达1.1亿元的学校改扩建计划摆上了理事会的议程。“我们想用这笔钱来对学校的基础设施、功能教室、运动场以及食堂等进行改造,以优化师生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姚良坦言,理事会是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这让学校省却了很多非教育的困扰,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办学规律、课堂教学和学生成长等的研究。

遵循理事会“特色办学、文化兴校”的意见,乍浦实验学校还制定了校园文化建设行动计划,头3年就投入近500万元,整理出海洋文化、航天文化、山海文化、心育文化、党建文化、校史文化等多个建设项目。像航天文化建设,学校就依托航天少年科学院,组织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航天科普活动,并成功创建全国航天特色学校。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还为学校的航天少年科学院题了名。

高校专家蹲点一线

如今在乍浦,杭师大教授徐丽华几乎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去年,这位拥有全国小学教师教育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小学教师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杭州市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等多个学术头衔的教育专家获得了港区颁发的“最美贡献奖”。要知道,整个港区只有5人得奖,徐丽华是教育卫生系统的唯一一人。毫无疑问,获奖是对她过去8年里两地奔波、蹲点一线、引领乍浦实验学校发展的最高褒奖。

2014年8月,乍浦实验学校挂牌成立后不久,港区管委会就与杭师大签下了十年的教育合作协议。其中最具实质意义的一条是,由高校利用资源优势,选派学科专家团队到学校,以专家咨询、名师带徒等方式,开展教师培养及教学指导,帮助学校提升教学质量。合作办学启动后的第二年,徐丽华来到了乍浦实验学校。没多久,她就被这些朴实的办学者感动,被他们的教育梦感染。从此,每个月她都会到乍浦蹲点,参会引领、随堂听课、专业指导等成了“必修课”。

“一开始,我发现教室的窗台下有纸屑,估计是学生扔的,但学校工作明显没做到位。”徐丽华回忆说,她悄悄地用手机拍了照,并向学校有关负责人连续提了3次,终于得到了积极的回应。正是以纸屑为突破口,以问题为导向,乍浦实验学校开始推行精细化管理、走动式管理,从而提高了整个团队的执行力与工作质量。随着持之以恒地抓环境卫生、上班纪律、教学规范等,师生们的精气神慢慢地发生了转变。

所谓“眼界决定境界”,只有让教师认识到差距、找到发展的目标,他们才不会“躺平”。而与杭师大的合作,也给乍浦实验学校带来了丰沛的优质教育资源。林正范、任学宝等一大批浙江教育界的大咖纷纷到校作报告,杭师大附属东城教育集团、仓前教育集团相关负责人也来传经送宝。此外,学校还选派中层干部、教学骨干到千岛湖建兰中学考察和学习,并设立唐少华名师工作室,推广理解性教学的教改经验……

在杭师大的牵线下,乍浦实验学校与浙江海洋大学成功“牵手”,开展多年的海洋特色教育终于有了升级版。2019年暑期,学校建成浙北地区第一个海洋生物博物馆,浙海大捐赠的中华鲟、玳瑁等珍稀标本成了“镇馆之宝”。浙海大教授赵盛龙用“亲密无间”来形容双方的合作。过去的7年里,他也深度参与乍浦实验学校的海洋特色创建,如编写校本教材、给“海洋之约”夏令营学生开讲座、担任浙江省少年海事学校顾问、参加海洋特色教育研讨会等,将海洋特色教育不断向纵深推进。

课堂破题质量立校

连续4年在全省小学数学文化优质课评比中获一等奖,共有13人次获省级奖项、8人次获国家级奖项,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大幅提升,成功创建全国数学文化实验学校……这是乍浦实验学校小学数学团队近年来交出的成绩单。这样的成绩放在平湖乃至整个嘉兴市,也是可圈可点。“杭师大教授李国强每半个月来一次学校,他的加盟改变了小学数学团队的气质。”小学部原党支部书记翁勤林介绍,以前去市里上公开课心里总有点胆怯,而有了李教授的把舵定向,如今大家是争着报名参加。

为让跨区域合作办学变得更紧密,双方协商确定了以导师引领下的项目负责制作为学科建设的基本运行模式。换言之,由杭师大精选一批教育专家与乍浦实验学校的学科教师结对,以骨干引领、全员参与的方式,从指导上课、听课、点评、论文及课题等入手,开展全方位的学科素养培训。目前,共有8个学科选定了导师,主要来自杭师大经亨颐教育学院等相关部门,还有杭城部分资深教研员。他们既有丰富的学校指导经验,又有课堂教学方面的专长。

“我觉得,这些导师还有个特点,那就是责任心都很强,下得去,能和一线教师打成一片。”徐丽华介绍说。像小学语文组的导师吕映教授就是一位省内外有名的小学语文课程专家,长期活跃在教学一线。在导师的引领下,乍浦实验学校的教师对课堂、教材、教法、学生等“研磨”得更细致、更透彻了。“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自从这些学科导师进校后,乍浦实验学校就成了各种高规格教科研活动的热土,教师们足不出户便能感受各路名师的风采。

去年,体育也升格成为两校共建的学科之一。作为首任导师,杭师大体育学院教授周建新很快就把准了脉,“不能考什么教什么,而要立足体育新课标,从发展学生素养出发,实施教、学、练、赛、评一体化的教学”。很快,专项运动技能大单元教学课改就在乍浦实验学校轰轰烈烈地铺开了。一年下来,三大球与飞盘运动不仅风靡整个校园,而且很多任课教师还开出了高质量的示范课。在今年的平湖市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师专业技能大赛中,该校有两名教师分获初中组一、二等奖。

改变还在继续。如今,乍浦实验学校的教师会打趣说,“自己不是在磨课,就是在磨课的路上”。所以,有教师勇夺浙江省教育科研论文一等奖,有教师在全国优质课大赛中摘得头名……学校发展史上的一个个空白被先后填补。“通过改变教师来改变课堂教学,进而改变学生、改变学校。”姚良坦言,随着办学质量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户籍生开始回流。在很多学校因“空巢”而缩减办学规模的大背景下,港区管委会又计划投资近4亿元,一个能容纳48个班级的乍浦实验学校龙湫校区明年开建,而与杭师大的下一个十年教育合作也将开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